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濟南市“十四五”加快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31日
?。撓惦娫挘菏泄I和信息化局信息化與數字經濟處,66605705)
?。ù思_發布)
濟南市“十四五”加快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規劃
目 錄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ㄒ唬┌l展基礎
?。ǘ┟媾R形勢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p>
?。ǘ┗驹瓌t
?。ㄈ┌l展目標
三、強化數字產業化引領
?。ㄒ唬┏掷m壯大優勢數字產業
?。ǘ┘涌彀l展關鍵基礎產業
?。ㄈ┓e極培育未來前沿產業
?。ㄋ模┩七M數字產業聚集發展
四、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ㄒ唬┨嵘I數字化水平
?。ǘ┘涌旖ㄖI數字化轉型
?。ㄈ┥罨諛I數字化發展
?。ㄋ模┩苿愚r業數字化發展
五、提升城市數字化水平
?。ㄒ唬┩晟菩滦蛿底只A設施
?。ǘ┨嵘龜底终?/p>
?。ㄈ┘涌鞌底稚鐣ㄔO
六、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ǘ┩晟普咧С?/p>
?。ㄈ娀瞬胖?/p>
?。ㄋ模﹥灮l展環境
?。ㄎ澹┨嵘踩U?/p>
為深入貫徹國家、省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數字強省的部署要求,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構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一體化推進的新格局,根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本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ㄒ唬┌l展基礎。我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達到42%,進入全國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行列。
1.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401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3259億元,規??偭空既”戎剡_55%。加快中國軟件名城提檔升級,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偭?、創新平臺、資質資格、優秀產品等10項關鍵指標連續17年位居全省第一位。5家企業項目中標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7家企業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獲批15個國家級區塊鏈備案產品。104個項目入選省級大數據“三優兩重”項目,42個項目入選省級軟件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162個產品入選省級首版次高端軟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聚焦打造一流數字產業生態,部省市共建中國算谷重大載體平臺,著力打造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數據匯聚共享新典范、未來智慧產業新航標。
2.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050億元。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兩化融合指數達到95.21,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獲批建設4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浪潮云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和34個省級產業互聯網示范平臺,累計企業上云數量突破4萬家,均居全省首位。兩化融合貫標企業總數達到171家,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項目104個,數字工廠達120家。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同建,“AI泉城”賦能行動深入實施,4家企業上榜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2家企業入選“AI中國·最強人工智能公司TOP30榜單”,102個項目入選山東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74家企業(項目)入選山東省人工智能行業領軍企業、優秀企業、優秀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典型應用場景名單,居全省首位。
3.城市數字化走在前列。堅持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一體推進,城市數字化發展成效顯著提升。累計建成5G基站設施1.7萬余處,培育省級5G產業試點示范項目117個,均居全省首位;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首批精品千兆城市和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靶腔稹ゆ溇W”超級節點、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落地建設。創新建立“一主體兩平臺”,構建“云管端”智慧城市有機生命體,持續完善提升城市生活“一屏感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和產業發展“一網通覽”4大智慧應用賦能體系。依托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集成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建設成果,打造85個應用場景。累計培育30個市級智慧城市試點示范項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蟬聯全國“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連續3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獲全球智慧城市產業數字化轉型獎。
盡管我市數字化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短板,主要體現在:一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不夠強,產業基礎、產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專業專注專長、高端高質高效、集聚集群集約程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廣度、力度不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生態需進一步優化。三是城市數字化發展還存在短板弱項,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數字化創新應用不足,數字基礎設施智能支撐能力、融合滲透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還不夠強。
(二)面臨形勢。從全球看,世界已進入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各國紛紛把數字化作為實現經濟復蘇、推動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數字APEC戰略》《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大阪數字經濟宣言》等區域間合作協議成功簽署,為全球各國數字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從國內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列一章,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等要求。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從省市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建設數字強省的目標任務,并將其納入“十四五”期間9個重大突破領域,提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和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并將我市作為數字強省建設的龍頭城市和核心陣地,支持我市建設高端軟件和先進半導體產業基地、智能網聯商用車基地、未來產業先導區、智慧農業試驗區、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以及智能電商運營中心、國家(濟南)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等41個加快數字化發展的重大載體平臺和項目?!饵S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將濟南在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中高點定位,賦予我市前所未有的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為我市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地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已成為我市率先打造智能經濟強市、數字先鋒城市、中國智慧名城,實現引領山東乃至黃河流域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為主線,以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重點,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一體推進的數字先鋒城市,引領山東乃至黃河流域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ǘ┗驹瓌t。
1.高點定位,系統推進。充分發揮濟南國家戰略和強省會戰略疊加優勢,加強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一體化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強化制度創新和政策協同,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實現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引領發展走在前列。
2.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強化政策創新和精準供給,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集聚平臺載體、要素資源的疊加效應,加快構建數字化發展的一流生態。
