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報告
  • 發布機構: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
  • 發布日期:2021-11-29
  • 資料下載

報告簡介

2021年11月29日,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2021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報告》。這是我國首個專注于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情況的報告,也是“中國開放數林指數”繼《長三角政府數據開放一體化報告》之后發布的又一個區域性報告。

image.png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作為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先行地區,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府數據開放水平,不僅有利于促進數據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流動和利用,還有利于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報告發現,香港于2011 年就已上線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資料一線通”。自2015 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上線的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逐年增長。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個特別行政區與九個城市都已上線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

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上線時間的空間分布

報告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開放數林的指數等級,各地指數綜合得分可分為五個等級。深圳、香港開放數據綜合等級最高,為A+ 等級;廣州、東莞緊隨其后,為A 等級;其次是江門、澳門和中山等地。綜合等級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香港、深圳、東莞、廣州這一條綠色“林帶”上。在單項維度上,香港在準備度和利用層上表現最優,進入A+ 等級;深圳在平臺層和利用層上處于領先地位,進入A+ 等級。

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開放數林指數等級

粵港澳大灣區開放數林指數綜合等級的空間分布

最后,《報告》還展示了準備度、平臺層、數據層和利用層四個維度的大灣區數林標桿,并從政策供給與組織保障、持續運營與改善體驗、容量提升與描述說明、數據利用與生態培育等方面對推進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開放數據,蔚然成林,粵港澳大灣區的每一棵開放“數木”不僅枝繁葉密、花開結果,更能根系相通、枝葉相連,終將成長為一片茂盛多樣,互聯互通的粵港澳大灣區“開放數林”。

“中國開放數林指數”是我國首個專注于評估政府數據開放水平的專業指數,由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制作出品?!伴_放數林”意喻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利用的生態體系。自2017年5月首次發布以來,開放數林指數每隔半年對我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精心測量各地“開放數木”的繁茂程度和果實價值,助推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生態體系的培育與發展。2018年以來,中國開放數林指數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跟蹤監測我國公共信息資源開放情況提供數據支撐。

《報告》基于“中國開放數林指數”評估指標體系,從準備度、平臺層、數據層、利用層四個維度對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數據開放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其中,準備度是"數根",是數據開放的基礎;平臺層是"數干",是數據開放的樞紐;數據層是"數葉",是數據開放的核心;利用層是"數果",是數據開放的成效。同時,《報告》立足國家政策方向,并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特點和創新實踐,對部分指標進行了調整,如在準備度層面增加了“數據集開放計劃"指標,數據層增加了對數據描述說明中數據字典指標等。

粵港澳大灣區開放數林指數評估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