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溧陽高新區、溧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天目湖旅游度假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管理辦公室、市各委辦局、直屬企事業單位:

  《溧陽市“十四五”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ù隧摕o正文)

  溧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16日

 ?。ù思_發布)

  前言

  “十三五”期間,我市信息樞紐中心日臻完善,政務服務效率不斷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逐步改善,民生服務普惠便捷,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形成信息化與城市經濟社會各方面深度融合的城市發展態勢。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市以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加速全面建成長三角生態創新示范城市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既是牢牢把握國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以及“數字經濟”等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新要求,更是緊緊圍繞常州市“532”發展戰略,引領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為了進一步優化城市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創新民生服務方式,依據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方針政策、《省政府關于印發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中共常州市委關于制定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于溧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精神,結合溧陽市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全面闡述我市智慧城市建設背景、總體設計、總體架構、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間我市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文件和行動綱領。

  目錄

  第一章建設背景

  一、城市發展現狀

  二、智慧城市建設現狀

  三、智慧城市建設需求分析

  第二章總體設計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實施路徑

  四、發展目標

  第三章總體架構

  一、建設一個大腦

  二、完善三大體系

  三、創新八大領域

  第四章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設施為基,建設穩定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

  二、核心為要,搭建國內領先的城市大腦系統

  三、善政為先,構建精細精準的城市治理體系

  四、惠民為本,搭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務體系

  五、興業為旨,培育創新引領的數字經濟體系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

  二、建立考核機制,保證持續發展

  三、加大扶持政策,引進社會資本

  四、明確共享權限,維護信息安全

  五、強化人才培養,建立專家智庫

  六、創新運營模式,促進共建共享

  第一章   建設背景

  一、城市發展現狀

  溧陽市地處江蘇省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由江蘇省直轄,常州市代管。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溧陽市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天目湖旅游度假區,獲批籌建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江蘇省溧陽高新區)。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086.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6%。根據常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溧陽市常住人口785092人,占常州市總人口14.87%。2020年,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65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32%。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入庫5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98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29家,認定常州市高新技術產品230個。溧陽市聚焦打造“2+2+X”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突出“鏈主”招商,狠抓產業鏈精準招商,建立項目評審與決策機制,提高項目的落地率、開工率、投資完成率、竣工達產率,確保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快建設、快達產。溧陽市創造性提出,要加快建設先進制造、高端休閑、現代健康、新型智慧等“四大經濟”為支撐,爭創產業集群、區域協作、鄉村建設、全域旅游、公園城市“五個示范”,逐步形成以生態為底色的新產業體系。

  經濟總量跨上千億臺階?!笆濉睍r期GDP年均增速達7.5%,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8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萬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分別為5.6%、8.2%;“四大經濟”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突破50%,初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重構和發展動能的轉換。先進制造加快發展,百億項目接續突破,成功引進時代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長三角基地、上汽時代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賽得利萊賽爾、德龍高端不銹鋼、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等項目,動力電池、智能電網、農牧與飼料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等四大重點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0%?,F代服務業穩步提升,以“三山兩湖一團城”為重點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曹山創成省級旅游度假區,“溧陽1號公路”獲評江蘇省首批旅游風景道、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清風朗月·溧陽茶舍”成為溧陽旅游休閑新名片,總投資280億元的曹山未來城項目開工建設;現代商貿平穩運行,萬達廣場、吾悅廣場相繼開業;溧陽市獲評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F代農業提質增效,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的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有序推進,與常州整體創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擁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常州市級22家;建成常州市級農業產業園16個、產業示范園3個;成功承辦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會,舉辦“四美”豐收節、茶葉節、楊梅節、櫻桃節等系列農業休閑活動。建筑業穩中向好,全市建筑業施工產值超千億元,其中龍海、天目、蘇華施工產值連續兩年超百億元;獲得國家魯班獎工程2項,國優工程9項,安裝之星7項。目前擁有各類建筑企業476家,一級資質企業44家,龍海、天目獲特級資質,工程業績遍布全國,“溧陽建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1.4%;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88件;獲得省科技進步獎3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實施省現代農業項目3項;組織產學研專題活動30余場,參會企業超千家,征集企業技術難題180余項,簽訂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347項。創新驅動成效明顯,成功引進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中英電動汽車聯合創新中心、東南大學溧陽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江蘇省溧陽高新區擴圍提質,創成國家綠色園區,入選縣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試點;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獲評全國“電力科普教育基地”稱號,“高比能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開發”項目獲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立項。創新主體得到加強,建成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144家,建成常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31家,省級孵化器入孵企業累計達234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65家,比2015年凈增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民營科技型企業700家;省創新團隊項目立項1項,省“雙創計劃”創新人才立項5項,省“雙創計劃”培育項目立項11項。

