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0月14日
?。ù思_發布)
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2022—2024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全力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trong>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緊扣“四區一高地”主定位,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機遇,堅持“適度超前、系統推進、數據互通、市場推動”的原則,構建高層次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ǘ┲饕繕?/strong>
2022年,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全省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40個以上,加快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到2024年,力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全省累計新建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00個以上,傳統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基本建成大數據優勢突出、通信網絡基礎穩固、轉型支撐有力、創新資源集聚、安全可控可信的貴州特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ㄒ唬┐髷祿A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聯、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設施,夯實新型網絡基礎。統籌推進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規劃建設和產業布局,全力打造貴州數字產業和人才集聚區、數字場景應用示范區。
1.建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打造全國一流的超大型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聚基地。提高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的平均上架率,降低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2022年,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到2024年,力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
2.建設算力樞紐節點輸送通道。推動算力樞紐節點進入基礎運營商網絡架構核心層。建設貴安集群內部直連網絡、貴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直連網絡,推進貴安集群與主要互聯網節點城市數據中心集群之間的直連網絡建設。到2024年,力爭控制數據傳輸單向時延在30毫秒以內。
3.建設“東數西算”算力網。搭建全省統一的高水平云服務平臺,提供低成本、廣覆蓋、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務。構建算力樞紐節點統一算力調度平臺和東西部算力互補對接平臺,實現在算網資源層面的統一管理、編排和調度。高效匯聚各領域算力資源,形成公共算力池。建設數據流通交易平臺,面向全國提供高效率、可信賴的數據流通交易環境。2022年,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算力需求,初步建立跨區域產業合作、數據流通共享機制。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形成一批“東數西算”典型示范場景和應用,基本建成國家數據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樞紐。
4.推進5G網絡建設。率先在國家級高新區、省級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推進政務、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5G專網建設。在民用、商用、政用領域打造一批5G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200個。到2024年,力爭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實現5G網絡縣城主城區全覆蓋和規模商用,實現5G網絡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600個。
5.部署超高速光網、骨干網。全面開展“萬兆園區、千兆城區、百兆鄉村”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州)適時開展10G無源光網絡等更高速率接入技術試點。升級擴容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傳輸帶寬,優化升級貴陽貴安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頂級域名節點。2022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65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3.8萬Gbps。到2024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80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4.5萬Gbps,骨干直聯點互聯鏈路帶寬達到600Gbps。
6.提高移動物聯網發展水平。加快貴陽貴安、遵義、六盤水、銅仁、黔東南等地物聯網產業發展。推動智能家居物聯網應用的規?;l展。搭建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聚平臺,推動重點行業感知設施的規?;渴?。加快物聯網重點領域應用場景覆蓋,實現全省物聯網業務高速、智能發展。2022年,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1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600萬個。到2024年,力爭全省物聯網基礎網絡基本建成,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3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000萬個。
7.構建大數據安全基礎設施。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推進大數據網絡安全服務平臺建設。聚焦政務、交通、水利等垂直領域,建設本行業、本地區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創新云安全服務和大數據安全服務模式,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加強災備能力建設。2022年,建設安全示范應用重大項目3個以上。到2024年,全省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同步建設比例達到100%。
8.建設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圍繞云計算及數據服務產業、信創工程產業、數據場景應用產業,加快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入駐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加快貴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貴安分園建設,打造信息人才實訓實習基地。積極推進智能物聯網、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應用實現,構造極具吸引力的數字生活和智慧工作場景。2022年,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4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1萬人。到2024年,力爭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16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6萬人,累計打造數字應用場景1000個。
?。ǘ┩七M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升級
深化“六網會戰”建設,加強“補短、成網、聯動、配套、共享”,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的基礎設施新形態,形成傳統與新型相融合的發展格局。
9.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一代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貴州省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平臺、交通運輸行業專網,加快推進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水運等示范工程建設。鼓勵貴陽、遵義、六盤水、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冷鏈物流基地加快運輸、倉儲、配送等全過程智能化改造。2022年,累計建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5個以上。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15個以上。
10.建設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圍繞貴州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以及重點水利工程,加快打造“水利大腦”,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匯聚與監控。推進水庫、水閘、堤防、水文、農村水電等運行監測站點部署。2022年,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391座。到2024年,累計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1820座以上,實現全省小型水庫大壩安全運行自動化監測監管,初步建成貴州省水利云視頻中心。
