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各設區市審改辦、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廈門市行政審批管理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行政審批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2022〕24號)要求,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夯實政務服務標準基礎、加強政務服務運行規范、提升政務服務改革成效,探索政務服務智能化發展,推動全省政務服務由“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提升,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福建省2023年政務服務“一網好辦”改革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各地各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用戶體驗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著力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堵點難點問題;要注重前瞻性、引領性,對標國家要求和兄弟省市先進做法,做到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創新舉措;要注重系統集成、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構建高效運行的政務服務體系;要注重技術應用、模式創新,聚焦高頻事項和重點領域,促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算法支撐,全面拓展辦事全流程智能化應用。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省政府工作部署,高度重視政務服務“一網好辦”改革工作,結合本部門、本地區實際提出具體工作措施,提升工作質效。省審改辦、省數字辦將根據工作落實情況,加強督促晾曬,強化對基礎支撐能力、“一網好辦”效能、服務同源同質水平、運營服務保障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評估,考核評估結果納入2023年底政務服務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數字化監測督導機制。
福建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
2023年6月2日
?。ù思鲃庸_)
福建省2023年政務服務“一網好辦”改革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四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進一步加大數字技術對政務服務改革的賦能,全面優化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以對內促管理、對外優服務為目標,提升政務服務“一網好辦”能力水平。
內部管理提升方面,強化政務服務事項標準自檢功能,全面提高辦事指南標準準確度;提升對常見辦件問題監測預警能力,全面清理“未按標準審批”“體外循環”問題;優化實際辦件數據分析功能,推動改革成效由理論數值向實際成效升華,通過優化網辦功能,提升全程網辦事項實際網辦比例,全省“一件事一次辦”事項95%以上產生聯辦件,省網上辦事大廳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專區事項實時可通辦率不低于95%;強化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檔案三大基礎支撐平臺功能,年度全省新注冊企業50%以上生成企業電子印章,電子檔案全面推行“單套制管理”;全省90%以上自建系統規范對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
對外服務供給方面,加強窗口端、電腦端、手機端、自助端“四端”平臺建設,優化智能檢索、智能推送、智能引導、智能客服、智能預審功能,強化多平臺業務同源受理,全省9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單點登錄、精準跳轉”;全省70%以上涉企服務事項入駐閩政通企業服務專區,并實現“掌上可辦”;省級“一件事一次辦”平臺事項全部入駐閩政通APP,并提供聯辦服務;各地“e政務”自助服務一體機入駐事項實時可辦率達到90%以上,與15個?。▍^、市)建立自助機跨省通辦工作機制;開展“一碼通辦”,在試點地區實現線下辦事“掃碼取號”“掃碼用證”“掃碼取件”;開展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在各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下同)推出不少于5項高頻智能審批事項;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行政給付、行政獎勵及部分公共服務事項實行“免申即享”。
二、以數字技術夯實政務服務標準化基礎
?。ㄒ唬﹪栏衤鋵崢藴驶夸泟討B調整機制。更新標準化目錄清單管理系統配置,承接全國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及實施規范,統一全省行政許可事項標準。完善標準化目錄清單管理系統問題檢測和推送功能,加強省級單位對下級部門動態調整申請處置的及時性,提升全省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目錄(以下簡稱“五級十五同”目錄)準確度。細化“五級十五同”目錄材料審查要點標準,為智能審批提供標準支撐。加強平臺間事項標準對接,全面建立“五級十五同”目錄與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投資審批管理事項清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之間的事項對應關系。(牽頭單位:省審改辦;責任單位:省級業務部門)