  美麗溧陽展示新精彩。城市品質顯著提升,燕山新區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天目湖生命康原建設平穩推進;深入實施“建設美好家園”三年行動計劃,市容市貌大幅改觀,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獲評“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城”“江蘇人居環境獎”。鎮村建設碩果累累,持續開展村莊環境整治試點和美麗鄉村建設,全市擁有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和200個美麗宜居鄉村,國家衛生鎮實現全覆蓋;城鄉統籌“田園生金”被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總結為“鄉村振興的溧陽樣本”?;A設施持續完善,溧高高速、360省道溧陽段、341省道先導段、456省道先導段建成通車,新設高速互通3個;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天目湖通用機場基本建成;市政道路逐步推進“白改黑”改造;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120座,推動機關事業單位“敞墻透綠”開放共享停車位,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1.46萬個;全省裝機容量最大的江蘇國信溧陽抽水蓄能電站建成投運;完成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生活垃圾大型轉運中心、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等環衛設施工程。

  生態優勢得到新提升。有效落實管制措施,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礦產品生產運輸綜合整治,高標準整治化工企業,深入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大力推動礦山復綠,生態品質大幅提升。實施環境改善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區域治污一體化工程;嚴格防治大氣污染,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管理,開展土壤污染環境監測和風險評估工作;深入開展全域綠化行動,強化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實現“生態資產”保值增值。生態環境穩中趨好,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建成中科院天目湖流域生態觀測研究站;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位居常州前列;國省考核斷面、水源地水質優Ⅲ類比率100%;建成天目湖、長蕩湖兩個國家濕地公園,推動立法保護天目湖水源地;創成國家節水型城市,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等稱號。

  改革開放釋放新活力。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響“溧即辦”政務服務品牌,全面實現“3550”改革目標;安靠智電、天目湖旅游、科華控股3家企業先后成功上市,實現本土企業“上市夢”;成功入選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城、縣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試點、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及江蘇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和江蘇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綜合試點城市等一系列試點。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十三五”時期實際利用外資12.08億美元,光大控股投資母基金成功落地;2020年實現進出口總額達12.5億美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7%;外經合作范圍覆蓋越南、印尼、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等29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友城達到9個。區域合作持續推進,躋身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與安徽省郎溪、廣德共同編制的《蘇皖合作示范區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著力打造全國首個省際邊界地區以縣為單位自發合作的試驗區;以蘇皖合作示范區為依托,聯動“一地六縣”共推長三角產業合作區建設工作。

  二、智慧城市建設現狀

 ?。ㄒ唬┬畔⒒A設施加速建設

  通信基礎網絡持續優化?!笆濉逼谀?,全市通過加快光纜建設,城域網接入帶寬突破10T,城鎮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0Mbps,農村互聯網寬帶實現千兆進村、百兆入戶的接入能力。有線接入網絡光纖化進程加速,全面實現城鎮光纖到戶、農村光纜到村,城市和農村光纜覆蓋率均達到100%。截至2020年末,4G網絡實現城鄉全面深度覆蓋,“十三五”期間對基站進行了布局,在城區配套已完善的現有區域,通過電信、移動、聯通以及鐵塔公司的多年建設,已開通5G基站193個,5G峰值速率達到1500M,且基本實現城區連續覆蓋,城區移動網絡覆蓋率達到99%。城區主要公共區域WIFI覆蓋率達100%,IPv6規模部署持續推進。全市骨干網已全面實現IPv6互聯互通,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達到較高水平,全市信息管線、鐵塔基站等網絡資源全面整合共享,新建小區、商住樓實現光纖到戶共建共享率達100%。工業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建成覆蓋全市所有工業園區的寬帶接入網絡和無線通信網絡,“網+云+端”的一體化建設逐步完善,企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0Mbps以上,實現寬帶網絡“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推動企業加快互聯網化進程,實現智能制造跨越式發展。

