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產的“沃土”。近年來,湖北省宜都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深化改革、優化監管、提升服務,著力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現代化市場治理新格局,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營商“軟”環境增強經濟“硬”實力:宜都市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國家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被確定為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范縣域、質量強省工作推進成效明顯的地方;“一業一證”“一業一證”行業拓展、深化登記注冊“三化”改革項目助力宜都市2021-2023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
一是全鏈條優化服務。持續推進企業開辦“一網通辦”“210”等舉措,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拓展“一業一證”行業至32個。不斷完善“一件事”集成服務,推廣應用市場主體智慧變更、注銷“一鍵通”服務系統,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變更、注銷登記便利度。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創新下沉行政審批事項至村(社區),積極搭建政銀、銀企合作平臺,上線運行“商事一體機”,全面打造“即時辦、自助辦、智慧辦”服務升級版,切實為企業減負。充分運用個體工商戶公共服務專區,常態化開展回訪幫扶,切實為經營主體紓困解難,提振發展信心。今年以來,全市累計上門服務3000余次,回訪經營主體10000余戶,新辦經營主體回訪率100%,解決經營主體訴求629件。
二是全方位強化監管。大力推行“一業一查”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監管模式,將不同部門監管的同一業態市場主體納入同一監管事項,深化部門協作,凝成監管合力,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營造良好政企環境。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圍繞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懲戒修復,對市場主體登記實行信用承諾制,構建“信用承諾+分類監管+失信約束+信用修復”監管機制,打造信用監管閉環。今年以來,依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發起部門聯合抽查計劃53個,聯合抽查比例達100%;應用信用分類監管占比81%;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主體785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主體159家。
三是全要素集聚動能。錨定高效服務企業的目標,以小切口撬動大轉變,推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以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面對面”品牌建設服務活動,今年累計舉辦商標品牌培訓會6場,受訓人員達400余人;開展政銀企對接會1次,展會知識產權宣傳服務2次,走訪企業20余家,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1條。出臺《宜都市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縣(市)建設實施方案》,完善獎補政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數額達5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87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8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72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8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4157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