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國辦發〔2022〕3號)精神,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支撐作用,加強跨層級、跨地區、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持續推動新形勢下“五型”政府建設走深走實,努力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營商環境品牌,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
?。ǘ┗驹瓌t。
堅持政治引領。將黨的領導貫穿優化政務服務的全過程,有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政務服務的系列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堅持人民至上。聚焦企業群眾的辦事需求,持續破解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主動擔當作為,最大限度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堅持整體推進。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協同推進,加強上下聯動,密切橫向溝通,建立健全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長效機制,整體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建設。
堅持務實創新。傳承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秉承工匠精神,敢想、敢干、敢為人先,鼓勵支持改革創新,不斷強化數字賦能,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爭創新時代“第一等的工作”。
堅持公平可及。統籌兼顧,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普惠性高效便捷服務與個性化暖心爽心服務并舉,省、市、縣三級優化提升與基層鄉村重點推進同步,做到優質服務人人可及。
?。ㄈ┕ぷ髂繕?。2022年底前,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統一編制、聯合審核、動態管理、全面實施機制基本建立;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及便民服務中心通用綜合窗口全覆蓋,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社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減證便民”取得明顯成效,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能力全面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企業群眾經常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智能秒辦”。2025年底前,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同步實現全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電子證照與全國互通互認,省內事項全面實現“免證辦”,跨省事項率先做到“免證辦”,“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易辦好辦;基層基礎全面夯實,服務平臺成熟高效,創新活力持續迸發,服務機制健全順暢,全省政務服務能力進入全國一等省份行列。
二、重點任務
?。ㄒ唬┩七M政務服務標準化。
1.服務事項標準化。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主動承接好國家統一編制和修訂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修訂完善本省依法依規自行設立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編制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并在省政府門戶網站和江西政務服務網發布。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更新調整、發布管理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推動實現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投資審批管理事項清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涉審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等與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的同類事項名稱、類型等要素一致。上述政務服務事項包括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所涉及的行政權力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備案及其他行政權力事項,依申請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事項范圍。(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以下責任單位均涉及各市、縣〔區〕人民政府,不再單獨列出)
2.實施清單標準化。按照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要求,完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編制。落實國家“跨省通辦”流程規則,按照相同標準優化完善“省內通辦”“市內通辦”流程規則,明確“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的收件地和辦理地權責劃分、業務流轉程序等內容。(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3.服務流程標準化。聚焦政務服務咨詢、受理、辦理、反饋、評價等全過程,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全流程標準化提升。業務咨詢引導要做到熱情、專業、全面,一次性告知到位;事項受理要強化首問負責、服務承諾,實行綜合窗口一次性受理,涉及多部門事項不得要求重復提交申請;要精簡辦事材料,杜絕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落實容缺受理等要求;事項辦理要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強化信息共享,承諾辦理時限,限時辦結;反饋環節要做到結果統一反饋,實時呈現辦理進度,隨時可問可查;服務評價要統一標準,暢通渠道,為群眾客觀評價創造條件,并虛心接受批評,及時完成差評整改。(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司法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4.服務體系標準化。在國家政務服務標準總體框架下,及時制定完善政務服務體制機制、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政務服務實施、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運行、政務服務監督評估評價考核等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加快推進職責法定化進程,完善省、市、縣三級領導管理組織架構,探索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職能整合,統籌推動政務服務業務開展和技術支撐體系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ǘ┩七M政務服務規范化。