  基礎數據整合共享開放力度逐步加大。統籌政務云計算中心建設,在統一的常州市政務云計算中心基礎上,建成中國電信天目湖國際數據中心。天目湖國際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以提供云主機服務為主,以虛擬化方式為客戶提供可定制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和相關云服務。天目湖國際數據中心機房面積為12500m2,是省內唯一縣級五星級云數據機房,服務器容量達到了25000個,機柜數2156個,IDC出口流量2370G。開展我市空間地理信息基礎平臺建設,面向全市提供空間地理數據和應用服務,建成信用信息平臺歸集信息,為市級部門提供信用基礎信息共享查詢應用。建成統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加快推進部門系統接入和數據歸集,形成人口、法人、電子證照、信用和空間地理5大基礎數據庫。采集數據經清洗、整理、編目后,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為各部門提供數據資源共享接口,有效支撐各家單位的眾多應用場景。

  5G產業融合發展加速落地。近年來,我市出臺了5G政策文件,率先推動5G產業融合發展。在省內產業基礎較好,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的基礎上,積極促進光纖光纜、光通信、射頻器件等領域發展。開展探索的5G行業應用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電網、智慧安防、智慧城市等九大場景,積極開展5G+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試點、5G+車聯網應用示范,培育和扶持5G在政務服務、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開展先行先試。

 ?。ǘ┬畔⒓夹g加持惠民服務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提速,助力服務信息化快速發展。數據資源建設和共享的推進,逐步形成了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形成了基礎數據庫、專題數據庫,跨部門、跨行業的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了對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等領域信息支撐能力的提升。數據資源建設與共享是建成城市大腦,支撐面向各種智慧城市具體應用的共性需求。

  互聯網+模式對焦城市便民服務?!白栽阡嚓枴盇PP作為一款服務于民、用之于民的手機門戶APP,旨在用互聯網+智慧城市的模式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民服務,市民可通過“自在溧陽”享受智慧城市為大家帶來的生活、出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諸多便利。在溧陽“智慧城市”重點項目的建設與規劃中,“自在溧陽”APP將與涉及民生的重點項目進行無縫對接,將“自在溧陽”APP打造成為一款高度集成、便民利民的居民日常生活小幫手,進一步提升市民在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和運營中的幸福感、參與感。

  公立醫療體系兼容聯動。溧陽市二級公立醫院立足應用,積極推進互聯網服務,實現了掛號窗口網絡支付功能;常溧“金保工程”一體化信息系統成功上線,自助機和窗口同步升級,支持醫保、網絡掛號和繳費業務;開展線上線下多維度的預約掛號服務,為居民提供實名制就診服務;借助省級院府合作平臺啟動院內績效核算系統;完成DRG省級試點需求調研和醫療廢物管理系統信息維護工作。扎實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升級我市衛生健康信息數據中心,基于2009年的數字衛生建設基礎,開展“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項目”;升級改造區域HIS系統、基本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婦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覆蓋區域所有基層醫療機構的住院電子病歷系統、區域影像(內鏡、超聲、放射)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基本實現基層衛生院業務的信息化全覆蓋;基于區域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區域雙向轉診、影像會診管理平臺,實現區域資源的共享交換。不斷創新“智慧醫療”信息化建設,新建成護理電子病歷、住院電子病歷質量控制系統,提升醫療質量管理能力;建成區域心電網絡系統和心電會診管理平臺、區域遠程多學科醫療會診管理平臺,實現區域優質醫療技術共享服務,提升了基層心電與醫療服務能力;新建病案管理系統實現了病案的信息化管理;建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系統,開展了電子化家醫簽約服務工作;建成健康溧陽APP,實現在移動端開展個人健康的主動管理、輔助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管理和家醫簽約服務工作。

  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打造行業標桿。溧陽市是世界長壽之鄉,也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市縣。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溧陽市著力構建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搬t養結合”模式不斷擴展,現有各類養老機構19家,護理院類型的機構3家。目前鄉鎮敬老院和市福利中心通過標準化改造,全部內設醫務室,并與各地衛生院簽訂了醫養融合協議,建立了醫養融合考核機制,全市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70%。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了城鄉全覆蓋,其中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城鄉各建成43家和108家,覆蓋率分別達80%、62%。為有效緩解“舌尖養老”難題,積極打造幸福養老助餐品牌,共建成“如意小食堂”25家,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并延伸至鄉鎮,目前每天就餐的老年人超過800名。2020年建設了1400平米的市級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全市80周歲以上的高齡、失獨、失能半失能、空巢獨居和低保重殘等老年人上門提供助餐、助浴、助潔以及生活照料、精神關愛、康復護理等服務。

