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國有企業:
《安順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2024年3月14日
?。ù思_發布)
安順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
示范城市實施方案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文旅產業發〔2021〕108號),我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獲得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申報資格。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1558”發展思路,鞏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加快推進我市旅游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確保進入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名單,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41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以“提振信心、擴大消費、提升品質”為主線,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為抓手,發揮文化和旅游對全市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力爭建成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推動我市旅游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著力打造“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品牌形象,突出康養避暑、屯堡文化等文旅比較優勢資源。到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引領作用突出,全力推動旅游業實現井噴式增長,力爭實現2024—2025年旅游人數、總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10%、15%以上,到2025年,力爭實現人均文化和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例超3%,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推動安順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一流旅游城市。
三、重點任務
?。ㄒ唬┚劢巩a業政策引領促消費
1.強化產業政策支持。編制完成《安順市一流旅游城市規劃綱要》,出臺支持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相關政策措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統籌各級文旅發展資金,重點對特色文旅項目、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文旅產業數字化建設等給予支持;落實土地支持政策,鼓勵利用工業舊址和老舊廠房開設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推動安順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跨交通運輸方式實現全域覆蓋;加強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居民社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培育壯大旅行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消費數據監測分析體系,做好各類文化旅游主體的統計監測工作。辦好“瀑鄉安順·扶商惠民”系列活動,抓好大型商場商圈、特色商業步行街、專業市場提質改造,提升城區“吃住行游購娛”供給水平。(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稅務局、市總工會,安順旅游集團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以下均包含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不再列出)
2.創新消費惠民措施。制定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政策,豐富文旅消費內容,擴大消費規模;鼓勵有條件的縣(區)政府(管委會)、涉旅企業、旅游景區、文化場館等市場主體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引導金融機構發行文化和旅游消費聯名銀行卡、信用卡,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費信貸業務,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持續舉辦好屯堡人家過大年、百萬老廣游貴州、貴州人游安順、龍年游龍宮、網絡大V游安順等消費季及其它主題消費活動,實施精準促銷。到2025年底,推出一批文化旅游優惠活動,謀劃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25場以上、民族節慶活動60場以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民宗委、市商務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順監管分局、市總工會,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二)聚焦打造營銷品牌促消費
1.強化打造品牌營銷。奮力建設安順一流旅游城市、黃果樹世界級旅游景區,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加快推進黃果樹景區“流量引城”,不斷完善以西秀區、安順經開區為核心的高品質城市配套設施,健全國際化服務體系,優化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城市環境,提升文旅品牌世界影響力,實施“溫泉之城·溫暖之旅”品牌建設工程,大力宣傳推介“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實施“創意營銷”活動,推行景區門票使用期延長至10天。加快打造集山水田園、綠色生態、宜居宜游、開放創新、歷史文化于一體的一流旅游城市。(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2.強化客源市場營銷。每季度舉辦推介活動1場以上,推出省內游精品線路5條。面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貴等四大重點客源市場,每年舉辦旅游推介會不少于1場;加速恢復旅游航線和班列,大力發展包機、旅游專列、支線串飛業務。(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3.強化線上平臺營銷。引導在黃果樹、龍宮等景區、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培養文旅直播達人,發揮攜程產品供給、同程高鐵訂票、馬蜂窩高端定制、驢媽媽攻略推送、美團特色餐飲、TikTok(抖音海外版)等優勢,持續提升“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品牌價值。到2025年,培養10名以上文旅直播達人,推出涵蓋旅游攻略、線路、產品等精品圖文100條以上和精品視頻100條以上,推出不少于10個主題營銷促銷活動,在各OTA平臺重點推廣。(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委網信辦,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三)聚焦產業融合發展促消費
