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加快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落地見效,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建辦科〔2022〕48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域推進未來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政辦發〔2023〕4號)等文件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高質量全域推進未來社區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落實省市關于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決策部署,按照完整社區建設要求,充分發揮杭州特色優勢,堅持黨建統領,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心,以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為重點,以特色文化彰顯為內核,以數字賦能為引擎,將“一統三化九場景”理念貫徹落實到城鎮社區建設、管理和運營全過程,打造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服務、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為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ㄒ唬h建統領、協同共治。加強黨對未來社區建設的全面領導,加快形成黨建統領、政府主導、政策支持、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居民自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大力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改革,率先構建多跨融合、高效協同的整體智治體系。
?。ǘ┪镔|共富、文化共榮。盤活社區資源,構建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和新型社區慈善互助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區人文關懷,打造居民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園。
?。ㄈ┙y籌規劃、全域共創。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深入開展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調查,科學編制和統籌落實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完善規劃傳導機制,以5—15分鐘公共服務圈為服務半徑,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配套,探索以街道為單位的片區化創建模式。
?。ㄋ模┦痉兑I、普惠共享。深入開展居民需求調研,將示范引領與普惠共享相結合,重點關注“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極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鼓勵做優長板,注重補齊短板,持續優化生活生態空間,使未來社區成為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美好家園。
?。ㄎ澹╅L效運營、平安共建。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并重,著力推進社區長效運營模式,建立全覆蓋的物業管理和健全的社區治理機制,以社區經濟反哺社區公共服務改造提升。完善社區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提高公共衛生防護能力、矛盾預防化解能力、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
三、工作目標
?。ㄒ唬┛傮w目標。率先在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可持續長效運營、數字化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探索高質量全域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和運營的“杭州模式”,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杭州經驗”,交出一份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建設的“杭州答卷”,持續推動杭州未來社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讓未來社區成為有歸屬感、舒適感、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成為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兩個先行”的標志性成果,成為杭州全民可及、全域可見的普遍形態。
(二)年度目標。
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創建未來社區300個以上、覆蓋不少于20%的城鎮社區,累計建成未來社區100個;進一步完善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出臺未來社區創建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補短板行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階段性標志性成果,未來社區街道全域創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到2025年底,全市累計創建未來社區約500個、覆蓋40%左右的城鎮社區,高質量全域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未來社區成為城鎮社區新建、舊改的普遍形態和普適性要求。
到2035年底,全市基本實現未來社區全域覆蓋。
四、重點工作
?。ㄒ唬└咂瘘c構建規劃體系。
1.加強規劃引領。落實區、縣(市)主體責任,摸清轄區內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底數,編制并優化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加強街道(15分鐘公共服務圈)和社區(5分鐘公共服務圈)兩級公共設施服務配置。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與各類公共服務專項規劃及詳細規劃相銜接,有條件地區應按照綠色、生態、低碳理念進行規劃,發展綠色生態城區(社區);支持將新建類未來社區城市設計規劃要點納入未來社區項目土地出讓條件。[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2.編制建設計劃。統籌推進全市未來社區建設,按照“先急后緩、先重后輕、分類實施”的原則,編制市級未來社區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并下達年度建設計劃。各區、縣(市)政府根據年度建設計劃推進本轄區內未來社區建設。[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3.完善建設標準。落實完整社區建設要求,按普惠型和引領型分層分類推進未來社區建設。普惠型未來社區以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聚焦“一老一小”、黨建智治,達到基本公共設施完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活動空間充足、物業管理全覆蓋、社區管理機制健全的建設標準。引領型未來社區以充分營造特色場景為重點,打造功能完善、特色彰顯、整體智治的示范型社區。(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體育局、市園文局)
?。ǘ└哔|量推進項目建設。
