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規劃資源局、各派出機構 :
《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規劃資源實施辦法》已經第 45 次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落實、嚴格執行。文件實施情況將納入規劃資源部門業務監督。
文件執行過程中,請各部門及時反饋實施情況。我局將加強對改革措施實施效果的評估,及時調整優化。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022 年 6 月 17 日
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規劃資源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國發〔 2021 〕 24 號)和《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滬府發〔 2021 〕 24 號),推進創新試點任務舉措盡快落地見效,結合本市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資源管理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為契機,不斷鞏固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資源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成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提升市場主體感受度為目標,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資源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改革,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
二、主要舉措
?。ㄒ唬╅_展區域評估
區域評估,是指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對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壓覆礦產、氣候可行性論證、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防洪評價、交通影響評價、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文物考古調查等有關評估事項提前進行統一評估、評審,形成整體性、區域性評估成果,由該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共享共用。相關建設項目可根據行業主管部門要求不再進行相應的評估、評審,但國家和本市另有規定、以及區域評估成果明確需要另行開展評估評審的除外。
交通、地震、規劃資源、水務、氣象、文旅等市、區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制定各項評估的管理規定,出臺相關區域評估事項的標準化操作規范,明確區域評估專業技術標準、適用條件、評估報告時效期、評估報告審批評審流程,并在上海市“一網通辦 ” 平臺向社會公開。
各區政府和相關管委會要建立區域評估工作的整體統籌工作機制,制定區域評估工作計劃,并將區域評估費用納入財政預算,督促推進。區政府指定部門、各園區管理主體負責組織編制各類區域評估報告,按程序報送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經審核后的區域評估報告應在上海市“一網通辦 ” 平臺向企業公開。
市、區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誰主管、誰負責 ” 原則,認真指導和督促各地開展區域評估工作,積極推動各項評估報告的編制和審核;要構建與區域評估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建立事前輔導服務、事中進度跟蹤、事后評價反饋等監管工作機制。
各區政府、管委會牽頭組織全面推進區域評估工作??卦斠巹澮雅鷱偷?,區域評估成果需與已批控規做好銜接。需要整單元、大范圍編制或調整控規的,應在控規啟動階段按本辦法及相關規定,由區政府指定部門、各園區管理主體開展區域評估工作,控規制定應與區域評估工作做好銜接。
優先在本市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五個新城重點地區和全市產業基地、產業社區中開展區域評估。
?。ǘ┩菩杏玫厍鍐沃?/strong>
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提升市場主體感受度,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 ” 改革。
土地供應前,本市文旅、房管、綠容、民防、住建、規劃資源等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對文物、歷史建筑保護對象、古樹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線、測量標志、地面沉降監測點等進行現狀普查。相關區政府、管委會按照要求統籌完成區域評估。
出讓人通過土地出讓征詢向各行業主管部門獲取區域評估結果和用地現狀普查情況,并納入土地出讓公告。
土地供應后,各行業主管部門在項目后續報建或驗收環節,原則上不得增加清單外的要求。同時,各行業主管部門應提升各項評估的科學性、精準性及論證深度,避免企業拿地后需重復論證;當項目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的,應及時對評估報告等進行調整完善。
(三)持續深化“多測合一 ” 改革
按照 “ 同一測繪成果只提交一次 ” 的原則,分階段優化整合測繪事項。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擴大“測算合一 ” 項目范圍,從廠房、倉儲等產業類項目擴大到不涉及產權分割和共有面積分攤的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會展等公共類建筑工程項目。探索研究市政交通線性工程 “ 多測合一 ” 實施路徑。
做實“多測合一 ” 成果共享互認機制。市規劃資源主管部門將 “ 多測合一 ” 成果數據和報告實時推送市大數據中心數據中臺;住建、交通、綠容、民防、房管等相關部門在竣工驗收階段應通過市大數據中心在線調取 “ 多測合一 ” 成果數據和報告。
加快推進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建筑工程“多測合一 ” 技術標準》編制,推動 “ 多測合一 ” 成果標準與基于地理實體的全息測繪標準相互銜接,探索基于 “ 多測合一 ” 的三維模型更新工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具備資質條件的外省市測繪單位通過備案進入本市 “ 多測合一 ” 單位名錄。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隨機抽查機制,加大 “ 多測合一 ” 成果質量監督檢查力度,逐步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四)以“多規合一 ” 為基礎推進 “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 ”
以“多規合一 ” 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基礎,優化建設項目規劃選址、用地預審以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審批流程,進一步推進 “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 ” ,提高審批效能和監管服務水平。
規范空間準入條件審查形式,將劃撥土地核發選址意見書、自有土地核定規劃條件、出讓土地核提規劃條件統一為建設項目規劃土地意見書審批。將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合并為規劃土地意見書審批,統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
