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寧德市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寧德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3日
?。ù思鲃庸_)
寧德市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福建省“十四五”數字福建專項規劃》《福建省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總體方案》《十四五“數字寧德”重點專項規劃》《寧德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trong>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對福建、對寧德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著力善政、惠民、興業,堅持系統思維,以數字化改革引領升級重塑數字政府新形態,推進政府運行機制、服務流程和治理模式全方位系統性變革,提升政府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建設整體協同、高效運行的數字政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打造“增長極”、建設“四個區”,奮力譜寫“寧德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圍繞善政、惠民、興業,實施“131”工程,1即高標準建設“城市大腦”,3即建成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更便利、市域治理“一網統管”更精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更高效的數字政府,1即搭建科創、大創和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夢想小鎮”孵化平臺,拓展各類數字應用服務場景,促進產業更興旺、城市更智能、生活更幸福,鞏固提升數字城市百強,成為“數字福建”新增長極。
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系統通、業務通、數據通、服務通、管理通和組織在線、數據在線、業務在線、管理在線、溝通在線“五通五在線”的數字政府,形成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體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生態融合促進,構成數字化發展新格局,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目標基本實現。
二、重點任務
?。ㄒ唬┙ㄔO城市大腦賦能平臺
理順城市大腦建設運營及政務信息化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城市大腦中樞、一屏通覽領導駕駛艙建設,初步形成數據驅動的城市大腦核心框架體系。在經濟發展、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全面開展智慧應用建設,形成若干個具有寧德特色的“多跨協同”融合應用場景?;窘ǔ伞澳芨兄?、會思考、可決策”的城市大腦,構建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積極探索長效機制和運營模式,輸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寧德模式,數字化發展水平適度超前,促進邁向數字時代。
1.提升城市大腦中樞數據賦能能力。建設全要素數據資源中臺、集約化技術中臺、“智力”型AI中臺、高復用業務中臺和筑牢可信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完善提升全市統一的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向上對接福建省數據匯聚共享平臺,橫向聯通各級各部門信息系統,全面匯聚物聯感知數據、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為城市運行監測、應急指揮以及各級各部門業務協同提供數據支撐?!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牽頭,市直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單位均含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不再列出〕
2.提升城市大腦中樞技術賦能能力。圍繞各級各部門業務應用和場景的共性需求,建設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感知中臺、人工智能(AI)中臺等四大公共技術應用支撐平臺,集約化提供用戶管理、身份認證、人臉識別、電子證照、城市信息模型(CIM)、電子支付等公共技術服務能力,賦能各級各部門應用建設?!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牽頭,市直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城市大腦中樞輔助決策能力。推進城市運行“一屏通覽”,以“決策指揮可視化”為方向,以“一屏觀全城”為目標,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圍繞經濟發展、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生態環保等主題,構建城市生命體征指標體系。建設“圖看寧德”“數看寧德”等應用,聚焦經濟發展、公共衛生、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城市運行、信訪態勢等專題,利用移動端、電腦(PC)端、智慧屏(大屏)三個終端,圖表化展現城市生命體征指標運行情況,提供預警、預測分析,為各級各部門掌握城市運行態勢以及決策分析提供支持?!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牽頭,市直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ǘ┩七M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深化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提升政務服務智能、精準推送能力。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綜合窗口全覆蓋、政務服務一體機鎮街95%覆蓋率、高頻服務事項95%實現“跨省通辦”。全面推行網上服務“免申即享”“一事一表”,80%以上事項實現“免證辦”。閩政通(公眾版)、“i寧德”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20萬,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和獲得感。