11.建設智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項目、數字化電廠。推動發電側至用電側全環節智能終端建設,實現對電廠、變電站、桿塔、輸電導線、地下管廊的遠程智能管理。加快推進多表合一,實現遠程自動集采集抄、實時計量、信息交互與主動控制。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充電設施覆蓋范圍。2022年,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1000套,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3.2萬個。到2024年,累計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3000套,力爭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4萬個以上。
12.建設數字管網及油氣網基礎設施。推進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雨水管網、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地下綜合管廊和油氣管線智能化改造,推進城市智慧綜合管廊建設。加強管網及油氣網建設與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配合銜接。地級城市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2022年,完成地級城市地下管網普查,地級城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到2024年,力爭地級城市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建成智慧綜合管廊試點項目2個以上,完成天然氣國家干線及省級支線的智能化改造。
?。ㄈ┲腔蹜没A設施建設
重點推進產業設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深化“萬企融合”和“智慧黔城”建設,賦能支撐工業、農業、旅游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
13.建設工業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十大工業產業實施智能制造升級改造,鼓勵企業加快工業設備上云、業務系統云化改造遷移,建設一批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在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推動開發區數字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2022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3個,實現標識解析在5個重點行業規?;瘧?,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到2024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5個,實現標識解析在10個重點行業規?;瘧?,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
14.建設農業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平臺,深入推進數據共享開放,強化數據挖掘、分析預測能力建設。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建立數據可視化應用場景。加快智能物聯網監測設施部署,打造一批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推動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通道,助推“黔貨出山”。2022年,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3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
15.建設文旅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完善“一碼游貴州”平臺。加快推進貴州全域旅游數字化升級。加快推進景區景點、旅游場館等區域合理布設智能監測設備。推動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改造,打造交互式文化體驗專區,實現文旅商數融合發展。2022年,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45個。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70個。
16.建設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自主可控主權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支持各市(州)建設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智能語音開放創新平臺等建設。推動北斗大數據在防災減災、智慧交通等領域融合應用,建設北斗防災應用大數據創新中心、遙感衛星影像大數據創新中心。到2024年,力爭累計打造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50個以上。
17.建設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完善全省統一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構建數字政府“大中臺”。支持貴陽、遵義等城市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智能化改造和物聯網應用。深入推進“智慧黔城”建設,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到2024年,打造一批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醫院、智慧商圈,力爭累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5個以上。
18.建設公共衛生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加快遠程醫療能力建設,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應急保障、傳染病智能防控等平臺部署。加快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西部中心建設。積極部署各類健康管理、健康監護的感知終端。2022年,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10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50個以上,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累計突破500萬人次,累計建設互聯網醫院30家以上。
?。ㄋ模﹦撔禄A設施建設
系統布局建設貴州省創新基礎設施,以培育建設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統籌推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服務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形成布局合理、促進創新發展、具有貴州特色的創新基礎設施發展體系。
19.建設科學與工程研究平臺。聚焦喀斯特及射電天文科學領域籌建黔靈實驗室,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支持省內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重組,在綠色農藥等領域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圍繞區域發展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數字信息技術、礦產資源、碳達峰碳中和、公共安全與防疫等重點領域,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到2024年,累計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20個。
20.建設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重點推進列入新序列管理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聚焦大數據、生物產業、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大力培育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實力較強、運行較好、符合有關定位和條件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建為技術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建設引領行業發展、技術水平占據制高點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聚焦我省重大疾病領域和優勢臨床???,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支持具備科研基礎的市場主體積極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支持省內高校高標準部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2022年,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40個以上。到2024年,力爭累計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80個以上。
21.建設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平臺。推動貴州醫學測序中心、貴安超級計算中心、種質資源庫、智能建造共享數字化平臺、煤炭地下氣化物理模擬裝置及數值仿真系統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結合我省地域特色和工作基礎,在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防災減災等領域,建設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2022年,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5個以上、省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5個以上。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y籌協調
建立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各市(州)、縣(市、區、特區)政府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研究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各市(州)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庫,實行滾動儲備、動態調整,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二)強化資金支持
