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阿拉善盟市場監管局以企業信用提升為主線,以信息歸集公示為基礎、以信用約束懲戒為重點,以雙隨機監管為抓手,持續發揮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以信用環境的改善,推動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發展環境持續向好向優。

  持續強化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工作

  盟、旗(區)行政執法部門通過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內蒙古),把履職過程中產生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歸集并記于經營主體名下,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發揮失信曝光、社會監督作用,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盟旗141個部門登陸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內蒙古)3831次,利用數據94084條,歸集經營主體登記信息21149條,行政許可信息2888條,行政處罰信息331條,司法協助信息24條。

  持續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加強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企業的約束懲戒,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截至目前,全盟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完成89項任務,檢查經營主體145戶;全盟部門內“雙隨機”抽查完成77項任務,檢查經營主體460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1354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90戶、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個體工商戶8543戶,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539戶。

  持續完善信用修復機制

  持續推進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送”機制,已辦結86件,支持失信主體便捷高效重塑信用。推進企業信用修復全程網辦,實現隨申請、隨受理、隨修復。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47戶、移出農民專業合作社12戶、取消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個體工商戶530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37戶,信用承諾率100%,并向經營主體發布《誠信經營倡議書》。

  持續健全完善信用承諾制度

  在企業登記注冊、行政審批、信用修復等環節開展信用承諾,引導企業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主動公示信用承諾,強化信用約束、社會監督。進一步規范經營 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活動,合理釋放各類經營主體場地資源,實行自主申報承諾制,申報人對申報登記地址的權屬關系、法定用途、安全使用、租賃協議、地 址信息有效性等方面做出符合事實和規定的承諾,并對承諾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截至目前,全盟新登記經營主體1624戶,并在設立登記時做出相關住所使用承諾,承諾率為100%。

  持續推動信用融資助力誠信經營

  通過微信公眾號、登記注冊窗口放置二維碼等多種形式面向個體工商戶宣傳推介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自治區大數據中心和自治區信用聯社聯合推出的基于信用的“個體蒙信貸”。截至目前,全盟各級農商行、信用聯社已辦理38筆業務,發放貸款1480.9萬元,把信用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幫助個體工商戶排憂解難。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