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加快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4年5月10日下午

  省商務廳副廳長 劉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近年來,省商務廳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創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部署要求,始終把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推動全省開放型經濟實現新突破。今年一季度,全省實現進出口1890.8億元、增長8.6%,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總量位居全國第10、中部第1位;對外投資6.5億美元、增長19.5%;實際到位外資6.6億美元、增長7.6%。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強平臺優支撐,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競爭力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對標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累計形成192項制度創新成果,持續下放260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25%進出口、38%的外商直接投資。全省1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強化要素保障、推動產業發展,貢獻了全省30%以上的進出口、40%的外商直接投資。全省11家國際合作產業園發揮招商優勢,完善平臺功能,健全服務體系,已引進外資項目195個。全省5個綜合保稅區圍繞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創新改革,今年一季度實現進出口316億元、增長11%,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

  二、強服務優配套,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力

  建立健全省領導聯系重點外資外貿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上門服務等工作機制,累計服務外資企業110多家。提升省市縣三級外商投訴工作網絡服務效能,2023年全年協調解決企業各類困難訴求200余件。強化政策保障,制定出臺“安徽省外貿促進政策30條”、“安徽省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18條”等政策措施,累計兌付外資專項激勵資金3000萬元,支持26個重點外資項目在皖投資。加快推進外籍人士生活工作便利化,省內已有5家醫院設置獨立國際醫療門診,安醫大二附院國際醫療部自開診以來共服務外籍患者2500余人次;合肥加拿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有來自35個國家的450名外籍學生在校學習;合肥德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合肥新橋國際醫院正在加快建設。推動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地。中國銀行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設立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成立一個月以來,已服務外籍人士400余人次。合肥市建設國際化社區生活空間,積極引進銀泰in park、山姆等國內外一線商超品牌,升級擴建歐洲風情街等,讓外籍人士在皖生活工作“不再見外”。

  三、強實效優活動,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影響力

  以“投資安徽行”為總攬,2023年以來,先后在柏林、倫敦、圣彼得堡、利雅得等地舉辦投資安徽行專題推介活動。組織4800余個外經貿小分隊出海拓市場、引外資、促合作。先后在合肥、北京、廈門、上海、新加坡舉辦6場“??蛨A桌會”活動,累計對接外資企業、境外商協會80余家。2023年,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02家,同比增長26.7%,安徽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明顯提升。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強化改革攻堅、凝聚工作合力,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創建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聚焦貿易發展優環境

  持續深化“徽動全球”出海行動,集中組織企業參加32場境外展、5場境內國際展以及14場中間品專業展會,支持外貿企業開拓新市場。開展海外倉“全球布局”行動,全年建設、租用海外倉(含中繼倉)達400個。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專項培育行動,積極探索“直播出?!蓖黄泣c。強化外貿政策支持,認真落實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確保各項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

  二聚焦吸引外資優環境

  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開展內外資不合理差別待遇清理工作,確保內外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同等權利和機會,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落實省領導聯系重點外資外貿企業工作機制,全年走訪調研外資企業100家次以上,依托“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對企業反映的困難訴求分辦、交辦、督辦,實現問題收集梳理、會商解決、跟蹤督辦的全鏈條服務,打造更具實效性的服務優勢。出臺支持利潤再投資、省級外資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認定辦法和政策措施,構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體系,全年力爭新引進5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

  三聚焦平臺提升優環境

  高質量實施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聚焦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領域,累計形成制度性創新成果200項以上。高能級推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提質增效,加大營商環境、對外開放、產業發展等領域創新提升,實現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占全省比重均達到40%以上。高水平開展重大經貿活動,以“投資安徽行”為總攬,持續開展安徽投資環境宣傳推介,全年舉辦各類外商投資促進活動50場以上,不斷提升安徽對外影響力。

  安徽日報記者

  今年,我省將如何進一步深化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等改革,更大力度推動跨境物流效能提升?

  合肥海關二級巡視員王春暉

  今年以來,合肥海關圍繞跨境貿易便利化,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外貿發展信心,貼合企業所思所想所盼,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建設,不斷優化監管流程,提升跨境物流效能提升,全力破解企業通關環節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作出海關貢獻。

  一是深化改革舉措,為跨境物流保穩保暢。依托智慧海關建設,推動“聯動接卸”“直裝直提”和“離港確認”三項改革在安徽省內水運口岸全覆蓋,上線“直裝直提”業務子系統,進一步提升水運物流輔助系統智能化水平,加快實現“抵港前提前申報,靠泊后船邊直提,放行后智能提貨”,并將“直裝直提”業務拓展至大宗散貨和空運模式。一季度應用3項改革通關放行的進出口貨物貨值分別達到2.39億元、23.72億元、0.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29%、442%。

