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西政務數據“聚通用”實施細則(試行)》已經數字廣西建設領導小組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9年9月11日

廣西政務數據“聚通用”實施細則(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全面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令第711號)、《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廣西建設的意見》(桂發〔2018〕16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政務數據“聚通用”攻堅行動計劃的通知》(桂政辦發〔2018〕100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全面建立“云長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函〔2018〕102號)等有關文件要求,深入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到2021年底,基本實現“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不斷優化辦事創業和營商環境,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下列用語的含義:

 ?。ㄒ唬┱諗祿熬弁ㄓ谩?,是指各級各部門政務數據匯聚、共享互通、創新應用。其中,政務數據“通”包括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統一云、應用遷移上云等;政務數據“聚”包括政務數據匯聚、基礎信息資源庫和主題信息資源庫建設等;政務數據“用”包括政務數據在政務服務、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應用。

 ?。ǘ衙缽V西云,是指壯美廣西·政務云和壯美廣西·經濟社會云的集合,依托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為各級各部門提供的云計算、云存儲、網絡、數據庫、中間件、云視頻、云安全、數據共享交換等服務。

  壯美廣西·政務云由“1+N+14”組成。其中,“1”為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壯美廣西·政務云;“N”為自治區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建設的壯美廣西·行業云;“14”為各市建設的壯美廣西·市云。

 ?。ㄈV西電子政務網絡分為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和廣西電子政務內網。

  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是為各級各部門提供安全可靠的非涉密網絡,邏輯上劃分為公用網絡區、專用網絡區和互聯網接入區三個功能域。

  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是為各級各部門提供安全可靠的涉密網絡,滿足各級各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

 ?。ㄋ模I務專網,是指基于各部門內部的業務及社會管理的需求,用于監測、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與信息系統一起建設的專線或業務專網。主要由專線與局域網組成,構建一個本部門封閉的業務體系,只為本部門的應用系統服務,或為其他部門系統互聯的,相對獨立且使用財政資金建設。

 ?。ㄎ澹┬畔⑾到y,是指各級各部門應用信息技術支持履行管理與服務職能,由政府投資建設、政府與社會企業聯合建設、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或需要政府資金運行維護的信息系統,包括可以執行信息處理的計算機、軟件和外網設備。

  “僵尸”信息系統,是指信息系統使用與實際業務流程長期脫節、功能可被其他信息系統替代、所占用資源長期處于空閑狀態、運行維護停止更新服務,以及使用范圍小、頻率低的信息系統。

 ?。┱諗祿?,是指由各級各部門或者為各級各部門采集、加工、交換、使用、處理的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各級各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文件、資料、圖表、視頻、音頻、數據等各類信息資源;各級各部門直接或通過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權管理的和因履行職責需要依托信息系統形成的信息資源等。

 ?。ㄆ撸╇娮幼C照,是指由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頒發的、能夠證明資格或權利等的憑證類文件,包括證件、執照、許可、批復文等。證照類型應由證照定義機構或其委托的機構進行統一管理,但證照機構新增一個證照類型時,由歸口單位在相關信息系統中完成信息登記和編碼審核,經發布后方可使用。

  第三條本細則用于規范各級各部門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各項工作。

  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擁有廣西政務數據的所有權。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行使廣西政務數據所有權的職責,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建設、管理、應用,統一調度政務數據。各級各部門是政務數據的生產單位,擁有本地區、本部門政務數據的管理權,有義務和責任做好數據治理工作,向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提供高質量的政務數據。各級各部門有權申請使用政務數據。

  第五條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實行云長負責制,加強臺賬和清單式管理,做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統籌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部門云長為第一責任人。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按照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檢查指標,不定期通報全區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情況。

  第二章 網絡通

  第六條堅持聯網通辦是原則,孤網是例外,推進各類業務專網向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整合遷移和融合互聯,推進廣西電子政務網絡全覆蓋,實現統一的廣西電子政務網絡,逐步實現云網一體的智慧網絡。

  第七條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是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運維管理的主管部門。各級各部門是廣西電子政務外網的接入單位,負責本單位電子政務外網的建設運維管理和應用工作。各市負責統籌協調推進本地區電子政務外網的建設運維管理和應用工作。

  廣西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和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是廣西電子政務內網建設運維管理的主管單位。