  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響應。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共享、開放應用穩步推進,與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達成共識,簽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與產業園建設溧陽試點市項目。2019年,我市投入300余萬元對原有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為全市散居五保戶、三無老人、80周歲以上空巢、失能老人等對象安裝智能化設備,惠及近2000名老人。信息中心、社區和子女可隨時通過終端平臺與老人視頻通話,查看老人在家狀況,各種報警器也會在出現險情時立即預警,發現問題可第一時間處理。

  教育事業走向全面化、精細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溧陽智慧城市研究院、東南大學溧陽研究院等新型高?;蜓芯繖C構已順利建成并招生,實現溧陽“大學夢”;光華高中新校區建成投運,明頓國際學校開工建設;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學校占比達95%;溧陽職教集團獲評“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建設單位”;溧陽市榮獲“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江蘇省現代化學徒制試點區域”“江蘇省平安校園示范市”等稱號。

  智慧停車對標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智慧停車顛覆了傳統的停車管理模式,綜合運用無線通信、移動終端、GPS定位等多項智能新技術,推進“智能找車位+自動繳停車費”新模式,實現城市一體化智慧化停車管理服務,確保停車位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最優化?!爸腔弁\図椖俊钡倪M場,標志著溧陽市公共資源交易再添新類型,平臺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

 ?。ㄈ┐髷祿l展推動城市治理

  云平臺建設滿足現代化城市管理需求。溧陽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總投資2400.34萬元,建設內容包括“一個中心”“四類數據”“五大平臺”“多種典型應用”等,已與全市56個部門完成對接。通過溧陽智慧城市大數據云平臺的建設,整合了部門資源和數據,減少信息化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不斷滿足現代化城市管理需求;同時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引領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日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大數據應用持續發力。積極推進“一地六縣”跨區域“1+4+N”智慧文旅項目和“一站式”智慧養老項目,近年來我市先后成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市”。目前已完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溧陽運營中心、智慧科學城項目的初步方案,將會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新技術、新經濟、新模式。2016年以來,溧陽市主動探索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試點工作,大力發展健康經濟、智慧經濟等“四大經濟”。2021年上半年,健康經濟、智慧經濟產值達52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25%,已成為助推我市經濟轉型新增長極。

  智慧政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深化構想。2021年10月,溧陽市大數據管理局舉辦了以“數據驅動智慧共建”為主題的“一地六縣”數字長三角協同發展聯盟論壇會,對“一地六縣”智慧政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思路,以及“一地六縣”數字長三角協同發展聯盟章程等做了詳細規劃,深入探討了如何建立長效溝通交流機制、共建共享大數據平臺,提出了關于建設“一地六縣”共享數據庫及智慧政務一體化平臺的倡議和關于建設“一地六縣”跨區域“1+4+N”智慧文旅的項目倡議,促進區域大數據產業安全、有序、繁榮發展。智慧政務一體化平臺需要與“智慧城市大數據云平臺”無縫對接,實現政務信息流轉高效化。時效化,讓每一道政務信息都“有始有終”、“有跡可循”,全面實現政務系統數字化轉型。

  數據資源建設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按照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數據標準要求,開展三維數字城市模型、地下綜合管線、地下空間等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和入庫工作。結合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進情況,完成自然資源和規劃數據的梳理、整合、標準化處理。建設了核心數據庫,實現了數據動態更新維護機制,全面建成了自然資源“一張圖”信息系統及基于“一張圖”的移動踏勘與展示系統,并且結合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數據,建設完成智能管網信息系統。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多審合一”,全面融合原國土、規劃、林業等業務審批系統,形成自然資源業務審批一體化信息平臺。

  基礎設施安全建設保障城市運行。溧陽市成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切實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并劃分為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組、網絡安全保障組、網絡安全督察組。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和水平,及時消除信息安全隱患,防范化解信息安全風險,組織了企業信息安全會議,并與東南大學共建“基礎設施安全與智慧技術創新中心”,推進基礎設施安全與智慧領域的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服務鏈的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聚力建設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安全與智慧技術創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ㄋ模┊a業融合創建行業新生態

  醫療信息管理耦合發展。完善全市人口、電子病歷和電子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形成覆蓋全市約80萬常住人口的健康檔案體系。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平臺,持續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惠民、惠醫、惠政、惠企應用發展。開發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檢索平臺,提供多維度的快速檢索和面向多主題的大數據挖掘分析,支持臨床和科研大數據應用。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開通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持續推進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實現江蘇、浙江、上海地區住院部及門診部直接結算。對于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了城鄉全覆蓋,其中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城鄉各建成43家和108家,覆蓋率分別達80%、62%。此外,智慧養老正在局部試行。