1.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有序提升安順市博物館、王若飛故居、貴州蠟染博物館、安順儒學文化博物館等展陳水平;積極開展“重走長征路”研培體驗活動、非遺宣傳等活動;推動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區提質增效,配合做好《大明長風》電視劇、《家國屯堡》紀錄片拍攝工作,舉辦“家國六百年——屯堡文化主題展”,開展屯堡文化學術年會、屯堡文化節等活動。到2025年,培育創建2家以上非遺旅游體驗空間;培訓10名屯堡文化旅游講解員。(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2.推進康旅融合發展。圍繞黃果樹、龍宮“特意性”資源推動中醫藥與旅行社、溫泉、民宿等企業合作,創新服務模式,促進服務資源相互導入,打造溫泉之城,促進“溫泉+”多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培育1個中醫藥康養旅游集聚區,1個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推出3條康旅融合精品線路產品。力爭評定銀湯級溫泉旅游度假地2個以上。(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林業局、市衛生健康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3.推進交旅融合發展。提升壩陵河大橋博物館等橋旅融合示范項目,完善提升G60滬昆高速龍宮服務區交旅融合示范項目,推出壩陵河大橋橋梁科技館交通研學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
4.強化體旅融合發展。在黔山秀水旅游景區等體旅融合景區因地制宜植入攀巖、登山、徒步、騎行、垂釣、低空飛行等業態,利用高橋峽谷和洞穴資源開發高端體育旅游產品,持續舉辦安順特色、品牌體育賽事。開展中國電子競技大賽、壩陵河國際低空跳傘、貴州鎮寧·黃果樹半程馬拉松賽、中國格凸叢林穿越挑戰賽、“五峰杯”足球賽等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
5.強化科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對文旅業態的賦能作用,支持開發“文旅元宇宙”新型沉浸式體驗型產品,運用數字化、VR、AR、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融合數字技術、光影演繹、文化創意的文旅體驗項目。引導黃果樹景區、龍宮景區5A級景區推出VR體驗館,云峰屯堡景區、天龍屯堡景區等A級景區開放VR游覽功能,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科技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6.推進文旅與重點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酒旅融合,在重點景區開展醬酒市場化合作銷售;強化農旅融合,在“9+2+2”特意性資源周邊支持民族特色村寨實施特色民宿、民族醫藥康養、傳統手工藝、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項目。到2025年,力爭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打造鄉村旅游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融合發展示范點4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30個。(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宗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衛生健康局)
(四)聚焦消費便捷提高促消費
推行文旅消費電子支付,加快5G基站建設和場景應用,引導A級景區、圖書館、文化館、文化中心、電影院、書店、商業綜合體等消費場所廣泛應用互聯網票務預訂、二維碼驗票、停車收費、導游導覽等智能化服務;營造優質消費環境,改造升級傳統演出場所和圖書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場所,完善老少婦幼殘服務設施,配套建設餐飲區、觀眾休息區、文創產品展示售賣區、書店等;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依托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打造群眾身邊文化消費網點;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在黃果樹、龍宮、格凸河等入境旅游者重點接待景區(景點)設立營業網點,投放刷卡設備,提高入境游客消費便利性。(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大數據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順監管分局、市商務局)
(五)聚焦產品供給提升促消費
1.建設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發揮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貴州黃果樹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級及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功能,力爭創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個以上。到2025年,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達到7個以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
2.建設一批人文地標景觀。打造旅游城市名片和形象,謀劃一批城市標志性文化景觀、特色建筑群、旅游吸引物,植入安順文化內涵和多元文化元素;圍繞主城區東西兩翼“虹山湖+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文廟+武廟”“婁湖+楊湖+多彩萬象旅游城+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城市核心地標,賦予文化標志和旅游符號,提升城市人文內涵和知名度。(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
