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天馬鎮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個特殊崗位的設置,“公益性崗位代辦員”,可別小看這個不起眼的崗位,它已經成為了天馬鎮群眾的“辦事貼心人”。天馬鎮黨委書記廖鵬告訴記者,天馬鎮一直在探索和完善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為農村群眾提供高水平,便捷的政務服務,代辦員就是服務向村(社區)的一種延伸。
當前,天馬鎮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農民不僅住上洋房,而且土地入股特色產業,既有分紅,又能賺取務工收入。為了讓群眾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政府提供的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天馬鎮黨委、政府全力打造高效的便民政務服務,通過搭建信息化平臺,逐步構建起兩級代辦的便民服務新示范。據悉,今年,天馬鎮的便民服務模式將在全鎮13個社區全面推開。
一站式辦理
絕不讓群眾多跑一趟路
“真的是太方便了。過去辦理糧補、耕保戶主更改、資金更改,要樓上樓下,甚至往返于市里來回跑,如今都集中在鎮上的政務大廳里,要不到10分鐘就把事情辦完了。”天馬鎮仙鶴村3組村民胡天貴對該鎮政務服務中心的便民服務由衷稱贊。只要來該鎮政務服務中心辦過事的群眾,都會像胡天貴一樣,對這里的服務交口稱贊。
7個服務窗口,清楚的標識標牌,復印機、飲水機、服務事項流程資料取閱欄、服務查詢觸摸屏、LED電子顯示屏,走進設施完善的天馬鎮政務服務大廳,就會感受到這里的規范和高效。
記者看到,所有窗口服務的工作人員,全部公示自己電話,方便群眾直接聯系咨詢,“24小時接聽群眾來電,這是我們決心把服務做實的一個重要舉措。”廖鵬認為提升服務水平,制度保障是關鍵。
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管理制度。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在接待來辦事群眾時,做到“不讓事情在我這里中斷、不讓差錯在我這里出現、不讓群眾在我這里遭冷落、不讓黨和政府的形象在我這里受損害”。同時,開展窗口人員服務明星評比活動,不斷提高窗口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減少辦件時限,簡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下放權力”是核心,目前,天馬鎮已將日常審批權限全部放到窗口,據了解,該中心50%的服務事項成為即辦,另一半則縮短30%的辦理時限,極大提高了群眾滿意度。該政務中心還開展電話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受到群眾一致好評。廖鵬對目前天馬鎮的政務服務進行了這樣的總結:絕不讓群眾多跑一趟路。
服務再升級
信息化平臺延伸到社區
天馬鎮高效的政務服務構架中,還有一個延伸觸角,就是公益性崗位代辦員。便民服務點設置在了社區,服務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今年,一項新的技術,讓金馬社區的公益性崗位代辦員范小琴,工作起來更有效率了。每天一早,范小琴就會在電腦上打開“天馬鎮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查看自己交到鎮上的待辦事項,是否辦結。接待辦事群眾,每天錄入新的代辦件。據悉,這是天馬鎮將信息化管理運用到社區代辦的一項創新。“目前,4個社區首批試運行,今年13個社區全部上線運行。”目前,這套系統的運行效果,不僅讓鎮、村的兩級便民服務員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為搭建高效的政務服務架構提供了大數據分析可能。
金馬村便民服務站門口,公示著57項即辦事項,“能辦的村上就立即辦理,不能辦的幫助收件代辦。”變“群眾跑”為“干部跑”,建立鎮村兩級代辦機構,天馬鎮已經構建起這樣的服務體系。與市房管、計生、殘聯等部門協調,適當下放辦事審批權限,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業務。同時,與郵政、水電、電信等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逐步在13個社區(村)便民服務站、鎮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代理、代辦業務,方便群眾生活需要。
對群眾的服務永無止境,天馬鎮政務服務中心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開展上門服務;針對部分群眾需要在節假日、下班時間到窗口辦理業務,開展預約服務;針對群眾急需辦理的事項,開展特事特辦服務;并做到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結的運行機制,圍繞“便民”二字,做足“服務”文章,為辦事群眾提供貼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