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六屆省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方案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2015〕5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51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聯合下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發改辦高技〔2016〕1360號),加快推進我省大數據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推動政府公共數據共享、開發、開放和應用,形成全省“一盤棋”、“多網合一”的發展格局。一是堅持政府引領,促進共建共享。以公共數據整合、共享為牽引,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壁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以增進民眾福祉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公共數據開放為牽引,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實施一批分工科學、合作緊密、共創共享的社會大數據應用示范,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創新大數據發展體制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寬松公平的發展環境,按照“應用牽引、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方式,以企業為主體,促進大數據與十二個重點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壯大大數據產業。三是堅持綜合防范,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的有效機制和保障體系,在全面提高網絡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的同時,重點保障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和公民隱私的基礎網絡和重要系統的安全,保障大數據安全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大數據智慧化應用體系,大數據成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建立基于大數據的經濟社會管理新機制,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使大數據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信息基礎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2016年基本實現光網、4G、重點公共場所WiFi三個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快數據中心、云計算、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和支撐平臺集約化建設,集聚優質應用、內容和信息源。到2020年,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指標進入全國領先行列。

 

  ——數據共享開放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到2017年,政府數據交換體系和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建立,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省、市縣覆蓋,全省政務云計算中心和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四大基礎數據庫全面建成,建成重點領域專題數據集,初步實現全省政務數據的整合匯集與共享。在全國先期推出大數據開放相關制度,建成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建立與社會大數據共享的開放機制,數據共享開放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大數據創新應用成效明顯。大數據在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公共服務中廣泛應用,海南旅游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管控與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政府治理的精準性和高效性顯著增強,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普惠化、多樣化、個性化提供能力不斷提高,基本形成服務主體多元、領域多樣、重點凸顯的大數據創新應用格局。

 

  ——大數據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依托政府數據開放,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數據增值性開發和創新應用,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加快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區孵化、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窘ǔ删哂泻D咸厣暮j懣找惑w化、產學研相結合的數據采集、分析、挖掘產業鏈,形成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企業、重點項目和拳頭產品。

 

  ——大數據支撐“多規合一”成效顯著。2017年建成全省統一的“多規合一”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出臺“多規合一”標準規范,建立標準規劃基礎數據庫,完成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數據的統一整合,實現“多規合一”數據的量化動態分析、統計評價、決策支持和總體規劃“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系統與全省統一的行政審批等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有力支撐城鄉統籌“全省一盤棋”。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推進全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專項行動。2016年底,實現全島光網、4G、重點公共場所WiFi三個全覆蓋。2017年,建成全光網省,城鎮全部實現100M寬帶接入,行政村全部實現10M寬帶接入,政府和企業部分用戶的接入帶寬達到1000M;實現省內三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網絡間訪問的互聯互通和省內互聯網企事業單位(中小ISP、ICP、CDN)的互聯交換。2020年,建成三個方向出省光纜通信通道,互聯網總出口帶寬擴容比“十二五”期末翻兩番,適時啟動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建設;全面建成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網絡,信息基礎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責任單位:省旅游委、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生態環保廳、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各電信運營企業、中國鐵塔海南分公司,中國有線海南分公司等廣電企業)

 

  2.加快推進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鋪設海南島至西沙及其他島嶼的海底光纜,建設覆蓋有居民島嶼的中繼傳輸和固定寬帶網絡,發展海上移動通信,優化完善西沙、南沙移動通信基站布局,擴大西沙、南沙移動通信覆蓋范圍,推廣“北斗衛星”海上服務和應用。(牽頭單位:三沙市政府、省海洋與漁業廳;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各電信運營企業、中國鐵塔海南分公司,中國有線海南分公司等廣電企業)

 

  3.統籌推進數據中心建設。統籌政府和社會數據中心資源,建設統一的省政務數據中心,嚴格控制部門新建數據中心,推進有條件的市縣試點開展區域大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和數據資源的匯聚應用;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數據中心資源,建設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和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吸引社會各行業、各企業數據集中匯聚。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物聯網和數據采集基礎設施建設。(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各電信運營企業等)

