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企業、事業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呼和浩特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呼和浩特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新時代創新首府,按照自治區“科技興蒙”行動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trong>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四個面向”戰略部署,聚焦國家和自治區戰略需求,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基點和核心戰略,大力營造重視創新、崇尚創新的良好創新生態,支撐驅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補齊短板抓創新。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市場導向,聚焦重點領域梳理科技創新短板,精準實施關鍵環節技術攻關,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關鍵“瓶頸”問題。
——堅持企業主體抓創新。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健全政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協同機制,促進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
——堅持改革引領抓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入落實科技創新領域“放管服”政策措施,提高創新活躍度。加快構建創新生態,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堅持開放合作抓創新。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合作。健全校(院)地、校(院)企合作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目標任務
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將我市建成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順暢,高技術和科技型企業匯聚,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創新人才集聚,創新氛圍濃厚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左右,萬人擁有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0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左右。
1.推進“兩區兩中心五基地”創新工程建設。持續推進金山高新區建設和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創新發展;創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獸用疫苗研發基地、草原家畜種質創新與繁育基地、光伏材料先進技術示范基地、生物發酵特色產業基地和北疆科創中心聯合創新基地。
2.突破30項重大關鍵技術。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優勢產業,以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到2023年,突破30項重大關鍵技術。
3.轉化30項重大科技成果。鼓勵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到2023年,轉化30項重大科技成果,配套創建10個自治區級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年均增速達到5%。
4.新增2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優化創新平臺載體布局,到2023年,新增20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
5.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完善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發展壯大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到2023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80家。
6.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100人。支持企業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快培養本土科技人才,通過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合作項目,引進、培養和集聚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到2023年,累計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100人,圍繞主導產業組建10個草原英才科技創新創業團隊。
二、重點任務
?。ㄒ唬皟蓞^兩中心五基地”創新工程建設行動
1.持續推進金山高新區建設。支持建設區域高水平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產業集聚,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金山批復區域大力發展高技術制造產業、科技服務業等產業;在金橋南區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延伸強化光伏產業鏈條,加快石油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在呼和浩特科技城重點發展科技研發、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制造、生物醫學等產業。提升金山高新區科技創新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創建充滿生機活力的金山高新區。(金山高新區、市科技局)
2.推動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創新發展。著力提升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相關技術研發,推動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產業從云數據中心向高密度計算、高性能計算產業發展,重點建設和林格爾超算平臺和內蒙古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國家重要的高性能超算基地和國家大數據中心北方基地;推動傳統生物科技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聚焦干細胞分子診斷等前沿科技,支持干細胞規?;苽?、新藥研發及臨床應用,快速診斷、精準檢測等項目研發和轉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與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相結合,助推相關產業發展。(市科技局、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
3.創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聚焦乳業發展重大需求,重點建設“五中心三平臺”(五中心:優質牧草與養殖技術研究中心、奶牛繁育技術研究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乳品工藝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和乳品安全與品質研究中心,三平臺:建設乳業標準化服務平臺、乳業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和乳業專業孵化平臺),構建三產融合、三鏈同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國乳業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乳業源頭創新中心和中國乳業開放創新中心。(市科技局、土左旗、和林縣)
4.開展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以打造區域特色現代草種業為目標,以草原植物種質資源收集鑒定保存評價、草原野生植物馴化與優良牧草新品種培育、良種擴繁及鄉土草種推廣應用為技術創新重點,突破種質資源創新、草種豐產栽培、種子加工和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技為依托、產學研用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草種業技術體系,建設中國草業種質資源庫和國家草種質資源大數據共享平臺,全面提升特色草種業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形成戰略性、全局性的草種產業。(市科技局、新城區、和林縣)
5.建設獸用疫苗研發基地。匯聚各類疫苗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聯合,形成創新合力,開發出多聯多價疫苗、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鑒別診斷疫苗及核酸疫苗等高端產品,推動將內蒙古自治區動物傳染病疫苗與診斷試劑工程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市科技局、經濟技術開發區)
6.建設草原家畜種質創新與繁育基地。聚焦我市草原家畜種業難題,圍繞肉牛、奶牛、奶綿羊、絨山羊、肉羊等草原家畜,以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培育自主品種為目標,加強種質資源開發和培育基礎性研究,著力破解優質牛羊種源“卡脖子”技術難題,突破畜牧業優質牛羊種質創新與繁育關鍵技術,鼓勵草原家畜種質創新與繁育領域的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提升草原家畜種質資源原始創新能力,推動 省部共建內蒙古大學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為國家實驗室。(市科技局、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
7.建設光伏材料先進技術示范基地。構建光伏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支持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光伏電站等全產業鏈條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優化提升光伏產業鏈條,將光伏材料先進技術示范基地逐步建設成為產品質量和單體規模居于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效單晶硅材料及碳化硅、藍寶石等其他新材料研發與制造中心,成為具有知名品牌影響力的光伏產業示范基地,促進光伏產業跨越式發展。(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8.建設生物發酵特色產業基地。創建生物發酵技術創新中心,著重開展生物發酵菌種改造提質升級、發酵過程工藝優化、生物發酵新技術、原料藥向成品藥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發酵廢物高值化利用等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引導生物發酵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生物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使生物發酵產業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9.建設北疆科創中心聯合創新基地。我市與自治區科技廳共建內蒙古科技大市場,搭建“專業孵化+科技大市場+專業服務”體系,提供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打造成自治區技術轉移核心樞紐平臺。積極爭取科技部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落戶科創中心,引入中關村科技服務管理團隊、產業生態服務體系,聚合優勢資源和創新要素,組建專家智庫,吸引京津冀及全國科技人才為我所用,構建“一心多點”人才工作新格局。(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ǘ┛萍紕撔缕脚_載體能力提升行動
