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現將《綏化市數字政府建設規劃(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綏化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7日
綏化市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023-2025年)
目 錄
前言
一、背景與形勢
?。ㄒ唬┙ㄔO現狀
?。ǘ┐嬖趩栴}
?。ㄈ┟媾R形勢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p>
?。ǘ┗驹瓌t
?。ㄈ┌l展目標
三、建設架構
?。ㄒ唬┛傮w架構
?。ǘ┕芾砑軜?/p>
?。ㄈ蛹壖軜?/p>
四、建設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
?。ㄒ唬┘涌焱七M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ǘ┘涌焱七M政府運行“一網協同”
?。ㄈ┘涌焱七M監管執法“一網通管”
?。ㄋ模┘涌焱七M生態環?!耙痪W感知”
?。ㄎ澹┘涌焱七M社會治理“一網統管”
五、構建共享共用的“五橫”數字基礎底座
?。ㄒ唬┙ㄔO全市電子政務“一朵云”
?。ǘ┨嵘娮诱胀饩W通道支撐能力
?。ㄈ┙ㄔO全市一體化政務數據資源體系
?。ㄋ模┥罨残灾文芰ζ脚_建設
?。ㄎ澹娀幸惑w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六、建立科學規范的“五縱”制度約束規則
?。ㄒ唬┥罨瘮底终畼藴室幏扼w系
?。ǘ嫿ㄒ惑w化決策指揮體系
?。ㄈ┩晟茢底终冃Э荚u體系
?。ㄋ模┙⒁惑w化運維服務體系
?。ㄎ澹┙⑷轿坏陌踩U象w系
七、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
?。ㄒ唬┥罨腔坜r業發展
?。ǘ┏掷m優化營商環境
?。ㄈ┲茢底纸洕l展
?。ㄋ模┮I數字社會建設
?。ㄎ澹I造良好數字生態
八、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ǘ┘哟筚Y金支持
?。ㄈ┨嵘瞬疟U?/p>
?。ㄋ模娀己嗽u估
?。ㄎ澹┘訌娦麄髋嘤?/p>
前 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建設整體協同、高效運行的數字政府,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等政策法規,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將作為“十四五”時期統籌安排全市數字政府建設數字化項目投資的重要依據。
一、背景與形勢
?。ㄒ唬┙ㄔO現狀。近年來,我市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系列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開展一系列實踐探索。
1.統籌協調機制逐步理順。我市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組織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組建綏化市大數據中心,提升全市信息化建設和運行管理能力。數字政府信息化項目審核逐步規范。加快推進一系列政務服務升級、營商環境優化、政務系統整合等相關制度規范,支撐全市數字政府規范化建設。
2.數字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全市電子政務外網承載能力不斷升級,完成了市縣主干線路千兆帶寬擴容工作,支撐政務服務網向基層延伸。持續拓展政務外網的覆蓋范圍,實現市縣兩級594家單位、209個鄉鎮(街道)接入電子政務外網,覆蓋率達100%。建立市縣兩級政務云服務體系,整合部門機房,實現集中統一管理,推動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互聯網+政務服務、公共信用平臺、數字城管等80多個自建業務系統“遷移上云”。
3.政務數據共享有序推進。依托市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應用,建設完成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共性基礎應用體系,支撐各級各部門“全程網辦”“一網通辦”;建設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編制52個部門的818條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匯集政務數據3140萬條。積極對接國家部委、省級政務數據接口,申請使用公安、人社、教育、醫療等33個國家部委及省直廳局278個接口,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水平不斷提高。
4.政務辦事體驗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市累計公布服務事項達12621項,市縣兩級網辦率達98%。市本級政務服務大廳進駐35個部門,1165項服務事項,基本實現應進必進;全市1443項事項實現“省內通辦”、212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大力推行“辦好一件事”改革。網上政務服務電子監察系統有效預警和催辦功能凸顯,“好差評”系統推廣應用水平不斷提升,12345熱線服務效能持續增強。
5.政府履職能力逐步增強。按照國家和省要求,我市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信用等領域數字化履職能力不斷提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住建、營商環境、執法監管、應急管理等領域創新引領作用初顯。
?。ǘ┐嬖趩栴}??傮w來看,我市數字政府建設呈現統籌能力不強、建設規模不大、應用成效不高等特點,數字政府建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統籌制度規則還需完善?!叭幸槐P棋”的數字政府建設格局初現,但缺乏統一規劃布局,在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利用、跨部門協同應用、城市治理數字化、信息化項目管理、政企合作、人才引進培訓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統籌規劃。與省數字政府建設對接不夠充分,市、縣之間的統分協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2.數字支撐底座有待升級。我市云網數安全總體管控支撐能力不足,政務信息系統遷云遷網覆蓋不全,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利用率不高,各部門信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不足;政務數據資源體系支撐能力弱,存在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數量不多、供需對接不順暢、共享應用不充分等問題。
3.政務服務能力仍需提升。企業群眾便利化、場景化、智能化的服務體驗感還不強,線上線下服務不協同,基層業務人員多次錄入、人力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盎ヂ摼W+”在養老、社保、衛生健康等領域的服務便利性體現還不高,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4.社會治理支撐還需增強。生態環保、市場監管、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等協同治理、智慧治理程度還需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的治理機制和平臺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多業務協同聯動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應對疫情管控、突發事件的協同指揮能力以及社會治理科學決策支撐能力有待加強。
?。ㄈ┟媾R形勢。數字政府建設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從國家層面看,通過數字政府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從黑龍江省層面看,我省提出“146N”的數字政府建設思路,以“數跑龍江”為統領,打造企業和群眾辦事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的“六最”品牌。從綏化市層面看,我市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集中資源補齊短板弱項,充分發揮數據賦能驅動作用,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謀劃彰顯地方特色品牌,為實現我市政府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現代化提供支撐。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跟“數跑龍江”步伐,對標一流、改革創新,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政府治理服務方式變革,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構建全市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實現政務服務智能化、政府決策科學化、業務辦公協同化、監督管理一體化、社會治理精準化,打造企業和群眾辦事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的“六最”品牌,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我市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支撐。