 

  (二)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

 

  4.建設和完善大數據采集體系。加強對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數據的統籌管理,明確各部門數據共享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厘清數據管理及共享的義務和權利。建立政府、企業、社會之間數據共享協作機制,采取行政收集、網絡搜取、自愿提供、有償購買、傳感收集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大數據采集體系。鼓勵企業加強生產經營數據采集、積累、歸類和應用。(牽頭單位: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5.推進政府數據資源共享。建立和完善部門間數據共享應用機制,在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的基礎上,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和行業應用數據,形成主題數據庫,實現基礎數據庫、各領域行業應用數據庫和主題數據庫的信息資源匯聚整合和關聯應用?;陔娮诱胀饩W,建設和完善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2017年年底前完成省直部門非涉密信息系統與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公共數據匯集、存儲在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并與其他公共機構共享。2018年年底前建成全省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體系,深化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應用系統的跨部門數據共享交換,實現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省、市縣全覆蓋。加強政務信息化項目的管理,把信息共享貫穿于項目立項、審批、驗收、監督等全過程,實現數據共享常態化。(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

 

  6.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目錄,制定實施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和開放計劃,出臺政府數據對社會開放目錄,實行公共數據開放負面清單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公共數據應當向社會開放。2017年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府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依托平臺向公眾提供數據產品查詢、數據下載、應用接口等服務,各級各部門統一利用開放平臺匯集發布政府數據。2020年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國土資源、農業、環境、安監、消防、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市場服務和民生保障領域的政府數據開放。(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事業單位、各市縣政府)

 

  (三)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7.建立經濟監測分析大數據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綜合統計、部門統計的數據采集和利用機制,強化統計數據資源、互聯網數據資源與政務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加快國家發展改革委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中心海南分中心建設,搭建海南省宏觀經濟決策大數據分析系統,為政府開展經濟運行動態監測、產業安全預測預警、轉變發展方式分析等提供決策支持。(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8.建設省“多規合一”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多規合一”數據資源采集、共享、利用和保密等制度和相關標準規范,實現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數據的統一整合。2016年年底前,建成統一標準的省域規劃基礎數據庫。2017年年底前,建成“多規合一”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完成總體規劃和土地、林地、城市、海洋、生態紅線、“五網”(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等專項規劃相關數據的整合,實現“多規合一”數據的量化動態分析、統計評價、決策支持和總體規劃“一張圖”;完成系統與全省統一的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對接,實現各級政府規劃審批的業務協同。2018年年底前,加強互聯網數據、社會數據的采集及其與規劃數據的融合應用,支撐規劃資源監測管理、規劃指標監測預警和監督執法。(牽頭單位: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旅游委、省農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水務廳、省林業廳、省生態環保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9.建設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管理信息系統。對全省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不動產資源統一登記,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通過跨部門數據共享整合,形成不動產大數據。通過不動產相關行業數據關聯和大數據分析挖掘,實現對全省不動產市場的動態監管和預警預報,為政府各不動產行業管理部門提供房屋、土地、海域、林地等數據統計分析服務,為政府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為權利人、利害關系人等社會公眾提供不動產信息服務。(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統計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10.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探索建立以區域化、扁平化、聯動聯勤、政社互動為特征的社區綜合服務管理新機制,推進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社會治理相關數據的有效集成,運用大數據手段,依托網格化管理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搭建全省統一的社會綜合治理信息系統,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管理“一張圖”,為城市創優活動、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人口管理、環境治理提供大數據支撐,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牽頭單位:省綜治辦;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保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1.建設和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加強各市縣、各部門應急系統的基礎和功能建設,實現與省應急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建立以省應急指揮系統為中心,各市縣和農業、衛生、公安、民政、國土、環保、交通、海洋漁業、三防、林業、安監、武警、消防、海事、地震、氣象、測繪等有關部門為節點的全省應急指揮體系,實施突發事件風險預警、應急處置決策支持等大數據應用。(牽頭單位:省應急辦;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生態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三防辦、省林業廳、省旅游委、省安全監管局、省武警總隊、省消防總隊、省海警總隊、海南海事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人防辦、省海防與口岸辦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2.建設防災減災信息系統。完成省級民政、水務(三防)、海洋、氣象部門防災減災數據資源橫向整合,形成全省防災減災大數據庫,建成全省防災減災信息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及時、豐富的信息服務。(牽頭單位:省民政廳、省水務廳(省三防辦);責任單位: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3.建設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設施,建立數據交匯、共享、質控管理機制;鼓勵企業開展環境監測大數據應用研發和服務創新,構建統一規劃、布局合理、天地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各類監測數據互聯共享;將大氣、水體、土壤、海洋、生態等納入監測監控范圍,形成生態環境監測綜合分析大數據,提供云端服務,為生態省建設提供大數據支撐。(牽頭單位:省生態環保廳;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省水務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4.加強海上綜合管控大數據應用。2017年年底前推進海洋與漁業、交通、旅游、口岸、海關、邊防檢查和檢驗檢疫等部門涉海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初步形成涉海政務共享大數據,實現海上綜合管控和維權執法的業務協同。(牽頭單位:省海防與口岸辦、省交通運輸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邊防總隊、省海警總隊、海南海事局、??诤jP、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诔鋈刖尺叿罊z查總站、三沙市政府;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

