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印發《法治河南建設規劃(2021—2025年)》《河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法治河南建設規劃(2021—2025年)》全文如下:
為統籌推進法治河南建設,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法治河南建設,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堅守法治、主動謀劃法治、深入厲行法治,立法質量穩步提升、行政執法日益規范、司法改革持續深化、守法普法全面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展現新氣象。當前,我省正處于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階段,戰略機遇的疊加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等階段性特征明顯,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建設“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現代化河南,必須把全面依法治省擺在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位置,準確把握政治方向,向著全面建成法治河南不斷前進。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為我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主要原則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省全過程和各方面,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法治河南建設的正確方向。
——堅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系統總結河南法治建設的鮮活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系統研究和謀劃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省全過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人權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和權利。
——堅持統籌推進。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全面依法治省與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法治河南建設領域的薄弱環節,著眼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增強法治河南建設的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
——堅持從河南實際出發。立足基本省情,統籌考慮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汲取中原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先進?。▍^、市)法治建設有益經驗,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確保各項舉措務實、管用、有效。
(三)總體目標
建設法治河南,應當實現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規范科學完備統一,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權力運行受到有效制約監督,人民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確立,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
到2025年,黨領導全面依法治省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地方法規規章制度體系更加完備,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有效,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內法規制度更加完善,初步建成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的法治河南。
到2035年,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堅定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
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切實抓好憲法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將憲法實施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堅持把憲法作為根本活動準則。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五)加強憲法法律實施。嚴格落實憲法法律確定的制度和原則,確保憲法法律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和作出的決定決議,應當確保符合憲法規定、憲法精神。健全省市縣三級人大聯動監督機制,加強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檢查。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
(六)深化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把憲法法律學習列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和國家工作人員培訓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憲法法律教育,深化憲法學習宣傳進校園,持續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增強青少年的規則意識、法治觀念。加強憲法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修訂、使用,依托省內高等院校建立憲法理論研究基地。深入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
三、完善地方立法機制,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七)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省委領導全省立法工作、研究決定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設區的市黨委領導本地立法工作。
完善省、設區的市人大地方立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省、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議把關作用。健全省、設區的市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牽頭起草重要地方性法規草案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在起草和修改地方性法規中的作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應當根據本地實際安排審議地方性法規案。研究完善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和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案的規則制度。充分發揮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立法中的作用,逐步提高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特別是具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委員比例。
注重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有關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審查、討論、提出議案等各項工作,加強政府部門間立法協調??茖W制定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政府規章,提高政府立法質量。發揮司法行政機關作為政府立法審查單位的作用,加強對政府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擴大地方立法參與面。加強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
(八)加強重點領域地方立法。緊扣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聚焦建設“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現代化河南,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探索區域協同立法。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加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市場監管、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現代農業、信息化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圍繞建設文化強省,加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圍繞建設生態強省,著眼構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態格局,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圍繞建設開放強省,加強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營商環境、“四路協同”、跨區域協作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圍繞建設中西部創新高地,加強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人才培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地方立法。圍繞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加強鄉村振興、改善和保障民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要著力解決違法成本過低、處罰力度不足問題。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完善有關共同行政行為的地方立法。
