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管委會,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吉林省數字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

  2021年6月30日

  附件:

  吉林省數字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

  為落實《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引“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ㄒ唬┌l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吉林省數字政府建設模式轉型的重要時期。2016-2018年,全省各地各部門結合工作需要,分別開展政務信息化建設,以條塊分建模式啟動數字政府建設工作。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以‘數字吉林’建設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明確“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先導,推動‘數字吉林’建設落地落實”。2019-2020年,吉林省通過強化頂層設計,理順體制機制,優化建設路徑,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由分散的項目管理模式向“全省統籌、省建市用”模式轉型。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協調推進的全省“一盤棋”工作格局已經形成,數字政府建設呈現“跨越式”提升。

  一是數字政府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省級統建“吉林祥云”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全省政務“一朵云”?!凹窒樵啤贝髷祿脚_“兩地三中心”的基礎架構已經形成,同步開展省直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云”工作。推進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1+6基礎數據庫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電子政務外網縱向骨干網和省級橫向接入網傳輸能力從百兆級提升到萬兆級,并實現了雙鏈路負載均衡。到2020年底,“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已擁有31800vCPU的計算資源量、135TB的內存、7PB的存儲能力和4個萬兆級負載均衡鏈路,“云”“網”已經實現有機融合。

  二是政務信息化應用建設快速發展。

  建設上聯國家平臺、覆蓋省市縣政務部門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規范化,政務服務事項基本要素實現“16個統一”,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庫管理”。全省統建并應用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社會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云視訊會議系統等,打造“吉事辦”掌上應用產品,面向各地各部門提供覆蓋全省的政務信息化服務。研發應用“吉祥碼”,作為全省統一、全國互認的個人健康碼,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快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系統建設和應用,推進政務信息資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進一步推動“減證明、減材料、減要件”。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23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吉事辦”掌上政務服務應用達178項。吉林省電子證照種類排名位居全國前列。

  雖然吉林省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一定成績,但與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仍存在數字化建設投入相對較少、政務人員“數字化”意識尚不適應發展需要、數據資源應用水平尚需提升等問題,政務信息化在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中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ǘ┟媾R的新形勢。

  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導方針中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專章強調“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數字政府建設必將成為重要引擎、貢獻強大力量。

  一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數字政府在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構建與數字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政府治理模式,將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把握新發展機遇,新技術迭代、全民數字能力提升為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提供新動能。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5G等技術發展以及全民智能終端擁有量的大規模增長,通過數字治理、數字服務和數字創新,數字政府建設將為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監管能力、協同能力、決策水平等提供有力支撐,將為各行業更好適應信息時代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推動全社會的創新發展。

  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為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指引新方向。

  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健全完善數字政府建設“一盤棋”工作機制,通過打造服務新平臺、拓展服務新渠道,推動政務服務由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由單部門辦理向多部門協同辦理轉變,數字技術助力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網絡強國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政務信息化建設實際,貫徹執行《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遵循“全省統籌、省建市用”模式,建設以“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為核心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業務協同集成和數據資源共享,全面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政務服務、智慧辦公、社會信用、市場監管、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深度應用,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二)基本原則。

  1.全省統籌、省建市用。

  發揮數字化建設共享共用優勢,省級統建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和應用平臺,全省共同使用、不再分散建設,實現統籌項目立項、統籌硬件建設、統籌資金使用、統籌應用開發、統籌安全管理、統籌運營維護。

  2.創新發展、共享開放。

  以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驅動數字政府建設。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依托統建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全省政務數據集中統一管理,推動數據資源依法依規共享開放。

  3.集約集成、協同高效。

  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數字政府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業務應用、綜合保障等整體化設計、一體化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業務集成,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

  4.小步快跑、持續優化。

  改變傳統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引入“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互聯網發展理念,提高建設效率,構建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政務信息化建設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持續優化和拓展。

  5.主權在我、安全可靠。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健全政務信息化安全保障的規則體系和技術體系,采取管運分離模式,加強對數字政府基礎設施、應用開發、數據歸集、共享交換等全過程管理,確保項目建設主動權和政務服務信息數據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ㄈ┌l展目標。

  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縱向貫通、橫向協同、上接國家、覆蓋全省的“吉林祥云”云網一體化核心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監管”,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進電子證照全覆蓋,非涉密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跨省通辦”,80%以上事項實現“掌上辦”“指尖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發生率達到85%以上,“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系統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政務服務“好差評”實現全覆蓋,數字政府建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25年底前,全省政務服務流程和模式持續優化,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發生率達到90%以上,數字政府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三、統籌全省數字政府的規劃和建設

 ?。ㄒ唬┙y籌規劃、按需實施。

  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創新我省信息化建設模式,進一步完善統籌統建機制,強化需求管理模式。按年度征集各部門各單位政務信息化建設需求,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對各部門各單位信息系統建設中共性需求進行整合提取,統建復用,降低投入成本;對重復的建設需求進行匯總去重,歸類整合,優化建設方案。各部門各單位統籌資金使用,統一立項程序,按需實施,實現由項目驅動向需求驅動的轉變,推動我省政務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ǘ┙y籌建設、協同聯動。