4.增補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公共服務補短板行動,以創建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區和無障礙社區等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托育、養老、助殘、文化、教育、醫療、健身、快遞、商超、物業等設施的統籌配置。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將閑置房產提供給社區使用,助力社區公共服務事業發展。推動企事業單位向社區開放教育、文體等活動設施和停車場地,實現錯時共享、資源利用最大化。[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園文局、市郵政管理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各區、縣(市)政府]
5.有序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未來社區項目建設審批流程。聯動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鼓勵相鄰的城鎮老舊小區成片創建未來社區。[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6.優化驗收評定標準。進一步完善“區級創建、市級驗收”的驗收流程,以居民滿意度為驗收前提條件,優化黨建評價標準,以線上創建、運營全過程數據為基礎,一鍵生成未來社區建設運營基礎信息報告,作為未來社區驗收的重要評分依據。(責任單位:市建委)
(三)高水平開展運營服務。
7.建立長效運營機制。構建運營可持續、資金可平衡、管理可閉環的運營機制。以集體資產、資源、資金有效利用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租賃經濟、物業服務經濟,將社區空間“存量”轉化為社區經濟“增量”。鼓勵將社區服務交由專業運營機構承擔,積極探索“市政服務+物業服務+商業服務”的綜合運營模式。鼓勵利用低效閑置用房建立創新創業載體,按需植入雙創服務空間,以創業帶動社區就業。[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各區、縣(市)政府]
8.引培專業運營主體。暢通服務運營企業自薦、推薦渠道,積極發展未來社區產業聯盟,引入、培育優秀的社區綜合服務運營企業以及托育、養老、文化、健康、社區商業等專業服務運營企業,開展舊改類未來社區交由市級或區級國企平臺統一運營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縣(市)政府]
9.提升社區文化品質。充分挖掘社區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和文化內涵,打造“記得住過去、看得見未來”的社區文化空間。引導社區建立居民公約,構建社區共同價值體系。培育互助文化、誠信文化等社區共同價值體系,打造鄰里互助生活共同體,倡導建立社區公益基金會,積極開展公益援助、慈善救助等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建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園文局,各區、縣(市)政府]
(四)高效能實現整體智治。
10.健全黨建統領體系。深化落實《黨建統領未來社區工作規范指引(試行)》要求,縱深推進未來社區黨建分類試點,匯聚各類資源力量,加快構建“黨建統領、多跨融合、數智賦能、共建共享”的未來社區治理格局。[責任單位:市建委、市民政局,各區、縣(市)政府]
11.聚力強化數字賦能。采用“全域平臺統建共性能力+單點自建個性能力”統分結合的建設模式,充分依托現有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統一的數字底座,推進標準規范的社區高頻場景應用;以標準化、輕量化的未來社區智慧服務平臺承接推動數字社會應用集成落地,實現“浙里未來社區在線”“浙里康養”“浙有善育”等重大應用的落地貫通。聚焦社區治理和服務需求,強化人、房、權、社區空間等關鍵基礎數據的支撐作用,全面對接城市大腦等各類數字化平臺,打造低成本、可復制的數字賦能社區治理模式。[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數據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12.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聚焦基層治理重大需求,推動社區治理數字化變革。加強未來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加快探索社區、網格、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運營單位等多方協同運轉機制。積極發展志愿者服務、公益慈善、創業幫扶等社會組織,定期評選金牌社會組織并給予表彰。[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建委,各區、縣(市)政府]
(五)高標準完善政策支撐。
13.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各級政府應統籌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未來社區創建,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和成本共擔機制。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國家及省級補助資金支持未來社區建設。鼓勵社會資本、金融機構、業委會、村經濟合作社及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未來社區投建運營。通過市場化運作,創新大片區資金統籌平衡模式,實現整體資金平衡。開展舊改類未來社區建設的,可申請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住房公積金等。[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公積金中心,各區、縣(市)政府]
14.支持空間高效利用。鼓勵舊改類未來社區通過盤活存量用地增建公共服務設施,通過利用和改造既有建筑植入公共服務功能;合理利用社區毗鄰插花地、邊角地、低效地等空閑存量用地增建公共空間和設施。利用小區內拆除違法建筑或既有低效利用建筑后的騰空土地、空地、荒地、綠地等加裝電梯和新增建設各類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開展社區內非公共服務設施用房轉為公共服務設施用房,或已承擔公共服務職能、尚未辦理確權手續用房的確權試點工作。保障新建類未來社區用地指標,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向未來社區項目傾斜。[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體育局、市園文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區、縣(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婎I導,市區協同。充分發揮市、區兩級未來社區工作專班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政策統籌、工作協調和建設推進。各區、縣(市)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職責,積極推進轄區內未來社區建設。
?。ǘ娀O督,追蹤考評。建立工作督導機制,開展常態化檢查、督導和負面清單管理,完善未來社區項目動態評價監測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將考核與測評結果作為資金分配、項目示范、先進表彰、創建命名的重要依據。
?。ㄈ┒喾奖U?,共同參與。各級政府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進全過程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加強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切實保障未來社區建設項目用地需求。推廣居民互助自治模式,搭建群眾共治橋梁。
?。ㄋ模┘訌娦麄?,營造氛圍。暢通雙向信息渠道,打造面對面、心貼心的多層級溝通平臺。充分利用各類主流媒體、新興媒體,開展未來社區宣傳報道,積極營造和諧融洽、共同參與的未來社區建設良好氛圍。
本意見自2023年8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5年12月31日,由市建委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7月19日
?。ù思_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