?。ň牛┣袑嵕S護法制統一。針對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與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規定之間不協調、不適應問題,及時組織清理,依法修改或者廢止。加強立法協同配套工作,推進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草案與配套規定同步研究、同步起草,增強法規、規章整體功效。加強立法評估論證工作。加強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解釋和宣傳工作。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中涉及行政處罰條款的,自正式實施之日起3個月內制定行政處罰裁量標準。適時將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納入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和黨內法規信息平臺。
堅持立法和改革相銜接相促進,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對改革急需、立法條件成熟的,抓緊出臺;對立法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依法由有權機關作出授權決定或者改革決定。授權決定或者改革決定涉及的改革舉措,實踐證明可行的,及時按照程序制定或修改相關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
(十)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機制。健全地方立法立項、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完善推廣“1543”政府立法機制,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健全地方立法規劃計劃編制制度,充分發揮規劃計劃的統籌引領作用。健全立法征求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和立法基地,擴大公眾參與的覆蓋面和代表性,增強立法透明度。對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充分聽取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健全立法征求公眾意見采納反饋機制,對相對集中的意見未予采納的,應當進行說明。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為立法中的重大事項提供統計分析和決策依據。對立法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事項加強論證咨詢。建立健全重要立法爭議事項協調機制。完善立法技術規范,加強立法指引。
(十一)加強設區的市立法工作。設區的市立法應當緊密結合本地發展需要和實際,推進“小切口”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和針對性、實效性。落實地方立法工作機制,提高立法質量,確保不與上位法相抵觸,切實避免越權立法、重復立法、盲目立法。加強對設區的市立法工作的統一指導和業務培訓,提高立法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四、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ㄊ┮婪ㄈ媛男姓毮?。著力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更加注重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不當干預經濟活動的行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持續整治變相設置行政許可事項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體系,推動“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2021年年底前,除特殊情況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實體政務大廳辦理;2022年年底前,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大力推行權責清單制度并實行動態調整,做好與中央公布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備案管理事項清單銜接工作。
?。ㄊ┩晟埔婪ㄐ姓Q策機制。嚴格落實依法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出臺河南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切實防止違法決策、不當決策、拖延決策。健全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在重大行政決策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全面落實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凡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均應經過合法性審核。
?。ㄊ模┥罨姓谭w制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進一步整合執法隊伍,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加快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等綜合執法改革落地。推動執法重心向市縣兩級政府下移,行政處罰權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下移,加大執法人員、經費、資源、裝備等向基層傾斜力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協同配合工作機制。完善行政執法權限協調機制,有效化解行政執法機關之間的權限爭議。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全面推進“兩法銜接”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完善行政強制執行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軍地聯合執法機制。
(十五)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行政處罰法學習宣傳培訓,抓好貫徹執行、確保有效實施,使行政處罰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加大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勞動保障、野生動物保護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實行行政執法主體公告制度,推進統一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和證件管理,推進行政執法文書標準化,開展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創建。建設全省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強化重大行政處罰備案。深入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加強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行政和解、行政調解等非強制行政手段運用,建立完善行政相對人違法風險防控制度,持續提升執法服務水平。開展“服務型行政執法走基層”活動,強化對基層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組織開展服務型行政執法標兵培育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行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嚴格執行突發事件應對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依法實施應急處置措施,全面提高依法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和水平。
?。ㄊ┘訌姾蛣撔率轮惺潞蟊O管。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放管結合并重,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形成全覆蓋、零容忍、更透明、重實效、保安全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完善全省統一的監管平臺。強化重點領域重點監管,探索信用監管、大數據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等新型監管方式,建立風險預警線索推送、處置和反饋機制。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按照鼓勵創新的原則,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十七)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落實《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及相關規定,依法規范行政行為、決策行為、行政執法和司法行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全面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清理破除隱性準入壁壘,普遍落實“非禁即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建立違反公平競爭問題反映和舉報綠色通道,開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專項整治,加大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力度。全面清理違法違規涉企收費、檢查、攤派事項和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建立營商環境違法案件調查處理制度。建設一批省級營商環境法治化示范區。加強政務誠信建設,重點治理政府失信行為。對不履行行政承諾和合同協議的政府部門及有關負責人建立政務失信記錄,杜絕“新官不理舊賬”問題,持續規范行政執法權限、依據和程序,嚴懲違法或不當行政執法行為。完善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開展執法專項行動。把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法治宣傳納入“八五”普法規劃,聚焦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圍繞建設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親企安企的輿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深入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