?。ǘ┩七M政務服務事項標準結構化。在“五級十五同”目錄基礎上,進行事項標準化拆解和要素化管理,形成事項要素標準化、要素內容字典化、要素組別分類可配置、要素關聯關系可定義,建成“一事一表”,有效支撐“一網好辦”能力提升。(牽頭單位:省數字辦、省審改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審改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ㄈ┮幏陡骷壵辗辙k事指南設置。梳理公布政務服務辦事指南檢測標準,完善辦事指南問題檢測和推送功能,建立檢測問題動態清零機制。全面開展辦事指南要素邏輯人工校驗,提升辦事指南實際可操作性。探索簡版辦事指南應用試點,優化辦事指南關鍵要素展示。統一簡易公共服務事項基本要素設置,暢通線上線下辦事渠道,精簡整合省網上辦事大廳、閩政通APP簡易公共服務事項體系。通過數字政府“1131”基礎平臺公共能力開展事項標準配置,加強不同平臺政務服務辦事指南要素同源性管理。(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ㄋ模┙⑼晟普辗盏胤綐藴使芾碇贫?。推動成立福建省行政管理和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福建省政務服務地方標準管理實施方案。依托福建省標準質量工作管理系統開展新一輪政務服務地方標準立項,組織對2022年已立項標準進行評審。梳理匯編全省政務服務地方標準,開展已有地方標準動態維護。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統一對外發布標準,加強政務服務地方標準推廣應用。(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級審改部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三、探索數字技術在規范化管理領域的應用
?。ㄒ唬﹪栏癜礃藴书_展審批。全面完成各級自建系統標準化改造。落實免提交紙質證照管理要求,通過宣傳減少申請人提交標準范圍外的非成冊裝訂材料。規范出具各類審批過程文書,完善文書要素填寫內容。規范業務辦件計時,依法設置承諾時限覆蓋范圍,梳理公布不計入承諾時限的事項環節清單。依法梳理并公布全省行政審批必要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清單外事項所涉及材料的合理獲取渠道。持續推動“減證便民”,統一梳理更新全省證明事項清單,嚴禁索要清單之外證明,完善證明信息在線核查、互認共享。(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司法廳;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各級司法行政部門)
?。ǘ┤媲謇眢w外循環、隱性審批。規范開展工程建設、重點項目等復雜辦件申報輔導,從嚴糾治線下業務強制預審,收件不登記、不受理、不一次性告知,或受理前開展實質性審查等問題。嚴格備案事項辦理流程,防止“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嚴格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制度,杜絕對清單外事項實行許可審批。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體外循環”“隱性審批”等不規范行為自動監測預警功能。(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委編辦、省效能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各級效能監督管理部門)
?。ㄈ┮幏墩辗帐马棛嘞拚{整。推動制定政務服務事項審批權限調整實施規范,嚴格落實承接能力評估和合法性審查。依托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事項權限調整管理系統,每半年集中開展一次政務服務事項權限調整審批,統計下放(委托)事項數量,分析下放(委托)實際成效。對照“五級十五同”目錄,更新授權自貿區、新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等特定區域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收集基層意見,按程序收回下放(委托)成效不明顯的事項。建立完善政務服務事項權限調整工作與權責清單調整工作的聯動機制。(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省委編辦;責任單位: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各級編制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ㄋ模┘訌娬辗疹I域市場準入問題清理。完善并落實否定報備制度,加強對不予許可、不予受理辦件的審查,清查政務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問題,完善問題辦件整改渠道。加強省級業務部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對省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系統的應用,建立隱性壁壘自主發現上報獎勵機制,嚴厲處置對隱性壁壘隱瞞不報、處置怠慢行為。強化省級業務部門對隱性壁壘破除工作的指導,提升處置工作的精準性。加大對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系統門戶網站功能的宣傳,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反映地區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線索。嚴格落實線索處置工作機制,提升壁壘處置及時率。開展年度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確保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矤款^單位:省發改委、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責任單位:各級發改部門、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ㄎ澹┞鋵嵳辗铡昂貌钤u”工作機制。全面配置政務服務評價器,落實主動邀請評價機制,確?!熬€上辦事一事一評,線下辦事一次一評”。依托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落實差評整改和情況報送要求,嚴格規范惡意差評認定處置,完善“一件事一次辦”綜合評價功能。根據評價數據來源區分責任,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數據及時全量推送。依托12345平臺及時分發、流轉、處置并答復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省網上辦事大廳投訴、咨詢問題。(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效能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效能監督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四、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政務服務改革成效