  良好營商環境支撐電商產業迅猛發展。近年來,溧陽市把電子商務作為產業轉型發展的“加速器”,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新型業態,利用線上線下渠道拓展市場,以產業為基礎、品牌打造為重點,深挖本地品牌內涵,集中打造了一批互聯網品牌,同時聘用一批淘寶講師、知名電商專家不定期開展電商培訓;對接淘寶、京東、蘇寧等多個大型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銷售農特產品、旅游產品等,并通過各類傳媒進行綜合推廣。深化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營造良好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進電子商務的深入應用和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積極創建電商示范村,逐步完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和網點建設?!笆濉逼谀?,我市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常州市唯一上榜示范縣。

  文旅產業探索溧陽專屬發展“道路”。在文旅智慧化發展上,溧陽市一號公路信息化項目獲江蘇省智慧文旅示范項目?!胺寇嚿罴摇薄珖寇囍腔鄢鲂蟹掌脚_、全域旅游大數據云平臺入選培育項目。天目湖全域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設、溧陽茶舍小程序、曹山旅游度假區智慧旅游項目被推選為年度江蘇省智慧文旅培育項目。天目湖全域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設,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融合“旅游+”、“互聯網+”發展理念,建立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創新體驗、智慧營銷于一體的智慧旅游體系,打造“天目湖旅游集團智慧旅游綜合管理平臺”,聯動周邊旅游資源,延伸旅游產品、旅游業態、文化旅游品牌等,構建“天目湖集團旅游生態圈”。開發“溧陽茶舍”小程序,以溧陽文旅官方公眾號為入口,為游客提供輕松便捷的文旅信息化服務?!颁嚓柌枭帷毙〕绦虼龠M了線上線下融合,便捷服務文旅消費,培育文旅新消費模式發展。建設智慧圖書館,特別是其中的電子閱讀區和視聽朗讀區體現了知識共享性、服務高效性和使用便捷性。推動民宿行業的標準化進程,普及民宿管理系統,提升了文旅行業服務水平。

  三、智慧城市建設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智慧社會。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正逐步發展成為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系統。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有利于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城市發展、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浙江考察時指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但不可忽視的是,智慧城市建設是持續投入的信息化工程建設,對于市縣建設而言,需因地制宜、急用先行、邊建邊用。

  總體來看溧陽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發展向好。首先,信息基礎設施受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笆濉逼陂g,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信息基礎設施為我市WIFI的無線接入點、城市低空定位、空氣質量及氣象監測、車流量監控、農村焚燒秸稈監控、房地產樓盤亮燈率統計、消防監控、旅游向導、車輛保有量數據分析、物流行業應用等提供基礎服務。其次,數據資源建設和共享的推進,逐步形成了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形成了基礎數據庫、專題數據庫,跨部門、跨行業的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了對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等領域信息支撐能力的提升。最后,智慧城市業務系統建設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建設和共享息息相關。隨著基礎網絡設施、云計算中心、基礎信息資源庫、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主的信息樞紐中心規模漸顯,對政務服務、城市治理、惠民服務、產業發展等應用體系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但從整體發展及效果來看,全市還處于從粗放式初期投入向精細化運營轉變的關鍵階段,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ㄒ唬┗A信息采集屢遇“信息屏障”

  目前我市數字城管平臺的操作層面普查數據不足,數字城管平臺與網格中心平臺實施層面依舊為相互獨立的狀態,以及城鄉一體化工作還需要完善等因素,都極大影響了智慧城市的數據收集進程。不只是在信息收集,信息孤島問題同樣出現在信息利用進程中,接入感知網的各部門單位原有監控視頻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并且數據利用效率低。在智慧交通建設中,數據壁壘嚴重,目前各部門間的信息互通、整合仍不完善,信息孤島問題依舊嚴峻、智慧城市建設任重道遠。

