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政府網站是信息化條件下政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也是網絡時代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平臺。建好管好政府網站是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為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4〕57號),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管理體系建設
(一)完善信息內容管理體系。省政府辦公廳是全省政府網站內容建設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全省各級政府網站和部門網站信息內容建設工作。市、縣(市、區)政府辦公廳(室)是本級政府網站的主辦部門,具體負責本級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不是由政府辦公廳(室)主辦的政府網站,2015年年底前要整體移交政府辦公廳(室)。各級政府部門網站由其辦公部門負責信息內容建設。實行垂直管理或以行業管理為主的部門,由其辦公部門負責管理本系統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
(二)完善管理規范。制定《遼寧省政府網站管理辦法》,以省政府規章形式發布。省政府辦公廳制定省政府網站內容更新、信息發布、政策解答、上下級網站協同聯動等工作規程,各地區、各部門辦公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工作規程。省政府辦公廳制定政府網站設計、內容搜索、數據庫建設、無障礙服務、頁面鏈接等技術規范,各地區、各部門要參照執行。省政府網站在2015年底前實現無障礙服務功能。
(三)完善監督考評機制。將部門網站和各市政府網站的建設管理,納入省直機關目標績效管理和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績效考核的內容,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督考評機制。省政府辦公廳建立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年度考核、督查機制,對各級政府網站和部門網站進行考核;建立專業機構、媒體、公眾相結合的社會評價機制,對政府網站開展社會評價,過程和結果向社會公開。對考核合格且社會評價優秀的政府網站,表揚相關單位和人員,推廣先進經驗;對不合格的,通報相關主管主辦部門,要求限期整改,問責、約談分管負責同志和相關工作人員。
(四)推進集約化建設。省政府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臺,沈陽、大連和有條件的市可單獨建立技術平臺。省政府各部門、市政府及其部門、縣(市、區)政府要充分利用省(市)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開辦政府網站,已建成的網站可在3-5年內遷移到省(市)政府網站技術平臺??h政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不再單獨建設政府網站,要利用縣(市、區)政府網站開設子站、欄目、頻道等,并負責提供信息內容。各級政府部門要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內設機構網站的整合,只保留部門網站。
二、強化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
(五)強化信息發布更新。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制定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的具體措施。省政府建立完善信息發布機制,除涉密事項外,省政府常務會議議定事項、省政府重要活動、重大政策出臺等,均第一時間通過省政府網站發布。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省政府辦公廳對全省各級各類政府網站內容更新情況進行監測,每季度通報一次,要求內容更新沒有保障的欄目及時歸并或關閉。
(六)加大政策解讀力度。各級政府在發布涉及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等重大政策時,要做好政策解讀工作。起草部門在提供擬發文稿的同時,提出解讀方式,提供解讀材料,保證政策文件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時,同步推出解讀評論文章、訪談、背景和案例、數據和圖表圖解、音頻和視頻等政策解讀信息。各級政府網站要建立政策解讀約稿機制,聯系專業機構、新聞媒體、專家學者、社會及網絡知名人士等形成解讀團隊力量,全方位、多角度釋疑解惑。
(七)做好社會熱點回應。各地區、各部門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突發應急事件,要依法按程序在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站發布信息,公布客觀事實,并根據事件發展和工作進展,及時發布動態信息,表明政府態度。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相關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做出積極回應,闡明政策,化解矛盾。