  堅持“統一建設為常態,自行建設為例外”,統籌建設數字政府基礎設施體系和政務信息系統應用,改變以往分散的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模式,對全省政務信息化建設從項目立項、硬件建設、資金使用、應用開發、管理運維,實行全過程統籌統建。進一步加大省建市用統籌力度,向全省各地提供一體化政務服務、大數據應用系統開發、數據治理及安全防護服務,建立科學合理、集約高效的統建共享模式,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有效匯聚和共享共用,推進全省政務信息化建設快速迭代升級。

  四、持續推進“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能力升級

 ?。ㄒ唬┩晟莆沂 皟傻厝行摹被A設施。

  持續優化存儲、計算、應用、網絡、安全、傳輸“六層”端到端的“雙活”架構,確保長春同城吉視傳媒“主數據中心”和吉林移動“備份數據中心”對關鍵業務應用的有效“雙活”支撐,并完善全量數據白城異地災備中心建設,為各地各部門提供強大、高效、安全、按需使用的異地災備服務。積極推動現有行業云、市州政務云、數據中心與“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融合對接,并逐步實現全省政務資源的集中調度和綜合服務,形成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一朵云,為全省提供統一的云計算、云存儲、云網絡、云安全等云服務,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集約化基礎支撐。

 ?。ǘ┏掷m提升“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服務能力。

  根據實際需求,2025年底前,完成兩期“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資源擴建,總的計算資源量達到100000vCPU,內存400TB,存儲15PB,構建多類型的GPU計算資源池,支撐推理、訓練、視頻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AI)領域的應用與研發,并提供x86及ARM等多種類型的計算資源池。不斷優化存儲結構,提高運算、內存利用效能,加強平臺整體負載均衡能力建設,優化資源使用配置,實現資源科學統籌管理,全面提高云平臺的高可用能力。

 ?。ㄈ嫿ǜ咝Щネǖ恼胀饩W支撐體系。

  按照國家相關要求,依據《吉林省電子政務外網網絡平臺建設規范(試行)》等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2022年底前,建成以省級安全監測平臺為主體的全省政務外網安全監測體系,打造安全可靠網絡環境。2023年底前,建成安全高效、互聯互通的政務外網支撐體系,實現省市縣鄉全覆蓋,村按需接入。廣域網鏈路實現負載均衡,省到市(州)網絡帶寬不低于萬兆,市(州)到縣(市、區)網絡帶寬不低于千兆,確保網絡承載能力。省級黨政機關實現雙鏈路接入城域網,帶寬不低于百兆,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帶寬調整,中省直相關單位按需接入,力爭實現全覆蓋。2025年底前,依托移動互聯網及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各級政府部門開展移動政務應用。

 ?。ㄋ模┙y籌布局數字政府新基建。

  2025年底前,5G基站總量超過5萬個,實現全省縣鄉5G網絡全覆蓋,重點城市具備千兆能力。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布局,積極推動“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長春市凈月未來城、吉林省能源大數據智慧中心、吉視傳媒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吉林北方農業數據中心等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強數據應用領域的探索,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交警、運管、市政等公共視頻數據信息和網絡平臺資源,積極推動數據資源融合共享,加快城市物聯網感知設備統籌運用,穩妥推進長春、吉林城市智能體以及延吉智慧管理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逐步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ㄎ澹┩苿咏ㄔO區域大數據中心。

  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等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推動匯聚整合正在建設和已經建成的各類數據中心資源,構建區域大數據中心,2025年底前機柜容量達到2萬架,有效匯聚政府和社會化算力資源,推動算力、數據、應用資源的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進一步打破政府部門間、政企間數據壁壘,增強數據資源流通活力,凸顯大數據協同應用效果,為區域提供一體化算力服務支持。

 ?。┘涌鞌底只瞬抨犖榻ㄔO、政策支撐和人才儲備。

  完善數字化建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用好用足我省人才激勵政策,對于特殊崗位和急需人才,適當降低學歷等門檻要求,進一步暢通選任渠道、豐富選拔方式,吸引和擇優選用專業化人才。加強數字政府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省各級領導干部數字政府意識,提升政務人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開展工作的能力和素養。定期組織舉辦“祥云杯”網絡安全大賽、數字產業青年人才創意設計大賽、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大賽等,發現人才、引進人才、儲備人才,發揮“吉林祥云”等信息化平臺優勢吸引各地數字化人才來吉,打造一支既精通政府業務又能夠運用大數據手段開展工作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依托祥云大數據研究院,鞏固完善與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機制,拓展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企業合作交流渠道,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高水平專家、智庫人才支撐。

