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屬有關單位:
《金華市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1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金華市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17日
?。ù思_發布)
金華市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市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14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22〕2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政府建設重要論述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必須應用話語體系、必須聚焦重構重塑、必須堅持多跨協同、必須推動標志性場景應用先行、必須突出管用有效”的要求,運用數字技術對政府治理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持續創新施政理念、履職方式、服務模式、治理機制,推動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化、政府管理透明公開化、政府治理精準高效化、政府決策科學智能化,為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奮力交出“兩個先行”金華高分答卷提供有力支撐。
?。ǘ┛傮w目標。到2025年,實現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政府運行等政府履職核心業務數字化全覆蓋。建成一批具有金華辨識度和全省影響力的標志性多跨場景應用,形成一批“理論+制度”成果,持續推進“掌上辦事之市”“掌上辦公之市”“掌上治理之市”建設,爭創機關效能領先市、政務服務滿意市、數智治理先行市、智慧監管引領市、數字生態示范市。
到2035年,形成與數字變革時代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高水平建成“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為基本實現高水平現代化和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以數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職能轉變
?。ㄒ唬┲洕{節更加精準科學。
1.搭建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感知系統。加快統計等領域數字化改革,構建全市統一跨部門信息共享互認機制。加大人口、就業、產業、電力、投資、消費、貿易、稅收等經濟治理領域數據歸集、治理、共享力度,逐步建立完整、統一的經濟治理數據庫。(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局、市金融辦、市統計局、市大數據局、市投資促進中心、市稅務局、金華電業局、金華海關)
2.提升經濟運行預測預警能力。貫通用好經濟調節e本賬和有效投資e本賬應用,迭代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業企業產能預警及風險監測等應用,優化全市經濟預警智控指數,對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傾向性、趨勢性問題及時預警研判。(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統計局)
3.強化經濟政策統籌協調。加快財政、人力社保、建設、交通、稅收、金融、能源、商務、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數字化改革。充分利用省領域大腦智能模塊,迭代升級“金陽光”惠企惠農系統、信義貸、信義保等應用,探索建立財政監督全流程數字化多跨管理平臺,用好成品油綜合智治平臺、“減稅降費直達快享”等應用,推動各領域經濟政策有效銜接。(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金融辦、市政管辦、市稅務局)
?。ǘ┲κ袌霰O管更加公平公正。
4.打造優質的數字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消費維權“一件事”改革,提升投訴舉報分析研判能力,打造數字化智慧放心商圈。提升數字貿易治理水平,優化數字貿易服務體系,營造數字貿易良好發展環境。支持快遞物流行業打造數字化改革場景應用。協同推進“產品、服務、工程、環境”四大質量建設,打造質量強市。(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5.以數字化賦能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暢通準入和退出機制,推行極簡登記、準入準營“一件事”改革,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迭代市場主體“金管家”應用,為市場主體精準畫像,強化市場主體幫服和大數據動態監測預警。(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6.打造智慧市場監管新模式。加快“浙藥檢查”共建共享,用好外賣在線等應用。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突出重點領域靶向監管,構建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點工業產品等閉環管理、溯源倒查的智控體系。探索信用監管“一件事”集成改革,實施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創新行政指導數字“工具箱”,開展包容審慎監管。(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大數據局)
?。ㄈ┲ι鐣卫砀訁f同閉環。
7.提升社會矛盾化解能力。推動縣級矛調中心迭代升級為縣級社會治理中心。進一步規范省矛調協同應用、鄉鎮(街道)矛調模塊的使用,加快推廣“浙江解紛碼”應用,迭代升級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兜底化解“一件事”系統,不斷提升矛盾糾紛線上調處化解能力。(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信訪局、市司法局)
8.提升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建強“五星透視”大數據基座,深化“雪亮工程”建設,推進公共視頻監控建設一體化改革,提升視頻監控智能感知能力,推廣“智安小區”“智安單位”建設應用,提升技網核心戰斗力。推進社區矯正數字化改革,打造立體智慧的教育幫扶模式,實現社區矯正“數據實時監測、預警快速響應、風險精準識別、線上線下協同”。(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9.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設集通信、指揮、調度和突發事件接報處置于一體的市級應急指揮中心,協同聯動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城市運行等領域數字化平臺,利用“大腦+算法”,提升監測預警和指揮救援能力。深化蘭江流域數字孿生、橫錦水庫數字孿生等水利部試點建設,構建流域防洪、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新模式。持續迭代“水源安享”應用,保障城鄉居民用水安全。深化金華防疫在線應用,實現“早發現、快處置”。創新城市應急管理機制,打造城市內澇及安全運行應用。(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資規局、市建設局、市水利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大數據局)