?。ǘ┗驹瓌t。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工作要求,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我市數字政府建設各領域各環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破解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數字普惠,強化改革創新,消除“數字鴻溝”,讓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數據賦能。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黑龍江省數字治理制度和標準,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技術應用,全面發揮數據要素改革、發展、創新引擎作用,加強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和管理服務效能。
堅持整體協同。強化系統觀念,加強系統集成,按照國家、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建設要求,堅持統籌協同、適度超前、集約高效、利舊建新,提升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數字政府與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協同發展。
堅持安全可控。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嚴格落實國家、黑龍江省網絡安全各項法律法規制度,全面構建制度、管理和技術銜接配套的安全防護體系,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平臺、網絡、應用和數據的安全,切實守住網絡安全底線。
?。ㄈ┌l展目標。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統籌規劃、橫縱貫通、協同聯動、覆蓋全市、全省領先的數字政府體系,“一網協同”“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網統管”“一網感知”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協同聯動成效顯現,“五橫”數字基礎底座建設更加完備,“五縱”的制度規則體系逐步健全,數字技術賦能智慧農業品牌彰顯,政府數字化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全省數字政府領先市。全市數字政府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全市數字政府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全省上游水平。
全省數字底座標桿市。全市云網數安全集約化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基本消除“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建成覆蓋全市的“一朵云”和“一張網”,數據共享服務模式基本形成。
全省慧智治理先進市。全市在市場監管、生態治理、治安防控、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慧智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用數據服務、用數據監管、用數據治理、用數據創新、用數據決策”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全省政務協同先行市。建成市縣一體、業務協同的整體政府運行機制,提升內部辦公、機關事務管理、輔助決策等數字化應用水平。建成“龍政通·綏化站”協同辦公平臺,滿足政府內部“辦文”“辦會”“辦事”需求。
三、建設架構
?。ㄒ唬┛傮w架構。以“1555X”總體架構引領我市數字政府全域改革與發展,為推動數字綏化、智慧綏化建設提供支撐。
圖1 綏化市數字政府建設架構圖
一個數字政府建設模式。做好國家、省、市、縣數字政府建設資源統籌與規劃,集中力量與資源做好全市政府數字化轉型升級。
五大數字化協同履職能力體系。按照國家、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建設思路,深化政府履職能力數字化建設,構建“一網通辦”“一網協同”“一網通管”“一網感知”“一網統管”的數字化協同履職體系。
“五橫”數字基礎底座。按照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建設思路,加快構建全市政務“一朵云”、全市政務“一張網”、全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全市統一共性應用支撐平臺、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
“五縱”規則制度規范。通過制度規則推進我市數字政府規范化建設,貫徹落實數字政府標準規范體系、一體化決策指揮體系、統一績效考評體系、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和統一運行維護體系。
“X項”特色創新場景。以重點領域協同應用需求,利用新技術,推進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方面建設,構建“X項”特色創新應用場景。
?。ǘ┕芾砑軜?。按照“全市一盤棋”的總體思路,構建全市一體化數字政府建設管理運營體系,打造適應整體化數字政府改革要求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與制度規范,為全市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提供保障。優化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市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監督指導作用,統籌全市政務信息化建設,推動業務創新與數據共享。健全完善政務信息建設管理會商機制,建設管理模式創新。依托省級統一平臺架構和標準規范,加快推進市級基礎支撐底座建設。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經費保障,建立多渠道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鼓勵通過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開展項目建設,滿足快速部署和彈性擴展需求。
?。ㄈ蛹壖軜?。按照全市“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統分結合”的原則,強化市級數字基礎支撐,推動省、市、縣三級全面協同應用。
圖2 綏化市數字政府層級架構圖
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市本級統籌建設運營政務云平臺、電子政務外網骨干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依托省政務云平臺推進業務系統備份,開發部署共性應用支撐??h(市、區)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政務云、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承接使用省、市級部署的各類業務系統。
四、建設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
?。ㄒ唬┘涌焱七M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1.推進政務服務規范化場景化。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標準統一、全面融合、服務同質,構建全時在線、渠道多元、全域通辦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
?。?)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按照國家和省要求,修訂完善我市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積極開展政務服務事項“四級五十同”標準化工作,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程度,推動逐步實現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事項、辦理結果等五十項要素在全省范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拓展政務服務事項范圍,持續推動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依申請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
?。?)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圍繞企業、個人全生命周期,以公安、市場監管、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交通等領域為重點,依托黑龍江政務服務網、“全省事”APP、“一件事集成服務”專區,持續梳理優化“辦好一件事”事項清單。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的要求,通過系統對接整合和數據共享,減少辦事環節、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推動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
?。?)規范線下大廳辦事服務功能。逐步整合部門單設的辦事窗口,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根據事項關聯度和業務性質設置分領域綜合辦事窗口,逐步推進設置無差別綜合辦事窗口。設置幫辦代辦窗口、“全省通辦”“跨省通辦”窗口、“惠企政策兌現”窗口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升政務服務辦事體驗。設置一體化評價專區或評價走廊,配備相應評價設備、評價二維碼等,有條件的可建設密閉“好差評”專區,實現評價數據實時回傳匯聚。