  五、創新打造高效集成的中臺體系

 ?。ㄒ唬┙ㄔO數據中臺。

  1.人口數據庫。

  以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匯聚戶籍、身份證、居住證、其他暫住人口數據以及社???、醫保電子憑證、電子健康卡數據,通過數據歸集和治理,2025年底前,建成我省全量人口數據庫,并推動數據高質量、動態歸集入庫。探索基于人口數據建立多維度分析模型,依法依規探索推動用戶畫像和政務服務精準推送,滿足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運行需要。

  2.法人數據庫。

  以市場監管、機構編制、民政、司法等部門的法人單位數據為基礎,以稅務、統計、公安等部門的法人單位數據為擴展,推動社會法人相關單位數據全融合,2025年底前,建成省市縣貫通、數據逐級匯聚、數據流轉及時高效的法人數據庫,積極穩妥地實現與國家法人數據庫的同步對接更新、實時共享。依法依規探索構建法人數據信息多維度分析模型,推動法人畫像多領域應用,具備法人數據的精準分析和基于法人標簽的政務服務精準推送能力。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數據庫。

  以全省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整合發改、自然資源、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的各類、各層級、各時期現狀和規劃空間數據資源,統一坐標、比例尺、邊界和行政單元,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全省統一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推動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數據的多源數據融合,推進衛星遙感影像、電子地圖、三維城市等信息入庫。2025年底前,完成省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長春、吉林等地的城市信息模型(CIM)數據庫建設初見成效,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政務服務、疫情防控、應急管理、城市綜合管理等領域示范應用。

  4.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庫。

  依法依規歸集全省信用信息數據,并進行綜合治理,完善個人和法人信用檔案。2023年底前,實現政府機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五類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圍繞食品藥品安全、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產安全、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領域建立重點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2025年底前,以數據標準化和應用標準化為基礎,建立社會信用數據更新聯動運維機制,實現省內信用信息資源集中管理、互通共享。

  5.電子證照數據庫。

  以公安、市場監管、教育、科技、工信、民政、司法、財政、人社、醫保等部門匯聚的電子證照數據為基礎,以稅務、統計、海關等部門數據為擴展,推動電子證照多來源數據融合。積極應用大數據集成、大數據采集、分布式數據存儲和人工智能(AI)、光學字符識別(OCR)等技術,打造采集工具先進、數據逐級匯聚、證照數據高效準確的電子證照數據庫。建立完善的統一電子證照體系和共享互認機制,推動電子證照結合身份認證信息的多場景應用,實現全省一照通行?!笆奈濉逼陂g,全省電子證照庫建設保持在全國前列。

  6.宏觀經濟數據庫。

  以經濟普查數據庫為基礎,匯聚和整合發改、工信、財政、人社、住建、農業農村、商務、統計、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各類數據,收集產業經濟、地區經濟以及國內、世界經濟的基本運行數據信息,實現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逐步構建全省邏輯統一、有效共享的宏觀經濟數據庫。2025年底前,能夠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權威的、基礎性的宏觀經濟數據支持和咨詢服務。

  7.政務服務事項庫。

  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庫,推動各地各部門依申請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維護和規范管理,實現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在省市縣鄉村的基本編碼、事項名稱等16個要素統一。根據國家相關部署,優化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庫信息要素、統計查詢等功能,為政務服務事項規范化提供有力技術保障。2025年底前,全省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同源,政務服務事項庫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8.政務服務事項材料庫。

  積極應用大數據集成、大數據采集、分布式數據存儲和人工智能(AI)、光學字符識別(OCR)等技術,打造材料數據準確、采集渠道豐富、數據流轉及時高效的政務服務事項材料庫。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材料數據的多來源數據融合,以政務服務過程中發生的高拍、掃描及電子數據生成的結果數據為基礎,以辦理過程中共享的各類證照、文書數據為擴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材料數據全融合,豐富政務服務事項材料庫。2025年底前,實現數據管道工具、模型設計工具、腳本開發工具、數據調度工具等各類工具組合的有效支撐能力,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材料數據的深度開發和應用。

  9.政府網站統一信息資源庫。

  迭代升級政府網站數據資源標準規范,不斷優化全省統一信息資源庫功能。梳理網站信息類型和標簽體系,促進全省各級政府網站、各類政務新媒體的增量數據規范管理、實時入庫。不斷完善統一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分類體系,提供多網站的信息匯聚、信息檢索、信息互認等功能。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AI)等技術,分析、開發已匯聚的數據信息,2025年底前,實現按政策、辦事、互動等主題提供跨網站、跨系統、跨層級的數據共享和數據調用。

  10.政務業務架構庫。

  統籌建設全省政務業務架構庫,為各地各部門提供統一的單位名稱、行政區劃、政務人員等用戶信息,規范業務數據和賬號模型,實現同一賬號“一地登錄,各地互認”,支撐信任傳遞。2025年底前,為全省各地各部門政務服務系統的互認互信提供服務支撐。

 ?。ǘ┩晟茦I務中臺。

  1.統一身份認證。

  深化統一身份認證應用,建立面向自然人、法人和政務人員的認證服務體系。2025年底前,完成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全面對接、替換各類自建政務服務系統(平臺)現有身份認證和用戶管理體系,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各級各類政府網站、移動端、自助終端等多場景業務應用。推廣人臉識別等信息化技術在統一身份認證中的應用,關鍵業務在線辦理前增設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等二次認證的環節,確保辦事全過程安全可控。