4.拓展政務服務“自助辦”。推廣24小時自助服務,擴大“e政務”自助服務一體機投放范圍,向村(社區)、園區、商場、樓宇和銀行、郵政、電信網點等場所延伸,加快整合公安、稅務、財政、社保、醫保等自助機服務功能,提高“e政務”自助服務一體機使用效能,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自助辦”。(市行管委、審改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化政務服務“一次辦”。全面深化“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建立市級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平臺。圍繞企業從設立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持續梳理“一件事”事項清單,不斷推出主題式、套餐式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無感知的“一件事”套餐辦理,深化政務服務“一次辦”?!耙患绿撞汀痹趇寧德App實現掌上辦。(市行管委,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政務服務“跨域辦”。積極推進“跨省通辦”專區建設,建立通辦協作機制,推進“全程網辦”,拓展“異地代收代辦”、優化“多地聯辦”,推動更多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加快異地通辦審批系統應用推廣,圍繞社保、醫保、公積金、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梳理發布一批“市內通辦”高頻事項清單,擴大“省內通辦”事項范圍。(市行管委牽頭,市直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7.打造政務服務“總客服”。強化12345熱線的監督和考核評價,實現“事統權分、收辦分離、多級聯動、快速響應、閉環反饋”,打造便捷、高效、規范、智慧的政務服務“總客服”(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12345便民服務熱線中心負責)
(三)推進市域治理“一網統管”
圍繞政府職能和內部運行,強化省市兩級政府治理協同,對接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數字化治理體系,助力建成省市縣三級一體化應用,完成全市基層工作站部署,全面打通五級數據,實現95%監管事項清單標準化,持續深化各部門專題和行業監管應用建設,實現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行業應用95%覆蓋率,不斷提升市域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8.完善城市運行體系建設。依托“1131”基礎平臺體系,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構建支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工作的基礎性操作平臺。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COM),實現對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工作的統籌協調、指揮調度、監督考核、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綜合評價。構建城市運行指標體系,打造城市數字體征系統,全面感知城市運行狀態。針對城市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構建城市相關智慧應用場景,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化支撐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市委網信辦,市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完善智慧社區體系建設?;诔鞘写竽X平臺,結合金牌旅游村建設,統籌謀劃智慧社區、數字鄉村(小鎮)建設,構建便捷統一的社區應用公共組件,圍繞“管人、管物、管事、管服務”的不同維度,整合鄉村社區服務資源,開發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公共插件,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力爭2025年建成300個智慧社區、100個數字鄉村(小鎮)?;谥腔凵鐓^、數字鄉村建設,開展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建設試點,聚焦“一統三化九場景”(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和治理等九大場景),構建以創新為重點的集成系統,推廣通用基礎應用和公共組件,助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彩形W信辦,市發改委(大數據局)、公安局、民政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以“網格化”小切口,探索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結合“城市大腦”建設,全面升級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依托“1131”基礎平臺體系,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為抓手,面向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四類基層組織,建設一體化基層工作站,實現全市基層標準工作任務統一集成、個性化工作任務動態接入,將省市公共能力、公共數據和公共服務賦能基層。構建“數字化網格管理、精細化網格服務”工作體制機制,全面加強全市一體化網格員隊伍建設,創新網格員隊伍職能定位,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水平?!彩形ㄎ?,市發改委(大數據局)、民政局、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進政務業務“一網協同”
圍繞“對內好辦公”,對接省級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閩政通(政務版)APP建設和應用,持續推動全市各級辦公、審批、監管、執法等移動應用接入閩政通(政務版)APP,全面實現政府辦公無紙化、移動化。推進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橫向全聯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縱向全覆蓋一體化公文交換體系,實現各級各部門辦公系統100%接入,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辦文、辦會、辦事,全面推進機關內部整體協同、高效運行,助力科學決策。
