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一年“交作業” 建配套制度最迫切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悄然改變“國民基因”

  “喂?是政府信息公開公益咨詢熱線嗎?我是湖南人,我想問一下,我已通過某種途徑拿到了國土批復文件的復印件,但是信息不完整,我想知道,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從國土資源部門查詢到相關信息?”

  “我是重慶市的一個拆遷戶,我想知道政府招商引資協議的內容,但無法獲得這些信息,我該怎么辦?”

  “正在研究中的信息能不能公開?如果總以正在研究為由長期不公開怎么辦?向有關部門申請公開,但是對方以‘與自己沒有切身利益’為由拒絕,又該怎么辦?”

  ……

  像這樣的咨詢電話,我國首條政府信息公開咨詢熱線每天都會接到不少。

  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王錫鋅告訴記者,這條由該中心負責的熱線,自從2008年5月1日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一同“誕生”以來,共接到咨詢電話800多個,其中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的有200多個,來電覆蓋全國各大省份,反映出了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迫切需要以及對該制度進一步推進與落實的巨大熱情,從中也可以反映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存在的一些問題。

  四類政府信息最受關注

  周輝是中心的項目官員,對政府信息公開公眾支持項目運作一年的情況深有感觸。他說,在他們接聽的209例咨詢熱線中,涉及的政府信息類型大致分為4類: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信息,如工作調動、拆遷補償、房屋改造、社會保險等;

  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信息,如養犬費的收取、擇校費的使用、企業改制、公路收費、停車場收費等;

  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信息,像如何獲取具體的政府文件、政府公布信息的具體機關、公開的期限等;

  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主動公開的信息。

  “我們在回答全國公眾問題的同時,也給予具體的指導?!敝茌x告訴記者,江西省有個姓吳的商人,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護照,在審查過程中被無故拒絕。吳先生給中心打電話請求法律援助。中心分析案情后,建議他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程序督促有關部門公開“拒絕辦理護照的法律依據”。

  周輝和他的同事們首先為吳先生找到了當地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并指導吳先生填寫申請表。此后,吳先生拿著這張表格先后于去年5月22日和8月6日兩次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信息公開申請。9月下旬,當地公安機關批準了吳先生的護照申請。

  “這個案例雖然不能算信息公開程序圓滿完成的范例,但無疑表明了信息公開程序對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推動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巨大作用?!敝茌x說,信息公開程序為公民與政府的良性互動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國民基因”正在悄然改變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剛剛實施一年,肯定有不足之處,但成績是主要的,相信這個條例在今后逐漸運作和完善的過程中,可以改變中國國民的‘基因’,中國公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國民性一定會提高?!北贝蠊妳⑴c研究與支持中心顧問、北大法學院教授姜明安滿懷期待地說。

  姜明安說,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一年來打下的基礎非常好,各級行政機關積極建立了公開信息的制度和平臺,有些政府部門還給公眾提供了可以公開信息的目錄,并盡力完善救濟渠道,在公眾中初步形成了一個參與公共決策的理念,相信5年、20年后,中國就會蓋起一座公眾與政府良性互動的“大廈”。

  “政府信息公開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政府與公眾、消費者與生產者和市場競爭者之間的信息要對稱?!苯靼舱f,“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公眾思考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對社會、對國家的制度建設都是難能可貴的?!?/p>

  操作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周漢華,是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聘任的研究員,他結合自己的調查結果,向記者透露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一年來存在的一些問題。

  “上海市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做得最好,及時公布了實施辦法;廣州市理論上做得好,但實踐中做得不理想?!敝軡h華說,現在全國還有52%的地方沒有制定實施性規定,各地報出的數據沒有依據支撐,情況把握不太客觀,有些地方不同部門報出的數字竟然相差8倍之多。

  由于條例規定尚有不嚴密、不細致之處,在操作中遇到問題是難免的。周漢華說,目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建立配套制度,最好能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動模式,而這就需要公民積極參與。

  中心的研究員沈巋則從另一方面補充說:“我國現在80%的法律要靠政府執行,這需要我們有一個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圍,因為政府是由個體官員組成的,提高官員的行政文化素養需要一個過程?!?/p>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信息;

  ☆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信息;

  ☆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的信息;

  ☆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主動公開的信息。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