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2024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9月6日
?。ù思_發布)
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2024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安排部署,搶抓數字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加快推動我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國家資源型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桿城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ㄒ唬┌l展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立足實際制定“1125”總體思路,即以培育1個500億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為目標,加快建設1個數字經濟產業核心區,抓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2條主線,實施打造高能級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打造高端競爭力數字產業高地、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高地、打造全省領先的數字化治理高地、打造國內一流的數字經濟生態等5項重大任務,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優化空間布局,完善產業生態,發展數字生產力,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能級,持續引領產業迭代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將鶴壁建設成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ǘ┌l展目標
到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發展位居全省前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建設的核心引擎之一。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到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增高,持續居于全省前列,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翻一番。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24年,新建10家以上高水平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10家以上,培育建設智能工廠(車間)50家,源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支撐體系更加完善。到2024年,建成一批對產業有重大支撐作用的新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舉辦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端論壇。
——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到2024年,全市培育年營收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以上,年營收超過10億元的重點企業10家以上,梯次型企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數字安全體系健全。到2024年,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綜合保障能力增強,在國內同類城市中達到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
?。ㄒ唬┐蛟旄吣芗墧底只A設施體系
1.夯實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
第五代移動通信(5G)及下一代互聯網。全面加快5G基站建設步伐,統籌推進5G宏基站和室分系統建設,實現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打造覆蓋廣、速率高、體驗好的5G精品網絡。擴大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規模,到2024年,實現鄉鎮以上區域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全面覆蓋,打造千兆寬帶城市名片。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提升IPv6用戶滲透率和網絡流量。探索布局空天地一體化、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未來網絡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感知網絡設施。發展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泛在計算等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智能運行中心(IOC),筑牢智慧城市算力平臺基座。加快交通、物流、市政等重點領域物聯網終端和智能傳感器規模部署,建設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窄帶物聯網(NB-IOT)。到2024年,初步建成城市級感知網絡和城市大腦,全面覆蓋城市級應急預警與車輛識別、管理、軌跡分析等諸多領域。(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民政局,移動鶴壁分公司、聯通鶴壁分公司、電信鶴壁分公司、鐵塔鶴壁分公司)
2.提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
CIM平臺建設。爭取率先在全省建設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依托科創新城(鶴壁東區)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模型,推動數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和建設,全面推進平臺應用。到2023年,以CIM基礎平臺作為城市基礎性、開放性的操作平臺,全面推廣CIM基礎平臺在各領域的智慧應用,實現“CIM+”應用5個以上。(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促進市政公共設施數字化升級,加強各類市政設施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完善綜合性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庫,實現多源信息整合和共享。鼓勵市場主體深度參與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分步實施建設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5G通信、應急救助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合桿,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利用,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運行。到2023年,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建成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系統,形成智能化基礎設施安全泛在高效的良好格局。(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規劃和交通布局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圍繞“三區協同”,加快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科創新城(鶴壁東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試驗示范。擴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高標準建設一批智能電站、智能充電樁。到2024年,初步建立由路側感知、路側通信、邊緣計算等單元構成的智能道路基礎設施體系。(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
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推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智能升級,鼓勵開展城鎮廢棄物收集、貯存、交接、運輸、處置全過程智能化處理體系建設。以數字化助推運營和監管模式創新,加強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強化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評估及預警,將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納入統一監管,加大要素監測覆蓋范圍,逐步建立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智能管理體系。(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3.建設高水準創新基礎設施