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機構資金等支持,充分發揮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投資基金、新動能產業發展基金的撬動作用。優化調整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通過省預算內投資、省大數據發展專項資金、省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省服務業專項資金等大力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ㄈ娀乇U?/strong>
加強用地保障,對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通過“一事一議”研究支持解決。對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支持。強化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人才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引培機制。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技能人才隊伍。
?。ㄋ模┘訌娦麄魍平?/strong>
積極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宣傳工作,打造全社會共同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環境。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招商。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示范項目宣傳,推廣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效。
附件:1.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制度
2.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分解表
3.貴州省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4.貴州省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5.貴州省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6.貴州省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附件1
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廳際聯席會議制度
為貫徹落實《貴州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制度?,F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職能
在省人民政府領導下,統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研究協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有關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評估,研究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建議,促進有關地方、部門和行業加強溝通協作,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有關情況,完成省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成員單位及組成人員
聯席會議由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國資委、省能源局、省廣電局、省統計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投資促進局、省政務服務中心等28個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席會議可根據工作需要調整成員單位。
聯席會議由省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召集人,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主要負責人擔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員單位有關負責人為聯席會議成員。聯席會議成員如需調整,由所在單位提出,聯席會議確定。
召集人:潘大福省發展改革委主任
副召集人:劉沖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
廖飛省科技廳廳長
李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景亞萍省大數據局局長
尚凱鶯省通信管理局局長
成員:何云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羅玲龍省委網信辦副主任
楊凌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楊松省科技廳副廳長
閔江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
婁松省大數據局副局長
劉接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
饒曉亭省政務服務中心主任
黃健省教育廳副廳長
溫貴欽省公安廳副廳長
譚勇省財政廳副廳長
施長冬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一級巡視員
夏清波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
羅鴻翔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何宏端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
康厚榮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
曾信波省水利廳副廳長
方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楊健省商務廳副廳長
李芳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張巍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王科富省應急廳副廳長
方東省國資委副主任
張全毅省能源局副局長
范華省廣電局副局長
王瑛省統計局副局長
鄧承紅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
謝強省投資促進局副局長
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聯席會議設聯絡員,由各成員單位有關處室負責人擔任。
三、工作規則
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根據省人民政府領導同志指示和工作需要,可以臨時召開會議。研究具體工作事項時,可視情況召集部分成員單位參加會議,也可邀請其他部門參加會議。聯席會議議定的事項以紀要形式印發各成員單位,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四、工作要求
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加強對聯席會議議定事項的跟蹤督辦,及時向成員單位通報進展情況;要牽頭會同各成員單位做好聯席會議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各地、各有關部門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落實聯席會議議定事項及分工任務,主動研究制定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提出工作建議。
附件2
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分解表
附件3
貴州省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
?。?022—2024年)
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廳省委網信辦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完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助力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制定本專項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2年,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200個,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65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3.8萬Gbps,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1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600萬個,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4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1萬人。
到2024年,力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至1.2以下,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600個,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80萬公里,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4.5萬Gbps,骨干直聯點互聯鏈路帶寬達到600Gbps,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3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000萬個,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1600家,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6萬人,累計打造數字應用場景1000個。
二、重點任務
?。ㄒ唬┙ㄔO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