  第八條加快完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逐步滿足業務量大、實時性高的網絡應用需求,增強電子政務網絡承載能力。全面升級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推進廣西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實現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推進廣西電子政務外網網絡覆蓋至各級國有企業。

  第九條各級各部門信息系統原則上通過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承載,共享利用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基礎設施資源,節約全區電子政務運行成本。

  第十條各級各部門原則上不得新建業務專網,所有已建業務專網按照業務專網遷移標準向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整合遷移。對未按計劃整合遷移至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外網的,財政部門不再撥付機房、網絡、信息系統硬件等建設運維經費,在單位其他經費中也不得列支相關費用。

  第十一條業務專網遷移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ㄒ唬┳圆?。各市、自治區各部門要認真梳理本地區、本部門信息系統部署的網絡,在自查的基礎上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業務專網遷移計劃,明確遷移范圍、遷移內容、完成時間、責任領導、責任處室、聯絡員等。非涉密業務專網遷移計劃報送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涉密業務專網遷移計劃報送廣西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和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

 ?。ǘ┞撏?。建設業務專網的自治區有關部門、有關市開展業務專網與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的網絡對接工作,實現業務專網與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內網的互聯互通。

 ?。ㄈ┻w移。推進業務專網向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外網遷移融合。各類業務專網所承載的非涉密業務應用系統遷移上云后,完成業務專網的撤并改工作。

  第十二條非涉密業務專網遷移工作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統籌管理、協調部署和監督檢查。自治區信息中心負責調配廣西電子政務外網網絡資源、提供遷移服務和技術支撐。建設非涉密業務專網的自治區有關部門、有關市負責編制遷移技術方案、實施遷移部署、撤并改業務專網,以及云上應用系統的日常維護、管理、安全和應急保障工作,并配合做好安全檢查、應急演練、統計監測等工作。

  涉密業務專網遷移工作由廣西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和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協調部署和監督檢查。

  第三章 統一云

  第十三條推進云資源集約化建設,打造一朵統一規范、安全可靠、高效運轉、多云共治的壯美廣西·政務云,為各級各部門提供統一的云計算、云存儲、云管控、云安全等服務,實現云資源統一申請、統一分配、統一調度、統一監測、統一考核。

  第十四條 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是壯美廣西·政務云的主管部門,負責云資源的受理、審批、統籌、協調及管理。自治區信息中心負責云資源的評估、交付、分配、發放和收回。自治區各部門、未建設市云的有關市是壯美廣西·政務云服務的用戶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壯美廣西·政務云服務使用及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完善壯美廣西·政務云建設,對云資源進行擴容,提高其承載能力。統籌現有的云資源、數據中心(含機房)資源納入壯美廣西·政務云進行統一管控,推進壯美廣西·政務云集約化建設。充分利用優秀企業和基礎通信運營商的優勢,探索市場購買云服務的方式,推進壯美廣西·政務云多云共治,為各級各部門提供統一的基礎網絡、異地災備、云計算、云存儲等云網一體服務。

  第十六條各級各部門原則上使用壯美廣西·政務云提供的共享計算設施、存儲設備、應用程序資源、災備服務等云服務,不再新建云平臺和數據中心。壯美廣西·政務云建設運維嚴格執行以下標準:

 ?。ㄒ唬σ呀浗ǔ?、正在建設的云平臺和數據中心,原則上不同意擴容,按照子云認定的標準整合接入壯美廣西·政務云集約化管理。新建的行業云、市云等云應用基于壯美廣西·政務云建設,原則上不再建設機房,不再采購計算、存儲等硬件設備。

 ?。ǘㄔO市云的,要與壯美廣西·政務云聯通。對未建設市云的,按需使用壯美廣西·政務云提供的云服務,相關費用由使用的市承擔??h(市、區)基于市云部署云應用。

 ?。ㄈ┴斦块T原則上不再安排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設施服務建設運維費用。對納入壯美廣西·政務云統籌管理使用的行業云,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統籌安排其建設運維費用。對不納入壯美廣西·政務云統籌管理使用的行業云,由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行業云部署和遷移情況,逐步核減各行業云的建設運維經費,逐步增加壯美廣西·政務云的建設運維經費。審計部門在審計中關注行業云的建設經費投入情況,加強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壯美廣西·政務云資源申請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ㄒ唬┰瀑Y源申請。根據工作需要,填報云資源需求申請,用戶單位向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提出云資源需求申請。