  信息化發展缺乏系統性統籌協調,信息化覆蓋程度不高,城市感知能力未形成體系;多數信息化建設還停留在鋪攤子、上項目階段;部分業務系統以傳統審批填報為主,缺少綜合智能化運用。由于信息煙囪普遍存在,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缺失,信息共享交互程度不足、質量不高,使得建設成果缺少整體性,僅能滿足部門內部需求,難以支撐領導決策以及業務協同。我市數據資源融合共享仍處于起步階段,基礎數據資源融合共享應用能力不足。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利用效率低,數據更新維護不及時,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尚未有效運行,數據資產現代化運營管理能力亟待強化。缺少以業務應用為驅動的主題庫(如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經濟發展等),難以支撐部門間數據融合應用需求。數據采集不全面、標準不統一、數據治理缺少全市統籌安排,數據質量問題日漸凸顯。

 ?。ǘ┬畔祿咸硬贿^重復建設

  目前我市還未針對智慧旅游(如景區人流量,人員身份的監控和預警)和智慧能源建立專網,缺乏設備和數據的共享,出現重復投資現象。電商各自為陣,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和統一的管理平臺。目前物聯網建設仍然有待完善,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公共數據整合能力較差,很多數據庫利用率不到20%,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對公共數據基礎設施系統性統籌還未開展,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相互開放程度較低,政府數據定期向社會開放不足,造成社會面數據互聯互通困難,也造成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壁壘。

  (三)已有基礎設施及感知網絡建設還不足以支撐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建設工作

  5G、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信息基礎設施的應用尚未普及。物聯感知設備存在覆蓋率較低、設備功能不足、數據難以協同共享等問題。缺少全市統一物聯感知平臺、統一接入標準、可信接入平臺和統籌的物聯網安全體系。同時,市級視頻共享能力有待提高,基于人臉識別、人工智能解析算法的應用有待加強。城市治理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不足,新一代數字技術快速迭代演進,各部門利用數字技術開展信息化建設能力有限,數字技術嵌入城市治理應用場景不豐富。缺乏統一、高效、聯動的信息手段支撐,城市治理過程中部門協同能力、機制、手段薄弱,缺乏常態運行保障和應急管理并重的城市管理載體。

  (四)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仍需突破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對于經濟促進作用不顯著,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有待推進,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有待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優勢產業的驅動和引領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信息化帶動工業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研發突破能力不足,大部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意識和能力均有待提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空天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尚未形成集聚效應,沒有成為有力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產業化優勢尚未凸顯。

 ?。ㄎ澹┚W絡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缺陷

  與4G時代相同,5G網絡通信依然面臨著網絡數據信息被惡意篡改、非法盜取、違規攔截、不法竊聽等數據安全問題,主要原因來自于軟件系統的惡意篡改和盜竊,硬件系統的設備破壞和控制,由于安全管理水平低、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的人為因素影響,以及電磁輻射等環境因素影響。

  第二章   總體設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及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綱領,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牢記“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加強規律性把握、前瞻性謀劃,系統推進蘇錫常地區高質量發展,確保交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合格答卷。圍繞黨中央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部署決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利用好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戰略機遇,落實一體化發展計劃,全力聚焦上海、加快融入南京、深度對接杭州,以區域深度融合支撐和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務能力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加強政府引導;著力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著力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著力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著力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打造長三角智慧運行模范城市;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有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創造力、競爭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溧陽市的智慧城市應當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創新,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溧陽市的“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設應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偨Y深圳、上海、杭州等智慧城市發展經驗,溧陽應當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全面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

  在《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江蘇省人民政府結合自身發展基礎,全面分析當前的機遇挑戰,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省委賦予常州“勇爭一流,爭創更多第一唯一,常州市成為全省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幟”殷切期望。溧陽的智慧城市規劃需要與常州市的“十四五”建設聯動起來,全面圍繞黨中央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突出常州“長三角中軸樞紐”區位優勢,以建設發展蘇錫常都市圈為重點,在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加強與長三角其他地區合作,共同建設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常州市的“十四五”規劃中,城市發展以精致化管理為主要特征,強力推進常州工業智造、科教創新、文旅休閑、宜居美麗、和諧幸?!拔宕竺餍浅恰苯ㄔO,著力打造國際化一流智造名城和智慧運行長三角重要節點城市。