11.整合電子政務網。堅持統規統建、統用統管、統運統維基本原則,按省市職責分工,整合優化、擴容升級現有政務網絡,構建覆蓋全市、上下貫通、橫向聯通、泛在可及的新型電子政務“一張網”暨政務信息網,形成全市網絡運行、管控“一盤棋”建設大容量、高可靠的市級核心縱向骨干網絡,網絡帶寬升級至40G(可平滑演進到100G),滿足IPv6網絡演進和業務部署,支持IPv4/IPv6雙棧網絡運行,滿足業務應用層、數據應用層及視頻會議層三大縱向分層承載需求。建設標準、彈性的市、縣兩級橫向接入網絡,各級橫向網通過20G以上鏈路帶寬接入縱向骨干網絡,全網設備接受統一管理,接入單位通過基層服務管控終端實現安全接入,實現市縣鄉村貫通的全市政務“一張網”。建設安全、易用的無線政務專網,支持多運營商終端接入,通過全省統建的安全接入平臺實現移動終端認證,構建市級入口,滿足全市公職人員無線接入應用需求。整合優化原政務外網、政務信息網、無線政務專網和市直部門專網,推進各部門制定遷移整合方案,推動網絡和業務遷移到整合后的政務信息網,所有非涉密政務網絡全部并入政務信息網。保留公安、檢察院、法院、稅務、醫保、教育專網,采用“安全交換”的方式,實現互聯互通。完善提升電子政務內網?!彩形瘷C要局,市發改委(大數據局)、市直有關單位,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建設電子政務云。加快建成寧德市大數據產業園及基礎配套設施項目(一期),按照“省市兩級、物理分散、邏輯統一、整體聯動”的省新型政務云體系,依托現有市級自主可控云平臺進行優化建設,分別建設為以承載業務應用系統為核心的業務區,以提供數據匯聚更新、數據治理管理和數據共享應用為核心的數據區,以及為業務應用系統開發提供測試環境和云資源的測試區。建設統一云管平臺,打造市級政務云資源統一申請、統一開通、統一交付、統一服務、統一安全、統一管控的“六個統一”管理新模式,與省級“一朵云”協同聯動?!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優化綜合門戶。整合寧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集群、網上辦事大廳、i寧德、自助終端、12345熱線和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等服務渠道,構建集多渠道多終端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門戶,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統一標準、統一流程。(市政府辦公室,市行管委,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行業應用一體化建設。推進“三醫一張網”、網格化應用管理、疫情防控、應急指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建設。推動產學融合,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完善財政預算管理閉環、強化大數據審計監督。推動稅收智能化管理,以稅務大數據應用健全稅務管理體系。推進金融領域數字化應用,提升金融智慧監管能力。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升級“信用中國(寧德)”網站。創新提升網絡生態治理能力,優化互聯網信息內容監測、發現、處置等流程閉環。建設連接企業、政府、供應商、金融服務機構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撐企業生產方式轉變。整合共享鄉村信息化資源。融入全省數字“第一家園”對臺一體化服務平臺。提升數字政法、雪亮工程、數字網格建設水平。深化數字化應急系統建設,提升應急監測預警和指揮調度能力。(市委政法委、網信辦、臺港澳辦,市發改委、教育局、公安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健委、應急局、審計局、醫保局,市稅務局、通管辦,寧德師范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推動各地“大腦+”應用創新。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參考省級應用專題,組織開展本地特色應用創新建設,深化市域數字化治理體系,提升各層級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依托全省數字身份管理服務平臺,為我市應用提供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身份服務、認證服務、授權服務、證照服務等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賦能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政務辦事、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市發改委(大數據局)要及時將各地應用成果經驗向全市推廣?!哺骺h(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牽頭〕
(五)推進公共數據“共享應用”
全面融入全省一張網、一朵云、三大一體化平臺和一個綜合門戶于一體的“1131”基礎平臺體系,形成結構合理、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政務網接入率達到100%,電子證照生成率達到95%,政府部門電子印章覆蓋率達到95%,網辦事項單點登錄率達到100%。全面融入省市一體化公共數據體系,推動全市公共數據匯聚治理、共享應用、開放開發,推進數據要素開發利用、交易流通。全市各級各部門匯聚有效數據量達到100億條以上,向社會開放不少于1000個數據集,推出20個開發利用典型應用場景。
16.強化公共數據匯聚共享。完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優化提升一體化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推動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和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公用企業數據資源目錄;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分期分批建設醫療健康、疫情防控、經濟運行監測、社會保障、生態環保、信用體系等主題數據庫,并統一納入全省一體化公共數據體系。推進社會數據“統采共用”,加快政務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數據匯聚治理,推動國家部委垂管系統的屬地數據匯聚共享,完善提升“一人一檔”“一企一檔”和全市居民健康檔案;梳理部門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共享需求清單,開展數據供需對接,推動“表單免填寫、材料免提交”的“雙免事項”上線;建立數據治理標準體系,健全常態化數據供需對接機制、數據異議處理機制,明確數據治理規則,優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應用發現問題數據、更新完善數據、提高數據質量,強化數據糾錯、質量管控,規范數據治理工作流程,提升公共數據資源治理水平?!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教育局、公安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文旅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體育局,市行管委、金融辦,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開發。依托全省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開放平臺,依法有序開放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迫切需要、產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堅持需求導向,加快開發公共數據應用場景,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分級開發,引入高端智庫、大數據產業生態企業,培育激活數據開發二級市場;依托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服務平臺推動場景式開發利用,在金融服務、交通運輸、醫療衛生、災害保險等重點領域開展典型場景示范應用,創新推出一批便民利企的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彩邪l改委(大數據局)、市直各有關部門,市交投集團,省大數據集團寧德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嫿ā皦粝胄℃偂眲撔律鷳B