3.聚焦重點,揚長補短。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和數字經濟引領戰略,聚焦主導支柱產業,加快建鏈、延鏈、強鏈、補鏈,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聚焦數字賦能,實施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4.創新驅動,融合發展。聚焦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一體推進,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一批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數字治理的新產品、新場景、新應用,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
5.夯實基礎,強化安全。加快構建泛在互聯、集約共享、融合智能、安全可靠的數字基礎支撐體系,統籌網絡安全保障和數據安全保護,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提升網絡安全管理能力、數據安全保護能力、數據共享服務能力,筑牢安全發展基礎。
?。ㄈ┌l展目標。到2025年,我市數字化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數字經濟總規模占GDP比重達到52%,成為國內數字產業化發展核心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城市數字化建設引領區。
1.數字產業化發展核心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形成高端軟件、信息技術裝備、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集群,在衛星導航、集成電路、量子信息、區塊鏈等領域取得重大產業突破。
2.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工廠(車間)數量、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率進入國內第一梯隊。
3.城市數字化建設引領區。智慧城市建設保持國內引領地位,成為黃河流域信息樞紐中心城市和中國智慧名城。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為國家雙千兆示范城市。算力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成為省級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智慧泉城示范引領能力進一步提升,“一云一網一屏”實現持續升級。
三、強化數字產業化引領
?。ㄒ唬┏掷m壯大優勢數字產業。
1.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實施“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名展”工程,完善服務平臺支撐,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推動軟件產業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夯實中間件、數據庫、信息安全等基礎軟件優勢和金融、交通、政務、能源等領域行業應用軟件核心優勢,培育開發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工業軟件和EDA(電子設計自動化)、BIM(建筑信息模型)圖形平臺、低代碼開發平臺等工具軟件,布局面向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支持企業參與開源社區建設,構建開源生態發展環境,面向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區塊鏈、操作系統等領域需求,支持骨干企業部署一批基礎性、前瞻性開源項目。
專欄1 軟件名城提檔升級工程
做優高端軟件產品。提升工業軟件產品供給能力,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工藝、流程控制、安全保障等環節需求,重點發展EDA(電子設計自動化)、CAD、ERP等研發設計類和經營管理類工業軟件,開發一批面向生產流程優化、產品質量分析、設備預測性維護、供應鏈協同等應用場景的工業軟件平臺。面向數控機床、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需求,研發行業專用工業軟件,加強集成驗證,形成體系化服務能力。著力打造信創軟件系列產品,圍繞金融、通信、能源、交通、教育、海關、社保、稅務等領域,重點突破核心業務信息系統、大型應用系統等行業應用軟件,推動軟件企業建立產品質量全生命周期保障機制,通過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品測試,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領域基礎軟件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化。
建設重點產業園區。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專業化軟件園區,支持齊魯軟件園、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明湖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等軟件產業園升級,進一步提升產城融合水平。鼓勵軟件產業園區打造企業“拎包入住”的生態系統,對園區基礎設施、公共平臺、配套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給予政策支持,推動重點軟件園區提升產業規模、公共服務能力、綜合配套水平和園區形象。開展中國軟件名園創建工作,優化產業布局,出臺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相關政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加快軟件行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建設創新中心、雙創平臺、眾創空間等載體。持續集聚軟件技術創新要素,加快開源社區建設,引導企業正確融入和利用開源,發揮開源項目的紐帶效應,促進企業間的聯合創新。加大人才引育保障力度,完善軟件領軍人才及團隊、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措施,建立軟件領軍人才持續穩定支持機制。推行軟件名企梯度式培育,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全國軟件百強企業、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
2.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產業。加快建設中國算谷,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優勢,持續夯實服務器、存儲產業基礎,穩步推進高端服務器產業化,構建涵蓋關鍵應用主機、通用服務器、AI服務器、云服務器、邊緣服務器的全產品線,提升相關零部件的配套能力。組織實施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計劃,針對CPU協同芯片、高速I/O芯片、應用加速芯片和系統容錯等關鍵技術開展重點攻關。加快E級超級計算機研發進度,建立包含E級超算、超算互聯網以及超算生態系統在內的“點、線、面”大超算發展格局,面向電子政務、智能醫療、智能制造等場景提供科學計算、工程仿真、海量存儲、并行優化等應用服務,促進超算裝備產業化。
專欄2 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產業發展行動
高端服務器產品創新。加快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上下游骨干企業加強計算軟硬件產品適配與技術協作,開發具有高計算性能、低功耗、大內存帶寬、高安全性的新一代云服務器以及適配的自主操作系統、云數據庫等關鍵軟件。以大規模交付、高效能供電、新型冷卻散熱、融合架構為目標,加快PUE(數據中心效率)<1.4、高壓直流、集中供電、集中散熱、集中管理的云服務器研發。
超算互聯網建設。推動濟南國家E級超算中心融入國家分布式超算互聯網系統,聚合超算資源。面向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需求建設超算軟件倉庫和行業應用平臺,實現算網融合協同計算,形成超算生態系統“點、面、體”大超算格局。
超算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超算+大科學計劃與大科學工程”行動,加快國家超級計算機濟南中心科技園建設,布局全周期、全領域、全鏈條的超算應用服務產業生態鏈。實施“超算+重點產業”賦能行動,重點強化醫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政務服務、智慧城市、精準扶貧、網絡安全等領域示范應用,形成行業解決方案和應用模式。
3.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加快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人工智能產業鏈,推進生物特征識別、視頻理解、語義分析、跨媒體融合等關鍵技術創新,推動高能效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高精度高可靠性新型傳感器技術等核心器件研發,開發一批深度學習軟件、大數據挖掘軟件、視覺分析軟件、語音識別軟件等智能軟件產品,構建完整人工智能產品體系。開展AI泉城賦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能與政務、教育、城管、環保、安防、商業、農業、居住、交通等各個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多方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場景落地,提高各行業智慧化水平。
專欄3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
產業創新引領行動。積極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開展E級AI元腦研發及示范應用,研發全球領先的AI加速芯片/卡、人工智能服務器、開源人工智能開發平臺、人工智能框架與工具,建設E級AI元腦,提供全棧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應用融合賦能行動。開放一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項目評選、優秀解決方案征集、供需精準對接等系列活動,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資源池,編制先進應用案例集,充分發揮示范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化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加快濟南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建設,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算力服務。
人工智能島建設。按照“一核一區一帶”的空間布局,推進人工智能島“1+3+N”建設,打造1個人工智能體驗館,形成人工智能名企集聚生態、人工智能高端研發生態、人工智能創新孵化生態3個生態,打造N個智慧應用場景。