3.加速一批A級景區升級。實施“黃龍屯格”旅游一體化發展改革試點工程;爭創一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著力打造集精品觀光、休閑度假、極限運動、文化體驗、旅游康養等為一體的重點景區;加快舊州古鎮、小河灣、黔山秀水、高蕩、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多彩萬象旅游城等景區提質升級,實施高蕩景區餐飲配套服務提升、龍海村A級旅游景區打造、天落灣提質改造工程等項目,豐富演藝類、親子類、研學類、康養類產品內涵,提升吸引力。到2025年,力爭創建大明屯堡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省級旅游度假區5個、4A級旅游景區15個、3A級旅游景區33個。(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
4.加強一批旅游商品開發。研發體現安順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創建安順特色蠟染、文創產品、特色美食、特色優質農產品等方面引領消費的品牌;著力打造“文化產品體驗館”和“旅游商品展示區”,推進重點旅游景區、機場、高鐵站、汽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設立旅游商品、農特食品等展示點,鼓勵企業開展線上線下銷售,拓展銷售渠道;積極引導研發生產旅游商品的企業參加各種類型的賽事活動。組織開展安順旅游商品、特色農產品、特色美食等“四季”促消費主題系列活動,培育做強“安順心意”旅游商品品牌,加快建設一批“安順禮屋”特色商品旅游購物店。到2025年,全市培育不少于50款富有地域特色的安順旅游商品,打造旅游商品基地6個以上,建成2個以上安順旅游商品店(專柜)。(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5.建設一批精品住宿集群。以《安順市民宿產業示范區專項規劃》為指引,全力推進“全省民宿產業示范區”建設。依托石頭寨、高蕩千年古寨、計王寨、格凸河及周邊苗寨村寨打造布依族苗族民宿產業示范區;加快黃果樹龍宮區域共生發展的高品質酒店群建設,實施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酒店民宿集群、花間堂度假酒店(鏡湖綜合體)、安順經開區李家苑(你家院)生態特色民宿二期等項目;鼓勵發展體現屯堡文化主題住宿為吸引物的屯堡民宿集群;開展等級民宿評定,提升旅游住宿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到2025年,提質建設國際連鎖酒店1家以上、其他連鎖型酒店2家以上,五星級酒店達到2家以上、四星級酒店達到8家以上、溫泉康養度假酒店達到5家以上。(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商務局、市林業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6.加快建設智慧景區平臺。搭建“西虹市·天下游”大數據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建設滿足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為一體的智慧旅游系統,實現一站式產品預訂服務、一部手機游安順;依托“一碼游貴州”,推動A級景區智慧化管理升級,搭建自駕游服務及營銷平臺;鼓勵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數字文化場館等建設,提高涉旅產品服務及涉旅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實施重點旅游景區和重點旅游場所5G網絡覆蓋建設工程、“安旅通”平臺功能提升工程、黃果樹數智化文旅服務項目、天龍屯堡景區智慧監控中心、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提質改造、紫云格凸河景區票務管理及監控系統升級工程等項目。(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大數據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六)聚焦夜間和假日經濟促消費
1.加快推進“流光溢彩夜貴州”品牌建設。創建夜宴、夜宿、夜購、夜游等夜間消費品牌,促進“文旅商體娛”融合發展;打造省級“流光溢彩夜貴州”項目,重點培育1-2個示范項目,發揮輻射帶動效應;創建苗嶺屯堡古鎮、紫云自治縣鑫都旅游休閑街區等特色鮮明的夜間文旅消費特色集聚區,依托全市旅游休閑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夜間開放景區(點)等載體,打造文旅消費型、生活型、餐飲型、便利服務型夜游集聚區,實施虹山湖水幕投影和游船觀光等業態夜游、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儒林路美食小吃一條街、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濱河路三元橋至東門橋左岸酒吧演藝一條街、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夜游升級改造、陡坡塘景區“西游主題”IP夜游、黃果樹美食街提升改造工程等項目,擴容夜間消費市場,推動文化旅游消費升級;提質西秀區山里江南景區、多彩萬象旅游城、黃果樹旅游區等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集聚區;到2025年,指導各縣(區)申報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不少于5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不少于4個,力爭申報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各1個以上,推出各類夜間文旅消費特色品牌2個以上。(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2.加強城市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安順西站交通場站旅游咨詢、公共交通、租車引導和異地還車等旅游服務功能,完善提升高速服務區自駕服務點功能,實施高鐵站、客運站、火車站、黃果樹機場“三站一場”形象風貌及環境設施整治工程,加快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地下管網、旅游廁所、四大門、停車場、游客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黃果樹游客服務中心、黃果樹旅游區停車場智能化充電樁等項目建設;假日及旅游高峰期在機場、游客集散中心、景區換乘站等重點地區加開臨時交通,有效提升運力,加快紓解疏導;完善支持重點商圈、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延長開放時間,力爭建設一批24小時影院、書店等,優化夜間公交線路安排,全面提升夜游經濟配套服務。(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
3.創新發展假日旅游。督促各單位健全完善帶薪休假政策,鼓勵職工帶薪休假,用人單位要加強休假配套制度建設,積極推行崗位AB角制度;充分利用假日經濟開發近郊游、自駕游、親子游、研學游、營地游、周末游等產品。(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七)聚焦服務質量提升促消費
