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策背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今年1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這是新時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又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成果,必將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湖南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暢通市場循環,疏通政策堵點,打通流通大動脈,推進市場提質增效,計劃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
二、主要特點
《實施方案》力求將中央改革部署轉化為可實施的具體行動,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面對標國家。深入把握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內涵和重點,在原則方向、目標設置、結構體系上與國家保持總體一致,遵循國家改革部署的方向和路徑,全面提出我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總體框架。
二是突出務實可行。結合相關領域“十四五”發展規劃,從政策制度制訂、平臺試點建設、專項工作實施等方面,提出我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具體路徑和主要任務,并逐一落實責任主體,屬于國家事權的突出抓好落實,屬于省級事權的突出系統部署,做到《實施方案》有行動、能落地。
三是注重把握重點。把握問題導向,圍繞調研中反映較多的產權制度激勵不足、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市場基礎設施聯通不夠等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革舉措,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把握關鍵環節,以要素市場化配置這一基礎性改革為核心,密切結合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創建工作,系統性地提出工作抓手,著力實現重點突破。
三、主要任務
《實施方案》主要聚焦5個關鍵領域重點難點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革舉措。
一是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針對產權制度有待健全、市場準入需要更加公開透明、市場競爭需要進一步公平有序等問題,《實施方案》重點從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完善公平競爭制度3個方面,提出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增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等8項具體措施,構筑高標準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支撐。
二是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針對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新型要素快速發展但相關市場規則建設滯后等問題,《實施方案》重點從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推動資本要素高效配置、發展知識技術數據要素市場4個方面,提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建設用地市場體系、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等9項具體措施,建設高標準要素市場體系。
三是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針對高質量商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消費者維權能力較弱、市場基礎設施區域發展不均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等問題,《實施方案》重點從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3個方面,提出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完善消費維權制度和消費爭議處理程序、推動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施智能市場發展示范工程等9項具體措施,提供高標準市場環境和基礎設施支撐。
四是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針對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不足、制度型開放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實施方案》重點從有序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2個方面,提出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開放、提高外商投資服務水平、探索推進制度型開放等4項具體措施,推進高標準市場開放,暢通內外循環。
五是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針對監管協同性不足、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行業協會商會和公眾監督作用發揮不夠、防范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沖擊能力有待增強等問題,《實施方案》重點從推進綜合協同監管、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健全依法誠信的自律機制和監管機制、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加強對監管機構的監督、維護市場安全穩定6個方面,提出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重點商品市場價格監管、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發揮市場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監督作用、積極防范應對市場風險等12項具體措施,完善高標準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