?。ㄒ唬┨嵘苫母锍尚?。依托省級“一件事一次辦”平臺開展省級“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集成化辦理。在全省范圍內推出一批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一件事一次辦”,鼓勵地市探索地區層面“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完善“一件事一次辦”目錄,精簡整合“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體系,制定“一件事一次辦”辦件數據匯聚標準,精準評估地區集成化改革事項成效,并擇優進行全省推廣。分析低辦件量集成事項,破解集成化改革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及時下架無應用場景或暫無法辦理的集成事項??偨Y“一業一證”改革試點成效,研究確定行業綜合許可證模式,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ǘ┨嵘缬蛲ㄞk改革成效。按時完成全國兩批16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工作,并推廣應用。全面檢測地區層面自行發布的跨域通辦業務的可辦性,及時調整或下架無法通辦事項。加強探索泛珠地區跨省通辦協作機制,協調對接15省區自助機跨省通辦業務,提升省級層面跨省通辦業務探索成效。優化省網上辦事大廳跨域通辦專區界面展示,完善跨域通辦事項辦件統計功能,有效評估跨域通辦改革服務成效度。(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業務部門)
?。ㄈ┨嵘癳政務”改革成效。建設完善全省“e政務”自助服務管理平臺,規范統一全省“e政務”自助一體機操作界面、事項標準、數據對接,完善辦件匯聚統計和故障報修功能,對辦件量少、故障率高的設備情況進行通報,調整設備投放位置,完善管理方式。全面梳理適合自助辦的事項清單,推動清單內事項進駐“e政務”自助一體機設備辦理。加強現場服務引導,提高“e政務”自助一體機使用率。(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ㄋ模┨嵘懊庾C辦”改革成效。全面完成“五級十五同”目錄中與“全省辦事免提交證照清單”對應的申請材料電子證照配置,對列入清單的材料,審批過程中原則上不再收取紙質證照(除換證、注銷等需收回原件的事項外)。對于確實存在錯證、缺證的,應向申請人說明情況,并進行錯證、缺證登記。合理簡化錯證、缺證登記流程,減輕基層工作負擔。證照生成部門在收到錯證、缺證糾正處理請求后5個工作日內應完成電子證照補充生成。(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ㄎ澹┨嵘辗站W上辦事能力。提升省網上辦事大廳、閩政通APP精準檢索、智能推送能力。完善網上可辦事項的網絡預審功能配置,建設線上幫代辦平臺,規范處置網上預審辦件。開發“網上簽章、人臉(語音)識別、紙質掃描上傳”等功能,實現政務服務由網上可辦向全程網辦、好辦易辦轉變。提升對各地辦件量、用戶數量等統計分析功能,重點關注網辦數較少的全程網辦事項,查找制約因素,優化提升網辦服務功能。優化閩政通APP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優化圖片鏈接設置,按信息無障礙有關國家標準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服務應用功能。(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省殘聯;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業務部門)
?。┥罨嬷兄Z和容缺受理改革服務方式應用。在風險可控、易于糾錯、依法依規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告知承諾和容缺受理事項范圍,公布告知承諾和容缺受理事項清單。規范告知承諾和容缺受理事項要素配置,明確承諾內容檢查標準、必須提供的材料范圍、告知承諾書格式模板等。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閩政通APP告知承諾和容缺受理方式選擇,積極引導申請人自主選擇業務申辦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違反承諾內容的服務相對人,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司法廳、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ㄆ撸╈柟烫嵘耙惶瞬挥门堋备母锕ぷ鞒尚?。通過完善全程網辦、郵寄辦、掌上辦、自助辦、幫代辦等服務方式,實現個人事項和簡單涉企事項“一趟不用跑”。通過完善服務告知、主動靠前服務、擴大免費郵寄范圍、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強化信息互通互認、完善遠程視頻核驗等方式,提升實際辦件“一趟不用跑”比例。(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ò耍┘訌姟盎ヂ摼W+監管”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與省“互聯網+監管”系統數據對接,開展審管聯動應用。提高省“互聯網+監管”系統監管行為數據歸集的全面性、及時性,接入并應用市場監管、金融行業、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方面已開發的風險預警模型,為政務服務實質性審查提供參考。(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市場監管局、省金融監管局、省應急管理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審改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ň牛┘訌娬辗崭母飫撔略圏c應用。制定政務服務改革試點任務方案,圍繞政務服務“免申即享”、政務服務地圖、“一碼辦事”、智能客服、智能填報、智能審批、審管聯動、第三方可信電子文件應用、虛擬政務服務大廳、“e政務”政銀合作等內容,因地制宜合理分配改革試點任務,減少重復研發投入,健全試點評估和復制推廣工作機制。按季度開展政務服務改革優秀典型案例評選工作,組織先進改革工作成效實地觀摩。(牽頭單位:省審改辦;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有關業務部門)
五、強化“一網好辦”技術平臺支撐能力