?。?)提升政務服務融合便利。規范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等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同源發布、同步更新,做到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就近辦”。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深度,提供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結果送達等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服務。
?。?)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統籌實施基層便民服務站點布局,推動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戶籍管理等領域群眾經常辦理且基層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以委托受理、授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務中心(站)辦理。
專欄1 政務服務規范化場景化建設工程
政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根據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和工作實際,組織我市及縣(市、區)相關部門、鄉鎮(街道)認領應承接的事項,梳理依法依規自行設立的事項,編制本市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根據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的調整,組織本級所屬部門對相關內容予以同步更新、認領、發布。
政務服務網向基層延伸。建設政務服務網向基層延伸管理平臺,配備基層綜合便民服務機構政務服務自助設備,實現對基層政務服務數據的匯聚、清洗、比對、整理和綜合利用,與市級政務數據有效銜接融合。推進一個系統受理所有業務,避免數據重復采集和“二次錄入”。
2.提升民生服務普惠化均等化。加快推動數字生活新場景,持續優化升級“教育、醫療、居住、社保、養老、救助”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數字化能力。
?。?)加快智慧教育建設。加快我市教育云平臺建設,深化教育資源整合應用,實現教育部門與學校數據互通、系統互聯、信息整合、業務聚合、服務融合。推動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提升市直學校信息化條件,完善智慧教育學校終端環境。優化數字公共教育資源與服務質量,提升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加快智慧醫療建設。加快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與推廣應用,實現市縣醫療衛生業務協作互聯互通。拓展電子病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處方、疫情防控等健康大數據建設,實現區域醫療服務、養老醫療、醫療保障等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業務協同。依托綏化市互聯網醫院云醫聯體總院,推動全市醫聯體工作線上運行,打造區域內云醫聯體模式。加快遠程醫療服務建設,深化醫療協同,實現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完善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拓展電子健康卡應用場景,實現與社會保障卡(含電子社??ǎ┗ヂ摶ネ?,提升患者便捷就醫服務水平。
?。?)加快智慧醫保建設。依托省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擴展醫保電子憑證功能,推進跨省、跨統籌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加快社保、醫保信息共享,推進繳費方式改革,高質量建設智慧醫保、數字醫保。推進“互聯網+醫保服務”建設,明確支付標準,實現醫保政策咨詢、業務查詢辦理、投訴舉報受理、群眾意見建議反饋等一體化服務體系,提升全市醫療保障公共服務質量。健全“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機制,實行價格政策分類管理,并針對服務特點進行細化。
?。?)加快智慧養老建設。圍繞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求,完善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以全市“智慧養老體系”建設為基礎,加快“獨居老人”智能看護項目建設,為老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康養結合、醫養結合等服務。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數字化等新技術,大力拓展推廣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應用,為老年人提供助急、助醫、助餐、助潔、助浴、助行、緊急救助、生活幫助等服務,實現全市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全覆蓋,有效打通為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加快數字人社建設。依托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業務平臺,加強內部業務系統整合與數據歸集共享,推動與省、縣(市、區)對接與應用,實現全服務上網、全數據共享、全業務用卡。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卡應用,推進就醫購藥、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等線上線下“一卡通”應用。利用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認證、繳費支付、就醫結算等功能,在人社領域實現身份憑證用卡、人社繳費憑卡、補貼待遇進卡、工傷結算持卡。
?。?)加快數字民政建設。以“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網”平臺為基礎,推動基于互聯網的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救助、婚姻管理、殯葬管理和社區治理等民政服務一體化管理。加快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強化電子證照應用、數據治理,打造交通領域一體化信息服務體系,提升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精準水平。加強交通數據跨部門整合共享,基于大數據推動城市交通運行情況分析,支撐城市治堵診斷、分析、評估,提高治理能力。推進交通“新基建”建設,打造全市交通新型基礎設施網絡。
?。?)加快智慧住建建設。推動全市城鄉建設管理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住房、數字建設、數字建造、數字城鄉建設。推進傳統供熱體系、供水體系、燃氣供應體系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建設智慧供熱平臺、燃氣管網監測管理平臺、智慧供水平臺,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退役軍人服務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退役軍人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統一、智慧、融合、便捷、可靠”的退役軍人事務信息化體系。搭建就業創業、困難退役軍人軍屬和優撫對象幫扶援助平臺,推進退役軍人安置就業、優撫優待、困難幫扶等服務數字化,實現退役軍人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
專欄2 民生服務普惠化均等化建設工程
建設教育云平臺。涵蓋面向課堂教學的智慧課堂系統、面向課后作業及考試場景下的大數據精準分析系統、面向幼教的互動教學資源系統、面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的教研培訓系統、面向學生線上輔導和課后服務以及心理健康評測輔導系統、面向學校的資源管理系統。
推廣智慧校園。建設智慧教室、智慧實驗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智能教學應用場景,支持互動反饋、高清直播錄播等教學方式,為智能化條件下教學模式創新提供有力保障。支撐智能黑板、電子班牌等各類終端在校園泛在互聯。
推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應用。整合各醫療衛生業務應用系統及資源,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市縣醫療衛生業務協作互聯互通,形成基于衛生信息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的醫療衛生業務協作網絡。在青岡國級醫共體試點基礎上,將望奎、慶安納入省緊密型醫共體推進縣,全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項目。
智慧住建建設。建設燃氣管網監測管理平臺、瓶裝液化石油氣可追溯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全市燃氣管理數字化。開展智慧供暖項目建設,提升二級網覆蓋面。建設智慧供水平臺,綜合管控平臺搭建、分區計量體系建設、水廠自動化升級改造、管網壓力監測點布設、計算機儲存資源建設、網絡及網絡安全建設。