5.規范服務場所。按照國家規定,統一設立集中提供政務服務的綜合性場所,縣級以上和經濟發達鎮名稱為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為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為便民服務站。除特殊情況外,依申請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應進必進政務服務中心,各地部門單設的政務服務窗口應整合并入政務服務中心,確不具備整合條件的要納入政務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并提供規范化服務。按照“以事項為中心”的原則,除部門必須保留的專業窗口按分類綜合受理外,其余事項全部實行通用綜合窗口無差別受理。進駐的政務服務事項必須在政務服務中心實質性運行,嚴禁“明進暗不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要設置咨詢引導、辦理、統一出件、惠企政策兌現、郵遞服務、幫代辦、異地通辦、“辦不成事”反映或“兜底服務”等辦事窗口。要健全部門窗口首席代表制度,推動部門業務綜合授權到位,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規范化辦事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稅務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6.規范審批服務。嚴格按照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制定通俗易懂的辦事指南,依據辦事指南提供辦事服務,不得額外增加或變相增加辦事條件、辦理環節和申請材料。開展行政審批提速增效“四減一優化”(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收費,優化審批機制)專項行動,強化前置服務及事項申報輔導。對現場勘驗、技術審查、聽證論證等程序實施清單化管理,建立限時辦結機制并向社會公布。加強審批監管協同,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健全審管銜接機制,做到“審批事項前臺化、服務管理后臺化、審管分離聯動化”。鼓勵更多市、縣(區)和開發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整合優化審批服務職能,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編辦、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7.規范中介服務。全面整治規范政務服務領域中介服務,徹底清理“紅頂中介”,嚴禁行政機關將自身應完成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轉嫁給企業,梳理規范全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制定公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清單之外無涉審中介。進一步完善全省統一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平臺,深化“一網選中介”,推動中介服務機構公開服務指南,明確服務條件、流程、時限和收費標準等要素。面向國內外地區引進優質中介服務機構,培育中介服務市場,加強中介服務機構信用監管,推動中介服務減時降費、提質增效。(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部門)
8.規范線上服務。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贛服通”統一提供線上政務服務,維護和保障好各自分廳和窗口服務內容,原則上不得新建政務服務門戶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等。統一全省線上政務服務入口,實現網上辦事“一次注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規范網上辦事指引,優化頁面設計、簡化操作流程、完善在線咨詢引導和溫馨提示,解決網上辦事看不懂、操作不便、容易出錯、系統卡頓等問題。全面推動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加快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全省“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對接,強化“一窗式”平臺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其與政務服務平臺和部門業務系統的連接樞紐作用,完善事項申報、受理、辦理、反饋、監督、評價網上全流程閉環操作管理,提升網上辦理深度,推動網上可辦向好辦、易辦、全程辦升級。(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稅務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9.規范惠企政策兌現。按照“一庫、一窗、一平臺”模式,構建全省“線上一網、線下一窗”惠企政策簡便快速兌現服務體系。梳理國家、省、市、縣四級惠企政策,建立全省統一惠企政策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完善優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惠企政策兌現窗口,整合稅務導辦功能,構建統一兌現窗口,同步提供財政獎補、稅收減退等惠企政策兌現服務。搭建全省統一惠企政策兌現平臺“惠企通”,市、縣兩級設立惠企資金兌現“直通車”,打通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聯接電子稅務局,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諾兌現三種方式,除有特殊要求的資金外,實現財政獎補、稅收減退等惠企資金快速審核、快速撥付,提高政策兌現完整率及滿意度。將“專精特新”申報系統及中小企業大數據應用平臺與“惠企通”平臺連通對接,通過“惠企通”平臺統一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0.規范線上線下服務融合。按照群眾辦事習慣和特殊群體辦事需求,科學合理配置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資源,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已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原則上應保留線下窗口辦事服務,由辦事人自主選擇辦事渠道。通過線下辦理的事項,不得強制要求申請人先行網上預約、預審或在線提交申請材料。線上線下渠道要確保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等數據同源、同步更新,做到一個標準、一套材料、一體化辦理。線下窗口應為群眾提供線上支付渠道,不得拒收現金。加強線上線下渠道智能化、適老化、無障礙改造,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三)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
11.推進數據共享智能化支撐。以“整體性、系統性、智能化治理”理念為統領,按照統分結合、互聯互通、充分共享、集約建設的原則,整合全省各級各部門政務數據,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數據匯聚融合和深度開發利用,完善電子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打造全省統一的智能化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系統。加快完善全省公共數據目錄體系,健全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提高數據質量、可用性、時效性。重點推動數據下沉應用,更好滿足不動產登記、社會保障、戶籍管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企業開辦等重點領域以及人口、法人、地名、教育、婚姻、生育、住房、信用等普遍性數據需求。完善數據調用日志、質量評估和問題反饋機制,實現目錄標準化和數據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確保數據全面、準確、及時、安全。(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2.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充分發揮江西政務服務網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的總樞紐作用,強化平臺服務保障功能,各地不再單獨建設政務服務平臺。鼓勵各地、各部門積極創新拓展提升應用服務,在江西政務服務網各地分廳和部門專區,部署更多實用的個性化服務功能,上線更多優質服務。進一步優化企業和個人專屬服務空間,完善“一企一檔”“一人一檔”應用,規范和拓展二維碼、數字名片等場景應用,提升個性化精準服務能力。運用虛擬現實(VR)技術構建虛擬政務大廳,通過場景式導航、對話交互方式,打造全天候、多層次、立體式的高效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3.強化移動端智能化服務。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打造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數字人“小贛事”數字形象,推動數字政務業務由2D走向3D,持續推進“贛服通”迭代升級。加快辦事表單、辦事材料、審批過程與數據信息的智能匹配共享、智能比對校驗,推動更多高頻服務事項掌上秒批秒辦。聚焦全省政務辦公協同應用,推動部門自建系統與“贛政通”完成對接,拓展提升平臺服務功能,推進日常辦公“一網辦、掌上辦”,推動機關內部辦事“只跑一次”。持續深化“贛服通”前端受理、“贛政通”后端辦理“前店后廠”政務服務模式,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部門)
