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100條實施方案,聚焦五大領域,即:以更大力度的開放合作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構筑更加開放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體系、打造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協同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建設服務全國的進口樞紐口岸、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在行動方案的100條舉措中其中,與營商環境相關的內容共計10條。對此,上海市市委書記李強在10日上午舉辦的上海市進一步擴大開放推進大會上談到,上海要著眼辦事最方便、市場準入最寬松、法治體系最完善,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嚴格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清理涉及市場準入的審批事項,在全社會營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以下是對于涉及營商環境改革部分內容的逐條解讀:
91. 落實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強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聯動,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具備條件的在浦東新區范圍內全面實施,或在全市推廣試驗。
解讀:由自貿區進行改革試點,進而推廣至上海全市乃至全國范圍的做法已相對成熟。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此次推廣試驗的內容將主要圍繞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清單于6月底發布的,將去年清單中的限制項與禁止項合二為一,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完善外商投資環境。此外,自貿賬戶、自貿區金融改革等既有的改革內容也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92. 根據上海事中事后監管條件,進一步加大上海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壓力測試。
解讀:“對外開放壓力測試”的概念在2018年6月21日《關于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形成開發開放新優勢的意見》發布時提出。上海自貿區金融局局長張紅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上海自貿區在對外開放方面有個重要使命就是做壓力測試。而測試的內容,則主要包括外商投資金融機構所關注的項目落戶、產業政策支持、業務創新、吸引人才和金融法制環境建設等問題。
93. 建成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推進面向群眾和企業的所有線上線下服務事項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解讀:此前,上海許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先行舉措在全國得到推廣,激發各地政府結合情況進行了具備當地特色的放管服嘗試?!耙痪W通辦”的政策屬于上海首創,旨在改變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審批麻煩。為達成“一網通辦”,上海此前已揭牌大數據中心,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94. 年內實現市區兩級企業審批事項90%以上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解讀:該舉措來自于《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此次明確了時間點:年內。
今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常務副市長周波介紹方案時表示,上海要加快梳理明確標準化規范化的辦事事項、辦事指南并全面公開、動態調整,未上網公布事項不得設置審批要求。同時,整合優化部門審批事項業務流程,建立協同辦理機制,推進市區兩級90%以上涉企審批事項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這是按照受辦分離的要求,從用戶視角和需求出發,以減環節、減材料、減證明、減時間為目標,整合優化部門審批事項業務流程,推動形成協同通辦的網上辦理機制,真正做到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95. 基本建成電子證照庫;基本實現政府部門各類審批信息共享共用。
解讀:上海市政協委員張琦、陳向峰曾在今年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表示,上海已經開始啟動電子證照庫建設。兩位政協委員認為,上海要比其他省市多走出一步,“除政府部門簽發的各類證照外,各類專業機構、中介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給企業、市民等提供的檢測報告、審計報告及各種證明文件等,也要納入電子證照范疇,讓電子證照在政務類應用和社會化應用兩個方面都發揮作用,真正體現便民利民的價值?!?/p>
96. 深入推進“照后減證”,在全面優化準入管理的基礎上,對屬于地方事權的36項審批事項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解讀:“證照分離”做法由上海在2015年12月首創。今年2月,上?!白C照分離”在原有116項行政許可的基礎上增擴了47項審批事項。此次行動方案又提出再擴充36項審批事項,通時深入推進“照后減證”,即進一步減少許可證的數量以及申請許可證的前置條件。徐明棋表示,原先的改革措施是“三證合一”,未來將擴展至五證乃至更多證件一次性辦完,“這個領域里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往下推的?!?/p>
97. 推進實施《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在更大范圍內,實施“事前承諾+事后檢查”為主的審批管理新方式。
解讀:行政審批告知承諾是一種常見的管理方式,廣泛適用于商業許可、建設項目審批和市場監管等領域。十多年來,上海先后對165項行政審批事項實施了告知承諾。近三年每年通過告知承諾實現當場發證40萬至50萬件。2018年4月28日,上海出臺《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明確除一部分事項外,審批機關對審批條件難以事先核實、能夠通過事中事后監管糾正且風險可控的行政審批事項可以實行告知承諾。
98. 2018年組織實施上海營商環境改革年系列行動,以打造投資環境最便利、政府服務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范、法治環境最完善為核心,集中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表彰一批改革創新項目和內外資優秀企業家。借鑒兄弟省市營商環境改革有益經驗做法,著力提高行政審批和服務的透明度和便利度,大幅提升企業和群眾對營商環境改革獲得感。
解讀:上海提出了數個“最”,力爭在營商環境質量上達到全國領先。根據徐明棋介紹,上海在營商環境方面的表現長遠以來一直位于全國前列,近年來更是借助自貿區先行先試的經驗優勢拿出了許多創新舉措。在此基礎上借鑒兄弟省市的做法,可以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99. 對標國際營商環境表現領先的經濟體,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重點指標實施系列專項行動,使開辦企業、獲得施工許可、獲得電力、跨境貿易、財產登記等領域,企業平均辦事時間縮短一半,手續環節平均減少40%。
解讀:今年以來,上海市先后對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出縮短時限的量化指標。2月23日,上海出臺《進一步深化本市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施辦法》,將建筑行業施工許可審批時間從105天縮至最快15天。3月31日,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開辦企業的全流程時間由22天縮短到最快5天。因此本次行動方案提出平均辦事時間縮短一半的目標有足夠的底氣。
100. 主動爭取國家營商環境改革試點舉措在上海先行先試。
解讀:徐明棋表示,上海營商環境的質量在全國有著代表作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評估報告根據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數據來決定中國的排名,其中上海的權重占到了55%,因此“上海營商環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全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