數字創新設施建設。以提升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攻關能力建設為目標,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建設。推動在光電子、智能制造等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依托華為垂天5G邊緣計算實驗室等平臺創建省級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推動組建星鏈技術研究院、城市數字安全研究院,依托鶴壁密碼先進技術研究院積極參與密碼科技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支持省實驗室在鶴壁設立基地,積極與嵩山實驗室等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研發合作。以創新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重點,推進與中科院半導體所、電子科技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研究院、華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合作,布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機要保密局)
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集聚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需求,精準布局關鍵技術平臺、資源條件平臺、科技服務平臺等數字經濟產業通用型高層次重大平臺,構建數字經濟企業全鏈條服務體系。圍繞重點產業搭建高水平關鍵技術平臺,在光電子、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布局一批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前沿技術產業化。聚焦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創業服務需求,構建知識型科技服務平臺,有效提升高端化科技服務能力。加強數字經濟產業領域智庫建設,匯聚多方力量,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勵建設數字經濟產業融資服務平臺,為數字經濟企業提供精準融資服務,增強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產業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金融局)
?。ǘ┐蛟旄叨烁偁幜底之a業高地
1.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
光電子。鞏固光分路器國際領先地位,以光電芯片為核心,支持平面光波導分路器(PLC)、陣列波導光柵(AWG)芯片、分布式反饋激光器(DFB)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建設光子集成芯片中試基地,拓展光器件、光組件、光模塊、5G光通訊設備、智能終端等領域產品。圍繞全球數據中心建設持續增長需求,加快數據中心用波分復用器、光組件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著力做大開發區中原光谷電子信息產業園,打造覆蓋光電子全產業鏈的創新創業綜合體。加快實施仕佳光子陣列波導光柵(AWG)及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項目、中思達光電大數據溫控系統、斯優光電芯片封裝等重大項目,打造“中原光谷”。(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智能終端。加快引進一批智能終端產業龍頭企業,提升智能手機配件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基于5G技術的數字影音、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引進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3C)電子產品精密零配件、精密模具等配套企業,推動智能終端產品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加快實施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耕德電子智能智造產業園、京富電子信息產業園、天海電子信息年產2000套特種集群指調系統、深圳海思威視5G智能終端制造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增強鶴壁市精密電子產業基地輻射帶動能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智能傳感器。積極發展新型智能傳感器,豐富智能傳感器、射頻卡、嵌入式芯片、傳感網絡設備等物聯網產品體系,加強傳感器元器件、感知、組網和協同處理等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和封裝產業鏈,鼓勵發展云服務與邊緣計算服務,推動智能傳感器在智能終端、機器人、電子電器等領域的拓展應用,加快實施聯明電器汽車電器智能化產業園、航盛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增強鶴壁市智能傳感器在全省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做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5G產業。大力發展基于5G的智能終端、關鍵器件和基礎材料產業,聚焦5G智能手機零部件、芯片、連接器、元器件、通信模組、智慧合桿、網關、微基站、服務器等產品,加快技術研發,創新示范應用,健全產業鏈條,構建產業生態。推動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和智慧社區等領域融合應用,形成一批“5G+集成應用”示范場景。加快實施垂天5G智慧合桿制造基地、京造新城京天智慧合桿桿載設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原5G產業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大數據。加快數據產業化,推進大數據資源匯聚、開放、共享,做大做強數據服務業,培育數據采集、存儲、清洗、開發、應用等市場化服務。引進和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推動大數據在農業、工業、健康醫療、金融、能源、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創新應用,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實施農業硅谷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打造全國農業大數據中心。提升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質效,深化與京東等龍頭企業合作,支持重點企業參與組建全省數據交易中心,打造區域性大數據中心城市。(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地理信息與遙感。以應用服務為主,聚焦地理信息企業數據采集、處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應用等關鍵環節,積極引進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地理信息軟件研發等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同時引進遙感衛星制造與接收設備、無人機與航測設備、傳統測繪設備等產業鏈上游的硬件設備生產,下游地理信息系統
?。℅IS)與北斗融合應用等相關企業,形成涵蓋地理信息獲取、處理、融合應用、軟件研發、系統集成、設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加快發展衛星運營服務、衛星數據交易、衛星研發制造、地理信息與遙感等星鏈產業,支持建設雷達遙感衛星星座,推進地理衛星組網,推廣智慧應急監測、空天地技術融合等星鏈網應用場景,加強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在應急減災、水利防汛、智慧林業、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智慧城市等方面應用。加快實施國家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華中地區遙感衛星運營中心、全球遙感混合星座等重大項目,打造地理信息成果融合應用實驗區和全國領先的衛星遙感應用示范標桿城市。(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網絡安全及商用密碼。推動商用密碼關鍵技術研發,建設密碼成果轉化中心、密碼產業孵化平臺、密碼產品檢測實驗室,發展商用密碼產品、設備及系統,促進商用密碼產品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打造商用密碼應用區域性示范城市。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揮“龍芯”平臺優勢,建設龍芯生態產業園,招引和集聚CPU芯片、服務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板卡、主機、行業終端等信創產品生產企業以及操作系統、數據庫、政務應用等信創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廠商,在全省推廣使用自主可控的信創設備和終端產品,打造全省信創產業發展高地。大力發展信息安全服務,聚焦網絡安全產業鏈核心環節及重點應用,重點推廣安全咨詢、安全測評、安全運維、安全培訓、應急處理、數據與系統容災備份等信息安全服務,鼓勵發展網絡安全攻防產品及服務等新型網絡安全服務,打造全省網絡和數據安全城市標桿。(責任單位:市委機要保密局、市發展改革委)
