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教委,燕山教委、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各市屬高校,各直屬單位:

  經北京市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將《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2年3月4日

  附件: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

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

  2022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和《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重點工作,持續打造公平開放、減負增效、智能升級、安全有序的教育新場景,以信息化支撐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加快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1.教育網絡提質增速。繼續優化北京教育信息網,完善市、區、校各級網絡結構,加強與國家教育主干網、公共網絡的連接,提升跨網訪問速度。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網絡帶寬千兆入校、百兆入班、無線網絡全覆蓋,提供快速、穩定、安全的網絡服務。(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2.加快校園網絡設施迭代升級。推動5G、新一代無線局域網等新技術進校園,提升課程直播、沉浸式教學、網絡研修等應用體驗。支持建設校園物聯網絡,重點加強校園安防、環境監控、關鍵設施的實時感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開展基于IPv6的互聯網規?;渴?,各單位要做好門戶網站和信息系統的IPv6適配改造,實現全面融合應用。(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3.推進教育云建設。編制北京市教育云管理辦法,建立教育云運營管理機制,聯合市級政務云入圍服務商,構建“多方參與、統籌監管、規范服務、便捷可靠”的教育云服務體系。建設云管理、云安全、云績效平臺,統籌調度基礎算力與存儲資源,有序推進市屬高校等教育單位信息系統“入云、用云”。(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高校)

  二、推進教育大數據應用

  4.強化教育數據治理。完善數據目錄體系,全面梳理數據臺賬,做到數據底數清。健全數據采集匯聚與更新機制,實現數據常態化更新。推進教育數據清洗整合,構建教育數據質檢規則體系,打造教育數據和信息產品,提升教育數據集成服務能力。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規范教育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實保障數據安全。(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相關處室、各直屬單位、各區教委、各高校)

  5.推動大數據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大數據在教育督導、校園安全管理、教師職稱評審等工作中的應用,以數據共享促進教育管理業務流程優化再造。推動大數據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生流向分析、政務服務監督、民辦教育綜合監管、“雙減”工作監測中的應用,以大數據分析推動教育監測模式變革。開展大數據在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領域試點,探索建立以大數據模型評價為支撐的量化評價新模式。推動大數據在教育資源空間布局、學位預測、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以大數據支持教育決策模式創新。(教育信息化處、各相關處室、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6.構建教育大數據多級聯動體系。支持各區、高校推進大數據建設,對接市級教育大數據平臺,建立多級聯動的教育大數據體系。引導各區、各學校利用大數據優化教育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鼓勵各區、各學校依法依規開展無感式、伴隨式數據采集,探索學習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開發基于大數據的學情診斷、學業分析、課程設計、教學評價等應用,提升教育大數據對教育教學業務工作的支撐能力。(教育信息化處、各區教委、各高校)

  三、優化教育管理服務供給體系

  7.提升教育管理效能。擴展教育公共管理平臺,加快教育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煉共性基礎功能,支撐信息化與更多業務協同。擴充對口支援合作、校外培訓機構、職業教育等管理業務模塊,優化學籍、督導、科研、審計、財務等業務功能,實現信息化對教育管理業務整合融通和全面覆蓋。推廣使用“京辦”支撐日常行政工作,開展教育視頻會議系統三期建設,覆蓋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單位,提升信息化運行保障水平。繼續推進教育系統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做好誠信宣傳教育、教師誠信檔案建設和以誠信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教育信息化處、各相關處室、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8.打造教育服務門戶。提升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能力,上線“京學通”,集成入學、考試招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卡、網絡學習空間、名師課程等服務,打通身份認證,優化用戶體驗,引導各區教委及中小學校主動應用,實現各類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為師生提供一體化服務平臺。擴大學分銀行試點,健全學習成果認定與轉化機制,完善市民終身學習成果檔案,助力學習型社會建設。(教育信息化處、各相關處室、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

  9.豐富數字資源供給。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優化教育資源供給,支持購買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教育公共資源平臺共享交換樞紐作用,常態化匯聚優質教育資源,面向全市教育單位共享,納入日常教育教學應用。鼓勵各區、學校和在線教育平臺的優質教育資源向支援合作地區免費共享開放。(教育信息化處、各相關處室、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

