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推出一批市場主體可感知、可獲得的信用創新舉措,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筑牢基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聚焦平臺建設,打造信用信息“總樞紐”。高質量推進平臺建設,建成以 “一中心、三體系、一網站”為核心的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形成“多節點”聯通、“兩方式”集中、“雙網絡”服務、“多標準”規范的功能架構。完成誠信商圈管理、聯合獎懲成效分析、信用查詢等功能模塊開發,實現與國家、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數據、應用一體化。平臺橫向覆蓋76個市直部門,縱向貫通13個縣區行政服務大廳,累計歸集各類數據超21億條,涵蓋市場主體基礎信息、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納稅、水電氣、不動產、榮譽表彰等數據信息。2023年以來,在法院執行、公安、民政、人社等40個領域推行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工作,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查詢下載服務7000余次,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證明14萬余份,助企減負增效。

  聚焦信用監管,構建服務體系“全鏈條”。積極部署落實信用承諾制度,不斷簡化企業辦事流程、提升行政服務質效。累計歸集并公示信用承諾及其履約踐諾信息226萬余條,初步實現承諾—踐諾的監管閉環。參照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對我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開展全覆蓋、標準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覆蓋66.61萬戶市場主體。運用評價結果推進信用監管,在社會保障等18個領域形成40余項信用評價結果,推動行業監管由粗放轉向精準。落實《全國失信懲戒基礎清單》《安徽省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將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審批、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政務辦事流程,實現在線信用核查,規范實施失信懲戒。2023年以來,實施信用查詢31.1萬次,實施聯合獎懲5846次,事后監管水平顯著提高。

  聚焦信易貸模式,寫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積極推進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信易貸”平臺)建設,通過政銀企信息互通共享,構建“1+3+N”(一個中心、三大支撐、N項拓展)特色融資服務體系,累計為5.4萬戶企業授信超2570億元,獲評“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示范平臺”。強化信息歸集共享,歸集社保、不動產等18個部門政務數據53億條,收集科技型企業等資質名單30類4萬余條,強化“白名單”動態管理,公示企業信息1850萬條,建立市重點項目、科技型企業白名單1.5萬個,推薦企業融資23億元。推動金融機構與平臺建立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通過“數據不出域”、隱私計算等方式加強數據開發與應用,在金融機構授信環節嵌入信用評價模型“信泰分”,企業在線提交申請后,系統直接生成預授信額度,實現在線審批放款。依托“信易貸”平臺拓展創新“信用+賦強公證”“信用+產業政策”“信用+科創金融”“信用+電子保函”等各類金融應用場景,形成“信用+”特色品牌。

  聚焦信用修復,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印發《合肥市進一步加強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若干措施》,提出七項工作舉措,全面提升信用修復服務質效,助力失信主體重塑信用。在全市建立“三書同達”工作機制,各處罰機關同步送達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和《合規建設提示書》,推動信用修復指導前移。依托信用合肥網站,將已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分發至各有關單位,由處罰部門建立信用修復工作臺賬,實施“一對一”精準打鈴提醒。構建“修復提醒—幫扶輔導—加速辦結”閉環機制,提供線上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對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實行“點對點”專業輔導,市級審核提速至1個工作日,初審合格率100%。開通信用修復服務熱線,制作《一圖讀懂企業信用修復操作指南》,積極幫助和引導失信企業糾正失信行為,重塑企業自身信用,2023年以來,累計為2128戶企業修復行政處罰數據4064條。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