3.提升惠企服務精準化便利化。以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目標,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建設質效,為我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企業登記便利度。依托政務服務“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不見面審批或最多跑一次。按照“辦好一件事”要求,推動企業開辦線上信息一次采集、申請材料一次提交,身份認證一次進行,辦理結果互認,相關業務并聯辦理,實現線下“一門(窗)一次”服務。積極探索試行“一業一證”。
?。?)提升企業審批便利度。優化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審批流程,加快與相關審批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前接后審”服務,實現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相關評審意見和審批結果即時推送。依托綏化市大數據共享平臺,推動各級各部門開放數據接口,實現網上受理、不見面審批新模式。
?。?)推進“政務服務+不動產登記”。推進不動產登記、網簽和繳稅(費)等不同業務系統相互融合,強化部門協同聯動、綜合受理、并行辦理,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打造“一次受理、自動分發、集成辦理、順暢銜接”服務新模式,實現全流程“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提高不動產登記效率,逐步實現“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
?。?)加大惠企服務兌現力度。推動惠企政策實施部門數據共享,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和政策辦理服務指南。配套發布政策解讀,推動專業性較強政策開展圖表式、口語化和智能語音解讀。優化政策申辦程序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實現惠企政策兌現“不見面”“零跑動”。推進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無需審批、直接享受政策。對惠企紓困政策落實情況展開專項監督,探索惠企政策評價工作,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確保各項惠企政策直達基層。
?。?)加大智慧稅務建設水平。完善“智慧辦稅服務廳”功能,探索推行“AI+稅務”,強化高精無感人臉識別區、咨詢導稅區、稅法宣傳專區、網上辦稅體驗區、24小時自助辦稅區五區聯動。推動網上辦稅體驗區運用,利用“網上辦稅自助服務云桌面系統”為納稅人提供“點餐式”個性化輔導,幫助納稅人學習掌握進而使用電子稅務局辦稅。積極推動“學雷鋒號”智慧移動辦稅服務車運用,為企業提供涉稅服務,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和獲得感。
?。?)深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推動綏化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企業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及時更新本地關于知識產權相關政策、工作動態、新聞活動、服務項目等,使社會公眾及時了解知識產權最新工作情況。
專欄3 惠企服務精準化便利化建設工程
工程項目審批系統升級。進一步優化升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按照黑龍江省相關要求,實現與多規合一(包含一張藍圖、業務協同平臺等)等系統對接,增加系統好差評功能。實現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在線辦理,通過業務系統聯通、數據實時共享和應用電子證照,精簡企業申報審批流程,降低項目辦理成本。
“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系統升級。升級“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系統,開發電子證照系統。實現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跨省通辦”“一次不用跑”。推動電子證照系統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系統上得到應用。推廣電子證照在戶籍管理、子女入學、企業注冊、金融信貸等方面應用。
建設自然資源一體化審批系統。利用市自然資源多級一體化審批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的深度融合,獲取空間圖層信息、接入智能比對分析、輔助項目審查,實現精細化審批決策,保障建設項目落地效能,實現自然資源數據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積極推行與行政審批電子證照、與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互聯互通,實現系統互聯、數據共享。
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系統。繼續完善開發監督管理系統,將審批業務監督系統向政務云平臺遷移,打通監督系統與部門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實現審批監管自動化、智能化、實時化,并逐步延伸到為項目企業提供“全生命同期”全要素服務保障、惠企政策自動匹配兌現等功能。
建設惠企政策兌現服務平臺。以省、市、縣三級獎補事項為基礎,建設惠企政策兌現服務平臺,打造政策庫、指南庫、在線申報、留言咨詢等功能板塊,對綏化市現行有效惠企政策歸集梳理,實現一站式集中發布、線上辦理,加大惠企政策智能化推送、集約化管理力度。
(二)加快推進政府運行“一網協同”。
1.推進政務辦公協同化建設。按照黑龍江省“龍政通”相關要求,圍繞辦文辦會辦事、督查督辦、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檔案管理等日常辦公需求,建設“龍政通·綏化站”協同辦公平臺,建立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政務協同辦公體系。加快推動政府部門內部非涉密公文電子化流轉,逐步減少紙質公文,加快政府內部業務流程整合優化、精簡高效,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資源融合和政務協同。依托信息化平臺固化行政權力事項運行流程,推動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公共資源交易等全流程數字化運行、管理和監督,促進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推動機關內部服務事項線上集成化辦理,推出一批機關內部“一件事”,提升政府運行協同效率。
2.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按照國家、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相關要求,持續推進全市一體化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加快政府網站整體服務水平提升。深化信息發布、政務公開、政策解讀、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功能,建設分類分級、集中統一、共享共用、動態更新的政策文件庫。積極構建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推進數據融通、服務融通、應用融通,打通信息壁壘,形成整體聯動、同頻共振的政策信息傳播格局。推動政府網站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統一提供身份認證、事項管理、協同服務、咨詢投訴等功能。推動智能搜索系統、統一知識庫和智能問答系統建設,與12345便民服務熱線實現數據共享、問答統一,靈活開展政民互動。加快適老化及無障礙升級改造,為老年人提供相應保障。
專欄4 政府運行“一網協同”建設工程
建設“龍政通·綏化站”協同辦公平臺?;诤邶埥 褒堈ā眳f同辦公平臺,推進平臺本地化部署與落地,打造服務市、縣、鄉、村政務人員的移動政務門戶。逐步提升平臺協同辦公能力,拓展平臺應用范圍。
建設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按照國家和省關于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的相關要求,建設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持續推進市級智能搜索、智能問答等應用,有序推進各部門、縣(市、區)向市級集約化平臺的遷移。
(三)加快推進監管執法“一網通管”。
1.持續深化“互聯網+監管”改革。以數字化手段提升監管精準化水平,按照國家統一監管標準與規則,依托省“互聯網+監管”平臺,加強監管事項清單數字化管理,運用多源數據為市場主體展示精準“畫像”。健全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機制。健全監管事項動態管理機制,將與行政許可事項對應的監管事項全部納入“互聯網+監管”系統并實施動態管理,逐步推行“照單監管”。推動監管數據和行政執法信息歸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建設完善監管事項、監管對象、監管行為、執法人員、信用信息、投訴舉報等監管數據庫。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與創新創造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實現政府監管領域全覆蓋、多部門聯合監管常態化。