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統一核發新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將劃撥決定書內容納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批準文件 , 不再單獨核發《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
在實現建設用地“多證合一 ” 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 多審合一 ” 。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開展《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合并為《建設項目規劃許可證》的試點為基礎,在全市逐步推廣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多審合一,實現 “ 規劃許可一件事 ” 。
?。ㄎ澹┮孕枨鬄閷?,實現一證多驗
本市疫情防控應急工程、重大產業項目、保障民生的公共項目,單幢建筑已竣工且具備正常使用功能,可按照建筑單體對一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分批次進行竣工規劃資源驗收,實現“一證多驗 ” ,積極支持工程建設項目單體建筑盡快投入使用。
工業、研發、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項目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因疫情防控等確需提前投入使用的,在滿足消防、安全、環保等管理要求的前提下,規劃資源部門可出具結論通知單,滿足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
按照單體建筑進行驗收時,竣工檔案歸集、地質資料匯交等工作可通過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在申請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最后批次建筑單體竣工規劃資源驗收前完成承諾事項。申請不動產登記前,應全面完成《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批準建設內容的竣工規劃資源驗收。
規劃資源部門應結合工程項目建設進度,通過告知承諾、事中事后監管等方式加強建設項目實施過程管理,督促建設單位按要求完成相關配建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按照合同約定竣工時間等要求完成履約。
?。┩七M高精度地圖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點工作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推進高精度地圖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點工作。組建工作專班,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會同發改、經信、交通、公安、浦東新區等相關部門積極創建上海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研究制訂相關政策文件。
建立健全高精度地圖測繪資質準入、體系審查和安全監管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取得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在政府部門開放的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范圍內開展業務,推動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
(七)推進不動產登記服務改革
加強與各部門數據應用合作共享,推行辦理不動產登記涉及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核驗。對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等高頻應用證照落實“兩個免提交 ” ;對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所需規劃、住建、公安等部門材料通過電子證照或數據調用方式實現線上核驗、免于上傳。
推行“驗登合一 ” ,通過 “ 多測合一 ” 成果數據共享,優化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流程。對不涉及產權分割和共有面積分攤的項目竣工后,同步辦理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
優化“房屋買賣一件事 ” ,實施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納稅費 “ 一網通辦 ” 。推出不動產預告登記、抵押注銷登記 “ 全程網辦 ” ,依托長三角一體化,推廣抵押首次登記 “ 跨省通辦 ” 。探索稅費、登記費通過 “ 一網通辦 ” 一次收繳、后臺自動分賬。
將遺產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動產非公證繼承登記,細化操作辦法,明確查驗、申請流程;會同市高院、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細化破產企業辦理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
研究在電子地圖上提供可視化查詢服務。自然人經身份驗證后,可在電子地圖上查詢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限制狀況、地籍圖等信息。
三、工作保障
?。ㄒ唬┨岣咚枷胝J識,加強部門協同
各相關主管部門應按照本辦法明確的工作任務,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涉及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加強溝通協作,建立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確保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
各區規劃資源部門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協調落實推進機制,結合實際優化、細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事項的操作流程、操作辦法和相關技術導則,主動做好政策咨詢和技術指導服務。
(二)加強主動服務,提高改革實效
各有關部門應堅持以服務企業為中心,將為民理念貫穿政務服務全過程,以最優的服務、最短的時間、最簡的方式服務企業,切實增強滿意度和獲得感。
應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創新試點,簡化辦事流程,切實解決企業關切,讓企業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 ” ,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三)加強宣傳引導,推進措施落實
各區政府、各部門應通過多種形式全面公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方案、實施辦法、審批流程,及時宣傳報道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加強輿論引導,增進市場主體對改革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為順利推進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監督考核
構建與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建立事前輔導服務、事中進度跟蹤、事后評價反饋等監管工作機制。市規劃資源局做好日常督促指導,加強對各區局工作推進情況的監督和定期考核,將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納入對各區級規劃資源局、新城推進辦、各相關管委會規劃資源部門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