4.工業互聯網產業。重點開展智能化裝備、工業協議解析、邊緣計算系統、工業無線通信、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安全防護等技術研發,支持各類傳感器、工業級芯片、控制器、智能網關、智能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產品開發,提升工業數據采集、存儲、分析等服務能力和水平。以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為抓手,夯實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濟南)建設,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加快推進標識在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做大做強浪潮云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平臺以及培育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平臺,大力發展一批為制造業提供產業鏈配套、供應鏈協同和生產性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供給資源池,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進解決方案落地應用。
專欄4 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
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攻關。鼓勵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重點突破工業智能算法、工業機理模型、微服務組件、新型網絡互聯、智能制造單元等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
工業互聯網節點建設。加快推進“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濟南)建設,鼓勵龍頭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深化合作,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
工業互聯網平臺升級。支持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做大做強,引導龍頭企業與“雙跨”平臺共建行業子平臺,加強平臺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升服務支撐水平。加快基于5G的可信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濟南工業互聯網基礎建設創新平臺建設。
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建設。面向全國征集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培育一批行業解決方案及工業APP,打造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供給資源池,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加速解決方案落地應用。
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建設。圍繞高端裝備、電子信息、高端化工、精品鋼、先進材料等我市重點行業,發展一批復制性強、經濟效益顯著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
工業互聯網特色園區建設。以建設國家“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為依托,建設集總部基地、數據中心、數字工廠產業園區為一體的工業互聯網集聚區,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運營服務生態,創新搭建全鏈條市場化支撐運營體系,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造國家級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高地。
5.云計算產業。發揮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浪潮云服務基地等基礎優勢,加快云計算基礎軟硬件設備研發和產業化,面向制造業、醫療、交通、教育等重點領域,鼓勵建設一批高質量的行業公共云服務平臺,加快云計算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應用,推動各行業領域信息系統向云平臺遷移。支持大企業開放共享業務云平臺資源,推動中小企業采用云服務,打造協同共贏的云服務環境。加快發展可信云服務,發展一批可靠性高、服務能力強的公有云、私有云與混合云。
專欄5 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
云計算應用示范。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測試驗證等資源開放共享,打造工業云生態系統。支持發展第三方專有云解決方案,在政務、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推動核心業務系統向專有云遷移。
6.大數據產業。深化濟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建設,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帶動作用,整合產學研用優勢資源聯合攻關,打造高端產品鏈,圍繞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傳輸、管理、加工、分析、應用、可視化和安全等環節,推動產品和解決方案研發及產業化。加快建設行業大數據平臺,提升數據開發利用水平,促進工業大數據、農業大數據等創新應用,推動大數據與經濟社會各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培育面向垂直領域的大數據服務模式,促進跨行業大數據融合創新,推動行業數據資產化、產品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創新優質服務鏈,圍繞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需求,加快大數據服務向專業化、工程化、平臺化發展。完善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打造一批面向大數據產業的共性技術平臺、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和第三方機構檢測認證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專欄6 大數據重點平臺建設工程
大數據重點平臺建設。積極建設政務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地理信息大數據、智慧城市大數據等重點領域大數據平臺,推進行業大數據整合共享開放,推動大數據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深度應用。建設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形成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行業服務、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于一體的工業大數據新資源集聚平臺。
7.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提升信創產業供給能力,加快發展整機、基礎軟件和信息安全產業,在做大做強我市龍頭骨干企業基礎上,招引CPU、外設、操作系統等廠商,打造信創產業完整鏈條。圍繞新基建、政務云以及工業、金融、通信、能源、交通、海關等重點行業安全可控發展需求,支持數控整機、中間件、數據庫、電子簽章、信創軟件、信息商用密碼、行業關鍵應用軟件等信創產品研發創新,推廣應用一批信創產品和解決方案,提高重點行業的安全可控能力。加快推動省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適配中心建設,打造信創適配驗證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企業適配成本,縮短產品適配周期。
?。ǘ┘涌彀l展關鍵基礎產業。
1.集成電路產業。圍繞高性能集成電路、功率器件、智能傳感器等細分領域,不斷完善材料、設計、制造、封測等產業環節,壯大產業規模,打造特色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加解密芯片、國產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國產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芯片、多媒體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物聯網芯片等相關產品,拓展服務器、人工智能、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等市場。支持封測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擴大產線產能,擴大功率器件和智能傳感器封測規模,鼓勵上下游企業與封測企業開展合作,配套完善本地產業鏈。積極布局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級封裝技術研發和創新,引進國內外龍頭封測企業,在細分領域培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封測企業。面向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航空航天等應用市場,支持企業加大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等研發和產能投入,持續擴大碳化硅、鈮酸鋰等材料產業規模。進一步優化完善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創業人才提供良好的設計工具和測試環境。
專欄7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
集成電路設計提升工程。發揮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的帶動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技術、人才、資本等方面的支持,鼓勵設計企業做大做強,跟蹤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做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
集成電路制造突破工程。支持泉意光罩、IC高端載板、高功率芯片生產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盡快形成規模制造能力。以生產線建設帶動關鍵裝備和材料配套發展,建立起以集成電路制造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
集成電路封測建設工程。圍繞高端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設,結合多媒體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和物聯網芯片設計企業需求,整合技術資源,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端芯片封裝測試基地。