 

  15.建設海島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整合全省現有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全省公共安全視頻資源聯網和共享,構建“三大管控系統”(平安海南視頻管控系統、道路交通視頻卡口系統、進出島車輛人員管控系統),并與警用地理信息、公安指揮調度等系統聯網,實現對全省治安要素的動態管控。(牽頭單位:省公安廳;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四)推進大數據開發應用,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16.助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網上行政審批系統、電子監督系統和政務公開系統,形成網上審批、電子監督和政務公開大數據資源庫,建立電子證照庫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數據資源庫。2016年年底前完成系統與省直單位業務系統的對接,并將應用推廣至所有市縣、鄉鎮和60%行政村,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以及政務服務的全流程監督、全過程公開。(牽頭單位: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編辦、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工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7.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府12345綜合服務系統。整合全省以“123”開頭的政府職能部門和部分公共服務熱線,建設統一的政府12345綜合服務系統。2016年年底前完成20個市縣子系統建設工作。到2020年年底,所有行政單位投訴舉報熱線全部納入12345綜合服務系統運行,形成“一號對外、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的便民、高效、權威的政府綜合服務熱線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方便公眾進行消費維權申訴、經濟違法舉報以及其他咨詢、求助、申訴服務。(牽頭單位:省工商局;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8.建設智能交通系統?;诔鞘袛底只貓D的感知系統和道路交通視頻卡口系統,建設智能交通系統,推動交通、公安、氣象、安監、地震、測繪、城管等方面跨部門、跨地域數據融合和應用,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質量。推進交通服務大數據挖掘應用,實時提供道路交通信息、換乘信息、氣象信息、停車場信息以及其他相關信息,提高交通運輸管理與信息服務智能化水平。(牽頭單位: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安全監管局、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19.建設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應用系統。2017年年底前建設覆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向醫院和醫生提供臨床決策支持、診療行為和用藥行為監控等服務,向病患提供預約掛號、健康咨詢、分級診療、遠程醫療等服務,向公共衛生部門提供疫情監測、疫情控制決策支持等服務。(牽頭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各醫療機構)

 

  20.推進社會保障服務大數據應用。構建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統一大數據應用系統,支撐大數據在勞動用工、社保服務、就業創業、人才服務、勞動保障監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制定、執行效果跟蹤評價等方面應用,為社會公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

 