1.打造全國一流的超大型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聚基地。以貴安電子信息產業園為起步區優先發展,堅持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向貴安集中,突出數據中心產業集群核心區的功能定位,招引一批國家級、行業級數據中心落地貴州。推進現有的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擴容升級,加快推進建設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行業數據中心建設,積極引進能源、制造等重點行業布局安全數據中心項目。加快開拓省內外算力服務市場,提高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的平均上架率,采用新型節能技術,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制冷,降低數據中心平均PUE值。2022年,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15萬架。到2024年,力爭算力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60萬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部分示范項目PUE值低于1.15。
2.深化跨區域協作建設。推進與其他樞紐之間的密切合作,形成常態化溝通機制。推動開展企業內部跨區域算力協作,實現高效智能調度。以項目為載體采取“供方統建”“需方自建”“合作共建”等多種合作模式進行建設。
3.打造行業應用大腦。推動城市內部數據中心建設,部署中小型城市數據中心和小微型邊緣數據中心,滿足金融市場高頻交易、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車聯網、聯網無人機、智慧電力、智能工廠、智能安防等新型業務應用需求。推動射電天文望遠鏡、科學、生物、文旅、元宇宙等領域使用高性能算力。
?。ǘ┙ㄔO算力樞紐節點輸送通道
4.提升算力樞紐節點網絡層級地位。推動算力樞紐節點進入基礎運營商網絡架構核心層,將其打造為網絡的數據匯聚中心和互聯互通中心,力爭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優化交換中心與接入節點之間的傳輸網絡,提高企業間數據交互質量和效率。監測數據中心網絡質量,持續優化網絡性能。
5.建設算力樞紐節點高速直連網絡。建設貴安集群內部直連網絡,實現單向時延在5毫秒以內。建設貴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直連網絡,實現單向時延在10毫秒以內。建設至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樞紐以及周邊省份數據中心直連網絡,力爭單向時延在20毫秒以內。建設至京津冀、內蒙古、甘肅、寧夏樞紐直連網絡,力爭單向時延在30毫秒以內。
?。ㄈ┙ㄔO“東數西算”算力網
6.加強算力服務支撐。搭建全省統一的高水平云服務平臺,推動公共算力服務資源開放,提供低成本、廣覆蓋、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務。支持云服務供應商優化算力服務,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助力培育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東數西存、東數西算、東數西訓、東數西營”等業務應用場景開發,面向東部地區市場,大力承接后臺加工、模型訓練、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業務和實時性要求相對低的算力密集型業務。探索建立東西部算力互補協作服務機制,與東部地區探索建設云、邊、端協同的算力服務體系。打造一批面向重點行業的數據加工廠,有效承接東部地區清洗、標注等數據基礎加工業務需求。
7.強化算力資源統一調度。構建算力樞紐節點統一算力調度平臺和東西部算力互補對接平臺,探索打造區域間算力商品交易平臺、算力跨區域調度平臺、數據可信流通平臺等,實現在算網資源層面的統一管理、編排和調度。建設主算力和備算力,高效匯聚各領域算力資源,形成公共算力池,鼓勵廠商將閑置算力接入公共算力池。
8.建設新型數據流通交易基礎設施。運用云計算、區塊鏈、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建設數據流通交易平臺,支撐數據產品和服務、算力資源、算法工具等多元化產品交易,實現原始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產品“可控可計量”、流通行為“可信可追溯”,面向全國提供高效率、可信賴的數據流通交易環境。到2024年,基本建成國家數據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樞紐。
9.健全標準規范。開展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貫標。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成效評估、算力接入規范、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數據商準入運行、數據要素安全可信流通、政務數據授權使用等制定一批標準規范。
(四)推進5G網絡建設
10.加快5G網絡覆蓋。加強5G網絡城市深度覆蓋和鄉村廣泛覆蓋,加快國家級高新區、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旅游景區、核心商圈等場景的室內外協同深度覆蓋,推進基于5G場景應用需求的黨政機關、高校、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的精細化覆蓋,逐步將5G網絡延伸至行政村。深化5G共建共享,支持鐵塔公司統籌室內外5G配套設施建設,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開展5G網絡共建共享和偏遠地區5G異網漫游。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8萬個。到2024年,力爭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實現5G網絡縣城主城區全覆蓋和規模商用,實現5G網絡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
11.開展5G專網建設。推進政務、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以及工業園區、農業基地、旅游景區、醫療機構等場所根據場景應用需求,進行5G專網建設,以場景應用促進網絡建設,構建“用建互促、公專并舉”的5G建設發展體系。
12.推廣5G場景應用。加速推進重點領域5G賦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在民用、商用、政用領域打造一批5G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在工業互聯網、能源、交通、教育、醫療、文旅、鄉村振興、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可復制推廣的5G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2022年,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200個。到2024年,5G場景應用項目累計達到600個。
?。ㄎ澹┎渴鸪咚俟饩W、骨干網
13.推進千兆光網建設。加大10G無源光網絡端口及光線路終端設備建設力度,開展光線路終端上聯組網優化及光分配網改造升級,推動光傳送網節點向網絡邊緣延伸,與光接入網無縫銜接構筑端到端千兆光網,實現“萬兆入園、千兆到戶”。2022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65萬公里。到2024年,全省通信光纜總長度力爭達到180萬公里,實現80%的鄉鎮具備千兆寬帶接入能力。
14.加快推動骨干網演進升級。推動省內干線網絡規模部署200G/400G大容量光傳輸系統,升級擴容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傳輸帶寬,適度超前擴容省際互聯網出口帶寬。拓展省際聯通方向,提高網間流量疏導能力和互通效率,持續提升骨干網間通信質量。優化升級貴陽貴安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頂級域名節點,提升我省國際互聯網訪問性能。積極引入第六版互聯網通信協議分段路由、以太網虛擬專用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網絡智能化調度、運維和管理水平。2022年,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3.8萬Gbps。到2024年,力爭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4.5萬Gbps,骨干直聯點互聯鏈路帶寬達到600Gbps。
?。┨岣咭苿游锫摼W發展水平
15.集約建設移動物聯網。持續加快全省物聯網能力建設,加快推動2G/3G移動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形成窄帶物聯網、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統籌利用移動物聯網和光纖等技術,搭建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聚平臺,推動重點行業感知設施的規?;渴?。以“5G定制網+物聯網”模式實現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智慧校園、智慧水利、智慧農業等領域的重要突破,加快物聯網重點領域應用場景覆蓋,實現全省物聯網業務高速、智能發展。2022年,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1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600萬個。到2024年,累計打造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30個以上,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000萬個。
16.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以貴陽貴安、遵義、六盤水、銅仁、黔東南等為重點,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發展智能家居,推動智能門禁、智能網關、家電智能控制、家居環境管理等智能家居物聯網應用的規?;l展,打造智能家居服務生態圈。在智慧城市、物流、工業、安防、車聯網等領域深化物聯網發展應用。
(七)構建大數據安全基礎設施
17.提升大數據安全基礎設施效能。推進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建設,打造基于數字孿生的大數據及網絡安全靶場,實現數據安全的整合與分析。推進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建設,促進數據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構建全天候全方位態勢感知和應急響應處置網絡,打造省市一體化監測預警體系。推進大數據網絡安全服務平臺建設,強化貴陽市大數據及網絡安全技術中心、大數據及網絡安全應用示范中心、公共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拓展數字安全技術應用。