2.加強重點領域數字化監管。加強對食品藥品、醫療機械、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重點領域實行全主體、全鏈條數字化追溯監管,逐步健全完善全過程、全周期的監管體系。加大食品安全數字化監管力度。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按照《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快建設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可視化監管系統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應用“互聯網+明廚亮灶”可視化監管系統,督促校外供餐單位創建“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監管和社會監督。按照省藥監局工作部署,推動省建智慧藥品監管系統應用,完善藥品監管業務數據庫,逐步實現流通領域藥品安全“一企一檔、一品一檔”智慧監管。推動黑龍江省疫苗追溯系統應用。以氣瓶、叉車、電梯等風險較高設備為重點,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動氣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電梯應急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推動特種設備監管智慧化、數字化。
專欄5 監管執法“一網通管”建設工程
加強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進一步加強校外供餐企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及時約談校外供餐單位負責人,指導供餐單位在全面實現“明廚亮灶”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增加經濟投入,升級硬件設施,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監管和社會監督”。
?。ㄋ模┘涌焱七M生態環?!耙痪W感知”。
1.提升生態環保協同治理能力。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感知、協同指揮和治理能力建設,建立一體化生態環境智能感知體系,強化大氣、水、土壤、自然生態、核與輻射、氣候變化等數據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呼蘭河、通肯河、肇蘭新河及安肇新河等中小河流協同治理,加強河湖岸線管理,加快河流環境一體化監管平臺建設,強化河道湖庫監管。加強大氣污染源頭治理,建設全市秸稈禁燒自動監控網絡平臺,實現全市全自動火點監控、預警。完善環境和水土流失監測體系,依托物聯網使能平臺,推進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務局、城市執法局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形成“源、供、排、污、災全過程量化監控”物聯網管理模式。推動“天地一體”生態保護紅線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建設,逐步形成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
2.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構建自然資源云上全域大數據體系,建設自然資源專題數據庫,包括自然資源政務服務數據庫、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數據庫、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黑土地保護監測監管數據庫、“地質云”核心數據庫、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數據庫和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基礎數據庫等,支撐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完善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持續提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林草資源保護利用、水資源管理調配水平。依托省自然資源資產(生態銀行)管理系統,圍繞“資源-資產-資本-財富”轉化,對自然資源資產實行清單式管理,推進全市自然生態資源的儲備、整理、提升、轉換和開發利用。
3.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秉持“綏化生態優勢金不換”的信念,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傳統高耗能行業、公共場所、樓宇經濟等企業碳排放、用戶碳足跡的數字監測,推動綏化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利用數字化手段改造能源的生產、運行、傳輸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形成集約節約、循環高效、普惠共享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專欄6 生態環?!耙痪W感知”建設工程
推進市自然資源云上全域大數據體系。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建設市自然資源專題數據庫,包括自然資源政務服務數據庫、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數據庫、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黑土地保護監測監管數據庫、“地質云”核心數據庫、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數據庫和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基礎數據庫等,支撐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
建設河流環境一體化監管平臺。綜合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結合地理信息技術,建設河流環境一體化監管平臺,整合和統籌全市衛星遙感數據、物聯網監測數據、無人機航拍數據等,實現河流環境的空天地全覆蓋、全過程立體精準監控。
建設智慧污水管控平臺。推進污水數字化在線監管,匯聚污水排放量和污水廠運行情況等數據資源,建立智慧污水處理模塊支撐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污水廠全流程自動化控制、運維數字化管理、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一體化安全管控,生產運行安全可靠。
建設秸稈禁燒自動監控網絡平臺。以視頻監控為核心,建設全市秸稈禁燒自動監控網絡平臺,構建集火點監測、立體化巡檢于一體可視化監管系統。
?。ㄎ澹┘涌焱七M社會治理“一網統管”。
1.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智能化。加強“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數據平臺建設,深化數字化手段在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打擊犯罪、治安聯動等方面的應用,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的能力。提升社會矛盾化解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網上行政復議、網上信訪、網上調解、智慧法律援助等線上受理渠道,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排查化解。
2.推進智慧應急建設。推動“智慧應急”建設,利用國家和省級集約建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對各類應急有關數據信息資源的收集、存儲和更新管理,逐步形成全要素、全口徑、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服務。依托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以感知數據為基礎,匯聚地震、氣象、水旱、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監測數據,逐步實現應急管理全面感知、動態監測、智能預警、扁平指揮、快速處置、精準監管、人性化服務。保障重要通信網絡暢通,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應急通信保障。綜合運用無線通信、衛星通信、融合通信等新技術,進一步提升重特大災害和復雜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指揮決策、力量調度、協同救援效能。
3.加強基層治理數字化建設。實施“互聯網+基層治理”行動,深入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數字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將網格化管理模式延伸到社會治理、基層黨建、城市管理等各個領域,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網格體系。加快社會治理云平臺推廣應用,推進組織、民政、公安、司法、環保、信訪、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部門職能和資源有效整合到社區網格,形成覆蓋市縣鄉三級的全市統一的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打通城鄉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網格、村(社區)、鄉鎮(街道)三級微信群網絡平臺,搭建“全天候、零距離”的雙向聯系溝通渠道,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在鄉村治理層面的落地。
專欄7 社會治理“一網統管”建設工程
推進應急指揮中心系統集成建設項目。推動應急指揮中心系統達到市二級標準,實現指揮大廳、會商室、視頻會議室與省應急廳保持3條獨立視頻通訊系統,與縣級保持不少于2條獨立視頻通訊系統。探索建設智慧監測預警工程。
“數智公安”建設。堅持“以科技賦能、靠科技打贏”戰略目標和“數智警務”發展方向不動搖,全面推進公安技術手段迭代更新,全力提升公安科技信息化水平。推進基礎支撐能力建設、推進技術偵察手段和智能裝備建設、推進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推進運維保障體系建設。