以開發區數字化為先行試點,立足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產業化,找準共同價值鏈,打造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和數字經濟的增長點,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互促,發揮放大、疊加、倍增效應,助力高質量健康發展。
18.推動城市大腦與軟件產業協同發展。圍繞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建設,策劃、發布場景清單,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和本地優勢企業共同參與,打造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寧德版本,以此為基礎,拓展全國全省市場,助力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壯大。(市科技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文旅局、海洋漁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推動城市大腦與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確立并發揮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主體作用,加大工業大數據、醫療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和信用大數據等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數據招商”“場景招商”,促進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市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文旅局、海洋漁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推動城市大腦與新興數字產業融合發展。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區塊鏈等前沿領域,基于文旅、海洋、綠色經濟等特色場景,加強與頭部企業對接,推動元宇宙內容生產創作及應用孵化等項目落地。加強產學研合作,建成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重點領域研究機構等一批數字經濟孵化體。(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文旅局、海洋漁業局,寧德師范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成立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堅持“全市一盤棋、上下一體化推進”改革和建設工作,加強統籌協調,以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工作專班模式,設立項目推進組,建立定人定時定事、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閉環貫通的管理機制。各級各部門要承擔本地本部門“數字政府”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大數據管理機構建設。
(二)強化機制創新。以城市大腦建設為契機,推動政務信息化從“政府建系統”向“企業建系統、使用者付費”轉型。成立市大數據產業集團公司,明確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主體,探索“政府主導、政企協同、管運分離、授權經營”的建設管理機制。發揮規?;?、集約化建設效應,打破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堅決避免重復建設。引進高端智庫、生態企業,建立大數據研究院、海洋大數據研究中心,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深入研究“數據銀行”“藍色銀行”。
?。ㄈ┩怀鰧嵤┙y籌。堅持項目為王、項目帶動,落實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落實“清單交辦、定期收帳”機制。落細“一體化、一盤棋”理念,省里已建設的主動銜接、做好推廣、充分應用。健全機制制度,出臺若干措施,加強縣級、行業等平臺統籌,市里計劃建設的統籌縣里需求,市里已建設的縣里不再重復,縣里擬建計劃的定期報備審核,一體推進數據更全匯聚、更廣共享、更好應用。市大數據局加強工作指導、督促檢查、嚴格把關,確保統規統建、統用統管。
(四)加大資金保障。各級財政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優化支出結構,統籌預算安排,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支持數字政府建設。積極發揮市大數據集團作用,建立多元投融資體系,拓寬資金供給渠道,創新建設模式,靈活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承接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運維服務能力。
(五)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市縣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隊伍能力建設,進一步暢通干部人才選任渠道,大力培養既精通業務、又能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的綜合型人才。將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列入各級政府機關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學習培訓內容,建立普及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不斷提升全市干部數字化能力。建立健全數字政府領域技術人才職稱評價制度體系,完善數字政府領域的職稱層級,科學設置數字政府領域專業門類,暢通人才發展通道。
(六)完善考核評價。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將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開展數字政府能力評估工作,全面、客觀、動態地評估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進展和實際效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用。加強對數字政府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的宣傳推廣,提升公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為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提供強大輿論支撐和良好社會氛圍。
附件:寧德市數字政府改革和建設主要指標匯總表(到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