?。ㄊ耍娀ㄖ握ㄔO推進機制。全面實施“一平臺、兩抓手、一帶動、一考核”為主體的“1211”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實現對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任務的日常督導、試點引導、責任傳導、壓力傳導,促進法治政府建設任務有效落實。
五、深化司法制度改革,推進公正司法
堅持符合國情、省情和遵循司法規律相結合,持續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ㄊ牛﹥灮瘜徟新殭嗯渲?。準確把握法院審級職能定位,強化程序制約和審級監督功能。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金融審判領域風險監測預警機制,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探索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完善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機制。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完善司法保護與行政、家庭、學校、社區保護聯動機制,推進少年審判和家事審判融合發展。
?。ǘ┤媛鋵嵥痉ㄘ熑沃?。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依法賦權獨任庭、合議庭。強化院庭長辦案責任,健全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由院庭長直接審理機制。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健全擔任領導職務的入額檢察官直接辦案制度。加強辦案團隊建設,強化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推動司法人員專業化分工、類案專業化辦理。健全專業法官會議制度、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發揮為辦案組織提供法律咨詢的功能。完善裁判指引、參考性案例制度,加強指導性案例的學習適用,加快建設案例庫,優化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落實類案檢索制度,確保裁判標準統一、法律適用統一。深化省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管制度改革。
?。ǘ唬┥罨V訟制度機制改革。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健全偵查機關調查收集證據制度,規范補充偵查、不起訴、撤回起訴制度,遏制偵查機關選擇性執法。堅持以庭審為中心,嚴格執行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法庭調查和庭審量刑等程序,落實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嚴格執行技術偵查證據的法庭調查和使用規則。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刑事速裁程序。落實刑事申訴制度改革部署,對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和決定的申訴,逐步實行由律師代理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深化審判階段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健全相關工作機制,依法從嚴從快懲處妨礙突發事件應對的違法犯罪行為。
總結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效。規范多元化解、分調裁審、立案服務、審判輔助等工作,推動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嚴格規范落實立案登記制。推動跨域立案訴訟服務改革,提升跨域立案便捷性智能化水平,確保2022年年底前實現訴訟服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
?。ǘ┞鋵崍绦畜w制改革部署。加強執行難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健全執行協作聯動機制,探索信用懲戒分級管理機制和失信修復機制,完善執行轉破產機制。落實審執分離改革要求,優化執行權配置,實現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落實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的改革部署。落實監獄體制機制改革部署,實行罪犯分類、監獄分級制度。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健全完善社區矯正工作體制機制,深化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推進村(居)委員會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經費列入社區矯正機構本級政府預算。完善監獄、看守所與社區矯正機構、安置幫教機構之間工作對接機制。落實強制隔離戒毒制度改革部署,統一戒毒模式,實現戒毒工作規范化。
六、堅持全民守法,深化法治社會建設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ǘ┘哟笕衿辗Χ?,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強化“誰執法誰普法”,推進“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把普法宣傳教育貫穿于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加大以案釋法力度,深入開展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公證員、仲裁員等以案釋法活動。加強突發事件應對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升“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品質,講好黃河法治故事。加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服務隊伍建設,鼓勵開展公益普法宣傳。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村“兩委”班子成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民小組長等為重點,確保到2022年為每個行政村培養5—8名“法律明白人”。建設法治宣傳教育中心。
(二十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積極探索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彰顯市域個性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及時總結樹立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樣板,示范引領各地創新發展。廣泛推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引領聯系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作用。健全社會治理規范體系。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完善失信懲戒機制,規范失信懲戒對象名單制度。加強對產權的執法司法保護,健全涉產權錯案甄別糾正機制。完善對暴力襲警行為的刑事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犯罪行為打擊力度。
?。ǘ澹┥罨卜煞阵w系建設。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深度融合,加快整合律師、公證、仲裁、調解、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構建公共法律服務標準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群眾滿意度。推動涉外律師事務所建設,加快培養涉外律師領軍人才。
?。ǘ┮婪ㄓ行Щ馍鐣芗m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發展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廣泛培育“品牌調解室”“金牌調解員”。全面開展律師調解工作。持續深化“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顧問一支民調員隊伍”的“四個一”機制。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整合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非訴糾紛解決機制作用,加強訴源治理。鞏固深化檢察機關群眾信訪事項件件有回復制度,加大信訪申訴案件公開聽證和領導包案辦理信訪案件力度。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有序推進行政裁決工作,探索擴大行政裁決適用范圍。
七、完善監督體制機制,強化對法治工作的制約和監督
完善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對立法、執法、司法工作的監督。
(二十七)推進對法治工作的全面監督。加強黨對法治監督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法治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加強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法治監督合力,發揮整體監督效能。推進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加強對“一府一委兩院”工作的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監督司法。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立法公開、執法公開、司法公開,逐步擴大公開范圍,提升公開服務水平,主動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黨委政法委應當指導、推動政法單位建立健全與執法司法權運行機制相適應的制約監督體系,構建權責清晰的執法司法責任體系,健全政治督察、綜治督導、執法監督、紀律作風督查巡查等制度機制。
?。ǘ耍┘訌娏⒎ūO督工作。建立健全立法監督工作機制,完善監督程序。推進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工作。依法處理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對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書面提出的審查要求或者審查建議。