?。ㄒ唬╅_展網上和掌上平臺升級改造。開發省網上辦事大廳入駐服務事項自檢功能,公布監測標準,開放檢測權限,及時發現并處置功能不完善、服務不科學的問題事項。完善政務服務改革成效度分析研判功能。優化省網上辦事大廳網絡頁面布局,合理劃分公眾政務服務專區。打造全省統一收件系統,統一收件標準,按照“收辦分離”模式推進省、市自建業務系統與省統一收件系統對接,推進全省政務服務“統一收件、集成服務、分類審批、統一出件”。加快自建系統申報端H5頁面改造,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掌上申報;開展政務服務審批移動化改造,實現部門業務掌上審批。建立完善閩政通APP企業服務專區,推動涉企服務事項入駐。提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業務整合能力,按要求完成省內政務服務自建系統與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對接,實現“單點登錄、精準跳轉”。根據用戶標簽與用戶畫像,運用智能化分析,打造服務推薦、場景推薦與搜索推薦等應用,讓群眾享受個性化、便捷化的政務服務。(牽頭單位:省數字辦、省審改辦、省營商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設區市營商環境牽頭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ǘ┰鰪姽财脚_支撐功能。建立全省政務電子印章技術標準規范,健全電子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加強福建省社會用戶實名認證和授權平臺、福建省企業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公共服務平臺與電子營業執照應用融合,以電子營業執照為依托,以電子認證服務為支撐,構建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同步制作、發放、使用服務體系,加強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跨地區跨部門互信互認,拓展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在涉企服務領域應用。建立健全全省在線委托授權應用機制,深度融合“福建碼”與電子證照應用,進一步完善“福建碼”在政務服務場景授權用證、展碼亮證功能,推動以“碼上辦”更好落實“馬上就辦”。出臺電子檔案管理辦法,完善電子檔案管理平臺建設,推行電子檔案“單套制管理”。(牽頭單位:省數字辦、省審改辦、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集團、省檔案局;責任單位: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公安部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各設區市檔案管理部門)
?。ㄈ娀矓祿R聚共享能力。各地各部門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在不動產登記、社會保障、戶籍管理、水電氣網聯辦、市場主體準入準營等重點領域,全面梳理數據需求,依托省市公共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完成數據共享應用對接,大力推進各地市行業數據系統內回流屬地,提升回流數據的精準性。加強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中央垂管部門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完善問題數據反饋和處置機制,定期通報數據共享問題,限時對接處置,重點解決跨層級數據流轉掉包、數據共享時效性不足、數據標準不統一,以及因系統對接產生的辦件超時等問題。(牽頭單位:省數字辦;責任單位:各級相關業務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省大數據集團)
六、加強制度機制保障
?。ㄒ唬┞鋵嵐ぷ髫熑?。各級審改部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是本級政務服務“一網好辦”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指導協調推動本地區政務服務改革工作落實,各設區市審改部門于2024年3月底前向省審改辦報送本地區2023年政務服務“一網好辦”工作開展情況。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是本級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牽頭部門,負責指導推動本地區政務服務數據匯聚共享、系統改造對接、平臺功能升級等。省級業務部門是本行業領域政務服務改革的業務指導部門,負責指導下級行業依法依規高效開展服務。各級政務服務機構負責本單位政務服務改革工作落實,積極提出優化提升工作的意見建議。(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數字辦、各省級業務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各級大數據管理部門、各級業務部門)
?。ǘ﹥灮瘓鏊U?。統一市、縣級進駐事項負面清單,循序推進清單之外事項進駐當地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有效解決場所面積問題,完善業務窗口合理布局,優化場所標識指引,建立政務服務綠色通道,配齊急救設備和便民物資,提供現場網上服務專區,開放24小時自助服務區??茖W設置分領域綜合辦事窗口和無差別綜合辦事窗口。精簡規范省級業務部門政務服務窗口設置,減少行政資源浪費。各設區市統一設置政務服務場所工作時間,確保本地線下業務順暢辦理。(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效能辦;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ㄈ┨嵘龢I務素質。依托專業機構開展政務服務辦事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窗口持證上崗人員比例。年度內各設區市對本轄區政務服務機構應組織不少于一次的綜合業務培訓,提升綜合辦事窗口,跨省通辦、省內通辦窗口人員業務受理能力,除復雜材料辦件外,實現“收件即受理”,規范落實“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窗口無否決權”等制度。提升現場導辦人員服務意識,建立完善靠前服務、業務分流、幫辦代辦等服務管理制度,加強對特殊群體的服務能力。(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人社廳;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
?。ㄋ模┙∪ㄖ伪U?。各級審改部門要會同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共同梳理完善本轄區內行之有效、可固化推行的改革工作規范,推動形成具有執行力的規范性文件,指導本地政務服務依法依規開展。結合省內實際制定出臺電子印章管理辦法、“一業一證”綜合許可證管理辦法。(牽頭單位:省審改辦;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
?。ㄎ澹┲匾曅麄魍茝V。加大“閩政通”公眾號運營投入,鼓勵各地通過“閩政通”公眾號發布政務服務改革創新舉措和業務常識,提高社會對我省政務服務改革成效和辦理方式的知曉度。加強政務服務場所的現場宣傳引導,提升服務對象對政務服務改革的感受度。廣泛開展政務服務改革意見征集和問卷調查,提高全社會對政務服務改革的參與度。(牽頭單位:省審改辦、省大數據集團;責任單位: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各級審改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