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幾年來的移動開發,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話: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移動開發從最早的不為人知,到逐漸普及,再到目前移動應用市場的繁華。短短幾年時間,它經歷了PC端和服務器端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一次又一次的技術浪潮里,AppCan伴隨著開發者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與升級。2015AppCan移動云大會即將在北京揭開大幕,一個屬于移動人的新階段即將開啟。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幸探營正益移動,聽正益移動CEO王國春講述了AppCan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歷經三次打磨升級的AppCan平臺
 
  談到AppCan的由來,王國春一再認為,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有不懈的努力,有對市場趨勢的前瞻,更有許多運氣成份。的確,在今天遍布創業公司、創業團隊的繁華市場里,能真正生存和發展起來的少之又少,能在領域里保持領先的更是寥寥無幾,AppCan,確實經歷了諸多考驗。

  這話還得從2010年說起,當時的移動開發可謂是小荷剛露尖尖角,但王國春卻敏銳地感覺到了移動開發領域的問題所在。今天,王國春這樣解釋說:“當時的操作系統可謂是群雄并起,不僅有安卓和蘋果的iOS,諾基亞的Symbian、高通的blu等也是開發者要考慮的系統。對開發者來說,搞移動開發太難了。當時也沒有真正的移動開發者,移動開發的從業者多是從別的領域轉過來的。我想幫助他們,就開始開發一些工具,以開源的方式發布出去,同時成立了技術論壇,讓移動開發者有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
 
  這時的王國春一定不會想到日后的局面。工具和論壇發布之后,每天都有幾百家網站加入聯盟,同時,注冊的移動開發者呈直線上升之勢。到了今天,這一數字已經發展到了80萬之巨。這一數字的背后,代表著王國春已經在移動開發者領域,掌握了足夠大的主動權。
 
  但在工具發布后不久,隨著APP的流行,一場關于移動開發模式的論戰悄悄展開。也正是在這個時修,AppCan經歷了第一次突破,產品初見雛形,品牌正式推出。在移動應用開發領域,一直存在著web-app、native-app之爭。Native App具備良好用戶交互體驗,而Web App更擅長跨平臺開發。但王國春卻看到了它們的不足,而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動應用)卻兼具這二者的優勢,可以有效降低App開發門檻,開發周期更短,而開發出的應用卻媲美原生體驗。在今天,Hybrid App已成為一種主流模式,許多市場占有率極高的廠商都對它推崇備致。但在當時,堅持研發和推廣Hybrid 技術卻需要相當的眼光和勇氣。
 
  說起當初的選擇,王國春堅定地認為:“在業界還沒有標準時,堅持你的選擇,只要你堅持的是好東西,慢慢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跟過來,讓你的堅持變成標準。”這頗有一種“世上本沒有路,走得多了就變成了路”的感覺。
 
  今天回過頭去看,我們不得不說,移動應用開發技術的發展是神速的。AppCan很快就迎來了它的第二次升級。王國春在當時已經感受到:“APP的應用和開發確實是火,但它后邊的問題已經顯露出來了。企業在移動大潮前,往往是手忙腳亂地上馬一個APP,但熱鬧過后,由于缺少運營,APP上的用戶既不活躍,在后期的增長速度也呈下降趨勢。移動設備在當時已呈涌噴之勢發展,但五花八門同時適配Android、iOS兩種系統的應用,給APP的使用造成了不少麻煩。當APP充當起銷售等功能之后,APP等應用的移動安全又變成新的問題。”
 
  慢慢地,一個平臺化的觀念,在王國春心里醞釀。今天回過頭去判斷,王國春的選擇是正確的,AppCan平臺也是幸運的。原因就在于,移動應用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開發者和用戶,尤其是大型集團企業客戶需要的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工具,而是一個能夠承載綜合解決方案的平臺。今天的AppCan已成為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語言編寫的Hybrid跨平臺移動應用開發工具。它同時又是企業移動化的支撐平臺,同時承擔著移動應用開發、系統集成整合、應用部署實施和運維管理的功能。它同時包括了移動開發部署平臺(MEAP)、移動應用管理平臺(EMM)、移動平臺安全體系三大部分,能夠承擔移動設備管理(MDM),移動內容管理(MCM)、移動用戶管理(MUM),還可以擔負起企業應用商店、統計分析和移動安全等責任。
 
