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鄉鎮、各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區政務和數據管理局、區發改委聯合制定了《關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三最”營商品牌的實施細則》。請各單位根據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關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三最”營商品牌的實施細則

  通州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2024年8月23日

  ?。ù思_發布)

  關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三最”

  營商品牌的實施細則

  為深入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打造“北京服務”為主線,強化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著力夯基礎、拓視野、促改革、強數據、優服務,全面提升群眾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打造城市發展樣板的新征程上推動城市副中心營商環境全面上臺階,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細則。

  一、凝聚改革合力,形成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

  1.全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制定本區改革工作方案,整合餐飲店、超市/便利店等40個行業涉及的多項行政審批,推動跨部門多事項在副中心政務中心綜合窗口集成辦理,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證準營、一碼聯動”。

  2.全面實行“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聚焦企業和群眾實際“辦事”需求,在經營主體辦事方面,實現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餐飲店、企業上市/破產查詢、舉辦大型活動審批等一件事集成服務,在民生業務方面,實現新生兒出生、退休服務、公民身后、軍人退役服務、扶殘助困服務等一件事集成服務,在區級、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提供幫辦、協辦服務。聚焦副中心建設,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涉企服務“一類事”場景服務,為新建綜合商業體、連鎖企業、總部企業、園區提供定制精準的推薦、咨詢、解讀、申報服務。

  3.加強惠企金融服務,將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業務延伸至副中心政務中心,使駐區企業能夠享受更多元、便捷的融資服務。

  4.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設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通州分中心,做深做細知識產權培訓服務,強化專利預審、商標受理、知識產權咨詢等服務功能,便利企業享受注冊受理、變更登記、質押登記等一站式服務。

  5.在副中心政務中心增設“投資副中心”政策咨詢窗口,優化產業政策兌現流程,向投資者提供幫辦、導辦等投資副中心綠色通道。

  6.提高市政公用設施審批效率,實行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網絡等服務事項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辦理。

  二、打造“智慧通辦”品牌,實現政策直享、服務直達、訴求直通的服務模式

  7.依托智能終端,實現政務服務“智能自助辦”,企業可通過智能終端自行完成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從事項申報、材料提交、在線審核、視頻交互、結果制發的全流程跨層級、跨地區辦理。

  8.全面打造“智慧通辦”品牌,依托“云窗口”服務模式,智能終端和政務服務專員下沉至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形成政務服務跨層級辦理、智能化運行的智慧政務服務體系,企業在屬地即可享受同區級政務大廳同質同效的政務服務體驗。

  9.加強涉企政策服務,依托政務服務“云直播”、“政管家”企業公眾號、通州區政策兌現平臺等渠道和市、區相關媒體加強惠企政策發布、解讀、匹配、推送、兌現等服務,變企業“被動申領”為“送策上門”。

  10.充分利用政務專員服務企業模式,借助在線導辦、“政管家”企業微信號做好線上咨詢解答、材料輔導,線下全流程幫辦協辦、需求調研、服務對接。

  三、設置產業園區服務站,實現園區企業就近辦、馬上辦、幫辦協辦的延伸服務

  11.深化公共支撐服務建設,統籌協調專業服務機構服務資源,依托副中心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云窗口”系統,推動公共服務業務向重點園區延伸,為園區企業提供法律、稅務、股權、五險、知識產權、原產地證、貸款等公共服務,構建“政務智享”服務集群,實現利企服務精準直達。

  12.依托副中心智能自助終端,推動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向產業園區、文創園區、商圈等延伸。實現企業“不出園區”即可享受到專業人員的幫辦、協辦服務。

  13.按照“補位不越位、錯位不失位”原則,建立與產業牽頭部門、投促部門、各鄉鎮(街道)、園區運營主體和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工作對接機制,為企業提供無縫銜接的“接力式”服務。

  四、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實現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服務水平再提升

  14.以市級營商環境年度任務為基礎,充分對標世行新評估、國家和北京市區級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要求,結合我區發展實際和區位優勢,每年壓茬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同時建立改革任務動態調增機制,將企業提出的共性訴求制定為改革任務,推動解決制約企業發展問題。

  15.組織開展重點功能區推介、惠企政策宣傳解讀、項目投資洽談會商、企業沙龍論壇等多元化營商活動,設置營商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在地化”、伙伴式服務。

  16.以“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辦好“政策公開講”“政務開放日”等活動,有序引導群眾企業參與營商環境建設、城市管理運行,搭建政府與社會溝通橋梁,回應社會關切。

  17.充分發揮“服務包”管家走訪、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政務服務體驗官、12345企業服務熱線、反映“辦不成事”窗口的作用,建立常態化溝通、督導、協商和共同推進工作機制。著力提升“通州服務”意識,問計于企、問需于企、問策于企,切實把企業捧在手上、掛在心上、扛在肩上,提升企業的存在感、獲得感、滿意度。

  18.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頂格推動,以一流營商環境激發企業發展“新活力”。創新改革任務閉環管理機制,以月調度、季暗訪、定期開展企業座談為具體舉措,全面了解實際改革成效,確保全年任務見實效。

  五、建立“我幫企業拓市場”服務機制,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平臺、扶企富企

  19.在城市副中心會客廳、“兩區”會客廳、政務服務中心等場地設置企業產品展廳、數字化產品展示“櫥窗”,依托“融媒體+”平臺優勢,全力推進“融媒體+我幫企業拓市場”主題宣傳,展示城市副中心企業優質產品,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

  20.強化場景供需對接,通過部門派單、場景大賽等方式,為企業適配場景,鼓勵企業將新技術、新產品在城市副中心落地驗證或示范應用。

  21.充分發揮行業管家橋梁紐帶作用,由行業管家牽頭,依托商會、協會、聯盟等組織,為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組織對接活動、互通有無;舉辦如“專精特新‘小巨人’創新產品展示對接會”“京津冀直播專場”“運河揚帆”新舟會等宣傳推介、上下游產業鏈對接、洽談、推介等活動。

  22.支持企業參加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活動,鼓勵企業申報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相關資金補貼。結合節假日期間促銷費活動,在萬達廣場、愛琴海等商圈,舉辦“誠信大集”“流動大集”、專場直播電商等“微展會”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