(八)加強政民互動交流。各級政府部門要建立“網絡回應人”制度,依托民心網“政民互動”平臺,在政府網站搭建政府與公眾交流的“直通車”。指定專人負責網絡回應工作,堅持工作日在線值守,對群眾意見、建議、訴求進行綜合研判,及時分轉和處理。各地區、各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開展訪談、決策咨詢、網上調查等,廣泛傾聽公眾意見建議。
三、完善政府網站信息內容保障體系
(九)建立信息內容保障協調機制。各級政府建立由辦公廳(室)牽頭,包括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等職能部門參加的,本級政府網站內容保障協調聯席會議制度。政府辦公廳(室)確定一位負責人為聯席會議召集人,有關職能部門辦公室確定一位負責人為聯席會議責任人。每周定期研究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工作,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發布誰負責”原則,按照職責分工,安排落實信息公開、政策解讀、互動回應、輿情處置等信息提供任務。辦公廳(室)政府信息公開或其他專門工作機構承擔日常具體協調工作。
(十)完善信息內容保障體系。各級政府部門要切實做好部門網站和本級政府網站的信息提供、政策解讀、互動回應、輿情處置等線下工作,同步推進線上與線下業務。各級政府門戶網站要建立信息保障隊伍,聘請信息員、聯絡員派駐本級政府部門、下級政府辦公廳(室),負責網站信息收集、撰寫、報送和聯絡等工作。
(十一)規范信息發布流程。各級政府部門報送的信息可通過抓取、原創等方式采集,把握好信息內容的基調、傾向、角度及分寸,突出重點,放大亮點。要嚴格做好信息公開前的保密審查工作,嚴防失泄密發生。對審查合格的信息,要按照政府網站信息內容的格式、方式、發布時限,做好信息的編輯和加工,確保信息內容合法、準確、完整、及時。明確編輯環節的責任,及時接收各單位報送的信息,指定專人負責篩選、加工、審核、發布等,對時效性要求高的信息要隨時編輯、發布。
四、提升政府網站傳播能力
(十二)拓寬政府網站傳播渠道。政府及部門網站要增加分享功能,信息頁面能夠向主要社交媒體(QQ、微信、微博等)提供分享服務。要將省政府網站移動終端“遼寧政務”打造成省、市一體的政府網站移動終端。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術新應用傳播政府網站內容,方便公眾及時獲取政府信息。
(十三)建立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各級政府網站之間要加強重要信息發布的協同聯動,發揮政府網站集群效應。國務院、省政府發布對全局工作有指導意義、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政策信息,各級政府網站應及時轉載、鏈接;某個行業或地區的政策信息,涉及到的部門和地方政府網站應及時轉載、鏈接。
(十四)加強與新聞媒體協作。各市政府辦公廳(室)負責指導政府網站加強與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合作,通過合辦專欄、專版等方式,將政府聲音及時準確傳遞給公眾;增進政府網站同新聞網站以及有新聞資質的商業網站等的協同聯動,推動網絡媒體與政府網站同步發聲,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信息的影響力。同時,政府網站也可選用傳統媒體和其他網站的重要信息、觀點等,豐富網站內容。
五、加強政府網站運行支撐體系建設
(十五)加強人員保障。各地區、各部門要明確政府網站、部門網站工作機構和負責內容建設的專門人員,組建專業化、高素質的網站運行管理團隊。要以完善政府網站功能,確保運行安全為重點,依靠自身或購買社會服務,建立響應速度快、技術能力過硬的網站技術運行維護團隊。通過聘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設政府網站信息員隊伍,保障高質量信息來源持續、不間斷,網上的問題網下有人辦理。
(十六)理順外包服務關系。政府網站根據實際需要將部分業務和事項外包給其他服務單位時,要嚴格審查其業務資質、服務能力、人員素質,核實其管理制度、響應速度、應急預案,確保服務人員技術水平滿足網站運行要求。簽訂合作協議,應劃清自主運行和外包服務的關系,明確網站運行管理團隊、技術運維團隊、信息和服務保障團隊的職責與關系,細化外包服務人員、服務內容、服務質量等要求,加強溝通交流,做好監督管理,確保人員、服務到位。
(十七)加強經費保障。各級財政要把政府網站經費列入預算,并逐步增加,為政府網站設備、軟件、通訊、辦公、外包服務等內容保障和運行維護提供經費保障。政府網站經費中要安排相應的部分,用于信息采編、政策解讀、互動交流、回應關切等工作,支付聘用信息員、聯絡員等勞動報酬或稿費。
(十八)加強業務培訓。各級政府及部門要把知網、懂網、用網作為領導干部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行政學院要開展對政府領導干部政府信息公開和網站建設內容的培訓。省、市政府辦公廳(室)每年要舉辦培訓班或交流研討會,對政府網站分管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切實提高政府辦網、管網水平。
各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門要按照意見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并將落實情況及工作方案報省政府辦公廳。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