14.推動智能大廳建設。圍繞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加快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智能化升級改造。依托“贛服通”智能終端管控平臺,加快提升政務服務大廳自助服務智能化水平,完善提升24小時自助服務功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技術,創新開展智能化“秒批”、遠程審批等服務。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涉農服務事項在線辦理,推進基層服務智能化發展。(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部門)
15.強化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支撐。按照“誰建設、誰對接”原則,加快實現相關業務辦理系統與全省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對接。加快制發各級政務部門電子印章,加強跨層級簽章、多部門聯合簽章支撐,推進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各類主體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的應用和互認,努力推動形成新的服務機制和體系。構建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同步制作、發放、使用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同步發放、跨地區跨部門互信互認。(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6.擴大電子證照應用范圍。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國務院令716號),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電子印章與實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政務服務機構通過數據共享能夠獲得的電子證照,不得要求行政相對人另行提供紙質證照。繼續大力推進紙質證件電子化和電子證照共享應用,緊扣企業群眾普遍需求,持續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場景和服務領域。加快實現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學歷學位證、職業資格證、駕駛證和新申領的結(離)婚證、不動產權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等個人常用證照以及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檢測認證等證件的全量電子化并實時更新。重點推動電子證照在婚姻登記、生育登記、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就業創業、戶籍遷移、社會保障卡申領、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報銷、不動產登記以及企業登記、經營、投資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中的應用,并進一步拓展到涉企納稅繳費、金融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等領域,積極探索合同訂立、人員招聘、交通出行、文化和旅游等場景與領域的社會化應用,全面推廣使用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金融監管局、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稅務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ㄋ模┩七M政務服務便利化。
17.全面深化“一次辦”。從企業群眾辦成“一件事”角度出發,深入推進“一事通辦”改革。圍繞企業從準入到退出、個人從出生到去世的全生命周期,深度開展流程再造、打通業務辦理平臺、健全運行機制。按照事項主題或業務場景,推動企業群眾高頻事、身邊事、關鍵事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集成化辦理、一次性辦結,做到互為關聯、前后呼應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均能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理、統一反饋。(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8.扎實推進“就近辦”。按照“省級批發、市縣零售”模式,加快推進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受理。重點推進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升級改造,推動養老、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戶籍管理等群眾關心、基層需求迫切且有承接能力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辦理。推廣政銀、政郵等方面合作,利用金融、郵政、通訊網點和自助終端部署不動產抵押登記、企業開辦、業務查詢、證照打印等服務。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高頻政務服務整合納入智能自助服務終端并向基層和公共場所延伸,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自助辦”“就近辦”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19.拓展提升“免證辦”。依托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服務體系,聚焦企業群眾辦事多樣化需求,深化拓展常用電子證照、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加快免證辦事大廳建設,推動設備部署、系統安裝、使用培訓全面覆蓋。凡是辦事窗口能夠通過辦事人“亮證”“掃碼”或“刷臉”對證照信息進行查詢、核驗以及通過標簽對以往提交過的相同材料進行比對、調用生成辦事材料的,不再要求提供實體證照或復印件,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理”,做到相同材料只提交一次。(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20.主動對接“異地辦”。強化省域間數據共享互認,推進跨省數據共享應用,鼓勵設區市與周邊省份相鄰城市開展點對點“異地通辦”。進一步梳理“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市內通辦”事項,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異地可辦”。優化政務服務“異地辦理”模式,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加強線上線下平臺融合,強化“異地通辦”專窗功能,推行政務服務跨地域幫辦代辦,為異地辦事提供更多快捷便利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部門)
21.精心做好“幫代辦”。健全完善全省統一幫代辦服務機制,梳理、配置、公布幫辦代辦服務事項,規范辦理流程,完善服務制度。加快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幫代辦服務,實施網上“不見面”代辦,推行政務服務主動辦、上門辦,組建幫代辦隊伍,為企業提供幫代辦專屬服務,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幫代辦暖心服務,推出更多幫代辦事項和特色服務,打響江西幫代辦“小贛事”服務品牌。(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22.持續深化“延時辦”“預約辦”。進一步落細落實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機制,規范延時錯時預約服務事項清單及辦理,強化部門協同,以辦成“一件事”為基礎實行全鏈條延時錯時預約服務。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及便民服務中心(站)要科學合理布局,優化整合服務資源,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優化政務服務工作。要強化預約服務,暢通線上線下預約服務渠道,確保能辦事、辦成事。(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23.全面推行“承諾制+容缺辦”。除涉及公共安全、生態環保、節約能源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政務服務事項外,最大范圍梳理編制告知承諾事項清單,明確承諾具體內容、要求和違反承諾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細化并公開網上辦事承諾方式和承諾事項監管細則,實行告知承諾制。編制并公布容缺受理事項清單,明確容缺受理條件范圍、補齊材料時限,規范容缺受理操作流程,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群眾辦事跑腿次數。(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部門)