  2.可信電子證照。

  建立完善統一電子證照體系和共享互認機制。遵循電子證照國家標準和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標準,完善我省電子證照生成和共享服務系統,推動證照電子化,推進電子證照數據匯聚?!笆奈濉逼陂g,電子證照種類在全國保持前列,實現電子證照互信互認,并為各地各部門提供電子證照檢索、文件下載、信息獲取及信息驗證服務。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形成可信存證體系與跨區域電子證照核驗體系,確保電子證照生成、管理與應用全過程可信。結合人臉識別技術實現電子證照刷臉調取,打造驗證、發證、管證等電子證照全鏈條共享模式。

  3.電子簽章。

  建立完善全省統一的電子印章平臺,加快推進電子印章在全省政府部門、法人單位、自然人等各類用戶中的推廣使用。以政務服務領域電子印章應用為突破口,推進電子印章在企業提交可信材料、政務全流程在線審批等業務場景中的便捷應用。2025年底前,建成全省電子印章管理系統、電子簽章應用平臺,實現電子簽章在各行業領域的全面應用。

  4.社會信用核驗。

  基于信用信息數據庫,升級吉林省社會信用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提供包括基礎信用信息查詢、紅黑名單、信用評價結果等信用查詢、核驗服務。建立信用信息核驗記錄臺賬,記載信用信息查詢的使用環節、查詢對象、查詢結果及應用措施,支撐各級政府部門在審批服務、行政監管、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評優評先、機關事業單位考錄等政務服務過程中信用核驗需求?!笆奈濉逼陂g,全省信用多維度考核指標在全國保持前列。

  5.線上非稅支付。

  按照“統一規劃、一點接入”的建設思路,完善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非稅支付平臺,提供線上支付服務,拓展支付、結算和管理功能,推動全省政務服務繳費和非稅收入繳款信息在各系統及渠道間實現交換與共享。2025年底前,力爭實現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繳費事項納入統一支付平臺。6.消息服務。統籌建設消息服務平臺。2025年底前,綜合運用短信、郵件、小程序消息、APP消息、消息中間件等方式,統一為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各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提供消息服務。

  7.智能表單。

  統籌建設全省統一的智能表單系統,通過表單布局、樣式定義、事件定義等操作靈活配置和創建表單,并提供與數據、工作流程靈活綁定的技術方案。2025年底前,可為各部門政務信息化建設提供設計、維護、發布表單服務,實現電子表單管理智能化。

  8.流程引擎。

  持續完善流程引擎系統,圍繞政務服務業務流程共性需求,開發流程設計和管理標準化組件,支撐復雜流程的配置以及簡單流程的變更。2025年底前,流程引擎與智能表單配合全面支撐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一件事一次辦”,實現跨部門業務相關流程的調整更加簡單、安全、便捷,提高相關業務間的整合和交互效率。

  9.電子監察。

  建設實時評估的電子監察平臺,采用績效評估體系結合指數建模工作方式,建設涵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網上監測,提供可定制的監察規則自動配置,建立可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督查督辦的大數據監察手段。2025年底前,實現電子監察結果的實時呈現和分析報告自動生成,推動建立科學精準的評估工作模式。

  10.數據可視化。

  搭建數據可視化平臺,基于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結果,實現差異化業務場景的數據多維分析,并以數據表格、立體圖表和專業的空間可視化效果進行不同維度呈現,提升對數據的解讀能力。2025年底前,針對各地各部門的業務管理、應急指揮、管理決策等需求,能夠快速提供在大屏、桌面終端和移動終端上實時展示多維度、多類型、深層次的各種綜合圖表,為政府治理提供科學化、精準化、個性化決策支撐。

  11.統一用戶中心。

  統一用戶中心,包括自然人用戶中心和法人用戶中心。持續推動省市縣各級政府門戶網站、政務移動端的用戶中心“一次注冊、一號登錄、全網通行”,實現各類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查詢、咨詢、評價。對政府網站信息和數據資源進行多維度分類和標注,及時為個人和法人用戶提供政策訂閱、推送個性化服務。

  12.智能問答。

  建設智能應用平臺,匯聚各類信息數據,構建政務知識庫、政府網站常見問答庫?;谧匀徽Z言處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和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政務服務信息數據,形成通用政務智能問答系統,不斷優化分場景式咨詢服務和辦事引導服務。深度開發“政務+AI”應用,實現在線實時咨詢應答,并逐步提高應答的準確性,全面提升智能問答平臺的工作效能。

  六、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與開放

 ?。ㄒ唬┩晟普諗祿夸浐凸芾頇C制。

  推進政務信息資源普查工作,加快省市縣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梳理和匯聚,推動形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統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2025年底前,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更新機制、供需溝通機制,促進政務數據目錄的更新和數據需求的流轉。