 ?。ǘ┰瀑Y源審批。一般情況下,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1個工作日內完成用戶單位提出云資源需求的受理、審批。

 ?。ㄈ┰瀑Y源評估。一般情況下,自治區信息中心3個工作日內完成用戶單位提出云資源需求的評估。

 ?。ㄋ模┰瀑Y源交付。一般情況下,自治區信息中心1個工作日完成用戶單位提出云資源需求的交付。

  第十八條加強壯美廣西·政務云平臺安全防護建設。

 ?。ㄒ唬└鶕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貫徹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采取必要措施,加強技術防護,加強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切實做好云平臺安全防護。在網信、公安等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壯美廣西·政務云平臺安全防護體系全生命周期建設,積極穩妥地發展云計算,構建可控的云系統、云應用和云服務。

 ?。ǘ┯脩魡挝粦斀⒃破脚_安全監測預警機制,實時監測云平臺;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劃分安全事件等級,明確相應處理流程,每年至少開展2次應急安全演練;積極配合網信、公安、大數據發展等部門,協同開展云安全審查、安全監測、應急演練、重大安全事件的應急響應。

  壯美廣西·政務云平臺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責任方為壯美廣西·政務云平臺運營方。

  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安全廳、自治區國家保密局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共同建立壯美廣西·政務云服務安全審查機制。

 ?。ㄈ嵭性崎L負責制,落實安全保護責任。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要求,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好防篡改、防病毒、防攻擊、防癱瘓、防劫持、防泄密工作。建立云平臺信息數據安全保護制度,收集、使用用戶信息數據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第四章 數據通

  第十九條聚焦匯、管、用、評四個環節,建設覆蓋全區、高可信智能的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逐步構建完整的政務數據拓撲結構和邏輯大數據庫,以及共享、開放的機制和平臺,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統一調度、多方應用。

  第二十條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管理嚴格執行以下標準:

 ?。ㄒ唬┳灾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建設覆蓋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的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使其具備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的政務數據調度能力。

 ?。ǘ┳灾螀^各部門原則上不得建設分散、獨立、跨部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自治區各部門信息系統原則上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與其他部門共享交換政務數據。原有跨部門數據共享交換系統應當遷移至統一的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并逐步取消部門間直連方式。

  對新建的信息化項目,在項目竣工驗收前須向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匯聚相關數據,否則不予以驗收。對已明確接入而實際未接入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信息系統,財政部門原則上不予安排運維經費。

 ?。ㄈ└魇锌筛鶕枰ㄔO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建設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要與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級聯。對不建設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應向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行文申請使用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各市與自治區部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必須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ㄋ模┛h(市、區)及其以下原則上不再建設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統一使用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或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

  第二十一條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主要實現政務數據匯、管、用、評:

 ?。ㄒ唬﹨R?;谧灾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以政務數據“圖譜”為基礎,嚴格按照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匯聚政務數據資源。

 ?。ǘ┕?。依托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政務數據資源從匯聚到共享應用進行統籌調度,對數據共享、交換、開放過程進行統一管控,對數據調度日志進行分析,對API網關行為進行實時、智能化的判斷和預警,提升數據調度的準確性、健壯性和安全性。

 ?。ㄈ┯??;谧灾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從供需兩側發力,統一展示、統計分析數據資源目錄發布、數據資源掛載、數據資源調用等情況,提供自定義的套餐式服務,實現數據資源在線提需求、在線申請、在線訂閱、日志采集、申請審批、在線校核、在線評價等,形成全區數據共享交換的統一入口和統一出口。

 ?。ㄋ模┰u。通過實時評價、社會評價、考核評價、獎懲評價等多種方式,對政務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情況進行多維度監測和智能分析,提高數據質量。利用大數據開展監督,發揮信息公示、預警、引導作用,提高政府治理的準確性和精細度。

  第二十二條政務數據共享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行線上統一調度。按照“統一受理、平臺授權”的原則,對于無條件共享且服務接口不需要管控參數的數據,由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直接提供。對于有條件共享或者無條件共享但服務接口需要管控參數的數據,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ㄒ唬祿枨笊暾??;谧灾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公布的政務數據共享清單,使用部門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提出在線數據需求申請。

 ?。ǘ祿枨笠幏缎詫彶?。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對使用部門提出的數據需求申請進行規范性審查,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并將數據需求申請推送給提供部門。