18.提升云上貴州政務云平臺安全防護能力。依托云上貴州安全運營平臺、云盾態勢感知平臺,逐步形成立體防御體系。創新云安全服務和大數據安全服務模式,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加強災備能力建設?;谠粕腺F州安全運營中心,加強對各電信運營商節點的全方位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安全運營服務體系。積極開展云安全市場產品擴充、適配工作,為上云應用系統提供安全接入、入侵防范、安全審計、防病毒、防篡改、數據防泄漏等安全防護能力。開展平臺各節點的等保備案、建設、測評、復評等工作。
19.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推動國產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在云上貴州政務云應用,構建智能安全監測和多層級智能化安全防護體系。以構建組織、預防、監管、應急處置、技術防護等綜合保護體系為重點,強化云上貴州政務云平臺及重點信息系統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監測。
?。ò耍┙ㄔO貴陽大數據科創城
20.打造數字產業和人才集聚區。建設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快實施貴安超級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安全數據存儲中心、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及貴安新區數字孿生等項目。
21.培育三大產業。圍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建設,發展以云平臺、云應用、數據服務為重點的云計算及數據服務產業。圍繞數據場景應用示范區建設,發展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數字金融為重點的數據場景應用產業。加快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入駐一批行業龍頭企業。2022年,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400家。到2024年,力爭累計引進培育大數據及關聯企業1600家。
22.集聚大數據人才。依托大學城和清鎮職教城的科教資源,加快貴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貴安分園建設,支持校企合作開展人才培養與實訓實習,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第三方培訓機構開展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集人才招引、人才培養、人才交流為一體的產業人才綜合服務體系,打造信息人才實訓實習基地。2022年,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1萬人。到2024年,集聚軟件及相關人才6萬人。
23.打造數字場景應用示范區。拓展數字應用場景。圍繞網絡貨運、鯤鵬鴻蒙產業、數字政府、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智慧文旅、智慧醫療、數據交易、數據安全、元宇宙、數字孿生等重點領域,豐富融合應用場景。到2024年,力爭累計打造數字應用場景1000個。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在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統籌下,成立由省大數據局等部門組成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省大數據局,具體負責統籌推進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
?。ǘ┘訌娨乇U?/strong>
將相關用電保障納入電網規劃,制定貴安集群可再生能源保障方案、電力網與算力網協同聯動工作方案等。指導地方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做好空間保障和土地要素保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充分發揮現有省級預算內投資、省大數據發展專項、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等資金和新型工業化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引進培育大數據領域相關專業人才,支持相關高校與科研院所按程序設立算力、算法相關專業。
?。ㄈ┘訌姳O督考核
及時跟蹤大數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對照任務清單,落實責任部門,明確措施和進度要求,加大督導力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
附件4
貴州省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升級
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
省交通運輸廳 省水利廳 省能源局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全力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推動傳統設施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體系,制定本專項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2年,完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5個以上,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391座,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3.2萬個,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1000套。
到2024年,累計完成智慧交通試點項目15個以上,累計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1820座以上,初步建成貴州省水利云視頻中心,力爭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4萬個以上,累計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3000套,基本實現電網輸電架空線路在線智能監測,力爭地級城市基本實現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建成智慧綜合管廊試點項目2個以上,完成天然氣國家干線及省級支線的智能化改造。
二、重點任務
?。ㄒ唬┙ㄔO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1.建設新一代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推進綜合交通大數據資源體系重構,強化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持續推動數據資源一體化歸集和管理,為數字交通發展提供動態集聚、開放共享的數據支撐。搭建綜合交通運輸數據中臺,構建核心算法模型庫,推進綜合交通大數據智能分析、融合應用。
2.建設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平臺。按照建成全國一流、功能強大、業務融合、智能協同、服務優質、特色鮮明的綜合交通運輸運行指揮中心的總體需求,建成三位一體的貴州省綜合交通信息樞紐中心、服務中心和協同處置中心,為管理決策、行業運行、公眾出行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3.推進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構建包括“一路一網一體系”的“數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協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實現高速公路全業務數據驅動、全要素物聯感知、全周期智能建養、全時空運行調度、全路域主動管控、全行程品質服務。
4.推進智慧水運(一期)建設。探索推動以電子航道圖、水位氣象、北斗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甚高頻、視頻監控、梯級聯合調度、智能航標等為代表的數字航道升級為智能航道,打造服務到位、監管有效、保障有力、安全穩定的智慧水運平臺。
?。ǘ┙ㄔO智慧水利基礎設施
5.推進雨水情測報及安全監測設施建設。推進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建設,實現自動化采集、傳輸、匯集、共享。2022年,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391座。到2024年,累計改造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及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站點1820座以上。
6.推進山洪災害防御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山洪災害“四預”平臺、測雨雷達建設及山洪自動監測站點升級改造等,大幅提升全省山洪災害防御能力,為水旱災害防御監測預警工作提供決策支撐。到2024年,完成山洪災害“四預”平臺及測雨雷達建設,改造山洪站點500個。
7.打造水利綜合圖像監控平臺。以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為基礎,整合接入相關部門的涉水視頻信息,打造“1個省級總平臺、9個市(州)分平臺”布局的水利綜合圖像監控平臺,實現重點區域統一管理、統一監控,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8.構建貴州“水利大腦”。打造集數據資源池、物聯網平臺、智慧賦能平臺、應用支撐平臺、預報調度平臺、貴州水利一張圖等于一體的“水利大腦”,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匯聚與監控,為智慧化數字水利業務應用提供運行環境、開放數據、智慧算力、業務模型等服務。
?。ㄈ┙ㄔO智慧電網基礎設施
9.加快推進數字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建設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建設金元織金電廠等數字化電廠。推動能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推進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示范、光儲充一體化站等示范項目。
10.加快推進電網智能監測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建設,實現輸電架空線路在線智能監測,有效提高系統設備受災監測能力。2022年,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1000套。到2024年,累計安裝架空線路智能監測終端3000套。