 ?。ǘ┏掷m完善數據共享體系。

  構建政務數據共享標準規范體系、安全制度體系、管理體系、技術防護體系,制定數據共享相關的基礎、數據、技術、應用、安全、管理等地方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協調機制,提升政務數據共享工作的權威性,推動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數據共享質量和效率,2021年底前,政務數據協調機制基本建立。2023年底前,權威高效的政務數據協調機制有序運行。持續推動數據共享平臺迭代升級,提高政務數據管理能力、共享數據應用能力,強化數據共享平臺作為數據交換通道的支撐保障,2025年底前,數據共享平臺基本具備數據質量管控、治理分析和可信計算等功能。

  (三)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

  “十四五”期間,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平臺,提供數據預覽、可視化展示、智能查詢等服務,滿足數據下載、接口訪問、在線分析等需求。加快推動長春市、吉林市等試點地區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

  (四)探索推動公共數據的管理和使用。

  依法做好公共數據的采集歸集、目錄編制、互聯共享、更新維護和安全管理等相關工作,2025年底前,探索制定公共數據采集、歸集、整合、共享、開放以及質量和安全管理等標準。在確保公共數據安全前提下,暢通使用通道,拓展應用場景,通過數據接口、批量交換、定制服務等途徑探索公共數據深度應用。

  七、推進集約化“數字政府”網上應用

 ?。ㄒ唬┐蛟旄咝П憬莸募质【W上政府總門戶。

  鞏固政府網站集約化工作成果,以吉林省政府門戶網站為“網上政府”總門戶,促進整體聯動、開放融合、創新發展。完善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體系,加強各級政府網站信息數據標準化建設,推動政務公開、辦事服務、政民互動等信息在總門戶集中展現,實現全省各類政策“一網通查”、各級服務“一網通辦”、相關咨詢“一網通答”。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政務服務事項、互動資源、統一認證等向移動端延伸,以政府網站為資源基礎,拓展移動端、自助服務終端、智能服務終端等多種服務渠道,提升多端服務能力。

 ?。ǘ┩七M網上辦事大廳的便利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依托吉林省網上辦事大廳(簡稱“吉事辦”,包括電腦端和移動端),打造統一規范的網上政務服務總入口、掌上辦事總門戶,綜合提供在線預約、在線申報、在線咨詢、在線查詢以及公眾評價等服務。2023年底前,開發智能語音、適老化改造、無障礙服務等操作功能,實現全省移動端辦事入口統一、提供一體化“掌上服務”。2025年底前,完成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全面對接,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授權、材料免交、自助辦理,全面提升智能化“掌上辦”能力。

 ?。ㄈ┐蛟臁凹ā闭杖藛T辦公工作門戶。

  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面向全省政務人員的吉林省政務服務平臺工作門戶(“吉政通”)及其移動端,以單點登錄方式接入各類政務外網環境下運行的業務系統。推動政府各部門辦公系統整合并向移動端融合,實現管理形式、服務渠道多元化,形成全省各級政務部門業務流轉、審批和協同辦公的生態體系。2023年底前,建成吉林省政務服務平臺工作門戶(“吉政通”)及其移動端,接入全流程審批系統、吉林政務OA系統等應用,實現各地各部門覆蓋50%以上;2025年底前,實現政務人員辦公“網上批”、掌端“隨手批”,形成審批環節與內部的辦公環節無縫銜接,提升協同服務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

 ?。ㄋ模┙y籌建設跨系統、跨層級的云視訊系統。

  依托電子政務外網,統籌建設全省跨系統、跨層級的云視訊會議系統應用體系。強化云視訊系統平臺承載能力、強化應用場景創新,構建成熟高效的政務外網云視訊會議系統保障管理體系,為各地各部門應急處突、疫情防控、遠程指揮、遠程慰問等應用場景提供支撐,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2021年底前,頒布《吉林省電子政務外網云視訊系統建設和服務規范》,省、市、縣實現全覆蓋。2023年底前,鄉鎮政府覆蓋40%以上。2025年底前,鄉鎮政府覆蓋80%以上。

 ?。ㄎ澹┩七M“吉祥碼”在更多場景應用。

  持續做好“吉祥碼”運行和管理工作,繼續為各相關單位、各類場所和大型活動提供“吉祥碼”掃碼技術保障,支撐全省人員的安全有序流動和管控。同時根據業務需要,不斷拓展“吉祥碼”在就醫、應試、安檢、住宿、旅游、支付等場景的實際應用。2025年底前,實現與身份證、社會保障卡(電子社??ǎ?、醫保電子憑證、電子健康卡等各類功能卡進行有效對接,不斷豐富“吉祥碼”的服務領域和功用。積極探索“線下移動端亮碼、免驗實體證照卡”模式,著力提高線下辦事便捷度,推動省內“一碼通行”。