2.衛星導航產業。加快推進北斗導航信息產業園、北斗新時空產業園2個核心產業園區以及齊魯衛星總裝測試基地建設,實施產業強鏈補鏈,打造覆蓋衛星核心器件研發、衛星生產組裝和業務運營的衛星導航核心產業鏈。推進北斗星/地基增強系統、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2張精品網建設,提升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山東分中心、山東北斗時空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2個運營平臺,構建安全、精準、實時、開放、智能的應用支撐體系。加快推動高端星載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DSP(數字信號處理)、RAM(隨機存取存儲器)、空間行波管、協同精密定位、智能導航、網絡增強、泛在位置服務等一批核心技術攻關。依托“北斗星動能”等國家、省級重點北斗應用項目,支持各類北斗終端和行業綜合解決方案的研發創新,打造一批領先的“北斗+”行業綜合解決方案,建成集聚衛星導航產品服務、平臺載體、應用支撐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領先的北斗系統綜合應用示范區和特色產業集聚區。
專欄8 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行動
衛星物聯網核心產業示范基地。按照“1234”工作目標推進衛星物聯網核心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即“創辦1所大學,建設2所研究院,培育3家上市公司,打造4個特色園區”,力爭用3-5年的時間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齊魯衛星星座。支持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采用“天基互聯網+小衛星”模式發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形成不少于20顆衛星的“齊魯衛星星座”,構建空天信息創新平臺,帶動衛星遙感產業發展。
3.超高清視頻產業。加快構建涵蓋設備和終端產品生產、內容采集、制作、傳輸、呈現、應用等各環節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生態。加強關鍵技術突破,支持面向超高清視頻的SoC核心芯片、音視頻處理芯片、編解碼芯片、存儲芯片、圖像傳感器、新型顯示器件等產品產業化,推動4K/8K顯示面板創新,發展高精密光學鏡頭等關鍵配套器件,推動基于超高清視頻的VR/AR設備研發和應用普及。激發數字內容與媒體產業發展活力,加快廣播電視及影視節目制作產業發展,鼓勵推廣網絡視聽內容生產服務。打造“5G+超高清視頻”應用示范,結合5G網絡建設協同推進應用部署,推動5G超高清視頻向廣播電視、文教娛樂、安防監控、智能交通等行業領域滲透融合,完善行業應用標準,培育和擴大市場需求。
專欄9 超高清產業發展行動
超高清顯示及配套設備制造基地。依托基地加快大尺寸規格組裝產線、COB工藝產線、微間距LED屏體及配套設備制造工廠建設。
超高清視頻內容共創制作中心。加快超高清內容的采編制作,實現展館、文化場所、民俗、黨建、博物館等場景超高清視頻內容創作,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建立覆蓋制作、教學與宣傳全產業鏈的生產型制作中心。
超高清視頻播控、共享、分發及交易中心。打造超高清存儲播控中心,實現超高內容存儲與管理,形成大型超高清內容分享平臺,通過安全可控的內容分發平臺實現超高清內容的全域分發,使超高清內容可以通過版權管理和交易平臺實現交易,提升內容版權方的內容價值和創收能力。
?。ㄈ┓e極培育未來前沿產業。
1.量子信息產業。依托量子信息大科學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快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布局,支持量子測量設備集成芯片、量子激光雷達等核心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探索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材料模擬、高性能計算等前沿領域融合創新,打造國際量子信息產業品牌高地。依托“齊魯干線”推進建設省域量子通信工程,構建“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網,實現電子政務外網與市量子保密通信網跨網通信,在環保、氣象、通信和測量等領域率先落地一批典型應用示范項目。依托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濟南國家量子標準化平臺建設,構建國家級“量子+”標準應用示范基地。
專欄10 量子信息大科學中心建設工程
量子研發載體建設。依托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開展量子保密通信攻防和標準化、量子信息關鍵核心器件、超導量子器件等研究,承接科技創新2030“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專項,形成200人以上規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隊伍,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和研發基地。
量子信息產業基地項目。加快量子科學大廈、量子大廈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建設,承載量子研發基地、學術交流中心、量子產業培育等功能,以國家信息安全和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為導向,著力突破以量子信息為主導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培育打造量子通信、超導量子器件和量子精密測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2.區塊鏈產業。支持山東區塊鏈研究院、山東安可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山東省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中心等區塊鏈研發機構發展,推進區塊鏈架構、共識算法、非對稱加密、容錯機制、分布式存儲、智能合約等技術攻關,布局容災備份、數據校驗等區塊鏈安全技術,建立完整區塊鏈技術體系。鼓勵區塊鏈應用示范項目落地,與政務、工業、金融、食品安全等行業緊密結合,實現區塊鏈產業規?;l展。加快區塊鏈產業園建設,大力引進區塊鏈獨角獸企業,不斷推進全市質量鏈、食品安全鏈建設。
專欄11 “區塊鏈+”應用工程
“區塊鏈+數字政務”。重點推進區塊鏈在電子簽章、數字證照、電子發票、個人征信、扶貧等場景開發。
“區塊鏈+金融”。重點推進區塊鏈在支付結算、證券發行交易、數字票據、供應鏈金融等場景開發。
“區塊鏈+存證防偽”。推進區塊鏈在司法鑒定、公證、身份證明、產權保護、防偽溯源等場景開發。
“區塊鏈+電商”。重點推進區塊鏈在商品溯源、商品防偽、商品認證等場景開發。
“區塊鏈+工業互聯網”。重點推進區塊鏈在標識解析、協同制造、邊云協同、行業創新應用等場景開發。
?。ㄋ模┩七M數字產業聚集發展。
1.強化數字產業載體支撐作用。發揮國家級和省級基地、產業集群的示范帶動作用,持續提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集群在集群規模、技術水平、創新要素等方面的集聚效應和領先優勢。鼓勵各區縣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聚焦高端軟件、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大數據、云計算、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在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三大領域,高標準建設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和國際標準地招商產業園。
專欄12 數字產業聚集行動
中國算谷建設。加快算谷科技園、算谷產業園等核心載體建設,加快形成“一區兩核三支撐多園區”的算谷發展空間布局,集聚齊魯軟件園、數字經濟產業園、超算產業園、量子谷等高端資源,打造算谷開源開放、交流合作的產業生態,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服務器產業核心引領示范區和產業聚集區。
軟件名園建設。鼓勵齊魯軟件園國家級軟件園區和歷下軟件園、長清軟件園以及齊魯創新谷3個省級軟件園區做優做強做大。加快濟南高端軟件和先進半導體信息產業基地、明湖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等重點載體建設。
云計算產業基地建設。以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濟南智能計算產業園、浪潮云服務基地等為依托,做大做強云計算產業基地。依托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云計算創新中心。
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濟南高新區國家級及市中區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形成“研發+龍頭+配套”垂直整合的全產業鏈。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采集、存儲、開發利用。高標準建設濟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加快建設濟南數據科學中心。
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設。推進首創·富恒(山東)數智產業園、濟南人工智能科技谷建設,通過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人才實訓基地、品牌峰會等平臺載體建設,形成產學研協同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人工智能綜合服務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基地建設。打造一體(信創聯合體)建鏈、兩翼(信創整機基礎平臺和安全應用平臺)補鏈、三引擎(信創云、信創大數據和信創人工智能)強鏈、多骨干(產業鏈各領域骨干企業)延鏈工作計劃,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打造國內信創產業發展高地。
特色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建設。鼓勵各區縣立足自身條件,聚焦集成電路產業細分領域,建設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等專業化園區,形成特色集成電路產業集聚。
北斗導航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動北斗導航信息產業園、北斗新時空產業園、齊魯衛星總裝測試基地等園區建設,為衛星導航產業項目孵化、人才聚集、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提供載體支撐。
濟鋼防務空天產業基地。加快推進濟鋼防務空天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包括衛星總裝與測試(AIT)、合成孔徑雷達(SAR)傳感生產、空天新材料研發和制造等,以衛星經濟、低空經濟、工業互聯網經濟為主體,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在市中區建設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構建覆蓋“檢測研發+生產制造+技術服務”全周期、“龍頭+配套+專精特新”垂直整合的企業矩陣群,創新能源互聯網構建模式,大力發展能源互聯網產業經濟。
2.加快創新要素集聚。打造領先的研發創新載體群,加快推進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未來戰略創新圈4大創新圈建設,加快泉城實驗室、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省實驗室、濟南粒子科學與應用技術省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等落地,積極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強化創新資源優化整合,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聯合,打造多領域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一批領先的開源開放、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知識產權、創新轉化等標桿性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極大優化數字化創新發展生態。