  四、創新信息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模式

  10.促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優化“空中課堂”精品課程,開發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知識點的優質微課,鼓勵學校開展“課堂實錄”課程建設,提升“空中課堂”課程質量??偨Y跨區、跨校、校內“雙師課堂”經驗,提煉成熟模式,鼓勵特色發展,建立“雙師課堂”推廣普及與良性運行的長效保障機制,逐步向網絡教研、課后服務延伸。構建以新技術為支撐的“融合課堂”實施體系,創新教育融合應用,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教育二處、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

  11.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強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的頂層設計,建立市、區、校統籌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的協同工作機制。遴選一批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優質社會機構,對接有基礎的學校,開放教育教學應用場景,合作研發適切的在線教育產品,助力教師授課、學生上課、教學評價等全過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鼓勵各區、各學校積極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學模式,重構教學流程,變革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學生評價方式、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基礎教育二處、教育信息化處、各區教委)

  12.推廣“雙百”示范項目成果。完成第二批“雙百”示范項目驗收、評估工作,遴選第二批優秀項目,召開經驗總結交流會,宣傳推廣典型做法。支持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5G+智慧教育”、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等項目加快建設,落實年度工作任務,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教育信息化處、基礎教育二處、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13.推動智慧校園建設。研究制定《北京市智慧校園建設規范》(分高校、中小學校),引導學校創建新技術條件下數據驅動、自適感應、泛在互聯的智慧校園學習環境,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打造智慧教育創新高地。(教育信息化處、各區教委、各高校)

  14.提升教師新技術素養與應用能力。完成北京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任務,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總體發展目標。依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師生信息素養提升研究基地,分層次舉辦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和信息化專業隊伍能力提升培訓,提升全員信息素養。各區、各學校要大力開展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的教師信息化素養培訓,打造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人事處、教育信息化處、北京教育學院、各區教委、各高校)

  五、保障教育系統網絡安全

  15.健全網絡安全組織領導。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北京市貫徹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若干措施》《教育系統黨委(黨組)網絡安全責任制落實考核評價辦法》,進一步壓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健全組織領導,完善制度體系,強化部門協同治理,壓緊壓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宣教處、教育信息化處、數字教育中心、各直屬單位、各區教委、各高校)

  16.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各區、各高校要嚴格落實等級保護2.0標準等規定,做好信息系統定級備案與等級保護測評,對三級系統開展密碼測評。開展全方位安全自查、全覆蓋現場檢查、全領域動態監測,徹底清除“雙非”“僵尸”網站,及時消除安全漏洞。組織網絡安全事件處置應急演練,開展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攻防演習,積累實戰經驗,提升防護能力。制定年度重點時期網絡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健全監測預警通報和市、區、校實時聯絡機制,嚴格執行7×24小時值班值守、零報告和“白名單”制度,堅守安全底線。(教育信息化處、各處室、數字教育中心、各區教委、各高校)

  17.強化網絡安全宣傳和人才培養。廣泛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北京市校園日等活動,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進市屬高校軟件正版化工作。組織網絡安全工作人員專題培訓,提升專業能力。加大市屬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網絡安全專業建設與課程教材開發,鼓勵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師學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培養更多高水平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宣教處、高等教育處、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教育信息化處、各區教委、各高校)

  六、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統籌部署

  18.推進實施《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對標《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強化頂層設計,加大統籌力度,狠抓工作落實。各區、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以項目化、清單式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教育信息化處、各區教委、各高校)

  19.強化信息化項目統籌管理。按照北京市政府投資信息化管理有關規定,修訂《北京市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健全項目管理工作機制,做好2022年度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直屬單位、市屬高校信息化項目統籌、申報等工作。統籌指導市屬高校辦學新址、副中心新建中小學校和新成立的直屬事業單位做好配套信息化項目建設。(教育信息化處、各相關處室、數字教育中心、直屬單位、相關高校)

  20.健全信息化多元保障機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在“?;?、保運轉”基礎上,各區、各學校要探索多元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教育信息化重點任務和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渠道。支持學校通過復用市、區級共性應用或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降低投入成本,避免重復建設,促進信息化集約、可持續發展。探索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加強信息化和網絡安全保障,提高信息化規劃設計、組織實施和運行保障水平,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教育信息化處、財務處、各區教委、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