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向政府反映民生難題,有種方式叫“一鍵直達”。2016年12月底,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上線試運行,市、區(市、縣)、鄉鎮(街道)2659個領導的網絡信箱全部向公眾公開。
 
  限期辦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答復。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不是簡單地集成領導信箱和12345市長熱線公開電話等“問需”載體,而是再造從受理、審核、溝通、辦理到反饋、回訪的全流程、閉合式工作機制。這是成都政務服務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主動擁抱互聯網,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據最新統計數據,該平臺試運行2個多月以來,訪問量達32萬人次,共受理群眾來信22121件,實現回復辦理率98.9%、訴求解決率87.1%、群眾滿意率87.3%。
 
  由網絡“問”政到“理”政的一字之變,不僅架起政府與網民良性互動、切實高效解決民生難題的橋梁,還沉淀出一筆寶貴“財富”——對民生訴求進行大數據整理和挖掘,精準定位政策背后的“最大公約數”。
 
  “一把手”微信群里話民生
 
  “互聯網+政務服務”
 
  去年10月,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啟動建設。更早一些時候,按照四川省委“建好用好管好干部互動平臺”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便提出要加快推進服務網民生網安全網“三網”融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搭建政府與市民的互聯網互動平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
 
  區(市、縣)政府負責人率先感受到變化。去年,時任代市長的羅強建了一個微信群——“蓉城纖夫”,成員不多,全是區長、市長、縣長們。
 
  按原來的程序,即使市長批復過的民生問題,到達區(市、縣)政府“一把手”案頭,也要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及內部科室等層層轉交?,F在,把相關問題轉到群里直接發“點球”,效率自然高了起來。
 
  相似的,成都市級職能部門領導也加入了一個群,叫“蓉城挑夫群”,取名的意義是: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領導干部須身先士卒,要有“干苦力”的精神。
 
  當然,訴求轉入領導們微信群,依然屬“小概率”事件,與群眾期待有差距?!熬W絡理政,基礎在網?!背啥际姓辗展芾磙k公室有關負責人說,成都搭建起網絡理政平臺,意在全天候受理民生訴求。
 
  首先是整合區(市、縣)負責人已有的網絡信箱,統一到一個平臺上。這位負責人說:“好處顯而易見,可以統一辦理流程,統一考核監督,避免出現‘假信箱’‘死信箱’?!?/div>
 
  3月27日的數據顯示,市長信箱累計收到來信9998件,而有些區(市、縣)領導信箱的來信只有幾十件,鄉鎮一級則更少。那么,大到市長,小到鄉鎮辦公室主任,都開設信箱,有沒有必要?
 
  “這是在傳遞和強化網絡理政的理念,網上訪民意,網下解民憂,許多事情最終要靠基層來辦理?!笔姓辗辙k負責人稱,解決網絡理政初期存在的“只問不理”“以問代理”等現象,統一思想認識是必不可少的。
 
  透明流程倒逼服務升級
 
  區(市、縣)拼理政服務
 
  民生訴求受理部門,感受到辦理流程帶來的壓力:只要群眾同意,來信來電內容辦理流程全部網上公開,進度一目了然,甚至能看出部門間是否在推諉扯皮。
 
  2月13日10時48分,陸先生來信反映金牛區雙瑞一路占道經營現象嚴重,市政務服務辦派單至金牛區,10分鐘后金牛區接單。但由于雙瑞一路并非金牛區管轄,次日該投訴被退回,市政務服務辦重新整理后轉至成華區,最終被雙水碾街道辦簽收。雙水碾街道辦立即派出10名執法人員進行整治,清理流動攤販,并責成片區巡查中隊加強巡查力度。經回訪反饋,陸先生表示“滿意”。
 
  辦理流程的透明公開,形成倒逼效應。成都市要求,簡單訴求5個工作日回復,復雜問題15個工作日回復。試運行一個多月,成都市網絡理政平臺訴求平均回復周期為6.1天。為進一步提高辦理效率,成都創新推出扁平化快速處理機制,在工商、城管、食藥監、旅游等系統率先推行工單直派,市民緊急訴求可第一時間直達一線管理部門辦理。
 
  糖酒會期間,客商陳先生在寬窄巷子用餐后拉肚子,他把此事投訴到市長熱線。16時34分信件發出,17時16分收到市長“致歉”和“整改”回復,18時40分市博覽局打來電話了解情況,19時許,青羊區相關部門開展調查。陳先生說:“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人來處理,我們非常感動?!?/div>
 
  郫都區區長劉印勇認為,網絡理政重在“理”字,是政府治理方式創新的有益探索。他現在的習慣是每天早到辦公室,抽出時間看網絡理政平臺。受市領導微信群辦公啟示,他也部署成立了兩個群:政務服務微信群、企業服務微信群。
 
  成都還建立回訪制度,將回訪評價作為通報考核承辦單位的重要參考。目前,區(市、縣)信箱辦理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成華區、雙流區、溫江區;市級部門信箱辦理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教育局。
 
  從回復時長看,平均回復時長最短的3個區(市、縣)分別是:大邑縣,4.07天;蒲江縣,4.33天;崇州市,4.45天。平均回復時長最短的3個部門分別是:成都市水務局,1天;成都市科學技術局,1天;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1.33天。
 
  大數據精準定位民意所在
 
  “全網”尋求“最大公約數”
 
  今年1月,成都市民在網絡理政平臺上的訴求出現一個集中爆發的熱點——共享單車,有反映押金未及時退還的,有反映計費出現問題的,有反映亂停亂放侵占盲道的……
 
  此時,成都市正研究出臺“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政府工作重點與民意同頻共振,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是推出網絡理政平臺的重要出發點。
 
  實踐證明,網絡理政平臺能夠成為社情民意的“傳感器”。為進一步增強平臺的服務性,成都還構建起集電話、網絡信箱、短信、微信、移動客戶端“五位一體”的多元化、全天候的民生訴求受理體系。
 
  成都市對該平臺試運行一個多月以來的來信,及去年的來信來電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其中,對2016年的155.10萬件有效來電、來信,運用描述統計、地理信息系統ArcGIS時空分析等技術進行數據分析,摸清了“七大熱點”問題及“爆發”相對集中的區域:出租車拒載、議價亂象頻發;市民與開發商、物業公司矛盾突出;攬客消費屢禁不止;夜間施工影響居民休息;夏季用電高峰部分區域停電頻繁;攤販占道經營、油煙擾民難解決;中小型工業企業排污影響居民生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大數據精準定位出民意所在。隨著網絡理政平臺自動實時歸結訴求數據庫的完善,成都將進一步對其進行整理和挖掘,構建區(市、縣)、市級部門辦事效率模型,綜合分析社情民意趨勢和特點,系統梳理政府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升政府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數據源在不斷擴大。隨著“全網”理念提出,政府自身網絡與外部網絡的數據接駁也在加速。下一步,成都將推動與四川在線“問政四川”等新聞媒體網絡問政平臺的全方位對接,尋求民意“最大公約數”。
 
  原標題:成都網絡理政:互聯網+政務服務 尋求民意“最大公約數”
責任編輯:admin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網+政務”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