3.推動大中小企業集聚融通發展。增強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整合能力,帶動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資源共享、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需求,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面向細分產業領域的專業化雙創平臺,實施初創企業培育計劃,遴選本地優質科技服務業創業企業進入初創企業培育庫,開展資本推介、項目展示、創業輔導等活動。開展科技服務業獨角獸企業培育,組織人才招聘培訓、企業經營管理、政策咨詢等專業化技術服務活動。高標準建設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為我市發展儲備項目和輸送人才。
四、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ㄒ唬┨嵘I數字化水平。
1.加快提升兩化融合水平。加快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深化企業上云上平臺,重點推進工業設備上云,開展星級上云企業評定工作,培育一批云化管理、云化運維、云化服務等新模式。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山東分中心,打造工業大數據平臺,開展多級聯動的工業基礎大數據庫建設,實施工業數據采集專項行動,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全流程數據采集。加強網絡化協同,促進企業間的數據互通和業務互聯,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與合作伙伴共享各類資源,實現網絡化的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和協同服務。培育重點行業應用場景,引導開展創成式設計、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預測性維護、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應用示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服務企業、第三方機構等跨行業聯合,打造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提供跨領域技術攻關、產業化合作、融資對接、需求撮合、轉型咨詢、解決方案等服務。進一步普及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創新企業組織管理能力,提升全市企業兩化融合整體發展水平。
2.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入推進主導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推動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和產業集群多層次全鏈條轉型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智能制造先導區。實施技改“雙千”工程,推動裝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提升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提高智能化設備在關鍵環節的應用水平。加快發展平臺化設計,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并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和基于模型的設計,發展平臺化、虛擬化仿真設計工具,培育平臺化設計新模式,推動設計和工藝、制造、運維的一體化。加快攻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與成形制造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加快培育壯大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互聯網開放式工業設計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加快推進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智慧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打造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智能工廠。培育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和系統集成供應商,加強數字化技改服務商培育和供需對接引導,打造供需順暢的智能制造生態。
專欄13 四大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行動
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揮新一代信息產業優勢,賦能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推動電子信息技術裝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研發高等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監測與裝配裝備,為實施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提供技術裝備支撐。支持企業加強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供應鏈協同管理,實現電子元器件采購、生產、庫存、質量、物流等環節動態精準協同,優化全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管控水平。
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提升智能制造供給支撐能力,開展設計、工藝、試驗、生產加工等過程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集成應用,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開展智能制造行業應用示范,在裝備、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選擇優勢企業,培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進智能化設備在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發展模式。加快高端裝備產業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工業設計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產業發展平臺、高端人才支持服務平臺等建設。
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產業。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監控及管理,加速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實現生產管控一體化。支持構建行業生產全流程運行數據模型,基于數據分析實現工藝改進、運行優化和質量管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充分發揮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先進材料聯合研究院等國家級高端創新平臺和眾多駐地高效、科研機構的科研優勢,鼓勵本地企業與其聯合攻關,促進科研成果就地轉化。鼓勵鋼鐵企業應用煉鋼軋鋼一體化智能制造技術,實施工業機器人替代工程,建設鐵前、煉鐵、煉鋼、軋鋼等各供需智能制造及在線監測與診斷服務平臺。
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建立生物醫藥行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核心設備、儀器儀表、物料、車間、環境系統網絡化和藥品研制、質檢數據、制造流程可視化。支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創新鏈、價值鏈和產業鏈,與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跨國企業聯合建立國際開放實驗室和創新中心,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和重大戰略產品產業化。
?。ǘ┘涌旖ㄖI數字化轉型。
1.強化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應用。大力發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和智慧運維,推進以BIM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中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引導建筑工程項目推進生產流程數字化,加快智能建造裝備應用示范,推廣部品部件生產機器人、建筑施工機器人、建筑維保機器人、建筑破拆機器人及智能塔機等智能工程設備的研發和應用。
2.建立完善智能建造產業生態。推動建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引導平臺向建筑業上游環節滲透,構建基于數據驅動的智能化建筑產業鏈閉環體系,促進設計、采購、生產、施工與運維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上平臺。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結合BIM、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制定涵蓋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技術應用標準。完善智慧圖審、智慧建筑、智慧工地、智慧物業、智慧租賃等應用,打造一個主題數據庫、一張住建圖、一個服務平臺、四個綜合業務支撐系統和N個業務應用模塊的“1114+N”數字住建體系。
專欄14 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行動
打造智能建造產業基地。積極培育從事系統化集成設計系統研發、建筑產業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研發、智能建造技術研發、建筑施工工藝工法創新研發、綠色建材開發應用、裝配式構件和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產的骨干企業,搭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智能建造產業基地。