新一代人工智能。統籌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人工智能專業化孵化生態體系,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創新型企業。做強網聯汽車、智能運載、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等智能產品,鼓勵面向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行業的智能芯片設計、智能模塊制造等上下游產業鏈聯動發展。加快實施鶴壁人工智能產業園、曙光(鶴壁)人工智能產業園、深蘭人工智能生態產業園、賽仕軟件(華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深度開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形成一批特色應用示范,打造全省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3.培育新業態新經濟
平臺經濟。加快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圍繞集聚資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構建平臺產業生態,推動商品生產、流通及配套服務高效融合。積極引進、推動行業骨干企業搭建數字化平臺,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共享平臺融合發展電商物流平臺,培育發展創新創業互聯網平臺、現代服務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平臺經濟新主體。支持煤炭儲配交易中心豫煤交易平臺、新農邦益農社運營服務總平臺等發展壯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培育發展VR/AR產業,結合智能家電、智能終端等產業技術突破,推進VR/AR技術和5G、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推進開發一批智能終端場景建設,豐富VR/AR等應用場景及產品供給。加快聯想VR體驗設備智能制造等項目落地實施。(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智慧泛呼叫特色產業。做強呼叫產業園,持續鞏固發展呼叫、信息服務外包等業態,爭取運營商、網絡安全、政務服務、金融保險等智慧泛呼叫服務中心落地,大力發展語音標注、信息審核等智慧泛呼叫特色產業,推動建設集呼叫座席、數據分析、客戶服務、人員培訓、技術開發、商務中心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呼叫基地,開展涵蓋通信、金融、保險、養老、家政等多行業多領域的商務流程外包(BPO)信息化服務,形成全省智慧泛呼叫獨特競爭優勢。(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軟件服務產業。積極引進國內一流的軟件企業,重點發展網絡應用軟件、智能分析軟件等通用應用軟件,鼓勵重點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發展服務于全市先進制造業的工業軟件研發和應用,面向政務、金融、醫療、教育、文化等行業軟件,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區塊鏈、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前沿產業。積極引進區塊鏈、量子通信、元宇宙技術應用企業,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前沿產業創業創新的支持,培育壯大本地企業和自主技術團隊。加強區塊鏈技術研究,支持在不動產登記、數據共享、電子證照等領域推廣區塊鏈應用,提升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公共服務能力,提供服務全省的區塊鏈方案。發揮密碼技術優勢,積極引進量子保密通信系統建設、產品服務企業,推進量子科技創新成果落地。推動元宇宙相關技術、商業模式產業化與規?;瘧?,打造全省元宇宙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三)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高地
1.深化農業數字化轉型
加強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構建農業物聯網。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廣植保無人機先進飛防技術,推進智能農機應用,引導大型畜禽規模養殖場數字化改造,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監測系統。培育發展農業數字產業,引進一批農業大數據、農業物聯網、農業云計算、農業人工智能、農業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企業,打造農業數字產業集群。大力推動特色農產品上行,培育壯大農產品電商和物流產業。增強農業大數據中心賦能作用,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建立智慧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管理決策體系、服務應用體系、產業發展體系。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鼓勵建立智慧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2.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賦能
突出先進制造業引領作用,圍繞傳統產業減量、延長鏈條、提質發展需求,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催生制造業的內生變革。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圍繞電子電器、現代化工與功能性新材料、綠色食品、鎂基新材料等產業,以生產裝備數字化升級和信息系統綜合集成為重點,建設50個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積極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優秀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帶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制造企業開展內部網絡升級改造,支持建設企業內網升級改造標桿和5G全連接工廠。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生產方式、企業形態、商業模式變革,培育10個省級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新模式試點示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3.加快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加大服務業創新投入,創新數字化服務模式,積極培育服務型數字經濟。提升現代物流業智能化水平,加快推進白寺現代物流產業園、現代煤炭物流園區、韻達智慧物流園等一批智能物流園區建設,力爭打造國家級智能倉儲物流示范基地。培育壯大電子商務,大力發展新零售、跨境電商,鼓勵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生鮮電商、智慧菜場及各類門店到家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在線經濟產業園輻射帶動能力。加速智慧文旅數字化進程,規劃建設市級智慧文旅大數據平臺,培育一批“互聯網+旅游”創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智慧景區樣板工程。推動發展數字金融,加快完善“信易貸”等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功能,著力搭建“互聯網+政務+金融+大數據”銀企對接高速通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人行鶴壁市中心支行)
?。ㄋ模┐蛟烊☆I先的數字化治理高地
1.提升數字政府能效
夯實基礎設施體系,優化市電子政務外網,升級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市政務數據中臺,建設人工智能分析系統及數據支撐展示系統,建設市大數據中心。構建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數據使用反饋機制,建設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間、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建立統一的數據資源目錄和管理制度。強化公共支撐體系,建立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證照系統和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實現市內政務信息系統“一次認證、全省通行”,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全市統一的公共視頻資源共享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等系統。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完善“互聯網+政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化推進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泛在便捷的政務服務通道,提供精準、智能、便民、定制的政務服務。構建精準治理體系,加快建設市域治理指揮調度中心(城市大腦),圍繞重點領域,實現市域范圍“一網通管”工作體系,重點推動全國智能社會環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全省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等建設。(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應急局)