24.提供更多便利服務。各類政務服務場所要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服務。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及便民服務中心(站)要加強與寄遞企業合作,降低企業群眾辦事成本。鼓勵公共服務進駐大廳辦理,特別是推進水電氣、通信業務、寄遞業務、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印章刻制等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平臺,切實方便企業群眾生產生活。(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等省直相關部門)
?。ㄎ澹┩七M政務服務專業化。
25.打造專業化隊伍。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工作人員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統一配備,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推進便民服務中心(站)綜合窗口工作人員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統一配備。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負責部門派駐人員的日常管理、服務規范,并對派駐人員年度考核等次提出建議。建立健全政務服務系統尤其是窗口工作人員常態化培訓考核機制,提升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開展與省內職業院校合作,籌劃設立政務服務“訂單班”,通過訂單和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實現從學校到窗口的人才雙向培養、定向輸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人才,定期輪崗鍛煉,建立一支專業化窗口服務隊伍。按照行政辦事員(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工作人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開展等級認定、定崗晉級等工作,建立健全職業晉升和技能等級薪酬制度,科學制定考核管理及獎懲辦法。(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26.加強專業化監督。依托全省“好差評”系統,健全完善政務服務評價機制,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辦理渠道、從受理到反饋的辦理環節以及事后追評等服務評價閉環管理、全面覆蓋,做到有服務就有評價,有差評必整改,通過服務評價倒逼各地、各部門改進服務、提升效率。強化窗口監督服務職能,實現兜底服務。健全完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響應、處理、反饋、評價等工作機制,優化省級營商環境投訴接聽專線處理流程,確保企業群眾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完善各級各類線上服務和自助服務渠道設立的在線咨詢、電話咨詢等功能,保障群眾問得到、辦得成。(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27.鍛造專業化作風。在全省政務服務系統進一步強化“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和“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服務理念,做到“人人都是服務員、行行都是服務業、環環都是服務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暗訪督查、媒體曝光,敢于揭短亮丑,以問題為導向倒逼服務提升。加強日常監管,嚴明工作紀律,健全落實巡查、輪崗等工作制度,督促規范日常行為,提升服務能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政務服務工作隊伍。(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省直相關部門)
三、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層層壓實責任,強化機構、經費、人員、場地、信息化保障。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政務服務責任體系,省政府辦公廳負責建立健全全省政務服務責任和標準體系,指導、協調和督促各地、各部門提供優質、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省政府各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和督促主管行業領域的政務服務工作。市、縣(區)政府對本地區政務服務工作負主要責任,市、縣(區)政府辦公室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細化任務分工,推動解決有關重點難點問題。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政務服務具體工作,接受上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的指導和監督。
?。ǘ﹪栏穸讲榭己?。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目標任務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加強調度推進,狠抓工作落實。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務服務督查考核機制,將政務服務工作納入本地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范疇。省政府辦公廳將定期就相關工作落實推進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并強化督查結果運用。同時,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組織開展政務服務評價,并及時公布評價結果。
(三)加強安全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政務服務平臺安全保障系統建設,認真落實信息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切實做好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和網絡數據安全保障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一致性的安全防護體系,不斷提升系統平臺風險防控能力。要強化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重點加強政務服務和數據共享應用中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保護,確保政務網絡和數據安全。
(四)注重宣傳推廣。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提煉工作推進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及時報送省政府辦公廳,以便在全省范圍復制推廣,對于一些行之有效并可長期堅持的做法可探索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化。要強化政策宣傳和引導,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等及時向社會公眾提供政務服務方面的宣傳解讀,加強對政務服務工作進展及成效的宣傳,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努力營造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的濃厚氛圍。
2022年7月18日
?。ù思鲃庸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