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應用。開展BIM集成應用試點工作,推進BIM+設計協同、BIM+施工管理、BIM+運維管理等建造新模式,創新實踐BIM技術在建設運維中的應用內容和應用模式。探索“BIM+”政府監管模式,推進BIM+規劃方案輔助審批、BIM+項目招標、BIM+施工圖數字化審查等應用。逐步建立市級BIM構件庫和數據庫,為城市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提供數據查詢、數據分析等服務。
推進智慧工地建設。立足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成本、工期4大指標控制需要,建立智慧工地標準,提高智慧工地各類技術應用軟件和系統的集成度,根據智慧工地各階段目標要求,統一5項標準,形成各功能模塊集成統一的系統平臺,實現項目端數據與企業端、政府監管層的互融互通。
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自然資源“一張圖”,形成與部、廳銜接貫通的框架體系。搭建專業版、政務版、公眾版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系統,分別實現對內、對政府各部門、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建立自然資源數據治理體系,構建自然資源“一張圖”,為自然資源和規劃業務審批及市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統一的數據底板、底圖。
?。ㄈ┥罨諛I數字化發展。
1.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持續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加快培育引進新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打造無人零售、智慧零售、綠色零售等一批新零售示范項目。加快建設智慧物流體系,推進濟南市交通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運營,鼓勵企業搭建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推動龍頭骨干企業共同組建多式聯運大數據運營服務平臺。發展數字創意設計,推動5G、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多維顯示等數字技術在網絡視聽、數字會展、廣播影視制作、廣告傳媒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快發展金融科技,鼓勵金融企業根據不同場景的業務特征創新智能金融產品與服務,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在資產管理、跨境支付、授信融資、證券交易、票據管理、身份識別、風險防控等領域的應用路徑和方法,構建全流程智能金融服務模式。
2.深化發展數字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互聯網+”生活服務,引導業態線上線下結合、跨界融合發展,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劃建設“黃河V谷”,爭創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結合新媒體平臺,加大景區主題旅游產品的傳播力度。推進“智慧廣電”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混合增強等新技術在內容生產中的創新應用,提供多功能智慧廣電數字產品和服務。培育數字體育產業,依托“互聯網+體育”的創新技術模式,鼓勵企業開發基于互聯網的健身課程和產品。發展數字文娛產業,推動虛擬/增強現實、5G超高清視頻等數字技術在動畫動漫、網絡游戲、數字化內容制作等數字服務創意領域的多樣化創新應用。
專欄15 服務業數字化提升行動
數字商貿。推進步行街、大型商業綜合體開展數字化改造,探索開展商業領域5G商用平臺搭建和應用。培育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建立智能電商運營中心,支持直播電商與批發市場、傳統商貿企業、鄉村振興、“夜經濟”等融合發展,打造全國著名的直播經濟總部基地。
智慧物流。鼓勵和支持“互聯網+”車貨交易平臺、網絡貨運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物流供需和運輸資源的精準對接、有效集成。打造5G環境的智慧物流園區和供應鏈體系,推廣無人機、無人車承運、送貨機器人,積極開展全自動化運輸、智能化倉儲管理、自動分揀、智能物流追蹤等應用。
數字金融。構建多元化信用信息主題庫,逐步推進工商登記、稅收等級等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信用信息主題庫,推動政務信息與金融信息互聯互通,營造良好的金融服務業發展條件。創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積極爭取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
智慧文旅。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打造“云上博物館”。完成濟南公共文化云平臺終端建設、視覺設計、子系統開發、平臺支撐資源庫4個子項目建設。建設濟南市文化和旅游重點區域綜合監測平臺,接入全市重點文博場館、重點景區監控視頻和客流相關數據,提升對全市重點景區和文博場館的監測能力。
?。ㄋ模┩苿愚r業數字化發展。圍繞特色糧經、園藝產品、畜產品等產業,加快推動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建設濟南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立統一的數據匯聚治理和分析決策系統,開展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智慧農業技術示范應用。健全農產品質量全鏈條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追溯、農資監管與監測數據3大平臺和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打造全產業鏈標準化。探索建立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體系,實現對作物生長的全程監測、診斷和智能調控。鼓勵農產品電商發展,培育農產品直播等新業態。
專欄16數字農業發展行動
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加快農業數字化改造,促進與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農業試驗區、智慧農業應用基地、智能牧場、智慧養殖畜禽場建設。
重點資源庫建設。推進國家東部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暖溫帶珍稀樹種國家種質資源庫和國家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山東分庫等重點項目建設。
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體系建設。探索建立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體系,實現對作物生長的全程監測、診斷和智能調控。
五、提升城市數字化水平
?。ㄒ唬┩晟菩滦蛿底只A設施。
1.建設高速暢通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雙千兆精品寬帶城市,提升光寬帶接入能力和品質,推進千兆進社區家庭、萬兆進商務樓宇,光纖網絡覆蓋至20戶以上自然村,建成全光網城市。深化5G商用網絡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心城區、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商業樓宇、重點醫院、疾控中心、工業園區、高校、熱點景區等區域深度覆蓋,有序推動鎮(街道)級(含)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的室外覆蓋,進一步打造端到端網絡切片、5G行業虛擬專網等領先應用場景。推動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升級改造濟南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推動政務外網、重點網站IPv6升級改造,鼓勵開發基于IPv6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和服務。超前部署量子通信、衛星通信等技術,推動建設量子保密通信“齊魯干線”。
專欄17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加快5G網絡覆蓋。到2023年基本實現區縣級(含)以上主城區5G網絡全覆蓋、重點場景深度覆蓋;到2025年全市建成5G基站5萬個。
開展5G應用示范。在工業互聯網、智慧旅游、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打造一批“5G+”創新應用試點示范。
固定寬帶升級。發展第5代超高速光纖網絡(F5G),到2025年實現區縣(含)級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務樓宇萬兆接入能力全覆蓋。
2.提升泛在智能感知設施水平。加快布局智慧感知體系,推動NB-IoT等移動物聯網網絡部署,推進物聯網絡全域覆蓋,加強對物聯網監測數據的統一采集和集中分類管理,促進物聯數據高度匯聚,實現千萬級物物連接能力。加快部署城市神經元節點及感知平臺,推廣多功能桿,構建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加快交通、能源、水利、農業、市政、環保、物流、廣播電視網絡等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推進互聯網、智能傳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NB-IoT百萬級連接規模應用場景。引導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重點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積極探索基于物聯感知技術的新型商業模式,拓展物聯網行業應用覆蓋范圍,推動構建“萬物互聯”服務體系。
3.打造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立數據中心體系,推進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國家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等建設,打造一批行業級數據中心。聚焦質量提升,加快實現數據中心集約化、規?;?、綠色化發展,引導數據中心從存儲型向計算型升級,推進綠色數據中心發展,提升數據中心清潔能源利用率,實現新能源與數據中心的深度融合,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降耗。謀劃建設濟南智能計算中心,為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開發提供低成本、便捷的算力服務。進一步提升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能力,建設智能計算中心和人工智能數據資源池,構建“邊緣計算+智算+超算”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基礎設施。
專欄18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數據中心建設。加快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藍海領航大數據中心等重點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數據中心規?;奂l展。