11.加快推進智能充電設施建設。按照“樁站先行,適度超前”的思路,加強住宅區、公共服務區、人口集聚區、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高速公路等重點區域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具備建設條件的加油(氣)站,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和覆蓋,形成骨干公共充電網。2022年,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3.2萬個。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成智能充電基礎設施4萬個以上。
?。ㄋ模┙ㄔO數字管網及油氣網基礎設施
12.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在管網普查基礎上,同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充分發揮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作用,將地級城市地下管網日常管理工作逐步納入平臺,建立平臺信息動態更新機制,提高信息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到2024年,力爭地級城市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
13.推進智慧綜合管廊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市(州)運用5G、物聯網等技術,開展地下綜合管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試點建設,搭建管廊環境監測、結構監測、設備監控、安全防范等感知系統,實時掌握綜合管廊運行狀況,進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管網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4年,建成智慧綜合管廊試點項目2個以上。
14.推進智慧油氣管網建設。依托全省天然氣“一張網”建設工程,運用無人機巡檢、人工智能、光纖預警等技術,同步推進油氣管線智能化改造,創新管道巡護模式,拓展泄漏檢測、區域安防、地質災害預測等智慧場景。到2024年,力爭完成天然氣國家干線及省級支線的智能化改造。
三、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領導
充分發揮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由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能源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分別成立相應工作專班,加強組織領導,根據工作目標、任務,牽頭做好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同時,建立傳統設施智能升級重大項目庫,實行滾動儲備、動態調整,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ǘ┘訌娰Y金保障
積極向國家部委爭取支持,用好省預算內相關專項資金,發揮省級政府投資基金作用,持續加大對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加強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ㄈ娀瞬乓?/strong>
完善行業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提升行業新型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加大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資金投入,廣泛開展系統內部行業管理人員、基層業務人員的應用技能培訓。
附件5
貴州省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
?。?022—2024年)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農業農村廳 省文化和旅游廳
省大數據局 省發展改革委 省衛生健康委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全力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適度超前布局智慧應用基礎設施,不斷拓展創新應用場景,制定本專項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2年,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3個以上,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45個,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10個以上。
到2024年,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力爭累計建設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70個,力爭累計打造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50個以上,力爭累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5個以上,累計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50個以上,累計建設互聯網醫院30家以上。
二、重點任務
?。ㄒ唬┙ㄔO工業數字基礎設施
1.完善工業網絡基礎設施。支持工業企業加快工業無源光網絡、時間敏感網絡、窄帶物聯網等新型網絡技術應用部署,推動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產控制網絡融合。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加快“5G+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加快推動開發區有線光纖、5G網絡“雙千兆”覆蓋。加快能源、電子、白酒、醫藥、裝備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推動標識解析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的應用,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管理水平。2022年,實現標識解析在5個重點行業規?;瘧?。到2024年,實現標識解析在10個重點行業規?;瘧?。
2.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貴州“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壯大,打造面向區域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普適性強的工業APP。支持礦產、輕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產業領域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推動貴州磷化、貴州茅臺、航天江南、中國振華等企業率先開展實踐。加強行業級平臺間數據互通、功能調用和服務互認,促進產業鏈各環節耦合共生、融合發展,形成良好發展生態。2022年,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到2024年,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
3.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先行先試,建設數字產線、無人車間、智能工廠,打造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推動中小企業普及應用數字技術,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環節數字化改造,打造典型融合應用場景。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用云,引導鏈主企業開展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核心系統云化改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業務云端遷移。鼓勵企業應用“云使用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門檻和成本,加快上云步伐。2022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3個。到2024年,累計打造5G智能工廠5個。
4.推動開發區數字化建設。支持開發區圍繞主導產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打造產業分析、設施管理、智慧招商、智慧物流、安環監測等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智慧開發區平臺,暢通產業、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對接路徑。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ǘ┙ㄔO農業數字基礎設施
5.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構建一套數據規范、一個平臺、一個指揮中心、一張圖、一個移動端APP、一碼通辦,“六個一”大框架,推進農業農村全產業信息入網入庫、多環節數據聯動互通。
6.推進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利用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將農業種養殖經驗、知識和技術數據化,對農業生產、環境和運輸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和信息化管理,建立數據可視化應用場景,實現智能化、產業化、高效化生產,實現農業生產大數據的匯聚、融合和應用,促進農業產業調整、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收,顯著提升數字化農業的水平。2022年,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3個以上。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成數字農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
7.建設完善貴州數字農業平臺。完善貴州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溯源。構建農村智慧物流體系,通過大數據賦能區域物流,提供數據可視化分析、溯源、數據挖掘等應用,引導“云上”“云下”聯動,推動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通道,助推“黔貨出山”。