  21.建設和完善教育文化大數據體系。完善全省統一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教育基礎數據的互通共享,形成覆蓋全省、協同服務的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加強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數字化建設,構建海南文化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文化公共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檔案局;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

 

  22.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機制。鼓勵以企業為主建設信用服務系統,提供用戶評價、投訴和查詢服務。推動公共信用數據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數據的匯聚整合,鼓勵互聯網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市場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和“信用海南”網站,完善省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基礎信用信息共享,初步建成社會信用體系,為經濟高效運行提供全面準確的基礎信用信息服務。(牽頭單位: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23.推進智能社區大數據應用。鼓勵社會企業投資建設社區智能化管理服務系統,通過整合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電子商務數據、快遞數據等,在智能家居、兒童教育、居家養老、出租房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社區智能化應用。(牽頭單位: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24.建立全省統一的精準扶貧大數據應用系統。綜合利用遙感遙測、寬帶網絡、多媒體等數字技術采集貧困幫扶村、家庭及個人等基本扶貧數據,依托省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開展大數據應用系統與各部門、各市縣相關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全省扶貧信息的交換共享與融合,建立全面詳實的“村、戶、人”信息數據庫。通過對信息數據庫的實時更新和大數據分析,實現幫扶對象動態管理、幫扶資源合理配置、幫扶過程監測監督、幫扶結果評估反饋的扶貧業務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精準扶貧。(牽頭單位:省扶貧辦、省農業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五)運用大數據提高市場服務和監管水平。

 

  25.建立市場監管大數據體系。創新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建立省、市(縣)兩級聯勤聯動指揮系統,將各管理部門的監管信息進行歸集應用和共享,促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食品、藥品、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關系重要民生產品的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方便監管部門監管和社會公眾查詢。推動匯總整合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市場監管數據、法定檢驗監測數據、違法失信數據、投訴舉報數據和企業依法依規應公開的數據,鼓勵和引導企業自愿公開更多生產經營數據,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主動發現違法違規現象,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牽頭單位: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26.建設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大數據應用系統。建設和完善對內覆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市縣區,對外覆蓋食品藥品生產、流通、消費企業的監管網絡,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形成全省食品藥品安全大數據庫。建設全省統一的咨詢投訴舉報系統,提供信息公示、發布、咨詢、投訴等服務,形成透明、公開、便捷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服務體系。(牽頭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衛生計生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

 

  (六)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27.推動大數據產業載體建設。統籌推進海南生態軟件園、??诿腊采鷳B科技新城、三亞創意產業園、陵水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建設,通過設立獨棟樓宇、園中園、產業基地等模式,形成“產城融合、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大數據產業載體布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三亞、澄邁、陵水等市縣政府)

 

  28.發展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依托??趶团d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海南數據谷、互聯網產業小鎮、??趪掖髮W科技園、熱帶海洋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基地,支持種子期、初創期大數據領域中小微企業發展。發揮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產業和技術能力,向大數據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接口資源、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研發工具等,降低創業的技術和關鍵資源獲取成本。(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三亞、澄邁、陵水等市縣政府)

 

  29.培育大數據市場主體。加強大數據產業集群招商,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企業,形成數據采集、數據存儲、云計算、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外包服務的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本土大數據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圍繞大數據骨干企業提供專精特新的協作服務。(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30.促進數據資源流通交易。以國有企業控股、混合所有制和市場化運作方式,統籌建設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為政府機構、科研單位、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數據交易和數據應用服務。建立數據資產評估、數據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規范數據交易行為,明確數據交換、交易界線,形成有效、便捷、公平、公正的數據匯集、整理、加工、存儲、定制等商品化運作機制。(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省國資委、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發展改革委)

 

