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2月29日
上海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規范和促進本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與應用,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優化配置和增值利用,促進政府部門間業務協同,避免重復建設,進一步提高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依據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2015〕50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概念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政務數據資源,是指市級行政機關和依法經授權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以下統稱“行政機構”)在依法履行職能的過程中采集和獲取的各類數據資源。
第三條(適用范圍)
行政機構之間的各類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行為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職責分工)
網上政務大廳建設與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是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負責協調推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有關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廳。
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行政機構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的統籌規劃和本辦法的組織實施,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發布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具體實施制度,承擔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基礎設施以及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運行和維護,負責政務數據資源維護管理、安全運行管理等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行政機構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的資金保障。
行政機構是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的責任主體,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本部門政務數據資源的采集獲取、互聯互通、目錄編制、共享提供和更新維護工作,并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合理使用獲得的可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以下簡稱“共享數據資源”)。
第五條(原則要求)
政務數據資源的共享與應用遵循以下原則:
?。ㄒ唬┤婀蚕?。政務數據資源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行政機構應當在職能范圍內,提供各類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服務。
?。ǘ┮婪ㄊ褂?。對共享數據資源,進行合法、合理使用,不得濫用,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切實維護數據資源主體的合法權益。
?。ㄈ┌踩煽?。依托全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安全機制,確保政務數據資源安全。
第二章資源管理平臺
第六條(資源管理平臺屬性)
本市建設滿足市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需求的、統一的政務數據資源管理平臺(以下簡稱“資源管理平臺”)。資源管理平臺是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的主要載體,為行政機構之間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提供支撐。資源管理平臺包括目錄管理系統和交換系統兩部分。
第七條(資源管理平臺接入要求)
全市性、行業性、領域性的跨部門業務協同信息化系統,應當納入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工作范圍內統籌管理,并與資源管理平臺做好對接。
行政機構必須以數字化形式,向資源管理平臺提供可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的訪問接口,確保行政機構業務數據庫與資源管理平臺之間的實時連通和同步更新。對不支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的項目,項目審批部門不予審批。
第三章數據資源目錄
第八條(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屬性)
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屬性分為三種類型:普遍共享、按需共享、不共享。
普遍共享類包括:具有基礎性、基準性、標識性的政務數據資源;資源提供方明確可以無條件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以及經領導小組核定應當無條件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
數據內容敏感、只能按特定條件提供給資源需求方的政務數據資源,應當按照相關保密管理規定,列入按需共享類。
列入不共享類的,應當有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或其他依據。
第九條(資源目錄編制要求)
行政機構根據法定職責,對本部門所掌握的政務數據資源進行梳理,確定其共享和公開屬性,并按照技術標準,在資源管理平臺進行目錄編制,形成政務數據資源目錄(以下簡稱“資源目錄”)。
行政機構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在線編制、離線工具、系統對接等方式,進行本部門資源目錄編制。
行政機構信息化項目建設應當在項目驗收前,做好信息化項目中的資源目錄編制工作,資源目錄將作為規劃和安排各部門信息化建設項目和運行維護項目評審的重要依據。
第十條(資源目錄管理要求)
行政機構應當建立本部門資源目錄管理制度,并加強對本部門資源目錄編制、審核、發布、更新等管理。
行政機構應當指定專人負責資源目錄的編制和審核。審核人員應當逐條審核已提交的目錄信息,確保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合規性。審核通過的目錄,應當及時發布;審核未通過的目錄,應當及時退回修改。
行政機構應當建立本部門資源目錄更新制度,因資源目錄要素內容發生調整或可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出現變化時,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資源目錄的更新操作。
行政機構對本部門資源目錄,每年應當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維護。
第四章數據采集
第十一條(數據采集原則)