 ?。ㄈ祿枨髮徟?。提供部門對數據需求申請進行審批,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并將答復內容推送給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無正當理由和依據,提供部門不得拒絕合理的共享要求,不得要求使用部門提供紙質的數據共享需求申請。

 ?。ㄋ模祿枨笥嗛?。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將答復內容進行審批后推送給使用部門。使用部門通過訂閱方式獲取數據資源。

 ?。ㄎ澹祿|量校核。使用部門對獲取的共享數據有疑義或發現有錯誤的,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及時向提供部門予以校核,提供部門應當在3個工作日反饋校核結果并完成數據資源更新。

 ?。祿褂迷u價。使用部門對獲取的共享數據質量、提供部門響應度等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檢查指標之一。

  第二十三條制定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條例、廣西政務數據調度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促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交換。

  第五章 業務通

  第二十四條以系統整合、信息共享、業務應用為著力點構建“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以用為目的驅動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數據共享,避免數據和業務“兩張皮”,減少在不同系統中重復錄入,構建深度應用、上下聯動、縱橫協管的協同治理大系統,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數據互聯互通。

  第二十五條信息系統原則上通過廣西電子政務內網或廣西電子政務外網承載,原則上以API接口方式,實現信息系統的業務和數據互聯互通。

  第二十六條建立信息系統清單制度,加強清單式管理,所有信息系統應全口徑納入統一管理。原則上不再批準單個部門建設孤立信息系統。

  第二十七條加快推進業務辦理系統與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對接。自治區有關部門、有關市要按照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和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相關標準規范,制定業務辦理系統與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對接的具體實施工作計劃,加快改造業務辦理系統,原則上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對應的業務辦理系統必須全量實現對接。由財政部門保障業務辦理系統對接改造經費。

  第二十八條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牽頭,自治區審計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配合,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僵尸”信息系統的清理工作,掌握各部門信息系統數量、名稱、功能、使用范圍、使用頻率、審批部門、審批時間、經費來源等,實現部門全覆蓋,全面摸清全區信息系統的底數,加快消除“僵尸”信息系統。

  第二十九條原則上信息系統總量“只減不增”、建設“只合不分”,要做好增量項目和存量項目的銜接配套,促進信息系統快速迭代開發和集約發展,實現由分散向共建共享共用的模式轉變,堅決避免新增“信息孤島”。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統籌推進工作機制,對內做好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等工作。對外做好跨部門工程建設及數據共享等工作。

  加快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各級各部門原則上要將分散的、獨立的信息系統整合為一個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杜絕以二層機構和處(科)室名義存在的獨立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整合后,統一接入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可靠交換與安全共享。

  第六章 應用遷移上云

  第三十條 按照應遷盡遷的原則,成熟一個遷移一個,完成非涉密信息系統應用遷移到壯美廣西·政務云。

  第三十一條非涉密信息系統應用遷移上云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ㄒ唬┳圆?。自治區各部門要認真梳理本行業本部門信息系統名稱和數量,在自查的基礎上制定非涉密信息系統應用遷移上云計劃,明確遷移范圍、非涉密信息系統名稱和數量、完成時間、責任領導、責任處室、聯絡員等。

 ?。ǘ┥暾?。自治區有關部門向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提出本部門非涉密信息系統應用遷移上云申請。

 ?。ㄈ┻w移。經自治區信息中心、自治區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確定具體的遷移方案后組織實施。

  對業務專業性強、安全要求高、數據信息量大、確有需要內部管理運維的,經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審核后,應開放接口實現數據共享,逐步實現遷移到壯美廣西·政務云。

  第三十二條各市原則上參照自治區做法,制定本市非涉密信息系統應用遷移上云方案后組織實施。

  第七章 政務數據匯聚

  第三十三條按照“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的要求,推動政務數據治理,創新政務數據共享與開放模式,建立物理分散、邏輯集中、資源共享的政務大數據,按需共享利用數據資源。

  第三十四條政務數據匯聚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ㄒ唬┚幹颇夸?。按照《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編制指南》等標準規范要求,依照“應梳理、盡梳理”的原則,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組織各市、自治區各部門編制數據資源目錄。

 ?。ǘ┌l布目錄。各市、自治區各部門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基于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共享需求清單100%發布數據資源目錄。