  31.以政務數據開放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依托全域旅游、醫療健康、教育文化、交通服務等領域的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政府數據開放和授權經營等方式,策劃、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可視化軟件、硬件支撐平臺等產品,培育發展一批配套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支撐、協同合作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32.推進南海大數據創新谷建設。規劃建設南海大數據創新谷和承載南海絲路大數據中心及南海大數據應用研究院、大數據學院等項目,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中心海南分中心建設,有序推進國家級行業大數據資源落地海南,在海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生態、農業及智慧應用等海南優勢領域形成大數據競爭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保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地稅局等有關單位)

 

  33.推動大數據和全域旅游融合發展。建設海南智慧旅游公共服務系統,充分整合旅游相關服務監管部門、企業和機構的信息資源,實現對旅游城市、重點景區游客流量的監管、預警和及時分流疏導。推進旅游衛星賬戶建設,提供全省旅游產業發展數據,加強旅游統計分析。逐步向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及電子商務平臺開放旅游數據資源,鼓勵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推動智慧旅游發展。建立海南旅游商品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免稅購物平臺,并與各大互聯網旅游服務商對接合作,大力支持各市縣特色旅游商品開發,重點推動景區、餐飲點、購物場所、文化娛樂場所的旅游產品在線預訂和交易支付電子化。推動國際化旅游營銷平臺合作與建設,大力開展旅游國際化促銷,提高海南旅游國際化水平。(牽頭單位:省旅游委;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

 

  34.推動大數據和熱帶特色農業融合發展。建設和完善全省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推進與涉農信息系統對接,推進農業各類要素集聚,實現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架構。依托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推進大數據在農業發展中的廣泛應用,實現農產品生產各環節和種子、農藥、化肥等重要生產資料的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為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提供農林產品和生產資料質量安全信息服務,為農業發展提供精準服務。(牽頭單位:省農業廳、省扶貧辦;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35.推動大數據和海洋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中電科海洋信息產業基地項目,搭建國內領先的海洋電子創新平臺,推進藍海信息網絡國家重大專項,開拓海洋信息應用系統和智慧海島集成運營業務,發展海洋信息系列關鍵裝備,逐步形成海南海洋互聯網自主創新體系。推進海洋大數據應用,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地基增強系統和海上移動互聯網建設,逐步開放涉海公共服務數據,推動大數據在海洋特色旅游、海上交通運輸、海洋漁業、臨港工業、南海油氣業等海洋產業的融合應用。(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海防與口岸辦、省旅游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海洋與漁業廳、三沙市政府;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

 

  36.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落實“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推進智能制造,引導企業利用互聯網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提高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網絡協同研發新模式,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創新體系。(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等各有關單位)

 

  37.利用大數據金融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建設中小微企業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匯集中小微企業生產銷售及納稅、員工社保等數據,形成中小微企業大數據庫,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數據支持。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研發創建企業信用大數據評價模式。依托中小微企業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幫助銀行加強企業貸后監測預警,幫助金融監管部門加強風險控制。(牽頭單位:省政府金融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七)強化大數據安全保障。

 

  38.建立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機制。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強化責任落實;明確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范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建設和完善金融、能源、交通、電信、統計、廣電、公共安全、公共事業等重要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運用身份認證技術,建立企業法人網上實名制;構建政府、企業、應急組織、用戶間的網絡安全威脅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全省網絡安全信息匯聚共享和關聯分析;健全網絡安全應急工作機制。(牽頭單位:省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國家安全廳、省通信管理局等相關單位)

 