10.提升基層智慧治理能力。推動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和基層智治大腦建設,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迭代升級“141”體系,加快重大應用貫通落地,構建上下貫通、縣鄉一體的縣域整體智治格局,形成成熟定型的基層治理系統,打造基層治理現代化“金華樣板”。(責任單位:市委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改革辦、市委編辦、市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大數據局)
?。ㄋ模┲卜崭觾炠|普惠。
11.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強化政務服務多端協同融合,繼續全面推廣政務服務2.0事項應用,“一網通辦”率達到95%以上。推進政務服務“政銀合作”改革,構建政銀聯動的基層政務服務新機制,持續提升“浙里辦”城市頻道服務能力,狠抓全省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試點建設,縱深推進政務服務“就近辦、自助辦、掌上辦、上門辦”,讓群眾充分享受“一網通辦”改革紅利。深化應用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平臺,探索推進綜合政務自助終端長三角跨區域通辦,加快推進“全省通辦”“跨省通辦”,高質量推進“全市通辦”。扎實承接貫通為僑服務“全球通”應用,積極承建浙里政務服務協同管理應用省級試點。(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大數據局、市政管辦)
12.全面提升優質金融涉企服務水平。實施開放經濟金融服務改革試點,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在專業市場、政務民生、文旅商圈等領域的試點應用,探索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技術在財政補貼、企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等領域的應用。推進碳賬戶金融試點,依托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金華站),擴大碳賬戶金融場景運用。用好“浙里辦票”電子發票社會化協同應用,上線運行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全面推進電子發票(票據)全流程服務改革。(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稅務局、人行金華市中心支行)
13.全面搭建數字化社會保障便民網絡。實施公共法律服務質效提升三年行動,實現法律援助“市域通辦”,建成“線上一分鐘、線下半小時”法律服務“最佳生態圈”。推動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全方位、系統性重塑,不斷深化掌上醫療服務,融合省、市、縣醫療機構數據,推動全市醫療機構檢查互聯互認,杜絕患者重復醫療檢查。迭代工傷智防聯控應用,不斷織密職工勞動安全防護網。依托數字化手段,提高體育資源使用效率,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構建重大賽事組織、管理、推廣一體化體系,全力辦好亞運、省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社建委〕、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醫保局)
?。ㄎ澹┲ι鷳B保護更加敏捷智慧。
14.加強生態環境智能感知。強化對生態環境的實時感知和監控,完善水、氣、土、廢監測態勢圖,加密監控站點,創新監控方式,實現全感知數據接入城市大腦。依托耕地智保等應用,強化對自然資源要素的實時感知和監控。建立健全碳排放動態監測體系,建設二氧化碳自動監測站,提升碳監測能力。迭代升級金華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健全數據倉內容,推動“能力共用、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大數據局)
15.推進生態環境智治協同。實施“雙碳”集成改革,貫通用好能效倒逼“雙碳”協同創新、美麗浙江綜合集成等應用。持續推進“五水”智治,開展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數字化全過程動態監管系統應用試點工作,迭代升級河湖長制管理平臺。迭代升級“固廢一件事”,打造全域“無廢城市”綜合集成應用。承接復用省級林長智治應用,全面推動縣鄉村三級林業基層組織體系建設。迭代升級自然保護地綜合應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相統一。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安全保障能力,承接貫通浙里生態價值轉化應用,加快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生態惠民富民。(責任單位:市治水辦、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16.全域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依托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強化物聯感知、地圖影像等數據歸集,推進空間利用評價、空間安全分析等智能要素開發,完善空間利用評價等指標體系,重點建設工業空間、地下空間、安全智防等應用場景,不斷夯實國土空間治理數據底座。迭代全域土地整治修復智治應用,推動土地整治全鏈數字化流程再造。(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資規局、市建設局)
?。┲φ\行更加整體高效。
17.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廣“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數字應用,實現執法事項100%上平臺,基本實現權力規則化、規則數字化、數字智能化,形成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改革成果。進一步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積極參與省司法廳執法監管平臺建設,做好貫通推廣。全面使用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數智系統。(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行政執法局)