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降耗,提升數據中心利用率。優先支持PUE值低于1.25、上架率高于65%的數據中心新擴建項目,逐步淘汰高能耗的中小型數據中心。
?。ǘ┨嵘龜底终ㄔO水平。
1.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優化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推動業務云化與向基層的延伸,實現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提升電子政務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服務能力,推動完善數字證書、電子簽章、電子認證、“泉城鏈”數字保險箱等應用,加快“無證明城市”建設。推進自助服務終端綜合化升級,加快專用一體機向綜合一體機轉換,推進政務服務綜合集成。優化完善“一網通辦”總門戶,全面整合市級各部門服務應用,加快拓展“愛山東·泉城辦”APP服務領域,涵蓋人社、醫療、教育、生活繳費等重點高頻板塊。加快提升企業市民辦事體驗,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智能搜索、秒批秒辦、刷臉審批等智能服務,構建用戶精準畫像,智能推送關聯服務。
2.深化機關內部“一次辦成”改革。重構機關內部業務流程,明確業務主辦處室與主辦單位,推進單部門一件事網上辦、掌上辦,復雜長鏈事項網上并聯辦理,實現網上申報、一次辦成。推進辦事業務流程數字化協同化,利用流程機器人、區塊鏈、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實現部門間辦事業務移動化、智能化運轉。推動各部門業務專網、業務系統向電子政務外網整合遷移,建設機關內部“一次辦成”服務平臺,推進各部門文件、歷史數據、辦事信息數字化和電子歸檔管理,落實辦事業務全程留痕、限時辦結和實時監控,實現業務運轉全程數字化。
專欄19 數字政府效能提升行動
優化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梳理各區域各部門移動服務端,結合市民辦事訴求,深度融合政務服務平臺,搭建以應用為目的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基礎平臺,提升電子政務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服務能力。到2025年“一件事”“一鏈辦”服務專區可辦主題達200個。
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總門戶。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通過政務服務平臺與各部門信息系統的對接,全部納入統一平臺管理,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與國家、省規定標準相統一,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拓展12345熱線功能。建立完善熱線運行管理各項工作制度,深化探索12345在在線申報、線上預約、不見面審批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拓展12345線上服務功能,構建統一政府服務熱線體系,切實解決市民和游客訴求,讓政務服務更高效,讓群眾辦事更便捷。
建設泉城鏈平臺。建立我市統一的政務服務區塊鏈平臺,主要利用區塊鏈技術防篡改、隱保私護、可追溯等特點,采用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和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應用“數字保險箱”,實現“政府數據上鏈+個人鏈上授權+社會鏈上使用+全程追溯監管”的全新模式。
3.提升企業服務云平臺功能。強化政策落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統籌協調落實全市涉企服務事務,實現惠企政策兌現“一口辦理”,優化提升服務企業云平臺。持續完善服務企業常態長效機制,支持“泉惠企·濟企通”服務企業云平臺優化功能,加快與涉企職能部門各類平臺和“歷下e企通”等區縣企業服務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對接,強化數據匯聚,打造企業版“12345”,為企業提供展示宣傳、信息共享、產銷銜接等各項線上個性化服務。創新開展招商引資和投資服務,推廣常態化“云招商、云洽談、云簽約”模式。通過平臺數據共享、智能匹配等方式,實現減材料、優流程,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分批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專欄20“泉惠企·濟企通”升級工程
“泉惠企·濟企通”升級工程。圍繞構建“企業需要,部門報到”的服務企業常態長效機制,持續提升“泉惠企·濟企通”服務企業云平臺,打造企業版的“12345”,推動各級涉企部門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形成集中統一高效的服務企業平臺機制。統籌協調落實全市涉企服務事務,實現惠企政策兌現“一口辦理”,通過平臺數據共享、智能匹配等,實現減材料、優流程、壓時限,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分批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4.完善數字化治理能力。推動智慧城管建設,構建城市管理綜合數據庫,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管理運行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加強智慧應急建設,搭建統一的應急資源管理系統,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全市應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一體化統籌管理。深化社會治安應用,加強智慧警務站、智慧社區警務室和智慧公安檢查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警務數據共享、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視頻數據分級整合,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社會治安防控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智慧監管能力建設,推進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推廣應用,實施移動監管,推廣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強智慧生態環保建設,推進覆蓋大氣、水、污染源等方面的智慧環境監測監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數據匯聚整合,完善生態環境信息資源目錄。全面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升級防汛抗旱指揮管理、泉水管理、河湖長制管理等業務系統,加快感知網絡、信息化設施建設。
專欄21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行動
應急智慧平臺建設。建立突發事件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指揮平臺,建設應急救援指揮輔助決策、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災害風險監測預警3大業務系統,實現對城市應急全要素的綜合監測和預警。建設應急管理綜合指揮聯調聯戰系統,建立健全跨部門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應急資源和救援力量“一圖展示”。
“雪亮工程”建設升級。升級前端采集設備,完成高清化改造,提高智能化占比,合理布建高空瞭望等監控設備。建設完善視圖對象監控、視圖目標追蹤等視頻圖像技術措施。
公安綜合管控體系建設。推進市公安局智慧公安大腦、市網絡空間城市盾綜合管控體系建設,服務反恐維穩、偵查破案、治安防控、服務群眾等重點工作。開展智能化應用,覆蓋全維感知、數據聚合、流程再造、無感管理、智能服務功能,提升公安大數據服務政府、社會和群眾的能力。
城市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提升。綜合運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態環境在線監控、在線解析、遙感遙測等技術,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深化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超算云中心建設,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數據治理,推動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共享,公開環境監測相關數據,促進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
?。ㄈ┘涌鞌底稚鐣ㄔO。
1.創新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千兆光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打造以CIM為基礎的數字孿生城市,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一網統管”平臺創新建設。探索建設齊魯衛星星座,推動齊魯衛星數據應用。開展在智能化網聯化道路環境下的人車路云協同測試與示范應用。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實時感知、瞬間響應、智能決策的新型智慧城市體系,提升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社保、社區等領域數字化治理能力,打造能思考、可進化、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之城。
2.推廣智慧教育。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升級教育網,強化“云-管-端”設施配備,推進各類智能終端在學生學習、活動、生活等環節及各類場景的深度應用。加快在線教育平臺建設,打造網絡教育內容制作中心,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建成一體化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探索課堂互動、課后作業、考試評價、校園管理等各類校園教育場景和課外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遠程教育等社會教育場景下的智慧教學與管理應用。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建立不可篡改的“發展性評價”成長大數據檔案和“創新型評價”學習大數據檔案。
專欄22 智慧教育發展行動
在線教育能力建設。完善市級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云-網-?!币惑w化,探索建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云超市,開展“互聯網+教育”精準扶智,建設“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試驗區。
開發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網絡教育制作中心,大力推進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同步完善與國家新課程標準配套的數字資源,推動各類教學資源創生和機制創新,打造數字資源眾籌眾創、統一標準、開放建設、普及應用的濟南范式。
