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要求,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制定了《上海市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4月7日

  上海市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以下簡稱“雙化協同”)的決策部署,扎實推動本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完善“(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數字中國、美麗中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要求,堅持以數字化賦能綠色化、以綠色化帶動數字化,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實現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增效、綠色化節能降碳。到2027年,本市雙化協同體制機制更趨完善,融合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綠色智造實現更高水平的提質增效。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85%以上,工業勞動生產率超過50萬元/人,綠色低碳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數字技術賦能更大力度的節能減排。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用能企業,大力推動智能綠色技術和裝備應用,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標桿示范發揮更顯成效的帶動作用。培育20家綠色智能鏈主企業和50家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20個綠色智慧標桿園區和50家綠色智能示范工廠,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整體雙化協同水平提升。

  ——統籌聯動營造更趨完善的政策環境。健全完善適應雙化協同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形成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和協同技術標準,廣泛形成雙化協同生產方式。

  二、實施“重點領域轉型”協同行動

  1、推動高載能行業雙化協同轉型。大力推進鋼鐵生產工藝從長流程向短流程轉變,支持企業加強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引導化工企業加快推進工藝設備數字化、智能連續化微反應制備等先進技術應用。推進碳捕集利用封存產業和示范項目,積極推動傳統行業加快全鏈條數字化低碳化改造。

  2、推動六大重點行業雙化協同升級。電子信息領域,提高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裝備、材料等關鍵環節數字化協同水平,推進電子終端產品生產線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生命健康領域,聚焦新藥研發、臨床試驗、生產制造等重點環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藥物設計、新靶點發現、全流程追溯等領域應用。汽車領域,構建新能源、汽車芯片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品供給體系,推進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集成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領域,聚焦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重點領域,推動復雜系統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全過程數字孿生,加快實施智能化和低碳化技術改造。先進材料領域,加快先進材料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供應鏈、設備能源、安全環保等數字化應用和協同優化。時尚消費品領域,積極推動數字設計、綠色設計,提升綠色低碳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

  3、促進綠色低碳產業數字化發展。支持數字科技企業創新綠色產品溯源、綠色積分等機制。加強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共性技術服務,打造一批雙化協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實施“生產方式轉型”協同行動

  4、加大智能綠色產品供給。大力發展智能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擴大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綠色智能終端、綠色新材料、智能包裝循環利用等供給。加大創新產品推薦力度,征集一批數字化綠色化產品和解決方案,開展面向雙化協同的供需對接,聚焦重點行業和特色產業園區開展推廣應用,推行綠色智能創新產品政府首購訂購。

  5、激發各類企業主體轉型活力。發揮鏈主企業牽引作用,有效整合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制定行業轉型標準規范,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實現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年綜合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規上企業節能診斷和能源審計全覆蓋,重點用能單位實現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應建盡建。實施中小企業雙化協同轉型行動,鼓勵企業“看樣學樣”應用“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和產品。支持和引導制造業企業主動開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和信息披露。

  6、培育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各類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數字化和綠色化的工藝、技術、裝備、軟件等系統集成,面向典型場景和細分領域提供一批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產品和解決方案。充分發揮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工業節能診斷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碳核算和認證機構、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評估機構、行業協會等支撐作用,為企業雙化協同轉型提供專業服務。

  7、創建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構建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綠色設計平臺,鼓勵電子電器、機械裝備、汽車等企業圍繞數字化、高性能、輕量化、低碳化、循環化等方向開展綠色設計,引導企業持續提升綠色設計市場影響力,到2027年培育20 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

  8、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鼓勵鋼鐵、化工、汽車等鏈主企業以數據支撐、網絡共享、智能協作為基礎,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協同推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支持臨港新片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數智融合的綠色低碳供應鏈試點建設。

  9、培育綠色智能示范工廠。持續推進智能工廠和綠色工廠創建,引導企業圍繞設備數字化、生產網絡化、能源低碳化和生產潔凈化實施工藝升級和設備提標改造。支持智能工廠綠色化和綠色工廠智能化,打造一批綠色智能示范工廠。

  10、打造綠色智慧標桿園區。鞏固提升智慧園區、綠色園區創建工作成果,支持產業園區運用數字技術推動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智慧管控、資源循環利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多元儲能、高效熱泵、余熱余壓、綠色微電網等系統建設,打造一批綠色智慧標桿園區。

  四、實施“技術創新賦能”協同行動

  11、加強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加快布局“減碳去碳”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關鍵儀器設備等研發,推動數字技術與綠色微電網、新型儲能、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環境污染治理等綠色技術深度融合。采用“揭榜掛帥”等機制,完善企業、行業出題機制,促進共性技術研發。

  12、優化創新平臺協同機制。發揮上海工業互聯網功能型平臺、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國際綠色低碳概念驗證中心等作用,推動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研究中心、低碳冶金技術創新中心、大模型測試驗證與協同創新中心等建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各類主體參與協同創新,探索產學研融合新范式。到2027年,培育10家市級以上雙化協同制造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

  13、加快人工智能重大場景策劃落地。系統性策劃大模型重大應用場景,組織行業龍頭企業與大模型企業“結對子”創新,推動大模型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管理經營、運維服務等各環節深度應用。推動人形機器人的示范應用和購買補貼,探索機器人服務租賃模式,面向企業用戶試點“免購即享”,加快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智慧生活、特種安防等重點領域應用落地。

  五、實施“基礎平臺支撐”協同行動

  14、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綠色化。加快既有數據中心升級改造,積極推廣液冷、高效制冷、余熱利用、智慧運營等技術應用,探索實施算效(CE)等綜合能效指標評價。依托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加強算力資源統籌、調度和共享,提高算力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新建5G基站采用一體化建設模式,加強極致能效應用,加大共建共享力度。

  15、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智能化。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電網智能輔助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引導自備電廠、高載能工業負荷、工業可中斷負荷、虛擬電廠等參與電網系統調節,提高儲能與供能、用能系統協同調控智能化水平。開展智能化管理的電力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強化能源數據監測預測。

  16、發揮工業互聯網支撐作用。聚焦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典型場景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推廣“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推動企業間可信數據共享、智能制造協同,開展節能量審核、分布式能源交易等試點。加強工業數據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構建工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

  17、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產業綠色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在線智能能源審計、智能節能診斷、設備能效對標等公共服務,建設高質量本土碳足跡/LCA數據庫和重點行業碳排放因子庫,構建雙化協同標準和碳效評價體系。

  六、保障措施

  18、加強統籌協調推進。發揮本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與“雙碳”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作用,由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各相關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協調各部門、各區加大雙化協同轉型發展推進力度,在重點區域和重點園區率先實施一批雙化協同示范項目。

  19、完善制度政策保障。加強雙化協同頂層設計,統籌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對企業應用雙化協同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等給予支持和獎勵。在本市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中,將數字化、綠色化指標納入項目評估,推動與用地價格、出讓年限和扶持政策等銜接。

  20、提升內外合作水平。加強長三角重點產業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創新和聯動發展。積極應對國際碳邊境調節機制,深化雙化協同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國際碳博會等重大活動平臺,加強合作交流和政策宣貫,評選和發布雙化協同轉型典型案例、標桿企業和示范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