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實現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完善備案審查程序,進一步明確審查范圍、標準和糾正措施。強化對地方各級政府和縣級以上政府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監察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將地方法院、檢察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納入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范圍。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建立健全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等之間的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備案審查工作年度報告制度。
?。ǘ牛┘訌妼谭üぷ鞯谋O督。加強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強化全方位、全流程監督,提高執法質量。拓寬執法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方式,設立執法監督基層聯系點。完善行政執法投訴舉報和處理機制,依法受理、處理行政執法投訴舉報。嚴格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加大對執法不作為、亂作為、選擇性執法、逐利執法等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追責力度。
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落實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部署,整合地方行政復議職責,暢通行政復議渠道,2022年前基本形成公正權威、統一高效的行政復議工作體制。強化行政復議監督功能,加大對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的糾錯力度。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規范案件辦理流程,推進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提高行政復議整體工作能力。規范和加強行政應訴工作,各級行政機關應高度重視行政應訴工作,支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案件,認真做好答辯舉證工作,依法履行出庭應訴職責,加強行政應訴能力建設,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規范化制度化。
?。ㄈ┘訌妼λ痉ɑ顒拥谋O督。健全對法官、檢察官辦案的制約和監督制度,促進司法公正。全面落實法官、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加強審判權、檢察權運行監督管理,明確法院院長、庭長和檢察院檢察長、業務部門負責人監督管理權力和責任,健全審判人員、檢察人員權責清單。完善對擔任領導職務的法官、檢察官辦案情況的考核監督機制,配套建立內部公示、定期通報機制。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構建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和追究機制。落實司法人員懲戒制度,明確懲戒情形和程序。
完善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和檢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機制。準確把握民事檢察監督標準,深入推進民事裁判結果監督、民事執行監督和虛假訴訟監督。建立與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改革相適應的行政訴訟監督機制。探索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探索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適用。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制。完善檢察建議制度。
完善刑事立案監督和偵查監督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刑事案件統一審核、統一出口工作機制,規范證據審查判斷與運用。建立偵查機關辦理重大案件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建議制度。完善對查封、扣押、凍結等偵查措施的監督機制。健全刑事申訴案件受理、移送、復查機制。推動公安機關加強執法辦案管理,推行執法辦案、監督管理、服務保障“一體化”運行機制。切實加強派駐公安機關執法辦案檢察工作力量。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對訊問合法性進行核查制度。健全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意見工作機制。以刑事拘留為重點,加強對剝奪、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的監督,完善羈押必要性審查。持續深化監獄巡回檢察制度,全面推開看守所巡回檢察工作。完善看守所管理制度。完善有效防范和及時發現、糾正冤假錯案工作機制。健全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行使訴訟權利保障機制,尊重和保障律師依法履職。
八、加強法治保障,夯實法治河南建設的堅實根基
?。ㄈ唬┘訌娬魏徒M織保障。各級黨委(黨組)和領導干部要支持立法、執法、司法機關開展工作,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黨的各級組織部門等要發揮職能作用,保障推進法治河南建設。各級黨政部門要明確負責本部門法治工作的機構。各級立法、執法、司法機關黨組(黨委)要加強領導、履職盡責,機關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保障憲法法律實施。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把相關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對違反相關規定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三十二)加強隊伍和人才保障。牢牢把握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總要求,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大力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加強科學理論武裝,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誠教育,建設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治專門隊伍。加強法治專門隊伍教育培訓,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和在職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同堂培訓制度。完善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制度。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干部和人才常態化交流機制,以互派干部任職、掛職交流等形式,加大法治專門隊伍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力度。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拓寬緊缺專業人才引進渠道,組織政法領導干部到政法院校授課,培樹一批業務專家、辦案能手、工作標兵。加強基層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健全法官、檢察官員額管理制度,規范遴選標準、程序。加強執法司法輔助人員隊伍建設。推動《河南省警務輔助人員條例》等法規政策貫徹實施。建立健全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分類建立法治工作人員權益保障委員會。健全執法司法人員依法履職免責、履行職務受侵害保障救濟、不實舉報澄清和容錯糾錯機制等制度。
大力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快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隊伍。健全職業道德準則、執業行為規范,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作為法律服務人員從業的基本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推動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制度機制,發揮快速聯動處置、督察機制作用,維護律師合法權益。健全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員懲戒機制,建立律師不良執業信息記錄披露和查詢制度。發展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村(居)法律顧問隊伍。加大律師隊伍教育培訓力度。
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凸顯時代特征、體現中國特色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推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深化高等法學教育改革,優化法學課程體系,強化法學實踐教學,培養信念堅定、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推進教師隊伍法治教育培訓。加強法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高等院校涉外法學專業學科設置,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法治專門人才差別化管理辦法,暢通專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強政法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建設復合型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基地、省內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健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踐工作者之間雙向交流機制。
