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電子信息產業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持續擴大內需、強化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融合、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完善發展環境、堅持應用驅動,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對于產業發展而言,抓住當前旺盛的信息消費需求,增強產業支撐信息消費的能力,是推動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當前,我國已初步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在產業規模、配套環境、市場條件、人力儲備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基礎不牢固、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要把握住以信息技術創新和深化應用為核心的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的重大契機,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必須充分發掘以信息消費為代表的內需潛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根本途徑是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應用驅動。
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信息消費的總體思路
在全面落實“十二五”規劃相關任務、部署“十三五”產業發展重點中,我們將堅持圍繞“一個中心、三大抓手”,大力促進信息消費,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一個中心就是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大抓手就是抓創新、抓融合、抓應用。
抓創新。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實現產業自主可控。圍繞產業核心領域的薄弱和瓶頸環節,通過實施“核高基”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電子發展基金、技術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專項等國家項目,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以自主技術為支撐,圍繞集成電路、平板顯示、關鍵電子元器件和材料等領域,發展新工藝、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應用,加快形成結構優化、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基礎電子產業體系,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抓融合。把握信息技術融合化的趨勢,推動產業模式創新,圍繞產業鏈促進融合發展。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著力推動軟硬融合、制造與服務融合、網絡與產品融合,延伸傳統信息技術產業鏈條,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產業新增長點。鼓勵和引導產業鏈各環節配套發展和產業鏈橫向整合,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抓應用。加強產用合作,實現以用興業,促進兩化融合,保障信息安全。實施產用合作專項,引導和支持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工業企業對接,推進自主、安全信息技術和產品在工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應用電子產品和系統研發和產業化,促進兩化深度融合。
推動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支持安全芯片、可信計算、數據安全等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基于自主軟件和芯片的安全可靠通信設備、計算機、打印機、網絡設備等終端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提高產業支撐網絡與信息安全的能力。
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工作
2014年,我司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增強信息消費智能終端供給能力,積極擴大信息消費,加強電子基礎產業創新能力,推動信息技術應用,提高產業對信息消費和信息安全的支撐保障水平。
(一)增強信息消費智能終端供給能力
1.移動智能終端。以產業鏈長、帶動效應明顯、融合性強的智能終端為切入點,推動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研發TD-LTE及4G智能手機、可穿戴式智能終端、行業應用智能終端等新型終端產品。推動智能終端核心芯片、關鍵器件、配套應用裝備研發,構建完整的智能終端產業體系,提高核心技術掌控能力和配套能力。支持終端制造企業、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開發與推廣基于智能終端的應用,促進各種智能應用的普及。結合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信息內容、應用和服務,增強產品與內容的融合。
2.智能電視。積極支持超高清電視、短焦激光投影電視等新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集中力量突破智能電視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探索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標準協作機制,加快建立智能電視標準體系。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進一步豐富智能電視內容及應用服務,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鼓勵彩電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共贏發展。開展智能電視信息安全風險分析,加強視聽類智能終端行業監管措施研究,支持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安全可靠芯片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
3.數字家庭。引導企業做好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產品研發。以數字家庭技術鏈、產業鏈、服務鏈為基礎和紐帶,探索數字家庭典型業務應用,實施數字家庭典型應用示范工程,重點推進數字家庭健康養老、社區服務應用。繼續開展國家數字家庭產業基地創建工作。
4.LED。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加強LED上下游的協同創新,突破外延生長與芯片制造、器件封裝、專用材料、關鍵裝備、照明產品等關鍵共性技術。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加強半導體照明綜合標準化工作,規范市場競爭。支持國家級檢測機構建設,完善檢測能力,提升產品質量與品牌。開展示范應用,提高市場占有率。
5.衛星應用產業。加強溝通和協調,做好《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對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的支持。重點突破北斗智能移動終端芯片國產化瓶頸,支持北斗芯片企業與通信芯片設計企業聯合開發面向移動智能終端的集成芯片,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應用。推進北斗在電信、工程機械等重要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繼續完善北斗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健全北斗產業相關標準體系。
(二)提高產業對信息消費和信息安全支撐保障水平
1.集成電路。組織實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綱要,破解投融資瓶頸,推動產業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繼續組織實施核高基重大專項,做好2015年課題部署。積極推廣使用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品,切實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page]
2.新型顯示。進一步加強區域布局優化和產業集群培育,推動企業垂直整合和橫向合作,引導產業向已初步形成規模的產業集聚區發展。推進TFT-LCD技術升級和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形成自主發展能力。突破關鍵配套材料及裝備,進一步完善平板顯示產業鏈。繼續深入推進平板顯示龍頭企業加大采購本土材料和設備的力度。推動企業加快生產線建設和新工藝、新技術導入,在努力提升產品良率的同時注意規范產業有序發展,做好產業預警分析,防止盲目建設新項目。