五、構建共享共用的“五橫”數字基礎底座
?。ㄒ唬┙ㄔO全市電子政務“一朵云”。
1.夯實政務云平臺支撐能力建設。構建全市政務“一朵云”服務體系,為市級政務部門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及安全等各類云計算基礎設施資源、相關軟件和服務。統籌整合現有政務云資源,逐步撤并整合各級各部門現有機房、服務器、網絡設備和光纖線路等資源,推動全市政務信息化系統遷移、部署上云,實現“應遷盡遷,應上盡上”。優化政務云管理機制,明確縣級不再新建政務云平臺,新建系統必須依托市政務云平臺建設,實現我市系統云上集約化建設與精細化管理。
2.強化與省云平臺深度對接與管理。推動市政務云平臺與省政務云平臺互聯互通,探索政務云資源統一調度機制,加強一體化政務云平臺資源管理與調度。依托省容災備份中心,實現關鍵數據異地災備和關鍵應用雙活備份。
(二)提升電子政務外網通道支撐能力。
1.提升網絡平臺支撐能力。加快全市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實施骨干網擴容升級工程,推動市、縣、鄉各級部門政務網絡帶寬拓展到千兆,實現千兆到縣、百兆到鄉鎮。優化全市政務網絡組網架構,推進市、縣雙主干、主備雙鏈路的網絡架構建設,并向鄉、村級延伸。拓展電子政務外網覆蓋范圍,橫向實現部門電子政務網絡全覆蓋接入,縱向實現各市、縣、鄉、村接入,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向企事業單位拓展。
2.推進政務網絡整合遷移。有序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整合遷移,各地各部門原則上不再新建業務專網。推動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提高電子政務外網移動接入能力,充分利用5G、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通信技術,統籌各部門互聯網接入需求,統一互聯網出口,建設市縣兩級互聯網統一接入平臺,推動多運營商互聯網接入服務。
?。ㄈ┙ㄔO全市一體化政務數據資源體系。
1.加強政務數據歸集治理。加快推動全市政務數據資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建立標準一致、動態管理的一體化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形成全市政務數據“一本賬”。加快推進全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推動政務數據資源按需歸集?;谑姓諗祿蚕斫粨Q平臺和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推動省基礎數據庫數據回流,建設完善市人口、法人、信用、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庫。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加快政務服務、醫療健康、社保保障、生態環保、文化旅游、安全生產等主題數據庫建設,推動數據源頭治理、系統治理。
2.推進政務數據高效共享。優化政務數據共享協調管理機制,提升政務數據共享統籌協調力度和服務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功能,持續提升與省平臺數據共享通道能力,有效支撐縣(市、區)數據流通與共享需求。建立政務數據服務體系,統一受理數據共享需求并提供服務,推動實現數據資源高效率配置、高質量供給。持續擴展數據共享交換的服務范圍,實現政府信息系統與黨委、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按需共享。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建立健全政務數據供需對接機制,有效推動數據流通與按需使用。
3.促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編制全市公共數據開放目錄及相關責任清單,建設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分類分級開放公共數據,優先推動有利于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的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加快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促進數據流通共用。探索利用身份認證授權、數據沙箱、安全多方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逐步建立數據開放、開發利用創新機制。重點推進普惠金融、醫療保險、交通出行等行業應用。推進社會數據“統采共用”,提升數據資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ㄋ模┥罨残灾文芰ζ脚_建設。
1.持續推進與省共性系統聯通對接。以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為核心,加快推進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證照系統、統一電子印章系統、統一電子材料中心、非稅收電子繳費系統等共性應用支撐系統建設與對接,為各地各部門提供統一服務與應用支撐平臺,滿足各地各部門共性業務創新應用需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信息和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市綜合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升級,為各地方和各部門提供統一的信用信息和地理信息服務。聚焦城市管理、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食品安全、金融服務等應用場景,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技術等技術手段,構建我市新技術共性應用支撐體系。
2.加快拓展共性支撐應用場景建設。以政務服務、市場監管等應用場景為核心,拓展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應用范圍,基于可信數字身份拓展人臉識別、掃碼等核驗方式,實現身份認證“一次認證,全市通用”;深化統一電子證照系統在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受理、審批等環節的應用;推進統一電子印章系統應用,實現網上簽發電子證照、電子文件的有效性驗證;加快推進電子文件及電子檔案應用系統應用,提升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水平。
3.加快布局全市智能感知體系建設。全面摸清我市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監測、供水供電、燃氣消防等領域的感知終端設備,建立全市感知終端“一套臺賬”,強化感知終端統籌管理。建設全市統一的感知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感知數據匯聚匯通和共享應用。推進智慧桿塔等感知底座組網建設,實現多種設備和傳感器“一桿多感”綜合承載。重點加強對交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市部件等要素的實時感知,獲取城市單元體征,形成動態城市畫像,提供最佳智能反饋,形成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一體化智能交互能力,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服務。統一城市實體的基礎身份標識,規范全市二維碼編碼,推進形成統籌有序的城市碼發碼機制。依托城市碼,推進“人”“企”“物”城市基礎感知數據的融合關聯和共享,構建萬物互聯的感知體系。
?。ㄎ澹娀幸惑w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1.構建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入口。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以政務服務網和“全省事”APP為核心,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入口,依托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統一開展政務服務、咨詢投訴、數據共享等工作,實現網上辦事“一次注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優化我市“全省事”便利化場景化服務專欄,推動相關服務應用統一管理、同源發布、一體化服務,建立高頻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服務清單,在戶政、社保、住房、醫療等相關事項辦理中推廣“掃碼亮證”服務,推廣“免申即享”“民生直達”等服務方式。
2.提升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支撐能力。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按照職責權限整合優化各業務系統和辦事服務平臺,加快推進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應用,加強事項辦理證明材料、填報數據的精簡、復用和共享,進一步壓縮辦理環節、精簡辦事材料、縮短辦理時限。建設全市政務服務綜合受理系統,持續推動政務服務業務系統整合,加強數據共享、政務服務“好差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審管銜接、“辦好一件事”等系統改革建設,推動實現與省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對接融合。
專欄8 數字基礎底座夯實工程
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向基層延伸。增強電子政務外網帶寬資源,實現千兆到縣、百兆到鄉鎮。優化全市政務網絡組網架構,推進市、縣雙主干、主備雙鏈路的網絡架構建設,并向鄉、村級延伸。拓展電子政務外網覆蓋范圍,橫向實現部門電子政務網絡全覆蓋接入,縱向實現各市、縣、鄉、村接入,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向企事業單位拓展。