2.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體系
智慧城市。全面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統一中樞平臺,整合公共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開展智能化創新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積極開展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時空大數據平臺等建設,打牢數字孿生城市發展根基。(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城市管理局)
智慧縣城。鼓勵淇縣、??h結合實際開展智慧化改造,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實施一批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項目,加快交通、水電氣熱等市政領域數字終端、系統改造建設,提升縣城智慧化水平,爭創縣城智慧化改造試點。(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智慧社區。推動標準化、規范化智慧小區建設,打造綜合集成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的一體化智慧社區。推進社區服務數字化應用,加強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終端的智能化建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現智能家居、生活繳費、社區醫療、健康監護、家政護理、定位援助等領域的線上線下智慧社區服務,以及社區安防監控、高空拋物監控、社區衛生監控、社區公共設施管理、社區智能停車管理等社區基層的精準化管理。(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民政局)
3.提升數字社會服務能力
智慧交通。加強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構建全市智能交通感知網絡,推進跨部門、跨區域涉及交通服務數據融合,為城市路網、公交優化、綜合運輸協調、交通安全應急等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整合城市停車資源,推進城市智慧停車平臺建設,實現車位資源錯時使用。打造鶴壁智慧服務區,推動在重要路段、重要節點建設智慧公路,2024年基本實現普通干線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
智慧健康。深入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推進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加強遠程醫療服務,加快醫院數字化轉型。加快區域健康醫療數據匯聚整合,形成全市公共衛生監測網絡,搭建覆蓋全業務的衛生綜合管理平臺和全市統一的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積極發展個人健康智能服務。加強醫保電子憑證應用場景建設,深化醫保信息化標準化應用,實現醫保電子憑證“掃碼”全流程就醫服務。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牽頭醫院診療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
智慧教育。開展教育信息化2.0示范縣區和示范校園創建,統籌推進中小學和中高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完善智慧教育網絡和終端基礎設施,建成一批創新型教學空間,推進智能化學習終端的普及應用。結合“互聯網+教育”,推進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優質課”活動,推進教育資源共享。通過教育大數據分析應用,積極將教育大數據服務于教師與學生的知識學習、合作交流、個性化能力分析等。(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
智慧養老。引進培育智慧養老龍頭企業,支持模式新穎、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形成覆蓋智慧養老全鏈條的產業生態。提升智慧康養產品服務供給能力,針對家庭、社區、康養基地等不同應用環境,推廣應用服務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等產品,完善實時定位、家政服務呼叫、健康監測、緊急救助呼叫等服務內容。推動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打造服務于全市老年人及其家屬、養老服務機構、政府及企業管理部門的綜合性“云”平臺,推動養老數據應用,形成智慧養老的大數據生態鏈。鼓勵企業和健康養老機構充分運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重點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社區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智慧人社。完善全市人社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搭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業務信息資源庫,推動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業務流程重塑,實現市、縣、鄉全面聯通。推進以社??檩d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拓展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領域應用。建立覆蓋全市農村的招用工平臺,打造“不打烊”的在線人力資源市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智慧地理。建設地理信息成果融合應用實驗區,將5G技術和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聯合運用,構建完善包含路網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實時動態數據服務,引進相關無人駕駛、數據標注、智能交通等企業,進一步拓展智慧農業、災害監測、自然資源調查等行業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數字檔案。以數字檔案館(室)創建為抓手,充分利用數字檔案綜合管理平臺和檔案資源整合一體化管理平臺,逐步實現全市檔案目錄和全文信息的共享利用。建設集市、縣區檔案館為一體的民生檔案利用服務平臺,實現檔案數據整合和共享,提升檔案信息化水平。(責任單位:市檔案局)
?。ㄎ澹┐蛟靽鴥纫涣鞯臄底纸洕鷳B
1.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完善產業服務支撐體系,著力推動相關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加快聚集,圍繞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構建“一核引領、三區協同、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全面布局發展數字經濟。依托科創新城(鶴壁東區),推動建設“數字引領、虛實結合、融合創新、應用示范”的數字經濟核心區,培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引導各縣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前沿創新、應用融合、新興領域拓展等數字產業差異化發展路徑。加大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集聚企業、項目、人才等優勢資源,進一步提升產業平臺載體功效,為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提供強有力平臺支撐。鼓勵骨干企業依托產業鏈加強上下游延伸,打造若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特色產業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營造數字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與營商環境深度融合、系統集成,開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研究,建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環境監測體系,研究制訂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專項政策。打造營商環境綜合服務平臺,以數字化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高數字經濟發展軟實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加強數字技術核心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完善信用平臺功能,建立科學的信用評估體系,解決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依托產業聯盟、協會等機構,加快形成產政研學金協同高效的聯動機制,提升全市整體數字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營商辦)