  二是支持貨運樞紐建設,為跨境物流完善功能。全力支持合肥新橋機場打造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持續運用好“7×24”小時預約通關機制,保障進出口空運貨物快速通關,一季度合肥新橋機場進出港貨機198架次,監管進出口貨物1.1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6.5%和94%。支持合肥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實現順勢監管、精準監管和高效監管,推動“鐵路快速通關”業務落地,一季度共保障開行班列306標準列,進出口貨值4.27億美元。指導蕪宣機場貨運通道建設,成功獲批臨時開放貨運功能。

  三是支持重點產業建設,為跨境物流強化支撐。大力支持安徽各口岸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指定監管場地建設。截至目前,全省監管作業場所增至24個,指定監管場地增至10個,為進出境糧食、肉類、水果等農產品提供支撐。支持我省“新三樣”擴大出口,研究出臺合肥海關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20條工作措施,支持合肥、蕪湖、安慶、馬鞍山等地港口建設,方便新能源汽車使用滾裝、集裝箱等運輸方式出運,助推安徽綠色產業加速駛向海外市場,一季度,安徽省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7.3億元,同比增長70.3%。

  安徽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省如何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涉企不合理收費?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何漢翔

  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決策部署,常態化對標國內外一流標桿水平,將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不合理收費作為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治理的重要內容加以部署,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強化源頭治理。綜合采取提醒告誡、行政指導等多種方式,引導口岸經營者落實價格管理主體責任,嚴格遵守價格法律法規政策,強化價格自律,自覺規范收費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督促各口岸收費主體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按照《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要求,做好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計價單位等信息公示工作。

  二是加強口岸收費監管。去年,省市場監管局制定了涉企收費治理三年工作計劃,對銅陵等地口岸領域收費情況開展了交叉檢查。今年繼續組織對安慶、池州等地口岸領域開展現場檢查,依法查處口岸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不按規定明碼標價、未落實優惠減免政策、收費目錄清單外收費等價格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強化協同配合。繼續強化與海關、交通、商務等部門信息共聯共享,摸清底數。主動加強與發改等部門溝通聯系,對相關收費政策及時會商。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視情組織開展聯合檢查,形成監管合力,推動社會共治。

  新華社記者

  安徽將怎樣建設“智慧口岸”?

  省政府口岸辦負責同志 陶剛

  智慧口岸建設是推動數字技術和口岸業務深度融合,加快口岸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提升口岸通行能力、保障口岸貿易安全、優化口岸便利服務、強化口岸聯防聯控,解決新形勢下口岸發展突出問題的必要手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我省智慧口岸建設,統籌推動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口岸和蕪湖港口岸列入國家試點,以點帶面促進全省口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目前,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口岸正在加快查驗設施、裝卸設備、物流倉儲等智能化改造升級;全省水運口岸物流通關一體化平臺有效運行,蕪湖港口岸在全國內河港口中率先實現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各口岸初步建立了運營主體間協同互聯、高效運作的良好生態。

  下一步,在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方面主要有以下3點舉措:

  一是打造智慧口岸數字底座。加強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在數據安全可控基礎上,加強進出口全流程、各環節領域的數據交換共享和功能對接,建設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臺,聚焦首位產業、重點產業發展,“一鏈一策”開發特色功能應用,逐步建立完善數據交換服務新模式。

  二是改善口岸基礎作業條件。改造升級航空貨站裝卸及倉儲設施設備,建設旅客查檢智能化設施設備,打造數字孿生機場。建設高品質智慧港口,建設港區智能道口,推進碼頭、堆場裝卸及水平運輸自動化升級改造,提高港口基礎設施與船舶裝卸貨協同銜接能力。

  三是提升監管設備智能化水平。配套建設機場口岸聯檢單位智能旅客查驗、先期機檢審圖、核輻射檢測和專用網絡信息系統。加強H986等智慧機檢建設,提升水運口岸智慧監管效能。建設長江安徽段開放水域預警感知管控系統和錨地監管系統,破解開放水域難管難題。

  通過交通、商務、海關、邊檢、海事等多部門綜合施策,力爭到2025年底合肥新橋機場航空口岸和蕪湖港水運口岸基本建成智慧口岸,中國(安徽)國際“單一窗口”上線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進出口業務全景式展現、全鏈條動態追蹤、一站式綜合辦理。機場、港口、貨站作業效率和海關、邊檢、海事監管效率大幅提升,實現“通得快”和“管得住”的有效結合,進一步優化跨境貿易口岸營商環境,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保障。

  安徽新聞綜合廣播記者

  請問,蕪湖市在優化營商環境、便利化通關和制度創新上將推出哪些舉措,更好助推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蕪湖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正