(三十三)加強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設“智慧法治”,推進法治河南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采取“省級統建、全省共享”模式,優化整合法治領域各類信息、數據、網絡資源,推進全省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應用,高標準統籌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公安、智慧司法建設,加快實現辦案系統互聯互通、數據自動推送、資源共享共用,既讓干警體會到“網上辦案”的快捷,又讓群眾感受到“掌上辦事”的便利。以網絡平臺為統領,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服務監管保障融合。
九、健全地方黨內法規制度,堅定不移推進依規治黨
堅持依法治省和依規治黨、制度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堅持制定和實施并重,提高黨內法規制度供給的適配性、有效性、實效性,推動黨內法規制度更加完善、實施更加高效、保障更加有力。
?。ㄈ模┙∪晟泣h內法規制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推動黨內法規與法律法規有效銜接。聚焦黨的組織法規、黨的領導法規、黨的自身建設法規、黨的監督保障法規,統籌做好黨內法規立改廢釋工作??茖W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精準配套中央黨內法規制度,及時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定。按照中央部署開展集中清理、專項清理,根據工作需要開展即時清理。及時修改、廢止滯后于實踐發展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嚴格落實黨內法規解釋工作規定,規范黨內法規解釋工作。健全完善囊括黨政群、貫通省市縣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體系,落實備案審查銜接聯動、備案工作考核通報等機制,加強政治審查、合法合規性審查、合理性審查、規范性審查,維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統一性和權威性。
?。ㄈ澹┩怀鲎ズ命h內法規實施。把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實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制,把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統一起來,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有規必執、執規必嚴,以各級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尊規學規守規用規,帶動全黨遵規守紀。創新黨內法規學習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將重要黨內法規列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優化各級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黨內法規課程設置,增加黨內法規宣傳教育在“八五”普法規劃和年度計劃中的比重,推動黨員領導干部任前黨內法規知識考試制度落地實施。完善黨委黨內法規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辦公廳(室)統籌協調、部門分工負責、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形成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合力。加大黨內法規公開力度,提高黨內法規的普及度和知曉率。開展黨內法規實施評估工作,推動黨內法規實施。將黨內法規執行情況作為各級黨委督促檢查、巡視巡察重要內容,跟蹤掌握貫徹執行情況,嚴肅查處違反黨內法規的各種行為。
?。ㄈ娀h內法規制度建設保障。堅持政治標準,充實人員力量,提升業務能力,著力打造一支對黨絕對忠誠、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勇于擔當負責、甘于吃苦奉獻的黨內法規專門工作隊伍。發揮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法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智庫和研究教育基地作用,推動形成一批高質量黨內法規理論研究成果,引領和聚集一批黨內法規研究人才。健全后備人才培養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黨內法規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探索實施教學科研機構與黨內法規工作機構人員互聘計劃。
十、加強黨對法治河南建設的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ㄈ撸┥钊雽W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持續推動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全面準確把握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切實把科學思想轉化為法治建設的實際成效。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點內容,與整體性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作為領導法治建設的根本遵循。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社會主義學院重點課程,列入各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組織黨員、干部進行系統學習和培訓。法治工作部門要開展全戰線、全覆蓋的培訓輪訓。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等院校法治理論和思政課程體系,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形成一批既有理論意義又能指導實踐的研究成果。拓展學習宣傳的廣度深度,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加強網上宣講。
(三十八)提高依法執政能力水平。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認真落實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映、重大決策征求意見等制度,推動決策行為和程序依法進行。重大決策一般應當進行合法合規性審查,凡是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且對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重大決策事項均應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推動領導干部認真學習憲法、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ㄈ牛┘訌娭袊厣鐣髁x法治理論研究。結合法治河南建設實踐,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的正確方向、形勢任務、目的原則、重點關鍵、發展趨勢,深化拓展理論研究工作。圍繞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組織和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總結、提煉黨領導人民推進法治建設的實踐和理論成果,為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法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貢獻河南智慧。
?。ㄋ氖┮婪ǚ毡U稀耙粐鴥芍啤睂嵺`和推進祖國統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方針政策,服務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持續辦好“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豫臺經貿洽談會”“兩岸青年交流月”等活動,促進豫臺交流合作。舉辦“豫臺經貿合作與法律保障高峰論壇”等活動,推動豫臺法學法律界交流交往。依法依規保護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在豫合法權益。全面推進河南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豫發展的政策措施。
?。ㄋ氖唬┘訌娚嫱夥ㄖ喂ぷ?。圍繞推動“五區聯動”“四路協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涉外法律服務,有效應對各類國際挑戰和妥善處理各類涉外法律糾紛,維護我省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豫的正當權益。引導對外經貿合作企業加強合規管理,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按照中央有關部署,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加大海外追逃追贓。
?。ㄋ氖﹫猿趾图訌婞h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將法治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列為巡視巡察、督促檢查的重要內容,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考察使用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各地要把法治建設相關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黨委常委會每半年至少聽取一次法治建設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建立健全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各地各部門績效目標考核體系,將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加強對重大法治問題的法治督察。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做好法治河南建設的總體謀劃、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要加強對本地法治建設的牽頭抓總、運籌謀劃、督促落實等工作。
各地各部門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本規劃精神和要求,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省委依法治省辦要強化統籌協調,加強督辦、推進落實,確保規劃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