 ?。ㄈ燧d資源。數據資源掛載主要通過庫表交換方式、文件交換方式、服務接口方式掛載,實時共享交換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原則上轉換成結構化數據后提供。各市、自治區各部門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基于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共享需求清單100%掛載數據資源。

  第三十五條各級各部門信息系統按照數據資源目錄以及標準規范,及時向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匯聚數據。新建的信息系統,要同步規劃編制有關政務數據資源目錄。信息系統建成后,應按照規定將系統數據資源納入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目錄,作為驗收要求。

  第三十六條推動基礎信息資源、主題信息資源、重點領域數據、行業數據、監管數據、信用數據、公共資源交易數據等各類數據資源接入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共享交換。

  推進電子證照數據匯聚,實現電子證照“一次采集、一庫管理、多方使用、即調即用”和政務服務“少帶證照”、“免帶證照”。

  推進全區監管行為數據、監管對象數據、監管執法人員數據、監管知識數據、投訴舉報數據、信用數據、互聯網輿情數據、第三方平臺數據、重點企業數據、領域分析指標數據、群眾評價數據等監管相關數據匯聚。

  第三十七條推動電子證照、辦事材料、政務數據共享互任。推進辦事材料網上核驗,原則上凡是在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能共享查詢的信息,不得要求辦事企業和群眾再提交紙質材料。

  第三十八條完善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機制。進一步明確部門共享責任,分批編制數據共享需求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明確不共享、不開放的數據范圍,拓展數據共享服務,不斷提升數據質量,擴大共享覆蓋面,提高服務可用性。

  自治區各部門、各市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在線提出一攬子的數據共享需求清單,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予以提供,如無正當理由和依據,提供部門不得拒絕合理的需求申請。

  第三十九條建立政務數據調度處置機制,成立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信息中心、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組成的自治區政務數據調度工作小組。自治區各部門落實1名數據管理員,按照法律法規和本單位授權,專門負責受理或提出數據資源需求申請,解決數據需求響應問題;落實1名數據審核員,負責對數據共享與開放遇到的問題進行協調,解決數據供需雙方意見不一致問題。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落實1名數據監督員,負責監督數據管理員和數據審核員及時受理、及時響應的情況。

  第八章 基礎信息資源庫和主題庫建設

  第四十條基礎信息資源庫包括人口綜合、法人綜合、地理空間庫、社會信用、電子證照庫。

 ?。ㄒ唬┤丝诰C合庫。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牽頭,自治區公安廳、教育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自治區高級法院,廣西稅務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建設全區統一的人口綜合庫,容納全區人口的基礎信息,逐步整合自然人相關信息資源,歸集、清理、匹配、展現自然人在其生命周期內的基礎信息、衛生健康、居住戶籍、入學入托、婚姻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養老、死亡、個人證照、納稅、信用和辦事情況等享受政務服務和社會服務形成的信息,支持多層次網絡共享,對外提供服務。

 ?。ǘ┓ㄈ司C合庫。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牽頭,自治區黨委編辦、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民政廳、自然資源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稅務局、南寧海關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建設全區統一的法人綜合庫,以各部門數據庫為基礎,完善以統一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的法人基礎信息資源庫,歸集、清理、匹配、展現法人在其生命周期內的設立注銷、生產經營、納稅繳費、產權登記、許可授權、資質情況、勞務派遣、社會融資、社會保險、信用信息和辦事等享受政務服務和社會服務過程形成的信息,向社會提供服務,并且在銀行、稅務、海關、外匯、公安車輛管理、統計以及外經貿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ㄈ┑乩砜臻g庫。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牽頭,自治區有關部門配合,逐步整合分散在各級各部門的地理空間和自然資源信息,支持多層次網絡共享,對外提供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政務電子地圖、政務信息圖層等內容服務。

 ?。ㄋ模┬庞脦?。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自治區有關部門配合,加快推進全區統一的信用庫迭代升級,對外提供服務。

 ?。ㄎ澹╇娮幼C照總庫。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推進全區統一的自治區電子證照總庫迭代升級,將所有電子證照進行統一歸集、管理、共享和使用。自治區各職能部門牽頭,加快推進新建或改造本行業覆蓋自治區、市、縣、鎮、村五級的電子證照分庫迭代升級,按照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和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相關標準規范,生成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子證照文件(OFD),并加蓋電子印章或加簽數字簽名。對生成電子證照文件比較少的,自治區有關部門行文申請使用自治區電子證照總庫。