(三)建設文旅數字基礎設施
8.完善提升“一碼游貴州”平臺。著力構建全省智慧旅游樞紐平臺,實現文旅基礎設施的完善集約建設、文旅數據資源的高效共享利用、文旅治理平臺的支撐功能完備。到2024年,初步完成“一碼游貴州”智慧文旅綜合集成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數字化文旅融合體系,打造“文旅+科技”創新平臺和示范應用。
9.加快推進貴州全域旅游數字化升級。加快推進貴州全域旅游數字化升級項目建設,為文旅行業管理、分析、決策輔助提供有效支撐。遴選扶持一批智慧旅游優秀案例,鼓勵全省景區和涉旅企業開展智慧旅游建設,培育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2022年,累計建設旅游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45個。到2024年,力爭累計建設旅游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桿項目70個,全省旅游數據接入、數據價值挖掘、智能數據應用進一步豐富。
10.探索開展“大數據+旅游預警平臺”建設。加快完善景區視頻監控接入,提升景區視頻監控接入數量和質量,保障對各大景區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應急調度工作,推動行業監管能力建設。加強景區及周邊實時人流監測,提升管理部門、景區在客流管控、應急疏散等方面的能力。到2024年,力爭全省4A級景區完成視頻監控接入率達到95%。
?。ㄋ模┙ㄔO新技術基礎設施
11.全力打造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建設全國首個自主可控主權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為社會各界提供標準化、模塊化區塊鏈基礎資源及區塊鏈開發、部署、測試和數字資產交易服務。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建設區塊鏈底層技術開源平臺,提供自主可控、互聯互通的區塊鏈基礎能力支撐。推動區塊鏈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探索構建基于區塊鏈的認證可溯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合規有序確權、共享和流動。到2024年,力爭累計打造區塊鏈融合應用場景50個以上。
12.積極培育北斗應用產業生態。支持北斗大數據產業園、貴陽衛星大數據產業基地等建設,培育壯大云上北斗、歐比特等企業。引進基于5G通信、北斗導航、遙感衛星及無人機的“通導遙”協同發展的北斗企業和研究機構等,發展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北斗數據服務、北斗導航產品檢測服務等。積極爭取國家北斗重大專項二期,建設貴州省北斗防災應用大數據創新中心、遙感衛星影像大數據創新中心,推動北斗在防災減災、智慧交通等領域融合應用,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的北斗應用生態。
13.加強人工智能終端建設。推動面向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加快語音、圖像、文本、視頻等數據標注業務規?;l展,探索發展網絡輿情分析、智能客服、智能翻譯等定制化業務。開發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產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在政務、制造、自動駕駛、醫療、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建設。
(五)建設城市數字基礎設施
14.實施數字政府核心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快云上貴州第四節點建設工程,優化完善現有節點服務能力,深入推進非涉密業務系統云接入,全面承載全省政府系統數據和應用。完善現有數據中臺、視頻中臺、地圖中臺等中臺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區塊鏈中臺、AI中臺、云資源中臺、信用中臺、物聯網中臺等一批業務中臺,構建政府數據大腦,形成貴州省數據資源中心、應用支撐中心、AI能力中心和孿生能力中心。到2024年,打造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場景300個以上,力爭累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5個以上。
15.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務。持續完善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加快高頻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深化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整合,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深化“全省通辦、一次辦成”改革,將政務服務事項顆?;?,統一事項辦事指南標準。豐富移動政務服務端“云上貴州多彩寶”功能,全面實現便民惠企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掌上辦理”。到2024年,建設智慧政務大廳50個,逐步實現省市縣政務服務大廳一體化、智慧化管理服務。
16.發展優質均衡的智慧教育。分級建立清晰高效的教育網絡組織管理體系和運維機制,構建綠色、安全的教育專用互聯網通道。整合融通各級各類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各教育信息系統的云遷移,實現教育數據的匯聚共享。以省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樞紐環境,建設與國家、各區域互聯互通、多級分布、覆蓋全省、共治共享、協調服務、支撐教育教學的省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各級各類學校數字校園建設。
17.實施智慧社區建設工程。率先在貴陽、遵義、安順、黔東南、黔南等市(州)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開展社區市政基礎設施和安防系統智能化改造,推進門禁管理、停車管理、智慧養老、公共活動區域監測等智能設施和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到2024年,打造智慧社區樣板200個。
?。┙ㄔO公共衛生數字基礎設施
18.完善遠程醫療體系。大力發展“5G+醫療健康”應用,創新開展基于5G技術的遠程診斷、遠程超聲、遠程手術、遠程病理及遠程檢驗質控等服務。修訂完善全省遠程醫療運行管理配套政策,推進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常態化運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2年,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10個以上。到2024年,打造“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50個以上,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累計突破500萬人次。
19.加快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西部中心建設。建設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大基礎(主題)數據庫。升級改造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衛生機構,統一高效、安全穩定的衛生健康信息專網(骨干網),加快推進與電子政務外網融合互通。建設完善醫學影像云平臺,整合醫學檢驗檢查類數據資源,支撐區域內醫療機構間檢查資料共享。加快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西部中心建設,加快實現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全覆蓋,全省范圍內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共享。
20.加快建設傳染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系統。整合醫療機構、教育、市場監管、海關、農業農村、科研院所實驗室檢測等數據,推進建設全省傳染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信息系統。通過大數據技術實時挖掘自動識別癥候群、病媒、藥品銷售、冷鏈等異常信息,對發病癥狀和傳播可能性及時進行提示提醒,自動向相關職能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發送預警信息,推進對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2024年,建成并推廣應用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系統。
21.規范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進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行動,加快推進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建設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現代醫院服務與管理模式。加快醫療機構“黔康碼”應用環境改造,逐步實現就醫看病和健康管理的“一碼通行”。有序推進衛生健康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加強醫療機構、醫生、護士、出生醫學證明等電子證照應用。到2024年,累計建設互聯網醫院30家以上,實現全省看病就醫“一碼通行”。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在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統籌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分別設立工作專班,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強化各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ǘ┘訌娰Y金保障
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加強財政資金投入保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探索政府財政和社會資本等多種方式的投融資機制。探索建設運營新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吸引省內外社會資本和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ㄈ娀熑温鋵?/strong>