  八、推進全流程、跨地區、跨層級的網辦升級

 ?。ㄒ唬┏掷m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構建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體系。2025年底前,聚焦年度評估指標,按照國辦部署,立足我省實際應用需求,以“數據真實有效、應用便捷好用”為標準,從自然人和法人注冊用戶上報、高頻政務服務應用推送、辦件數據匯聚等多方面入手,持續提升與國家平臺的對接質量。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以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目標,不斷優化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各系統的服務功能,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提升。

  (二)推進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持續優化升級。

  2021年底前,在省、市(州)、縣(市、區)三級實體政務大廳和部門辦事大廳全面部署和應用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實現審批工作無縫銜接,省、市(州)、縣(市、區)三級政務服務考核數據以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產生的數據為準,向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部委報送數據通過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統一推送。2022年底前,國家部委垂管系統、省內自建系統按規范與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完成對接。2023年底前,完成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向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延伸部署?!笆奈濉逼陂g,持續優化升級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服務功能。

 ?。ㄈ┩七M“省內通辦”“跨省通辦”。

  搭建吉林省政務服務“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業務平臺,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異地辦”,構建吉林省政務服務“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服務體系。2023年底前,與跨省政務服務事項高頻發生省份簽訂區域“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線上“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專區,設立線下“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專窗和自助服務區,有效支撐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業務開展,推動實現東北三省一區、哈長城市群等區域“跨省通辦”。2025年底前,實現民生、惠企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分批分期實現國家“跨省通辦”任務清單中140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ㄋ模┩七M“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

  依托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全面啟動全省“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工作,推進業務流程再造、系統建設整合、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從政府部門“單項審批”服務到企業群眾視角的“一件事”集成辦理服務轉變。2021年,完成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一件事一次辦”模塊建設,推進第一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上線。2023年底前,完成200件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件事一次辦”事項上線。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多終端、多渠道同源發布、同步辦理的“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體系。

 ?。ㄎ澹┙y籌推進便民服務“三大戰役”。

  1.推進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升級建設。

  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綜合經辦管理、智能監控和風險防控系統建設。整合升級全省統一多險種、多業務并行辦理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支撐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省級統籌管理,以數字化轉型支撐多險種統一經辦管理服務模式。2021年底前,完成全國統籌信息系統試點建設工作。2022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信息平臺。2023年底前,全面整合升級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實現與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對接。

  2.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升級建設。

  2021年底前,依托電子政務外網,搭建完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高速醫保專用網絡。2022年底前,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完成核心業務區建設和公共服務區資源劃分工作,同步完成應用系統部署、歷史數據遷移和全面上線運行工作,建成全省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2025年前,完成醫保公共服務事項與“吉事辦”全面對接和數據共享工作。

  3.推進全省住房公積金服務整合共享工作。

  推進全省公積金事項規范化建設,統一受理標準、辦事流程,提高辦理效率。2022年底前,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全省各公積金管理中心之間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2023年底前,推動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業務相關部門信息共享、互聯互通,逐步實現住房公積金網上服務能力提升。2025年底前,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住房公積金業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九、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ㄒ唬┏掷m優化提升實體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

  2021年底前,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基本實現“應進必進”。2022年底前,推動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實現進駐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基本一致。2025年底前,建成服務功能完善、職能搭配合理的縣(市、區)實體政務大廳和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站點)服務網絡,全面實現高頻事項“全城(域內)通辦”。

  (二)深化政務服務“無差別”受理改革。

  依托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全面提升規范“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2021年9月底前,政務服務事項要逐項編制標準化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線上線下同步發布,同步更新。2021年底前,納入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無差別”受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比例要達到70%以上,全面啟動主題集成服務工作。2023年底前,政務服務“無差別”受理改革進入全國第一梯隊。2025年底前,建設完成服務界面統一、審批程序一致、線上線下辦理過程可隨時轉換的“無差別”受理模式,并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ㄈ┏掷m優化高頻事項辦理流程,推進審批服務便利化。

  依托政務服務事項庫,結合政務服務工作實際,2021年底前完成各地各部門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的梳理,并持續動態調整完善。2023年底前,實現不動產登記、醫保、社保、公積金、戶政、出入境、就業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協同辦理。2025年底前,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群眾辦理滿意度達到100%。

 ?。ㄋ模┏掷m推進數據供需對接,推動精簡審批要件。

  2021年底前,完成數據供需對接系統的研發建設,實現線上數據供需對接,構建統建通用、協同高效的數據供需對接機制?!笆奈濉逼陂g,以政務服務事項為主線,開展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數據供需對接,逐級印發審批要件資源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按需共享數據資源,以規范文件確認免申請材料決定,精簡審批要件,審批要件免提交比例達到60%。

  十、強化新時期“放管服”改革支撐

 ?。ㄒ唬嵭姓畽嘭熐鍐沃贫?。

  全省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按照職權法定原則,結合政府行政權力下放、取消、調整相關文件和部門“三定”規定,鞏固和完善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推動鄉(鎮、街道)政府權責清單編制公布工作,實現同一行政職權在省市縣鄉的名稱、類型等要素基本一致。建立政府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國家簡政放權部署、機構和職能調整等情況,及時調整權責清單,并向社會公布。