  結合溧陽市自身發展特色,在“十四五”規劃中“智慧溧陽”的城市建設發展整體概念,需要緊緊抓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和產業創新機遇,充分發揮數據資源豐富、物聯網發展先行和應用場景多元優勢,加快構建數據驅動發展新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優化社會服務供給,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江蘇溧陽樣板。這包括:持續深化“美麗溧陽”建設,順應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樹立“精明增長”“減量發展”的理念,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建設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提升生態承載能力,改善城市形象,努力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發展優勢,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熬G色溧陽”意在算好溧陽“經濟賬”的同時特別注重算好“生態賬”,提升經濟“含金量”的同時顯著提升“含綠量”;“雙碳”治理全域統籌,擘畫智慧“雙控”的嶄新圖景;綠色制造核心支撐,綠色金融有效賦能實體經濟;天然氣熱電聯產,形成清潔能源多方互補格局,有效構建電能“源、網、負、儲”四維友好互動的智慧化管理系統?!鞍踩嚓枴奔丛诔鞘邪踩S護及治理中堅持以精細化為導向,找準問題根源,拿出針對性舉措,持之以恒、精細精準地解決好一批久治不絕的城市管理“頑疾”,形成一批可固化、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規范;加快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指揮監督系統與指揮平臺等建設,實施智能化管理;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對標省內省外先進城市,樹立更高標桿,深入查找差距、補齊短板。堅持以實戰化為路徑,對排查的問題進行系統性梳理,形成任務清單?!敖】典嚓枴表憫恕敖】抵袊睉鹇缘奶岢?,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題下,縣市級醫院更加關注人民健康,精準把脈市民健康需求,契合其區域衛生服務體系龍頭和中心的定位,在新形勢下完成由傳統的診療型醫院向健康服務型醫院的轉型?!皵底咒嚓枴敝赋鲆槕獢底只D型趨勢,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全力打造“數字之城”,聚力建設“智能名城”,為溧陽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領先城市賦能添力。

  二、基本原則

  應用導向,服務群眾。堅持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以民生相關問題為重點,著力拓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切實解決社會各方最關心、最現實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全社會,實現工作重心由滿足政務管理向民生服務的轉變。

  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與總體協調推進方面的引導作用,堅持統籌建設互聯網、云計算領域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等統一支撐體系,推進數據資源深度整合與開發利用。按照全市一體化要求,統籌兼顧各領域、各系統、各單位建設重點,推動形成結構清晰、體系完備、標準統一、操作性強、便于迭代的智慧城市一體化格局。

  數據驅動,保障安全。突出數據驅動、數據引領的創新戰略,完善制度規范體系,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體系,規范網絡安全規章制度,保障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安全可控;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強化關鍵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網絡信任體系。

  融合發展,多元參與。發揮蘇錫常地區中軸樞紐區位優勢,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助力長三角地區經濟技術深度融合。堅持創新建設運營模式,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源參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內部技術融合、數據融合、產業融合,促進產業數字化、跨界融合化,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

  三、實施路徑

  “十四五”期間,以“夯實基礎、建立核心、善政治理、服務惠民、數字興業、保障安全”為主要目標,以數字化為基準,壯大智慧產業、建設數字社會、部署數字設施、建立智慧城市。依托江蘇省溧陽高新區、溧陽經開區、蘇皖合作示范區社渚先導區、別橋無人機特色小鎮、天目湖國際云數據中心等作為發展載體,發揮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中英電動汽車聯合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帶動效應,打造高端裝備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基地,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智慧產業、數字產業集群,以高新技術推動溧陽智慧城市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數字化。加快城市網絡升級,超前布局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擴大IPv6、5G部署規模,形成覆蓋全市的高性能網絡覆蓋能力,建設移動網、固網“雙千兆城市”。建設統一的物聯網感知體系,完善物聯網感知設施,為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提供支撐??茖W布局數據中心,依托江蘇省溧陽高新區、溧陽經開區、蘇皖合作社渚先導區、天目湖國際云數據中心等,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建設全市統一的云基礎設施,融合貫通基礎網絡與物聯網設施,面向社會提供便捷、高性能的數字化智慧服務。

  城市大腦智能化。全力打造城市大腦基礎平臺,建立常態化項目信息上報機制;融合共享城市數據資源,打造感知、聯結、計算、運用“四位一體”的城市大腦,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為公共業務提供技術支撐。建設人工智能中樞、區塊鏈中樞,支撐城市各類智能化場景應用;構建平臺化、標準化、組件化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實現城市運行問題的快速、精確處理,滿足城市運營中各成員不同需求。

  城市管治精細化。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等智能化技術,圍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救助“一門受理”等目標,形成數據共享、響應聯動的智慧治理機制,打造融合互通、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的協同管理體系,推動城市科學治理、智慧治理。