對照行動方案涉及工作,梳理任務清單,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和進度要求,推動任務清單化、項目化落實。
附件6
貴州省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
?。?022—2024年)
省科技廳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布局一批基礎性、綜合性、前瞻性的創新基礎設施,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提升貴州科技創新能力,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專項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2年,新建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40個以上,啟動建設貴州醫學測序中心,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
到2024年,力爭累計新建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00個以上(其中,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80個以上),推動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5個以上、省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5個以上。
二、重點任務
?。ㄒ唬┙ㄔO科學與工程研究平臺
1.籌建黔靈實驗室。依托我省優勢創新資源,整合省內外相關力量,聚焦喀斯特及射電天文領域籌建黔靈實驗室,統籌銜接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各環節,開展跨學科、跨領域、大協同科技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戰略性、集成性、標志性重大創新成果。
2.做強做優省級重點實驗室。按照提升做強一批、調整優化一批、整合強化一批、撤銷合并一批的原則,對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進行優化重組,推動省級重點實驗室做強做優。圍繞區域發展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數字信息技術、礦產資源、資源綜合利用、生物育種、農業機械化、農產品精深加工、微生物組、碳達峰碳中和、公共安全與防疫、重大疾病防治、生態安全、腦科學、基礎交叉學科等重點領域,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到2024年,累計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20個。
?。ǘ┙ㄔO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
3.培育建設工程研究中心。聚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將我省具備相對優勢的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成為提升產業創新效率、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點推進列入新序列管理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聚焦大數據、生物產業、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大力培育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到2022年,培育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5個。到2024年,累計培育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0個以上。
4.培育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優化整合現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實力較強、運行較好、符合有關定位和條件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建為技術創新中心。支持企業聯合重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在精密微特電機、磷化工、先進非公路輪胎、煤礦智能化、綠色低碳、土壤修復、生物醫藥、生物安全、特色作物育種等領域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到2024年,累計培育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0個以上。
5.培育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2022年,培育建設1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到2024年,累計培育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0個以上。
6.培育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市場化組建,以獨立法人、“公司+聯盟”等模式創建形成跨學科、跨行業的新型創新聯合體。到2024年,力爭認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個。
7.培育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聚焦我省重大疾病領域和優勢臨床???,依托相關醫療機構,每年建設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4個。2022年,新增備案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5個。到2024年,累計新增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或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12個,力爭培育建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
8.培育建設雙創平臺。重點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雙創示范基地、大學科技園等雙創平臺建設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提升服務能力。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全省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開展考察評估,制定《貴州省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優化調整方案》,對全省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布局進行優化調整。組織開展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申報推薦工作,推動省級平臺提質升級。2022年,新增建設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等雙創平臺16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成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0個以上。
?。ㄈ┙ㄔO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平臺
9.加強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聚焦我省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社會治理等需求,推動貴州醫學測序中心、貴安超級計算中心、種質資源庫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支撐我省醫療衛生、數字經濟、農業種業等領域創新發展。建設智能建造共享智能數字化平臺,搭建包含設計研發、加工、營銷等互聯網子平臺的產業智聯網平臺。建設煤炭地下氣化物理模擬裝置及數值仿真系統,推進煤炭傳統產業技術變革。2022年,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個以上。到2024年,累計建設省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5個以上。
10.加強省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結合我省地域特色和工作基礎,在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防災減災等領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到2024年,累計建設省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5個以上。
三、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領導
在貴州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廳際聯席會議統籌下,成立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專班辦公室設在省科技廳,負責統籌協調各責任單位,形成推進工作的合力,確保完成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各項任務。
?。ǘ娀弑U?/strong>
建立健全創新基礎設施管理制度與評價與考核體系。推動建立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直接委托重點平臺承擔的機制。推動建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人才特區”,賦予創新基礎設施人才引進培養、科研、分配等的自主權,完善績效評價機制及規范管理制度。落實人才引進、科研經費使用、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政策措施,保障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進。
(三)強化資金支持
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基礎設施給以相關資金補助,用于支持人才引進培養、創新能力提升等。同時,積極招引企業、社會資本等參與創新平臺建設,拓寬資金投入渠道。
(四)強化運行評估
定期對創新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有序進出,不斷提高創新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社會效益,實現平臺建設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