  2024年,蕪湖市圍繞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打好“改革組合拳”,更好助推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進一步增強企業辦事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推動蕪湖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綜合保稅區貨物監管模式。充分發揮綜保區功能優勢,實施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區內直轉”,允許企業在綜保區倉庫內設置專門“待檢區”,直接在倉庫內轉為非保稅貨物,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升通關時效。另一方面,創新“一票多車”監管模式,打破“整報、整出、整入”限制,允許綜保區內企業一次報關,可由一輛集卡多次往返完成運輸,大幅降低貨物出區的運輸成本,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物流解決方案。

  二是創新出口貨物勞務預繳稅款電子化。聚焦安徽汽車首位產業,以稅收服務“小切口”,解決辦稅體驗“大問題”。創新“全流程電子化,全過程可溯流”的出口貨物勞務預繳稅款方式,實行申報繳款“網絡化”、稅票開具“電子化”和風險防控“一體化”,減輕企業從“申請”、“開具”到“繳稅”的各環節時長,實現辦稅零接觸、入庫零時差、預繳零負擔。通過業務的全鏈條協作,推動電子化辦稅、綜合式監督、一體化防控綜合發力,實現出口預繳稅款管理風險和辦稅成本的“雙下降”。截止到5月9日,自出口貨物電子預繳稅款業務推廣以來,全市汽車行業電子預繳稅款共計9090筆(含附加稅費),繳納稅費金額達8.37億元。

  中新社記者

  安徽如何提升跨境物流效能?

  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 晏少鶴

  2023年,我省跨境物流成績顯著,中歐班列發運868列,同比增長13%,覆蓋范圍擴大至18個國家、125個國際站點;執飛至芝加哥、洛杉磯、紐約、阿姆斯特丹、仁川、大阪、倫敦、達拉斯等8條國際全貨機航線,全省完成國際和地區貨郵吞吐量3.1萬噸,同比增長24.2%;水路集裝箱運輸體系延伸拓展,開通集裝箱航線64條,每周穩定運營257航次,成功開通蕪湖—俄羅斯(海參崴)外貿集裝箱直航,以及墨西哥國際滾裝航線,填補我省遠洋運輸空白,全年水路集裝箱吞吐量247萬標箱,同比增長15.4%,水運口岸外貿吞吐量為1811.39萬噸,同比增長16.7%。

  下一步,在提升跨境物流效能方面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中歐班列通道功能。持續做好全省高速公路對服務中歐、中亞班列的集裝箱運輸車輛通行費五折優惠政策,指導合肥中歐班列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繼續支持合肥中歐班列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申報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庫,助力合肥中歐班列快速發展。

  二是穩健提升民航運輸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合肥新橋機場航站區工程、池州機場改擴建和新建蚌埠、亳州機場,持續推進合肥新橋機場飛行區工程和蕪宣機場改擴建前期工作。

  三是完善水路集裝箱航線網絡化布局。強化“兩樞紐一中心”(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和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建設,持續穩定運營“一核兩翼”集裝箱運輸航線,嘗試新開通長江上游、淮河上游港口經省內口岸中轉航線,重點加密合肥—上海航線密度,提升各港口服務效率。深化對外合作,指導省港航集團深化與上港集團、浙江海港集團、中遠海運集團等港航企業對接,拓展新的合作空間,優化港航服務。

  國際商報記者

  請問,今年自貿試驗區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新路徑、新模式,推進更高水平開放?

  省商務廳副廳長 劉光

  自2020年9月掛牌運行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切實履行“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職責使命,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累計探索形成19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營商環境領域約65項,有力有效推進營商環境整體優化。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進一步推進更高水平開放。

  一、打造更加開放公平的市場化營商環境。

  一是跟蹤最新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落實放寬外資準入限制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積極推動電信、醫療、金融、教育等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

  二是落實好最新實施的2024年版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支持各片區率先落地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新模式。

  三是強化公平競爭原則,發揮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訴工作機構作用,保障外資企業在政府招投標采購、政策享受、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

  二、打造更加穩定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支持推進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建設,積極引進國際仲裁和調解優質資源,進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是持續完善跨境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全力提升自貿試驗區4家法院、6家仲裁相關機構、9家司法鑒定機構以及29家律師事務所服務效能。

  三是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做好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兩書同送+閉環管理”信用修復機制改革等制度創新成果的復制推廣及成果轉化工作。

  三、打造更加便利友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是高標準對接CPTPP、DEPA等國際經貿規則,在跨境數據流動、跨境人民幣使用、增值電信業務等方面探索更多便利化舉措。

  二是打造更加便利的外籍人士生活場景,優化外籍人士便捷支付服務,引進更多國際教育、國際醫療等資源,提升外籍人士在皖交通、生活、消費的便利度。

  三是發布2024年版《外國商務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指導外籍人士更好在皖生活、工作和娛樂。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