3.建設智慧醫療體系。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升級完善醫療衛生專網和4大數據庫,不斷提升互聯互通質量。加快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信息化支撐。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和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就醫服務流程。打造一體化綜合救治模式,推進院前急救車載監護系統與市、區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或醫院信息平臺連接,實現院前與院內無縫對接。創新“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依托省遠程醫療中心和市、區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醫聯體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向聯合體內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心電、遠程培訓等服務。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醫療健康智能設備的移動醫療示范,實現個人健康實時監測與評估、疾病預警、慢性病篩查等功能。
專欄23 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工程
濟南市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系統涵蓋公共服務、經辦管理、智能監管、宏觀決策、應用支撐5類應用系統建設和硬件網絡支撐平臺建設,可明顯提升全市醫療保障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進醫保與醫療、醫藥“三醫聯動”。
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建設。圍繞“互聯網+醫保+醫療+醫藥”,在互聯網醫院、數字醫保、數字藥械、數字中醫藥、數字惠民、基層健共體、數字醫養和健康金融等8個方面提供服務,實現醫保認證、復診核驗、在線處方、送藥到家等關鍵環節的無縫銜接。
4.發展智慧交通。構建濟南交通數據采集、匯聚、共享、交換的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整合城市道路建設、公路建設、公交、出租、客運、貨運、維修、駕培、質檢等信息資源,推動大數據與交通運輸管理深度融合。優化交通大腦分析能力,建設城市實時交通運行分析平臺,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運行監測預警、輿情監測、安全風險分析研判、調度指揮等支撐能力。將全市各類停車資源逐步納入停車服務平臺,實施“互聯網+停車”新模式,有效提高市區泊位利用效率,緩解停車壓力。加快構建智能網聯公路和智慧交通基礎支撐環境,鼓勵相關技術標準制定,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建設,完善車、路、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及多場景應用測試環境,加快濟南智能網聯商用車基地建設,推動智慧交通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
專欄24 智慧交通升級行動
城軌云系統建設。建設城軌云系統,實現計算、網絡、存儲的協調管理。建立大數據分析中心,涵蓋數據抽、分析、挖掘等內容,研究與城軌云IaaS層融合技術手段。利用城軌云和大數據平臺技術優勢,探索建立指揮中心、維保中心等智慧應用。
5G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建設。開展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建設,建設智能網聯高速公路封閉測試路段、城市交通智能網聯示范區及相關實驗室和檢測中心,同步配套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邊緣計算服務器、5G基站和LTE—V2X等多種感知、通信和數據處理設備。
車路協同系統建設。推動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國際標準地招商產業園結合5G、智能網聯、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車路協同系統建設,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
濟南(國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先導區建設。充分利用智能網聯產品,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打造智慧城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停車場智慧化改造,構建支持車路協同示范的多種應用場景。加快車城網體系建設,建成融合靜態交通+智慧泉城+交通大腦三大平臺,打造國內首個以規?;o態交通、智慧化出行服務為特色的智慧泉城車城網體系,新建濟南國際標準地招商產業園智能網聯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打造具有濟南特色、國內領先的“雙智”示范區。
5.提升智慧社保服務。構建全市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礎信息庫,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智能業務、智慧服務、基礎支撐、大數據服務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云計算平臺,形成數據集中、服務一網通辦的智慧人社體系,推進社會保障服務全面數字化。全面推廣電子社會保障卡普及應用,以憑證用卡、結算持卡、線上掃碼為應用推進重點,拓展社??ň€上線下綜合應用范圍和深度。提高電話政策咨詢及信息查詢服務能力。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大數據應用平臺,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在政策制定、精準服務和跟蹤評價等領域應用。
6.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加快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社區層級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礎信息資源的統一采集、更新和應用,集成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商業服務等社區服務信息資源。加強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終端的智能化建設。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共享。打造智慧養老助殘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濟南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支持建設養老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整合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安防看護、精神慰籍、生活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滿足老人的不同服務需求。
六、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依托工業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我市數字化發展工作,建立各級各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分工,落實重大事項會商、重大事項報告、重大事項督查、績效評估、重大事項專家咨詢等制度,完善規劃實施任務分解、動態評估、督促檢查和績效評價機制,健全數字經濟評價體系,推動全市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ǘ┩晟普咧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統籌安排和使用相關專項資金,加大對新興產業、技術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的獎補力度,對數字經濟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貫徹落實國家、省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加大系列優惠政策落實力度。鼓勵和支持本地企業牽頭申報國家、省級重大專項,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建立信息資產作為生產要素投資入股、質押融資等機制。積極實施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與創業投資機構深化合作,加快推進業務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降低融資成本。
?。ㄈ娀瞬胖?。發揮各類重點人才工程的引領作用,制定跨界人才引培政策。建設產業人才數智化共享平臺和新型人才分級標準,吸引頂尖人才落地。探索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高校設立相關專業,培育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落實人才引進相關政策,支持相關企業采用期權、股權激勵等方式吸引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在推動全市數字化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作用。
?。ㄋ模﹥灮l展環境。強化數據資源保障,推進數據匯集共享,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圍繞社會主體、社會公用事業、社會服務、社會活動等領域,加大相關數據歸集匯聚力度,加快推動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建立統一流轉、按需共享的數據共享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規、保障體系及維權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積極發展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強化宣傳引導,推動各級政府、各行業領域牢固樹立數字化發展理念,營造良好氛圍。
?。ㄎ澹┨嵘踩U?/strong>。加強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落實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及風險評估制度,定期開展網絡安全專項督查與評估,強化網絡安全保護,建立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體系。加大數據保護力度,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強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強化安全生產依法治理,落實安全生產相關法律規定,健全聯合執法、派駐執法、委托執法等機制,消除監管盲區和監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