3.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加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交換,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范。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塑造數據自由流動的市場秩序,鼓勵市場主體、行業協會等搭建數據交易平臺,減少數據要素交易成本,加大社會數據交易總量。加強數據要素的安全保護,研究完善數據要素的產權性質,推動建立數據要素的分類、保護和審查制度。鼓勵和引導數據要素市場主體共享、開放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數據資源,鼓勵在農業、地理信息等領域探索開展數據交易,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模式。(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
4.推動招商引資。加強與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對接,重點推進聯想(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賽仕軟件(華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園、品勝科美手機觸控屏生產基地等項目,邀請京東、聯想等企業在我市設立區域性總部或投資重大項目。瞄準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針對天貓、京東平臺的行業龍頭賣家,著力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探索聯合招商、孵化招商、引導基金招商等招商引資新模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5.引進高端人才。實施數字經濟精英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圍繞半導體、軟件服務、信息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區塊鏈、地理信息等信息技術及細分行業,引進國內外優秀的人才和團隊來鶴發展。支持企業、園區與院校建立人才輸送合作機制,鼓勵建設聯合學院、聯合實驗室、實習基地、創新賽事等人才培養體系。加大數字經濟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實訓基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全方位落實人才獎勵補貼、薪酬待遇、社會保險、子女入學、住房需求等政策。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設立異地聚才的“人才飛地”,支持數字經濟企業柔性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人才辦)
6.創新金融服務。大力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配套,積極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機構。發揮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數字經濟產業的投入,推動全市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鼓勵數字經濟成長性企業直接融資,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金融局)
7.健全安全體系。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密碼保護、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范,強化防護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完善網絡安全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網絡安全檢查、審查和應急指揮工作機制。加強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等重要領域信息基礎設施,以及骨干網絡、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災備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重要網絡平臺等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可控和網絡抗攻擊防御水平,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責任。統籌網絡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基礎電信企業和云服務提供商網絡資源優勢,加強網絡安全資源共享、態勢感知、監測預警、信息共享、應急處置等方面協同。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絡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共建全市網絡安全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
8.營造良好氛圍。積極承接或參與一批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高端展會論壇,提升我市數字經濟領域影響力。緊扣國家和省、市有關數字化發展重要決策部署,精心組織主題宣傳。加強傳播陣地和渠道建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內容生產能力,深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為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提供強大輿論支撐和良好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數字經濟和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作用,統籌推進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事項的監督執行,完善數字經濟產業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的統籌,及時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領域和跨部門的重大問題。市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階段目標,加強規劃指導,完善配套政策。各縣區要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動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政策落實及項目建設。
2.強化政策引導。完善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支持政策,突出重點亮點,扶持一批智能化標桿企業,形成一批特色智能化產品和示范平臺,推廣一批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配套政策措施,持續推進落實。采取“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加強政府與企業溝通協調,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監管政策環境。切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激勵稅收優惠等創新激勵政策,確保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
3.強化運行監測。遵循國家數字經濟統計分類,研究制定鶴壁市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標準,明確統計口徑,及時發布數字經濟發展分析,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學的決策服務,保障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建立全市數字經濟工作績效考核機制,細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具體任務,針對部門崗位的職責和工作特點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
4.強化項目支撐。堅持拉長板、補短板,科學謀劃和系統實施一批數字經濟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按季度納入省重點項目“三個一批”活動,定期集中簽約、開工、投產一批重大項目。加強資金、土地、人力資源、數據等要素保障,提供精準、高效、優質服務,推動簽約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達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