3.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支持服務器、存儲系統、網絡設備等云計算數據中心關鍵設備、云計算接入設備研發和產業化,為云計算應用發展提供支撐。加強云計算安全風險分析,梳理云計算數據中心所需信息安全產品,支持用于云計算的安全設備和產品研發,推動安全可靠關鍵軟硬件產品在重要行業云計算系統中的應用。完善云計算標準體系,加快云計算相關標準研究。
支持RFID、智能傳感器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物聯網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監控、金融電子、數字家庭等領域的示范應用。支持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優秀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和產業鏈融合創新。
推動數據采集、計算、存儲、網絡傳輸等大數據關鍵環節的產業發展,發展高精度、智能化、網絡化的數據采集器件和設備。提高計算機、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設備容量。研發高速寬帶通信設備。
4.TD-LTE。加強TD-LTE多模多頻手機芯片、終端的研發,滿足TD-LTE規模商用的需要。支持基于TD-LTE技術的無線寬帶專網設備和系統研發,并推動TD-LTE專網在交通、公共管理、應急通信等領域的應用。完善TD-LTE產業鏈,加強網絡類測試、終端生產類測試等儀器儀表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專利研究,構建LTE專利體系,防御和應對未來可能的專利糾紛。加大TD-LTE海外市場拓展力度,擴大TD-LTE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
5.太陽能光伏。完善光伏標準和檢測體系,支持太陽能電池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建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并指導開展行業交流、國際合作等工作。通過電子發展基金等資源,支持高效N型單晶電池、分布式光伏系統、光伏應用檢測平臺等項目,提高光伏產業技術水平并擴大市場應用。
6.信息技術應用。重點實施機械裝備、化工、冶金和家電行業示范應用項目,組織開展產用對接活動,推動離散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指導裝備行業信息技術產用合作聯盟活動開展。推動信息技術和產品的行業應用。發展MOSFET、IGBT等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推動其在軌道交通、直流輸變電領域應用。發展車載網絡、車載信息系統、智能控制等新興技術,打造車載信息平臺,推動車聯網、車載信息服務發展。加快基于國密算法的金融IC卡、金融機具、數據密碼機、驗簽服務器等產品研發和應用。促進高性能醫學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支持面向基層的量大面廣的醫療電子設備的推廣應用。
(三)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和安全可靠關鍵軟硬件推廣計劃
1.工業強基工程。進一步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選取對產業發展影響重大、代表行業發展方向、帶動作用強的電子基礎產品和工藝予以重點支持,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提高電子材料、元器件及工藝裝備等研發及產業化水平。重點支持磁性材料、電子漿料、多腔濾波器、MEMS器件等產品研發和工藝提升。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引導鋰離子電池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鋰離子電池在消費電子和動力、儲能領域的應用。著力推進鋰離子電池隔膜、電解質等關鍵材料和專用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
2.安全可靠關鍵軟硬件推廣計劃。重點加強安全可靠軟硬件核心技術研發,提高我國芯片、基礎軟件、計算機、服務器、存儲系統等關鍵軟硬件產品的性能和成熟度。開展在重要行業領域推廣使用安全可靠信息系統。支持研發和應用安全芯片、可信計算、數據安全等網絡與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和標準,加強對重要信息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控。
三、辦好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為產業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臺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在深圳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第一次集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作為電子信息大國的發展成就,展示了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宏圖。第一次的成功,增強了我們繼續辦好這一產業展示交流平臺的信心。我們帶著產業的重托和期望,從去年8月份開始,歷時半年多時間,為本屆博覽會的舉辦開展了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加強電子信息博覽會宣傳
第二屆電子信息博覽會籌備工作啟動以來,分別在北京、深圳、拉斯維加斯召開了3次新聞發布會,國內近200家、美國近100家主流媒體發布了博覽會的相關信息,轉載轉發的媒體超過500家。特別是在CES期間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參加了深圳市政府推介會,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國際權威平臺上向國際主流媒體宣傳,電子博覽會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第二屆電子信息博覽會以“促進信息消費,引領轉型升級”為主題,預計展會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二)邀請主賓國參展
2013年12月6日,我部與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就韓國作為第二屆電子博覽會主賓國的事情達成一致。經多次溝通協調,確定在CITE主題展館中設立1000平方米左右主賓國展區,三星等14家韓國企業已經確定參展。
(三)加大力度推動大企業參展
博覽會籌備期間,我們組織了五次大企業招商推介會,向電子信息百強企業、重點國際大企業和軟件百強企業專場推薦了博覽會,參加推介會的企業總數接近100家,推介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圍繞4G智能終端、4G芯片、4G網絡運營、虛擬運營商、可穿戴電子、智能電視、新型顯示、智能汽車、智慧城市、云計算、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電子商務、集成電路、LED、鋰離子電池、儀器儀表及基礎器件、國家千人計劃創新產品、移動互聯網創業等主題設立了專題專區,云集了三星、TCL、聯發科、騰訊、阿里巴巴等行業領軍企業。
(四)精心策劃新產品新技術發布
在展會現場設立新產品發布中心和新技術發布中心,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將舉辦3天20多場。主要包括:博通GNSS芯片、樂視最新電視機、富士一次成像打印機“趣奇俏”、桑菲自助收銀系統、中電科衛星導航的艾信通電子證、中科泛華便攜式PXI機箱等。INTEL、博通、三星、騰訊、阿里、科大訊飛等眾多參展企業在展臺、專題論壇等多個展示平臺擬發布300多個新產品。
(五)積極籌備開幕式、高峰論壇和專題論壇
根據博覽會組委會統一安排,4月10日上午將在會展中心舉辦電子博覽會開幕式。4月10日下午將舉辦電子博覽會的主論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去年成功舉辦20個主題、68場專題論壇的基礎上,第二屆電子博覽會結合展館專區設置和行業熱點,加強專題論壇頂層設計,確定同期舉辦35個主題、80多場專題論壇。
(六)組織CITE創新獎評選
按照組委會統一部署,電子博覽會設立“CITE 2014 創新產品與應用獎”,獎項按照計算機及外設、移動智能終端、數字家電產品、數碼產品、應用電子、平板顯示、LED、新能源、基礎電子、軟件產品與服務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等11大類的產品門類進行評選。
總之,在部里的統籌部署下,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承辦單位和業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關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各方人士的關心下,第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即將鳴鑼開張。我們相信,本屆博覽會將會是一次產業的盛宴,一定能夠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