18.提升決策指揮能力。整合多源數據資源,拓展各領域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應用場景,探索形成用數據說話的循證決策機制。推動共同富裕統計監測體系建設,積極承接省共同富?;A數據庫建設試點,通過大數據沉淀+統計調查+建模等方式,探索群體數據庫建設路徑,為全省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大數據局)
19.提升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能力。加快建設變革型組織,推進政府組織體系整體化、扁平化。建設金華市浙政釘工作臺,推動“掌上辦公”“掌上治理”,實現重要工作指令“一鍵觸達”。推動機關內部數字化改革,迭代升級金華市協同辦公平臺,不斷提升公文交換、信息報送等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能力。打造金華政府重點工作應用,實現重點工作進度、質量、成效一屏掌控。全面提升機關事務管理水平,承接貫通浙里好管家應用,迭代金華機關事務應用,積極推進全市辦公用房“一張網”、業務用車監管、智慧餐廳、“指尖大院”等4個試點建設。建設金華行車輛調度系統,實現人員、車輛、場所的高效、有序、安全運轉,有力保障重大賽事、重大活動的舉辦。(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市機關事務局、市大數據局)
20.提升行政監督能力。推進公權力行使全生命周期在線運行、留痕可溯、監督預警。積極做好省“干事畫像”任務承接和特色場景建設,全力推進民生實事試點,開展民生實事工作“干事畫像”。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多督合一、督幫一體”督查體系,用好“浙里督”系統,強化政府效能智慧管理。構建以“審計大腦”為核心基座的數字化審計體系,科學確定“經濟體檢”的方式、內容和頻率,確保重大問題應發現盡發現、審計建議能循因施策、審計成果能推動防患于未然。(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審計局)
21.提升政務公開水平。積極承接浙里公開應用,建設全市統一、分級分類、共享共用、動態更新的政策文件庫,推動政策信息集成智能發布,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加強政務新媒體管理和規范化建設,暢通政民互動渠道,推動各類民意服務平臺數據整合共享,提高民意大數據輔助決策水平。(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
三、以數字政府建設助推數字金華發展
22.撬動數字經濟發展。開發迭代惠企政策智配直享、標準地要素直達等應用,用好“天羅地網”“數智浙擔”“鳳凰丹穴”等應用,準確把握行業和企業發展需求,精準輸出政策、要素、數據,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持續推動“浙江公平在線”落地見效,實現發現線索100%閉環處置。規范平臺經濟發展,提升整體智治水平,將全市超20萬家網店納入監測,加強直播帶貨等新業態領域的監管。鼓勵企業開放搜索、電子商務、社交等數據,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工作,挖掘推廣公共數據深度開發利用與產業數據融合利用的實踐和制度成果,釋放數據紅利,壯大數據服務產業。(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辦、市大數據局)
23.驅動數字社會建設。貫通用好“浙里康養”“浙有善育”等應用,推進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托育機構管理、母子健康服務等數字化場景建設。推動人社、衛生健康、民政、市場監管和教育等民生領域數據匯聚共享,迭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線”“雙減通”和“校安通”等應用。打造金華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應用,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公共服務”,推動購物消費、居家生活、旅游休閑、出行停車等領域數字化改革。以金華城市大腦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設城市生命線數據倉,打造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平臺,開展城市治理“一網統管”試點工作。建設信義征遷應用,實現“陽光征遷”。全面貫通“浙農富?!睉?,實現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與“浙農經管”協同貫通,深化集體經濟數字管理、金地惠農、農宅通、梅好蘭溪、萄怡浦江、山區幸福在線等應用,以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農民就業和農村建設。深化“四治融合”基礎治理體系,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數字化應用集成貫通到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和城鄉風貌樣板區。(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
24.營造良好數字生態。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探索區域性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試點,推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片區開展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建設,加快實現數據市場化突破,推動數據價值化。出臺數字經濟企業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培育行動方案,培育大數據產業相關核心企業與服務組織,鼓勵數據技術研發,推進全社會數據融合應用。培育數字經濟新型組織模式,積極參與世界互聯網大會。構建多方協同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治理模式,建立常態化漏洞和事件監管通報機制,為數字化發展營造安全可靠環境。(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
四、打造高效集約智能安全的公共數據平臺
25.構建數據高效運營管理體系。編制市縣兩級數據運營評價指標,明確市、縣(市、區)各部門數據運營管理職責,形成推動數據共享開放的高效運營機制。充分利用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IRS),完善數據審批實時監督機制,強化數據共享流通預警監測能力,實現公共數據統一展示、統一預警、統一監督、統一調度、統一考核,有效提升數字資源利用效能。(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
26.構建數據高質量供給體系。統籌推進市縣兩級公共數據平臺建設,完善數據高質量認證、標準管理機制,鼓勵數據生產單位、使用單位和監督單位以及社會力量參與數據供給治理全過程。強化數據質量源頭治理,建設數據治理智能組件,實現數據治理過程可視化。(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