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普查與目錄編制。開展全市政務數據資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市數據資源家底,整理收集信息系統清單、數據資源清單、資源需求清單三張清單數據內容,形成全市統一政務數據清單,建立標準一致、動態管理的一體化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形成全市政務數據“一本賬”。
建設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具備政務數據存儲交換、大數據分析、電子政務網絡傳輸能力的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以“124N”(一個中心、兩個平臺、四大數字基礎底座、N個場景應用)為總體架構,實現“前臺”服務應用,“后臺”技術支持,整合數據資源,夯實智慧政府基礎。
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建設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提供數據應用支撐功能,對公共數據進行分類分級有序開放。
推進綜合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升級。全面整合更新全市域的地理信息、自然資源、民政、公安、交警、交通運輸、教育、衛健、水務、城管、林草等行業等時空數據,融合形成以自然資源信息為主,各行業專題信息融合的“大數據”平臺,更新綏化市主城區實景三維場景,對其他行業的日常業務進行全面支撐。
建設全市統一感知管理服務平臺。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開展感知終端普查,統一終端編碼,并向市級感知管理服務平臺注冊共享。建設市級感知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各部門感知終端基礎臺賬,形成全市統一的感知終端一套“臺賬”。
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優化升級。重點圍繞政務服務能力再提升項目建設,完善新政務服務大廳信息化功能,開發升級政務服務“一件事”等應用系統,按照統一入口、統一認證、統一申報、統一查詢、統一收付、統一郵寄、統一評價等要求,推進政務服務綜合受理系統建設,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協同聯動,深度融合,一體化辦理。
六、建立科學規范的“五縱”制度約束規則
?。ㄒ唬┥罨瘮底终畼藴室幏扼w系。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和黑龍江省數字政府相關標準規范,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基礎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完善標準規范工作機制,建立完善數據標準、政務服務標準、應用支撐標準、基礎設施標準及數字安全標準,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加快推進云網、數據開發利用、系統整合共享、共性辦公應用、關鍵政務應用、信息安全等相關標準落實工作,加大推廣執行力度?;跀底终ㄔO實際,完善政務服務、數據共享、數據支撐等領域標準規范,以標準先行促進數字政府建設規范化。
?。ǘ嫿ㄒ惑w化決策指揮體系。建設全市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統籌推進決策信息資源系統建設,融合社會公共數據、產業數據、民生數據,全面反映政府效能、民情反饋、營商環境、社會管理、建設成效、服務能力評估等建設成效,拓展各領域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應用場景。加強經濟數據運行監測,完善經濟治理相關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及部門專業數據庫,匯聚形成覆蓋投資、消費、就業、財稅、金融、物價、統計、進出口等領域的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做好經濟運行關鍵數據的全鏈條全流程治理和應用。加強經濟監測預警,提升覆蓋經濟運行全周期的統計監測和綜合分析能力。
?。ㄈ┩晟茢底终冃Э荚u體系。加快推進我市數字政府重點領域評估考評,運用數字化手段迎接國家和省關于數字政府、政務服務好差評、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的考評工作。加快推動全市統一數字政府績效考評系統建設,能夠基于各領域指標支撐相關材料上報、數據歸集、對標分析等功能,實現指標監測、督導、考評、整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以省數字政府建設重點任務考核指標為基礎,建立數字政府績效評估機制,定期分析評估各部門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進展,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優,以數字化支撐政府職能不斷優化。
?。ㄋ模┙⒁惑w化運維服務體系。建設全市數字政府運維服務平臺,通過運維事件管理、運行情況監測、運維配置管理、容災備份管理等功能建設,提升政務云、政務外網、政務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應急指揮中心、統一安全管理平臺等關鍵基礎設施的接口對接、迭代升級、安全防護等運行維護能力。加強數字政府安全運維服務團隊建設,明確運維服務團隊要求和職責權限,加強協同指揮,建立故障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數字政府信息安全保障隊伍能力,提升業務人員專業技能及應急處置實戰能力。
?。ㄎ澹┙⑷轿坏陌踩U象w系。嚴格貫徹國家和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安全制度要求,強化安全責任,落實網絡安全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數據分類分級保護、風險評估、檢測認證、密碼應用管理制度,切實筑牢數字政府建設安全防線。加大對涉及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等數據的保護力度。圍繞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銷毀等環節,構筑公共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構建數字政府統一安全管理體系,提供統一的密碼保護、安全等級保護等服務,為基礎設施安全、應用和數據安全以及新技術應用安全提供立體化的安全技術支撐。開展政務云安全可控升級改造,打造軟硬一體云端協同的信創存算資源體系。強化安全可靠技術和產品應用,切實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建立健全動態監控、主動防御、協同響應的安全運營體系,建設市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為基礎設施、共性應用和政務數據提供立體化的安全技術支撐。
專欄9 制度規則體系建設工程
建設數字政府績效考評系統?;谡辗蘸貌钤u、營商環境考評以及數字政府建設考評的評估評價需求,建設市、縣統一數字政府績效考評系統,實現指標監測、督導、考評、整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建設數字政府運維服務平臺。依托市政務云平臺,建設全市數字政府運維服務平臺,通過運維事件管理、運行情況監測、運維配置管理、容災備份管理等功能建設,提升我市政務信息系統運維的規范性。
建設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成綏化市網絡安全協調指揮平臺,對全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篡改監測、漏洞檢測、重大漏洞專項檢測、流量監測和攻擊監測,最終實現全網網絡安全態勢可見、風險威脅可知、信息通報統一、應急處置高效的態勢感知平臺系統。
建設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統籌推進決策信息資源系統建設,融合社會公共數據、產業數據、民生數據,全面反映政府效能、民情反饋、營商環境、社會管理、建設成效、服務能力評估等建設成效,拓展各領域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應用場景。
七、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
?。ㄒ唬┥罨腔坜r業發展。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提升我市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
1.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利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等數據,建設耕地基本信息數據庫,形成基本地塊權屬、面積、空間分布、質量、種植類型等大數據。加強種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市縣兩級種業信息平臺,完善種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智能化種植平臺,實現夏季田間管理階段,精準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探索建設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大數據平臺,構建以黑土地農田生態系統為主的黑土農業資源管理與優化利用現代智能農業生產體系。依托黑土地保護監測平臺、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平臺的建設,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為黑土地保護和利用賦能。加快傳統農機設施數字化改造,發展高精度農機作業導航監測、植保無人機航化作業。