 ?。ǘ┩七M“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

  依托“互聯網+監管”系統,整合全省各類自建監管系統,歸集共享各類監管數據,建立風險防控預警機制,實現統一監管、協同監管、智慧監管。2023年底前,完善風險預警平臺,實現部門間跨行業、跨區域協同監管;新建重點監管子平臺,強化重點領域監管,提升監管效果。2025年底前,構建完成全省一體化“互聯網+監管”體系,結合各領域監管特點,形成分領域、分地區大數據監管模型,實現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

 ?。ㄈ┤鎽眯姓z查智能備案綜合管理平臺。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全面推廣應用行政檢查智能備案綜合管理平臺,打通行政執法監督、“互聯網+監管”、“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等系統,及時歸集和處理各級行政檢查信息,實現事前備案、事中留痕、事后可查,并接受被檢查對象評價。強化全流程記錄,通過執法記錄儀、電子簽章、人臉識別等多種方式,對檢查現場、檢查證據等信息進行固定,規范行政檢查行為。2021年9月1日起,除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城市綜合管理執法、應急處突等不確定被檢查對象的行政檢查外,其他行政檢查全部納入行政檢查智能備案綜合管理。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推行行政檢查智能備案管理。

 ?。ㄋ模┥罨こ探ㄔO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除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外,我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現全程網上辦理。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推進低風險項目審批改革和創新服務。推行協同服務“一單五清”、并聯審批、聯合驗收、區域評估、“清單+承諾制”等措施,推廣“吉林工程眼”監管平臺應用。完善系統平臺功能,推進電子證照和“一張圖”系統建設,推動我省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的應用。2023年底前,完成吉林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深入融合,在審批、申報等維度實現“數據同源”?!笆奈濉逼陂g,吉林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設和運行指標保持在全國前列。

  (五)推進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并優化。

  落實國務院辦公廳“12345”熱線歸并清單任務,加快推進除110、119、120、122等緊急熱線外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并優化。2021年底前,采取整體并入、雙號并行、設分中心方式,完成國務院有關部門設立并在吉林省接聽的32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并優化。出臺全省“12345”熱線管理辦法,建成“12345”熱線知識庫,建立熱線工作督辦、考核、問責機制。2023年底前,完成我省設立的各類非緊急類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歸并優化,實現一個號碼服務,歸并后的熱線名稱統一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語音呼叫號碼為“12345”,提供“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2025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規范的熱線運行管理體系,形成覆蓋全行業、各領域的熱線知識庫,建立熱線信息共享機制,開展“12345”熱線服務效能“好差評”工作。

 ?。┙ㄔO完善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持續完善吉林省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信用資源目錄系統、信用承諾系統、信用報告系統、公共評價系統、信用查詢系統、信用修復系統、聯合獎懲系統、雙公示報送系統、信用統計分析系統、數據預警系統等應用系統,推動全省信用信息數據整合、存儲、共享、開放和監管。創新拓展信用服務應用場景,推廣應用“信易貸”等“信用+”便民惠企信用產品。利用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城市信用環境建設水平?!笆奈濉逼陂g,長春市在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進入并保持在前10位,延邊州在全國地(州、盟)信用監測排名保持在前3位,參評的地級城市和縣級市在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進入并保持在全國前100位。

 ?。ㄆ撸┙ㄔO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平臺。

  落實國家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目標任務,整合省級和市(州)、長白山管委會的11個公共資源交易系統,統籌建設橫向互聯互通、縱向全面貫通、標準統一規范、資源全面共享、“一網通辦”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平臺,省建市用,充分實現整合共享。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平臺建設任務,完成統一目錄清單、統一業務規范、統一交易流程,全面實現平臺標準化;完成新建遠程開評標、電子保函、電子監管等系統,全面實現平臺電子化;完成全省統一交易、服務、監管、運維,全面實現平臺一體化。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完成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數據共享平臺、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深度對接,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一網通辦”。

  十一、建設安全可靠的管理運維體系

 ?。ㄒ唬┙踩芾砗瓦\維工作機制。

  2025年底前,按照“統籌建設、統一運維、管運分離”的思路,建立各地各部門協同聯防工作機制,明確各單位對系統的運行維護范圍、安全維護邊界、管理使用職責。建立網絡、主機、應用、數據、移動端、安全監測六大安全防護體系,定期組織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特別是做好重點時間節點的網絡安全保障工作。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要求,推動安全可靠技術和產品在重要領域的應用,推動政務云平臺獲得安全認證,政務信息系統落實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商密評估等有關要求。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對云平臺、政務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相關制度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和自查工作,聯合有資質的單位對云平臺安全策略、系統建設、運維管理等多個層面共同進行安全審計。加強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普及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培訓機制,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培訓,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人員的網絡安全防護意識。