  惠民服務便捷化。完善智慧醫療醫保、智慧交通出行、智慧就業社保、智慧文旅、智慧社區、智慧養老等民生服務;基于統一門戶網站、統一APP、統一熱線構建智能化生活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零距離、高品質的社會服務;堅持把維護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網絡服務規范化。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網絡信任體系,規范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策略,增強網絡管控、監測預警、應急協同調度等防護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信息安全風險;加強網絡數據安全防護,完善網絡數據安全監測發現和應急處置體系,強化對網絡數據專區的安全管控,在深化網絡數據融合應用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實現智慧城市網絡服務規范化,網絡安全態勢可信、可控。

  四、發展目標

 ?。ㄒ唬┛傮w目標

  到2025年,全市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完善,智慧城市全面提能,數據要素高效流轉,智能設施廣泛覆蓋。緊跟“532”發展戰略,融入常州“十四五”發展規劃,發揮“長三角中軸樞紐”區位優勢,融入蘇錫常都市圈;基本形成城市科技開放創新生態,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綜合保障能力,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培育形成全國有特色的動力電池、高端不銹鋼、智能電網、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基本建成根基強韌、高效協同、蓬勃發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機體,有力促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發展,成為全國數字化建設走在前列的標桿城市。

  (二)具體目標

  1.近期目標(2021-2023年)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惠民服務智慧便捷。深化“一網通辦”服務。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統一入口、統一預約、統一受理、統一賦碼、協同辦理、統一反饋,助推數字政府建設。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促進政務服務“減環節、減材料、減次數”,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國家另有規定等情形外,實現全部事項支持“全程網辦、全域通辦”,并形成覆蓋城鄉的信息服務體系。在醫療健康、教育文化、社會保障和社區生活等領域全面推進智慧化建設,將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惠及民眾。

  統籌規劃數據資源,強化平臺支撐能力。完善數據資源匯聚和共享機制,加強數據資源統籌管理,逐步形成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資源集成運用;加強各類主題庫、專題庫建設和數據匯聚,完善智慧空間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機制,深化數據共享應用,提高公共數據社會化利用水平,幫助行業與基層構建完善的數據應用體系,形成對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等領域的信息支撐能力。

  落實強化網絡安全,提升系統防護能力。將網絡系統安全納入智慧城市整體安全體系,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體系,明確不同數據安全級別的技術和管理防護措施,落實數據安全監測發現和應急處置體系;建立與智慧城市發展相匹配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確保對智慧城市網絡系統的全面保護;探索構建零信任框架下的數據訪問安全機制,強化對數據專區的安全管控,在深化數據融合應用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對涉及重大民生及公共服務的重要系統建立安全防護機制,保障數據災后恢復。

  提升信息基礎能級,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推進全市光纖網絡建設,實現100%光纖網絡入戶率;升級政務網絡和商務樓宇網絡寬帶接入能力達到萬兆級,城鄉深度覆蓋4G網絡,規?;渴鹕逃?G網絡,規?;渴鹦乱淮ヂ摼W協議(IPv6),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高速通信網、電子政務網、物聯網等基礎網絡傳輸體系;大力發展基于對象標識符(OID)的數字化城市標識體系和基于天空地全面感知、全域操控的城市運行智能感知體系。

  高效便捷治理城市,提升一網統管水平。通過天空地立體感知監測、網格采集核查和市民主動參與治理等方式,完善社會應急參與體系;建設城市運行管理中心,集成城市體征監測、態勢感知、大數據建模分析、經濟運行、應急協同、指揮調度等功能,全時空協同處置城市運行各類事件。整合現有安全生產數據、平臺和系統,提升跨部門、跨層級的安全生產聯動聯控能力;利用工業互聯網延伸產業鏈條,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安全生產協作,加快形成安全生產業態。建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大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對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全社會應急資源和應急力量的一網整合協同調度,構建全市統一的標準化網格平臺,提升網格快速響應和處置能力;加快形成數據共享、響應聯動的智慧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2.遠期目標(2024-2025年)

  推動溧陽市智慧城市深度發展。完善城市智能化建布局,實現社會發展信息化。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引領企業信息技術創新,將智慧化應用與社會經濟發展高度融合。落實政務系統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提供平等、普惠的惠民服務;完成城市數字化統籌規劃,發展科學精準的城市治理模式;打造數字化經濟為主題的經濟發展核心,保障數字空間安全可控;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實現“長三角智慧運行標桿城市”戰略目標,帶動地區智能化發展。

image.png

政辦發4(發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