2.推進農業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匯集農業生產經營數據以及種子(種苗、種畜禽)、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田間施用等數據,構建以縣為單位的投入品監管溯源與數據采集機制,建設農業數據資源“一張圖”。推進農產品可溯化,建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健全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體系,加強重要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監測,引導鼓勵田頭市場、批發市場采用電子結算方式開展交易,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超、電商平臺等關鍵市場交易環節信息實時采集、互聯互通。
3.提升益農信息服務和農業品牌影響力。按照全省益農信息社建設要求,完善益農信息社服務功能,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農業氣象“私人定制”等領域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促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便民化。推進農業廢棄物回收,探索依托供銷系統建立覆蓋全市的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強化品牌設計培育與營銷,創新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綏化好糧油”等產品營銷推介方式。持續深化“數商興農”,廣泛開展直播助農等活動,培育推介農產品網絡品牌。開展特色農產品認證資助和推廣,以品牌化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各類銷售平臺和渠道,提升“寒地黑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地域品牌農業建設和商業品牌打造。
專欄10 智慧農業深化建設工程
建設農業數據資源“一張圖”。依托綜合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匯聚農戶和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大數據、農業自然資源大數據、重要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構建全市農業數據資源“一張圖”。
建設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運用黑土地保護監測平臺、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平臺資源,構建以黑土地農田生態系統為主的黑土農業資源管理與優化利用現代智能農業生產體系。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水稻、玉米、大豆等單品種大數據,建立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消費、貿易等環節的數據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務模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和產業損害監測預警體系,開發提供生產情況、市場價格、供需平衡等服務產品。
?。ǘ┏掷m優化營商環境。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加快提升企業登記、開辦、建筑許可辦理、用電用水用氣、不動產登記、信貸服務、納稅、企業注銷、知識產權保護、項目管理等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我市營商環境建設質效??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信用審批承諾”“證照分離”、重點鄉鎮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切實為市場主體減負松綁。統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誠信綏化”建設為引領,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拓展信用場景應用,依法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大力營造“誠信有價”的良好社會環境。持續拓展“信易+”場景應用,深入開展“信易貸”工作。
?。ㄈ┲茢底纸洕l展。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壯大數據服務產業,積極發揮綏化大數據中心核心輻射效應,優化大數據中心布局,積極引進一批數據采集、存儲、挖掘、交易、應用、安全等大數據和云計算企業,逐步孕育一批本地大數據企業,形成大數據應用和創新創業生態圈。培育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和互聯網經濟、平臺經濟、無接觸經濟等新業態。探索新技術應用,拓展數字技術在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領域數字應用場景,推動數字貿易、數字金融、數字文創、數字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數據開發利用。
?。ㄋ模┮I數字社會建設。以數字技術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創新為核心,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形成以城市時空數據信息為基礎,支持多行業信息匯聚、融合、提取、展示的數字孿生城市管理應用場景。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社區生活服務、社區治理及公共服務、智能小區等服務。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ㄎ澹I造良好數字生態。依托國家和黑龍江省構建的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和規范有序的政策環境,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引導依法交易數據,規范數據交易行為,加強數據交易監管,促進數據資源依法有序、高效流動與應用。引進和培育一批數據要素市場化服務主體,培育數據要素流通交易機構和專業數據確權機構,為數據要素市場提供專業服務。
八、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在綏化市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推進全市數字政府建設,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機制。各縣(市、區)、各部門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要求,全面對接國家、黑龍江省工作部署,強化一體化建設,明確建設目標、工作任務、實施步驟等,建立問題、任務、責任清單。建立專家學者或智庫、咨詢機構等智力決策支撐機制。
?。ǘ┘哟筚Y金支持。加大數字政府建設資金支持力度,探索數字政府建設項目市、縣兩級財政共享機制,建立支撐政務信息化項目快速迭代建設的資金審核程序和機制。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估和審計監管,推進項目經費與績效評價掛鉤,提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積極爭取中省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加大對數字政府項目的投入力度。
?。ㄈ┨嵘瞬疟U?。實施“人才興綏”戰略,完善數字政府建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將數字政府建設列入各級政府機關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學習培訓內容,提升全市干部數字化素養。建立健全數字政府領域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完善職稱層級、人才發展通道,健全考核競爭激勵機制。探索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合作交流,培育儲備一批高層次人才,持續優化人才結構。
?。ㄋ模娀己嗽u估。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納入全市各級各部門績效考核體系,制定全市數字政府建設重點任務考核指標,建立任務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加強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評價,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利企惠民效果和企業群眾評價結果檢驗數字政府建設成效。
?。ㄎ澹┘訌娦麄髋嘤?。積極開展規劃宣貫培訓,確保規劃內容、要求的準確理解和落實。加強對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創新案例的宣傳推廣,廣泛宣傳數字政府建設新理念、新做法,提升公眾認知度和社會應用水平,吸引各類人才參與數字政府建設。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主題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并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為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推進提供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