 ?。ǘ┗A環境防護。

  持續完善基礎硬件防護手段,優化數據中心運維管理制度和規范,建設網絡監控、動環監控、視頻監控等全時全方位監控系統,對數據中心巡檢維護、設備運維等行為建立交叉監督機制,并留存完整的操作日志,確保硬件設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采用防火墻網閘、堡壘機、網頁防篡改等基礎硬件防護手段,防范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危害網絡安全行為。加強安全產品開發和應用,自主研發自動化滲透測試平臺,針對服務器、中間件、WEB應用等進行自動化滲透測試,及時發現安全漏洞,提出詳細的檢測報告和安全風險分析,提供修復建議與解決方案。2025年底前,實現對數字政府基礎設施的全方位安全防護,及時發現安全威脅,立即響應,保障政務信息系統穩定運行。

 ?。ㄈ┚W絡安全防護。

  建立集智能監測、威脅預測和態勢感知于一體的安全態勢分析機制,完善安全運營中心和安全監測預警平臺,通過態勢感知對流量、日志審計分析,及時發現、排除安全風險隱患。對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態勢進行實時監控,定期進行主機漏洞掃描、WEB漏洞掃描,從基本信息審核、架構信息審核、隱私信息審核、三方調研、供應鏈審核、開源庫審核、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等八個維度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推動自主可控信息化產品和國產密碼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提升密碼基礎支撐能力,確保數字政府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運行。2025年底前,建立全方位立體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實時進行網絡安全監測,自動處理修復簡單的系統漏洞,及時通知相關單位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升應對高級威脅攻擊能力,保障業務在線安全運行。

 ?。ㄋ模祿踩雷o。

  2025年底前,圍繞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交換、銷毀等環節,構建完備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建立健全容災備份、安全評價、日常巡檢等數據安全防護管理和數據安全審計制度。推動利用數據脫敏技術、數據安全合規性評估認證、數據加密保護、多方安全計算及相關技術監測手段,對數據進行全方位安全防護,實現感知、分析、管控的閉環管理,做到不留死角,全程日志留痕,實現數據安全管理可防、可控、可追溯。設置大數據專用操作間,配備門禁系統、360°無死角監控等設備,制定大數據專用操作間使用規范,指定專人管理,防范數據篡改、泄漏、濫用。

  十二、保障措施

 ?。ㄒ唬┙M織保障。

  在“數字吉林”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下,統籌組織規劃實施。領導小組每年召開全體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執行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重點難點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工作,每年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各地各部門按要求各司其職,做好落實工作。

 ?。ǘ┱弑U?。

  加強《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宣傳貫徹,依法依規推進規劃任務落實,及時發現、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制定、完善促進全省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開放、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在國家標準規范基礎上,按需補充、修訂、完善云網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技術、政務服務、運營管理、數據安全等技術標準和規范。

 ?。ㄈ┵Y金保障。

  統籌使用省級“數字吉林”建設專項資金,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和績效評價,強化支出責任,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推動市縣以購買政務信息化建設服務的模式開展本地區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減少系統重復建設,減輕財政負擔。

  (四)宣傳保障。

  強化規劃宣傳引導,增進不同群體對吉林數字政府建設現狀、面臨形勢和中遠期規劃目標的廣泛知曉,為促進規劃實施奠定認知基礎。聚焦群眾性數字素養和數字能力提升,采取場景化、案例式宣傳手段,加快普及推廣電子證照、社會信用核驗和線上非稅支付等與公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化應用,增強需求感知。及時總結梳理、宣傳推介規劃實施取得的工作成效,合力構建全社會關心規劃落實、支持數字政府建設的良好氛圍。

  相關名詞解釋

  GPU:即GraphicsProcessingUnit的縮寫,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圖形處理器,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芯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游戲機和一些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做圖像和圖形相關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AI:即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縮寫,通常翻譯成中文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的學科,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制造類似于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

  X86架構:(TheX86architecture)是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指一個Intel通用計算機系列的標準編號縮寫,也標識一套通用的計算機指令集合。ARM架構:即AdvancedRISCMachine(更早稱作AcornRISCMachine)的縮寫,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是一個32位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

  CIM:即CityInformationModeling的簡稱,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城市信息模型。即,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歷史現狀未來多維多尺度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構建起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

  OCR:即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的縮寫,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光學字符識別。即,針對印刷體字符,采用光學的方式將紙質文檔中的文字轉換成為黑白點陣的圖像文件,并通過識別軟件將圖像中的文字轉換成文本格式,供文字處理軟件進一步編輯加工的技術。

  APP:即Application的簡稱,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

  OA:即OfficeAutomation的縮寫,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辦公室自動化或自動化辦公。BIM:即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簡稱,通常翻譯成中文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即,以建筑工程(可以拓展到電力、化工等相關行業)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其中數據具有通用性、關聯性、可處理性。

  白盒測試:白盒測試又稱結構測試、透明盒測試、邏輯驅動測試或基于代碼的測試。白盒測試是一種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測試的軟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視的,即清楚盒子內部的東西以及里面是如何運作的。

  黑盒測試:它是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黑盒測試著眼于程序外部結構,不考慮內部邏輯結構,主要針對軟件界面和軟件功能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