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瓨祟}:13個領域嵌入互聯網“基因” 陜互聯網+行動出爐)

 
  陜西省“互聯網+”行動“提速”信號昨日發出,省政府網站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滲透“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游、政府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等十三大傳統領域。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互聯網+”創業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以促進創業創新為重點,大力發展眾創空間、開放式創新等,推動各類要素資源聚集、開放和共享,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充分發揮互聯網開放創新優勢,支持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器、校企創新基地等新型眾創空間網絡化發展。將政府公開數據引入眾創空間,支持“大數據+眾創”發展。
 
  “互聯網+”協同制造建設“互聯網+制造”云平臺
 
  建設“互聯網+制造”云平臺。鼓勵制造企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面向生產組織全過程的決策服務信息,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效率。
 
  鼓勵制造企業開展基于互聯網的故障預警、遠程維護、質量診斷、遠程過程優化等在線增值服務,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升級。
 
  “互聯網+”現代農業實現農副產品全過程可追溯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利用現有互聯網資源,整合構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現生產經營過程的精細化信息化管理。
 
  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覆蓋面,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
 
  “互聯網+”智慧能源逐步建成開放共享的能源網絡
 
  建設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多能源協調互補的能源互聯網,構建智能化電力運行監測、管理技術平臺,使電力設備和用電終端基于互聯網進行雙向通信和智能調控,實現分布式電源的及時有效接入,逐步建成開放共享的能源網絡。
 
  建成覆蓋全省能源管理部門和能源企業的互聯網能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和全國能源監測預警與規劃管理系統互聯互通。
 
  “互聯網+”普惠金融鼓勵利用互聯網拓寬服務覆蓋面
 
  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拓寬服務覆蓋面。
 
  支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開展網絡借貸、網絡證券、網絡保險、互聯網基金銷售等業務。
 
  積極爭取在我省設立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充分發揮保險業在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中的作用。
 
  推動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廣泛應用,全面提高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在城市綜合管理和服務群眾中的應用水平。
 
  “互聯網+”益民服務百姓足不出戶享便捷高效服務
 
  支持實體零售商綜合利用網上商店、移動支付、智能試衣等新技術,打造體驗式購物模式。
 
  發展社區經濟,在餐飲、娛樂、家政等領域培育線上線下結合的社區服務新模式。
 
  規范發展網絡約租車,積極推廣在線租房等新業態,著力破除準入門檻高、服務規范難、個人征信缺失等瓶頸制約。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文化、媒體和旅游等服務,培育形式多樣的新型業態。
 
  積極推廣基于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城市服務,開展網上社保辦理、個人社保權益查詢、跨地區醫保結算等互聯網應用,讓老百姓足不出戶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
 
  建立網上會診平臺,構建醫院間會診機制,提供在線診療、咨詢、監測等服務,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
 
  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居民提供健康指導、健康評估、醫療資源預約、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依法建設網上藥品商城。
 
  “互聯網+”教育培訓推動學歷教育在線課程資源共享
 
  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
 
  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
 
  鼓勵學校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新方式。
 
  推動學歷教育在線課程資源共享,推廣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學習模式,探索建立網絡學習學分認定與學分轉換等制度,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
 
  “互聯網+”文化旅游構建文化惠民聯盟超市信息平臺
 
  利用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構建全省文化惠民聯盟超市信息平臺,實現文化生產、消費、服務互聯互通。
 
  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大力發展旅游網上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服務,支持本土在線旅游平臺發展,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區、智慧旅游企業建設。
 
  推動加強與國內大型旅游電商深度合作,整合上下游資源、要素和技術,建設全省智慧旅游服務中心,全面實現旅游服務、管理、營銷和體驗的智能化。
 
  “互聯網+”政府服務構建政府網上統一服務網站平臺
 
  完善政府網站體系,優化結構布局,構建信息公開、在線服務、公眾參與的政府網上統一服務網站平臺。
 
  加快建立全省政府網站大數據監測分析體系,有效提升政府網站公眾滿意度和網絡影響力。
 
  加快政務新媒體建設發展,增強政務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促進公共服務創新供給。
 
  深入推進網上信訪,提高信訪工作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加快西安、咸陽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建設。
 
  “互聯網+”高效物流建“單一窗口”模式通關信息平臺
 
  加快推動全省交通物流信息平臺運營,整合鐵路、公路、民航、郵政、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資源,促進物流信息與公共服務信息有效對接。
 
  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統籌優化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在冷鏈、?;?、煤炭等行業,建立完善一批行業性物流信息平臺。
 
  完善陜西電子口岸功能,建成“單一窗口”模式通關信息平臺,為對外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保障。
 
  支持具備條件的物流園區和企業開展智慧物流提升工程。
 
  “互聯網+”電子商務在有條件城市推動電子發票應用
 
  依托西安高新區、國際港務區等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鼓勵大型商貿、制造、信息服務等企業建設特色電子商務云系統。
 
  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在我省設立機構,引導中小微企業綜合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加快發展。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各類專業市場線上轉型。
 
  引導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整合資源,積極向供應鏈協同平臺轉型,加快發展行業電子商務。
 
  鼓勵企業利用眾籌、團購、個性定制等模式創新,延伸電子商務價值鏈。
 
  在有條件的城市推動電子發票應用。
 
  “互聯網+”便捷交通面向社會實時提供停車場服務等
 
  建立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面向社會實時提供道路交通、氣象和停車場服務等相關信息,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
 
  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進一步加強公路、鐵路、民航、港口等交通運輸網絡關鍵設施運行狀態與通行信息的采集。
 
  推動跨地域、跨類型交通運輸信息互聯互通,推廣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應用,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運輸感知體系,提高基礎設施、運輸工具、運行信息等要素資源的在線化水平,全面支撐故障預警、運行維護和調度智能化。
 
  “互聯網+”綠色生態實現“在線收廢”
 
  建立統一的環境保護監測平臺,加強環保數據共享利用,全面及時公布空氣、水質、污染源等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實現環境信息公開和環境協同治理。
 
  加快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及配套的物流中心建設,推廣“自助交投箱+上門回收+互聯網+返款”模式的回收系統,提供電話、微信平臺和移動客戶端等多種預約登記方式,實現“在線收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