  第四十一條主題庫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一主題領域,由多部門共建項目形成的主題數據資源庫。加快推進宏觀經濟、營商環境、投資項目、空間規劃、財政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衛生健康、社會保障、醫療保健、應急救助、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教育、就業、能源、統計、自然資源、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精準扶貧、多式聯運、住房保障、應急救助、煤氣水電網、文化旅游、金融財險、市場監管、工業經濟等重點領域主題數據庫建設,為全區數據應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第九章 政務數據應用

  第四十二條以數據為要素,以應用為場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政府治理、民生服務深度融合,以用來驅動數據治理的可持續性和良性循環。

  第四十三條推進政務服務應用。

 ?。ㄒ唬┥罨諗祿谡辗杖^程的應用,強化軟件、業務、數據的高度融合,推動線上線下辦事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縱深推進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

 ?。ǘV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充分利用政務數據,進一步減少或免交應交的材料。利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手段改進政府服務模式,創新各類智慧應用服務,讓政務服務快速觸達廣大群眾和企業。將不同的業務申請表格整合到一張表,推行“一表通”。大力推進建設智能審批系統,實現自動比對申報條件、自動判斷審批條件邏輯關系、自動調用證照批文數據、自動辦結歸檔。

 ?。ㄈ┬略鲎C照、批文必須形成電子材料,存量紙質證照、批文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原則進行存量數據電子化。電子證照、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電子檔案分別與紙質證照、手寫簽名、實物印章、紙質檔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材料合法有效。

 ?。ㄋ模┚劢蛊髽I和群眾關注的身份和教育證明、商事服務、社保低保、就業創業、居住戶籍、不動產登記、獲得信貸、水電煤氣等方面的堵點難點問題,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辦件量大的高頻事項,形成分級覆蓋、熱點聚焦的高頻事項“聚通用”場景清單,逐項研究解決,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應用。

  第四十四條推進“政府大腦”建設。

 ?。ㄒ唬┏浞诌\用大數據在公共交通、教育文化、精準扶貧、醫療社保、社會信用、公安執法、住房保障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建設“政府大腦”,讓人民群眾同享大數據紅利。

 ?。ǘ┘涌焱七M統一的“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推動實現規范監管、精準監管、聯合監管,實現對監管的“監管”,強化對自治區各級部門監管工作的監督。推動廣西12345政府熱線與“互聯網+監管”系統融合發展,形成社會參與的創新監管體系。

  強化監管數據共享利用,依托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強有力支撐,充分發揮監管數據再利用,加強風險研判和預測預警,及早防范本地區苗頭性風險,為開展重點監管、聯合監管、精準監管提供支撐。

  積極推進信用監管,根據個人或企業分級分類信用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行政執法監管。各級各部門通過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信用分類分級評級體系、探索精準信用監管。

  推進事中事后監管信息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一網通管”,整合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治理、自然資源監管相關數據資源,加強對市場環境、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大數據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監管”。

 ?。ㄈ┙⒄辗招庞迷u價體系。以個人和企業辦事全過程數據為基礎,以承諾審批、容缺受理等環節為重點,建立個人和企業政務服務信用評價指標,明確失信承諾后果和守信獎勵措施,打造良好政務信用環境。

  第四十五條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融合,構建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

 ?。ㄒ唬┩苿訑底纸洕c工業深度融合。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科技廳、商務廳、國資委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配合,推動工業重點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發展,建設壯美廣西·工業云。推動工業骨干企業實施數字化提升工程,建設具有行業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ǘ┩苿訑底纸洕c農業深度融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牽頭,自治區扶貧辦、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大數據發展局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配合,推動農業重點向生產管理精準化、質量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村產業革命、脫貧攻堅,建設壯美廣西·農業農村云。

 ?。ㄈ┩苿訑底纸洕c服務業深度融合。自治區商務廳牽頭,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投資促進局、科技廳、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配合,推動服務業重點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發展,推動服務業納入大數據評價體系,形成服務業大數據體系。

 ?。ㄋ模┤嫱七M大數據產學研的合作模式。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牽頭,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等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配合,加快推進各行業大數據的數據標準和數據模型,分析各行業的數據關聯性,為各行業構建多維度的數據模型,加快大數據的應用,深挖大數據的價值,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化。

  第十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七條本細則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