  39.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不斷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安全防護能力,維護公共互聯網網絡與信息安全環境。建設和完善互聯網、電子政務外網信息安全的監測、防控系統,實現對威脅網絡安全新技術、新方法的及時識別和有效防護;建設省數據災備中心,做好大數據平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提升互聯網安全管理、監測和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升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在涉及國家安全穩定的領域采用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到2020年實現關鍵部門的關鍵設備安全可靠的目標。(牽頭單位:省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責任單位:省國家安全廳等有關單位)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推動大數據發展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省大數據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推進工作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制定省大數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牽頭建立跨部門、跨市縣、跨行業的大數據協同推進機制,統籌謀劃和協同推進全省大數據發展應用。省有關單位要設立由單位分管負責人兼任的首席信息主管,負責本部門大數據發展的統籌、建設和管理。各市縣要建立相應的市縣大數據發展協調機制。(牽頭單位: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編辦;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二)組建省大數據管理和運營機構。在省黨政信息中心加掛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牌子,負責制定大數據標準規范,統籌管理政府大數據資產,增強省大數據管理中心力量。依托省信息產業平臺公司,組建國有獨資的省數據運營公司,作為省級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開放開發經營主體,承接省級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開展數據增值服務,開展大數據運營服務并對外合作。(牽頭單位:省編辦、省國資委、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整合完善數據機房和信息系統。加強省數據中心能力建設,擴大數據中心機房,增強政務云平臺設備部署,全面提升省數據中心承載力(過渡期在省內其他數據中心部署政務云平臺設備,以滿足各部門的需求)。省各部門(含下屬事業單位)新的信息平臺和信息系統依托省數據中心政務云平臺開發建設,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省各部門、縣級政府孤立的數據機房、信息平臺和信息系統。(牽頭單位: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四)加強資金統籌,加大資金投入。財政部門要加強政務信息化建設和運維資金的統籌,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鼓勵多元化投資,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特許經營、PPP等模式引進投資,依托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和社會大數據應用,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社會資金為主體的信息化投資建設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方式,用產業專項基金帶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加大對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投融資,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鼓勵大數據骨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五)開放大數據市場,培育大數據市場主體。落實《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互聯網產業的若干意見》(瓊府〔2015〕42號),鼓勵社會力量創建大數據公司,集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引領產業發展的大數據創新型骨干企業。統籌安排互聯網產業專項資金,對大數據知名企業在我省建設大數據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運營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等給予扶持。把大數據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通過數據開放策劃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對數據中心用電執行大工業電價,優先列入大用戶直購電范圍。對大數據產業項目用地,可以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價格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支持商業銀行探索對大數據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鼓勵金融機構為創新型小微企業提供授信貸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牽頭單位: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省地稅局、省國稅局;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

 

  (六)建立健全政策法規。研究制定海南大數據發展和開放應用相關規定,2017年年底前修訂《海南省政府信息公開管理辦法》、《海南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出臺《海南大數據發展應用若干政策》及全省大數據開放、保護、特許經營、PPP建設等方面的政策。健全政府部門數據資源統籌管理、共享復用制度和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制度,推動海南大數據健康快速發展。(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法制辦)

 

  (七)建立和完善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制訂數據采集標準及分級分類標準、政府數據共享標準、數據交換標準、政府及公共數據開放標準、共享開放目錄,對數據共享開放的方式、內容、對象、條件等進行規范。加快建立大數據市場交易標準體系,推進大數據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大數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工作。加大標準實施力度,完善標準服務、評測、監督體系,以應用效果推動大數據標準工作。(牽頭單位:省質監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

 

  (八)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大數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設立海南省大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大數據領域優秀專家,為大數據發展提供決策咨詢。落實互聯網產業政策和引進高端人才政策,吸引大數據人才、 “候鳥人才”、“遠程團隊”等到海南投資創業。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來瓊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本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立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相關專業。支持有條件的大數據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在海南建立大數據教育實踐和培訓基地,并根據規模給予資金扶持。加強干部隊伍大數據能力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對大數據服務模式的認知度,營造大數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省人才辦;責任單位: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新聞媒體)

 

  (九)建立考核和通報機制。全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信息化及大數據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對本行政區各部門以及下級人民政府信息化、大數據工作進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和大數據開放責任機制,將數據共享、開放和安全工作做為對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制定大數據發展年度計劃,明確各單位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強督查督辦和考核評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會同統計等部門,建立全省信息化及大數據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定期發布評價報告,促進各市縣、各部門比學趕超,推動全省大數據快速發展。(牽頭單位:省統計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有關單位、各市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