27.構建數據深度開發利用體系。完善人口庫、法人庫、證照庫、信用信息庫、空間地理庫等五大基礎庫,建設統一標準地址庫和數據圖譜系統,重點推進共同富裕、助企紓困、疫情防控、除險保安、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建設等領域的特色專題數據產品建設和服務提供。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迭代公共數據開放目錄及責任清單,建立健全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和安全利用管理機制,分類分級開放公共數據。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利用公共數據依法開展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數據加工等活動。(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
28.構建數據智能服務體系。積極配合省數字政府系統“大腦”和重點領域“大腦”建設,打造智能要素超市,匯聚知識、算法、模型、智能模塊等數字資源,實現智能化要素在線查詢、在線管理、在線開發、在線共享。統籌推進算力資源集約化管理,推進統一組件應用對接,加強個性化智能服務組件開發共享,實現“集約建設、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
29.構建一體化的網絡安全體系。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安全協同聯動機制,迭代升級政務外網網絡安全感知中心,構建技術保障、安全管理和運營一體化的防護新模式。健全數據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建設數據安全智能中心,完善全鏈路數據安全管控能力,推進數據加密、數據脫敏、數據水印、數據備份、數據溯源等技術應用。加強業務部門數據權限管控,構建統一安全策略、統一安全算法、統一平臺管理模式,形成風險感知、智能分析預警、協同運營、市縣統管的安全管理體系。(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大數據局)
五、構建數字政府建設協同高效推進體系
30.優化項目管理機制。強化全市統籌,建立健全市縣協同聯動和重大改革(重大應用)“一本賬”統籌管理機制。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建立綜合論證、聯合審批、綠色通道、績效評估、動態調整等項目建設管理新模式。(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
31.構建“多元參與+市場驅動”機制。創新數字政府應用開發運行模式,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國企、民資共同參與開發建設重大應用。建立與金華銀行、金華成泰農商行、稠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發揮銀行基層網點多、覆蓋面廣等優勢,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向基層延伸。積極引導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參與數字政府建設,彌補政府管理和服務不足。積極引入高校、研究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建立數字政府研究機構,培育數據開放創新應用。(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國資委、市金融辦)
32.健全全市聯動推進機制。健全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協調機制,負責統籌指導協調、組織推進落實全市數字政府建設各項任務。堅持市縣一體、部門聯動,強化數字政府建設“三融五跨”,做好應用銜接、數據共享、業務集成。探索建立應用全市推廣機制,進一步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賦能作用。深化應用謀劃多方會商機制,壓實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責任。(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大數據局、市政府有關部門)
33.加強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聚焦校園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小商品數字自貿、五金產業轉型升級攻堅平臺、工業空間、市場主體“金管家”、工業固廢“一件事”等數字化改革成果,及時總結提煉建設過程中的理念、思路、方法、路徑,打造一批具有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力的制度規范和標準體系,為全省數字政府理論和制度體系構建多做貢獻。(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全面加強黨對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領導
34.加強組織領導。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數字政府建設各領域各環節,貫穿于政府數字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全過程,確保數字政府建設正確方向。各級政府要履行數字政府建設主體責任,謀劃落實好數字政府建設各項任務,主動向黨委報告數字政府建設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履職盡責,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確保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相關部門)
35.提升數字素養。做好數字政府建設的宣傳解讀,集中展示建設成果,最大程度、最大范圍獲取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加大政府數字化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培育更多數字政府領域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定期組織全市政府系統數字化業務能力培訓,提升干部隊伍塑造變革能力。引導和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設置數字政府相關專業。(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
36.強化考核評價。圍繞數據賦能和制度重塑等要求,迭代完善數字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長效評價機制,固化數字政府綜合評價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引入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評價,不斷提升數字政府應用效能和滿意度。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和經驗交流活動,鼓勵基層創新,建立容錯和獎懲機制。(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