  而經歷了第二突破之后,AppCan移動平臺已經成型,并且在企業級市場(B端)站穩了腳跟2014年,移動開發、移動互聯網化的勢頭越來越猛,AppCan的用戶數、客戶數不斷攀升,但王國春心里卻開始了新的思索,AppCan又經歷了第三次升級。
 
  王國春的社區里集聚了大批的開發者,這些開發者有的就是一個小團體,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和企業級對接,幫助他們拿到移動項目。另一些開發者已經具備了產品開發能力,他們的產品希望有一個平臺能“秀”給企業級用戶看。這使得王國春動了打造一個串起開發者和有移動化需求的生態平臺的念頭。
 
  另一方面,對于政府企業客戶,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實施整體的移動化戰略,而傳統的人才招聘、項目外包形式,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急需一種新的模式,滿足企業可控、可伸縮擴展的需求。大企業的需求會給其中下游的中小企業起到標桿的作用。于是,更多的企業最終融入到了AppCan平臺上。AppCan平臺的第三次破繭升級,使得依托于它的開發者(D端)和企業(B端)被徹底打通了。
 
  經歷了三次轉型之后,AppCan日趨完善的同時,王國春帶領的正益移動也迎來了自己的一番新氣象。但王國春卻有另一個心結沒有解開。
 
  以無限為有限的云+端戰略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大。APP在企業的營銷等工作中正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于APP直接面向用戶,所以它在營銷中就堪比處在一線的實體店。但去年雙11之后,移動電商表面的繁華卻被徹底打回了原形。前端漂亮銷售數字背后,是因后端配送時間太長,導致的大量訂單取消,或者干脆廠商在半年后還發不出訂單中需要的貨品。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APP需要一個接口,打通營銷環節和生產環節,以及合作伙伴環節的通路,讓企業應用從APP推廣開始,到最終完成銷售,形成一個數據暢通的閉環。為此,王國春提出了云+端的戰略。
 
  在端上,是包括UI、插件等在內APP應用,而在云上,則集合和數據存儲、移動用戶認證、文件存儲、推送服務等一系列應用。這聽起來有點繞,但王國春解析起來卻非常直接:“企業移動化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孤島,而通俗地說,我們是通過一根移動總線,把后邊云端的各類應用進行梳理。而我們的移動總線前端是與APP連在一起的,這樣就形成了端管云。我們不會自己去做云存儲,也不會自己開發所有應用。但通過移動總線,我們可以把合作伙伴的應用全括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這頗有些武學中以無限為有限的思想。武學里的招式成千上萬,但往往通向成功的基本功卻只有少數幾個。同樣,企業在后邊的云端可能會遇上各類個性化極強的應用,但只要打通數據通路,讓它們與前端的APP聯結起來,一個以無限為有限的閉環,就形成了。王國春特別強調說:“這種聯結不同于API接口的聯結,因為它的數據流一定不是單向的。我們接入的實際上是應用,而不僅僅只是開放一個數據接口。”
 
  小小的APP,如果它的觸覺可以聯動傳遞到企業的各個角落,甚至于再傳遞到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統當中。企業級移動互聯網可能因此就會轉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而退回到AppCan,我們會發現,幾經突破升級之后的AppCan,實際上已經成為經歷了數次戰火洗禮的實戰型移動開發、管理、運維平臺。接下來,移動互聯網化給企業帶來的,將不僅是全員應用,還有中小型企業用戶數量呈數量級增長。這樣,AppCan平臺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深度,也將隨著企業移動信息化的進程,而不斷得到擴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