行政機構應當按照法定職責,采集政務數據資源,明確本部門數據采集、發布、維護的規范和程序,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完整性、時效性。
行政機構有政務數據資源采集需求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以外,應當遵循“一數一源”的原則,不得重復采集可以通過共享方式獲取的政務數據資源。
第十二條(數據采集方式)
行政機構應當以數字化方式采集、記錄和存儲政務數據資源,非數字化信息應當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開展數字化改造。
數據資源的采集應當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標識。其中,自然人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身份證號碼,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登記管理部門賦予的唯一機構編碼。
第五章共享使用
第十三條(共享使用原則)
行政機構有義務向其他行政機構提供可共享的政務數據資源,并有權利根據履職需要,提出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需求。
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行政機構不得拒絕其他行政機構提出的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需求。
第十四條(共享使用方式)
行政機構應當通過資源管理平臺,主動提供普遍共享類政務數據資源的共享服務。
對按需共享類政務數據資源,資源需求方應當通過資源管理平臺,向資源提供方提出共享申請,說明共享范圍、共享用途和申請數據項內容等,并將系統生成的需求申請表以書面形式送資源提供方審核。資源提供方應當在收到書面申請后10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同意共享的意見及理由。
如資源需求方對資源提供方的意見持有異議,可以申請協調處理,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對該事項進行研究并作出結論,必要時報請領導小組決定。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務數據資源,資源需求方和資源提供方應當簽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安全保密協議,按照約定方式共享數據資源。
第十五條(共享服務模式)
行政機構應當根據政務數據資源的性質和特點,選擇采用接口交換、文件下載、在線瀏覽或離線交換等途徑共享政務數據資源。其中以接口交換方式提供的,行政機構應當及時在資源管理平臺將其注冊為接口服務,并提供接口描述及調用方法。對變化頻繁的、時效性較強的,以及涉及跨部門并聯審批和協同辦公的政務數據資源,應當采用接口交換的方式,提供共享服務。
第十六條(共享更新機制)
行政機構應當建立政務數據資源的共享更新機制,對其提供的共享數據資源進行動態管理,在共享數據資源產生或者變更之后2個工作日內進行更新,并通知該共享數據資源的獲取方。資源獲取方應當及時比對和更新所獲取的共享數據資源,確保數據一致性。
第十七條(使用限制)
行政機構獲取的共享政務數據資源僅限于內部使用,如需對外提供或發布,應當向資源提供方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后,方可對外提供或發布。
行政機構未經授權,不得將獲取的共享數據資源挪作他用,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用于社會有償服務或其他商業用途,并對共享數據資源的濫用、非授權使用、未經許可的擴散以及泄露等行為負責。資源提供方不對其提供的共享數據資源在其他行政機構使用中的安全問題負責。
第六章安全保障
第十八條(安全保障原則)
市經濟信息化委應當建立健全政務數據資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加強資源管理平臺安全建設和管理,完善身份認證、訪問控制、信息審計追蹤等技術防控措施,建立安全應急處理和災難恢復機制。
行政機構應當按照“誰建設,誰維護;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政務數據資源安全和信息保密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保密審查)
行政機構提供的共享數據資源,應當事先經過本部門的保密審查。
第二十條(資金保障)
行政機構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的運行維護經費,納入本部門市本級信息化項目支出預算。
第二十一條(機構與人員保障)
行政機構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負責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工作,并將數據資源管理員的信息向市經濟信息化委備案,如有人員變動,應當及時更新。市經濟信息化委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工作業務培訓。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評估考核)
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市政府辦公廳督促檢查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落實工作。市經濟信息化委對各部門政務數據資源的目錄編制、資源共享和更新維護情況進行評估,并對評估結果進行定期通報,評估結果納入市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考核范圍。
第二十三條(效能監督)
行政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網上政務大廳建設與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書面通報,并責令其限期改正;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由網上政務大廳建設與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按照效能檢查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理:
?。ㄒ唬┎话凑找幎▽⒈静块T資源目錄和掌握的政務數據資源提供給其他部門共享的;
?。ǘ┎话凑找幎S意采集政務數據資源,擴大數據采集范圍,造成重復采集數據,增加社會成本,給社會公眾增加負擔的;
?。ㄈ┕室馓峁┎徽鎸?、不準確、不全面的資源目錄和政務數據資源的,未按照規定時限發布、更新資源目錄和政務數據資源的;
?。ㄋ模Λ@取的共享數據資源管理失控,致使出現濫用、非授權使用、未經許可的擴散以及泄漏的;
?。ㄎ澹┎话凑找幎?,擅自將獲取的共享數據資源用于本部門履行職責需要以外的,或擅自轉讓給第三方,或利用共享數據資源開展經營性活動的;
?。ΡO督檢查機關責令整改的問題,拒不整改的;
?。ㄆ撸┢渌`反本辦法應當給予處分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法律責任)
行政機構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辦法有關規定,造成國家、法人、其他部門和個人損失的,依法追究相關部門和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適用性)
各區縣行政機構之間的各類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行為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遵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六條(實施日期、有效期)
本辦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辦法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