10.優化創新平臺載體布局。依托金山高新區、和林格爾新區,科學謀劃我市科技創新資源空間布局,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等科研平臺,著力營造全區一流創新創業環境。到2023年,在我市新增20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等自治區級以上研發機構總量突破300家,建設充滿活力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域。(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11.加大與區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力度。依托“科技興蒙”行動,鼓勵企業加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等區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開展聯合攻關、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建立合作共贏機制。(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12.完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引導多元投資主體,根據地區產業發展定位及優勢,細分領域,建設各類專業孵化載體,推動雙創孵化載體服務升級,構建功能完善的科技企業孵化體系,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完整孵化鏈條,完善創新創業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促進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三)創新主體培育壯大行動
13.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精準培育力度。做強培育服務機構,做好摸底服務工作,加大對企業培訓力度,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的落實力度,遴選一批帶動性強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充分調動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每年通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到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80家。(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14.加快工業“小巨人”企業和龍頭企業培育。充分發揮工業園區支撐作用,開展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百億級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工業“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全面落實創新主體有關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加快培育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到2023年,全市工業“小巨人”企業達到80家。(市工信局)
?。ㄋ模┛萍汲晒D移轉化促進行動
15.建設內蒙古科技大市場。打造線上線下科技成果展示、對接、交易平臺,開展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共享、推介等技術轉移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廳市共建優勢,實現技術、人才、服務資源共享,促進區域科技資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市科技局)
16.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引導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向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鼓勵開展技術轉移、成果評價、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專業服務,培育一批自治區級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設立或與大型企業共建技術轉移機構。支持各旗縣區、金山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開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擴大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服務覆蓋面,實現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穩步增長。(市科技局、各旗縣區、金山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
17.培養技術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加大技術轉移管理人員、技術經紀人、技術經理人等人才培訓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龍頭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聯合開展技術轉移轉化人才培養,打造面向基層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各旗縣區、金山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
(五)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18.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構建人才鏈、優化政策鏈,推動產業科技創新。聚焦制約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力度,突破共性關鍵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提升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重點,面向農作物育種、家畜品種繁育、智慧農業和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加大科技惠民工程實施力度,強化民生領域科技創新,圍繞教育醫療、生態環保、公共安全、文化旅游、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讓更多科技成果惠及于民。(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a學研創新合作共贏行動
19.加大產學研協同創新力度。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著力推進“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我市企業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自治區高??蒲性核_展產學研創新合作,開發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形成校(院)地、校(院)企密切合作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ㄆ撸└邔哟稳瞬艌F隊示范引領行動
20.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首府,增強對人才的吸附能力。利用高鐵便捷優勢,圍繞我市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項目合作、兼職服務、顧問指導、對口支持、技術入股、短期聘任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探索建立“研發在北上廣、轉化在呼和浩特”的引才新模式,積極構建“人才飛地”。(市委組織部、各相關部門)
21.培養培育“草原英才”。對擁有國內外領先專利技術和科研成果、能推動我市重點產業技術突破的高層次領軍人才,推薦參加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評選;對擁有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并可產業化的領先科技成果,能夠帶動當地形成規模較大的主導產業或形成新的產業集群的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推薦參加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評選。(市委組織部)
?。ò耍┛萍冀鹑谫x能發展行動
22.培育規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引導銀行業主動服務民營和小微科技型企業,加大對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促進民營和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規模增長,優化融資結構,引導、整合各類科技金融服務機構資源,形成有序布局。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重點解決科技企業由于輕資產面臨的融資難、貸款難問題。開展科技型企業量化統計、企業信用評級、企業經營情況跟蹤、科技成果質押、擬上市培育等各類金融服務,并適時征集科技企業融資需求開展對接活動。(市金融辦、市科技局)
?。ň牛┥罨蒲畜w制機制改革創新行動
23.構建協同高效的知識產權運用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手段加大知識產權保護、運營、維權援助等工作力度,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促進知識產權創新發展,鼓勵和支持企業靈活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4.推進科研機構體制改革。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編制或人員總量內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確定崗位結構比例。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設立企業性質的技術轉移機構或委托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各相關部門)
25.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簡化項目經費預算編制,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工作,持續深化“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清理專項行動,樹立好科技評價導向,切實給科研人員“松綁”“減負”,調動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26.改進項目資金撥付方式。探索建立財政科研資金直接撥付承擔單位機制,確保財政科研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允許預算單位將承擔的科研項目資金按照有關規定從本單位零余額賬戶向本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劃轉,保證科研事業單位研發工作有序開展。(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7.擴大科技計劃項目對外開放。綜合運用擇優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拓展科技計劃項目來源。支持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牽頭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建立市級財政科研資金跨市、跨級使用機制,允許產學研聯合項目資金撥付至非市屬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把貫徹落實本《行動方案》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制定實施方案,細化配套措施,全力推動落實。每年底前,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工作情況。
?。ǘ┰黾涌萍纪度?。各地區要加大科技創新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財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帶動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