1.改善入境旅游環境。提升消費場所多語種服務水平,完善重點景區(景點)、文化場所、餐飲住宿、購物娛樂場所、車站機場等場所標識標牌指引,增設多語種提示設施;加強文旅消費場所接待人員培訓,不斷提升多語種服務水平,規范發展“小車小團”“司兼導”等新模式;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發布四季旅游攻略;與美團、同程文旅等OTA平臺合作,搭建文旅旗艦館,推出安順美食手繪地圖線上導覽系統;制定《安順市境外旅游營銷推廣企劃書》,提升安順文化旅游對在華外國人群體的吸引力。(責任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安順旅游集團公司)
2.強化市場聯合整治。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環境專項整治,以實現“安全游、放心游、滿意游”為目標,突出“三個抓好”竭力護航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商務、文旅等部門聯合檢查,加大對景區運營車輛、消防設施、旅游品售賣點、重點單位的檢查力度,防范各類公共安全領域事故發生,堅決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游者文明消費,發揮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避免負面輿情的發生,推進文化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委網信辦、市稅務局)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成立安順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健全“月調度、季總結、半年通報、全年考核、日常調度、定期督查”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試點創建工作的統籌、調度和評估,做好信息報送、效果反饋,協調推進與國家、省相關部門的工作銜接。市、縣(區)旅游產業化專項組辦公室會同同級督查督辦部門對示范建設工作推進情況開展日常檢查和重點督促。
(二)完善政策保障
探索出臺系列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的政策文件或措施,確保各項創建任務落到實處。采取“向上爭取一部分、各級財政統籌一部分、引進社會資本投入一部分”的方式,廣開渠道、多元籌資。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申報爭取資金和政策,保障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工作經費的投入,聚焦整合優勢資源,重點打造特色產品。商務、市場監管、稅務、自然資源、財政、金融機構等部門按行業有關規定爭取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三)加強宣傳引導
市、縣統一發力,利用各種傳統媒體、新型媒體做好宣傳造勢工作,充分營造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積極推廣文化和旅游消費精品項目,展示發展成果,推動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宣傳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附件
安順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為抓細抓實各項工作,成立安順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尹恒斌 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組長:程華恩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汪文學 市政府副市長
成員:胡禮智 市政府副秘書長
全仕勇 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洪勇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楊 桂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主任
葛永罡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韋 鋒 市科技局局長
宋春雨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陳慶紅 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梁正志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
孫 濤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董立軍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廖正海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宋正鈞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景波濤 市商務局局長
范成榮 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
李 碩 市衛生健康局局長
張建平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龔 濤 市鄉村振興局局長
萬 江 市林業局局長
陳 燕 市投資促進局局長
劉 新 市總工會副主席
王民均 市稅務局局長
孫文平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順監管分局局長
黃永之 市財政局副局長
王燎原 市大數據局副局長
徐 杰 西秀區委副書記、區長
王金源 平壩區委副書記、區長
陳德國 普定縣委副書記、縣長
劉文覺 鎮寧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
王 埝 關嶺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
楊 堅 紫云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
于一丁 安順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曾 琨 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吳宏建 安順旅游集團公司董事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文體廣電旅游局,范成榮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黃永之、孫云霞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人員從市相關單位、縣(區)抽調組成,負責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組織指導、統籌協調、調度檢查、迎接驗收及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