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2017)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暨經驗交流會17日在北京舉行,以下是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院長楊鳳春的發言: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院長、國際CIO學會副主席楊鳳春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作為支持單位,我們也非常重視這個事情,今天在這里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些研究心得,更是一件令我高興的事情。剛才發布的結果我們也有一些了解,通過這個發布結果,其實已經指示給我們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其實,非常值得向他們祝賀的。

  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話題與今天政府網站的主題有一些距離。我在想中國電子政務現在怎么樣,下一步應該怎么樣,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想法是有關這個問題的。

  今天討論中國現代的電子政務是什么,下一步電子政務往什么方向發展。我首先提出基本的判斷和大家交流。1.我認為我們國家的電子政務現在正面臨突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講的電子政務可能正在逐漸的成為過去,新一代電子政務正在向我們走來。2.實現智能政府幫助政府改革,應該成為新一代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的主要任務。電子政務不是花瓶,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有用的。一個用處就是讓我們的政府變得更智能一些,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幫助政府改革。政府的改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各個國家都這樣,不光是中國。3.智能政務+政府改革是新一代電子政務發展的方向和主要領域。首先,大家可能說了憑什么說現在電子政務面臨突破?我想,一是我們國家電子政務搞了差不多小二十年了,電子政務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作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我們現在是不是面臨著電子政務該做的事情基本做的差不多了這樣一種局面。我想,某種程度上,大概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況,就是電子政務該做的都做了,比如基礎設施、網站、門戶等等,各種各樣的應用。我們把技術的事情搞完了,就在搞應用、搞服務,我們的服務現在做的好不好?應該說,現在的服務做的還是不差的。我們有線上的服務,也有線下的服務,比如互聯網+政務服務搞的風生水起。確確實實,跟以前不一樣了,確確實實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問題。問題是把這些事情做完了以后,還有什么值得做的。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了。

  當做了這么多之后,電子政務能做的事情,已經表達的很充分了,就是電子政務之所能,已經高度顯現。比如在內部的辦公,尤其在一些政府特別重視的領域,比如應急、輿情管理、監控等等方面,電子政務發揮了巨大作用,幫助政府解決了很多他們非常關切的問題,電子政務的潛能、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正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電子政務在某些特定的領域發揮了很多作用,因此,我們國家的電子政務現在在我看來,逐漸、逐漸的模式化。

  我們國家電子政務在物質投入上,在設施建設上,是非常先進的。我想,諸位可能有不少人都在國外考察過,對國外的衡量有所了解。在基礎設施物質投資方面,中國電子政務大概在世界上是位于最前列的,我們的裝備是非常好的。因此,這個模式的電子政務一個就是高度形式化,坦率的說,我們北大電子政務研究院也是政府網站評估的支持單位之一了,我們花這么大力氣在建設政府網站,不是說沒有意義,不是說沒有作用,作用和意義是需要有一個清醒的判斷。同時,這種模式的電子政務又體現為一種行政權力本位的特征,王老剛才在演講中提到的究竟是人民本位,還是政府部門本位,以人民為主,還是以行政權力為主,坦率來說,我們國家的電子政務到目前為止是以行政權力為本的,行政權力本位化的電子政務就是我們現在模式化、政績化電子政務和政績型電子政務和技術裝備型的電子政務的特征之一。還有一個基礎設施高端化,就不細說了。

  剛才,我們從電子政務的一個角度講的,就是說正在面臨突破。從第二個角度來說,在電子政務取得了很大成就,解決了很多問題的方面,并不是說電子政務解決的問題越多,發揮的作用越強,功能發揮的作用越強,電子政務取得的效果就好。也就是說,我們電子政務取得了成就,得到了該得到的東西。但是另一方面,正因為這就成就的取得,一些問題也在出現,或者說已經出現。比如,電子政務對政府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的實際后果,比如電子政務對政府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我們其實應當要提升社會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政府和社會能力的失衡在加劇。政府的能力越來越強,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弱,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讓我說,是壞事,而且是大大的壞事。問題是當我們在一端發力,在政府那一端發力,讓它的能力越來越強,就意味著我們在另外一方讓社會能力變得越來越弱這不是好事。隨著政府自主性的強化,政府應當更有必要加強對自我的約束和改革。實際情況是什么?我們通過電子政務,讓政府能力變強了,自主性變強了,自由度增大了,但是它并沒有導致或者說并沒有有效的產生政府對它自己的監督,對他自己控制的一種優化。我們現在越來越高度依賴政府對自身的監督,對他自己的自我控制。我們要知道,如果只靠他自己監督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話,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我們把它的能力推強,讓它的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是好事還是壞事,也有不好的一面。

  電子政務正面臨的突破第三個方面,與技術相關的。我們存在著一個強大的技術驅動的環境,比如各種各樣的因素,比如互聯網,尤其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的發展和運用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好多年人們都在開玩笑說,中國的電子商務政府基本不管,結果搞的風生水起,在全世界屬于先進的位置。中國的電子政務政府從來就沒有不管過,其實也不太怎么樣?,F在這種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政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政府在技術運用方面怎么樣呢?總體上來說,很不怎么樣。在早些年,大概十幾年前政府信息化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有人會談到一個話題,我那個時候也談過這個話題。就是說,在社會信息發展情況下,政府已經處于信息化洼地,當然后來一些年政府的信息化,電子政務上去了,因此這個洼地逐漸的被消除了,我們現在是不是又再次面臨著被信息化洼地的可能性,我想是存在的。技術在推動電子政務尋找突破口。

  在技術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眾的信息化素養也在越來越表現出對政府的現在的電子政務的狀態的不滿意。中國的老百姓的信息化素養水平很高了,比如他們會玩淘寶,會玩微信,會玩游戲,什么樣的東西都會玩,絕不是以前的了,要上個網還要叫人教,打一個字還要叫人教。他們被電子商務訓練的水平這么高的情況下,他們對政府的信息化的服務、信息化的設施感到滿意嗎?我覺得也很懸。人們時時刻刻在比較政府的網站和電商的網站。目前階段,電子政務、政府事務領域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正在等待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出現。比如剛才除了那兩個因素在技術方面出現,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種本身在電子政務領域和政府領域都在互換技術解決方案的出現。比如信息共享的問題,信息共享有問題,我們講了多少年了,講了十幾年了,這是一個真問題還是一個假問題?或者說當我們說一件事情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的時候,一定是在一定的語境下說的,一定是在一個環境下說的。如果這個問題十多年解決不了,我們難道真的有可能解決嗎?當我們說有可能解決的時候,我們是否帶暗示正在用一種新的理念,新的技術來考慮這個問題呢?我想,這就是這個問題存在的本身,就在呼喚我們用新的技術思維和技術解決方案來考慮這個問題。比如公共數據開放的問題等等,不一一列舉了。還比如說電子政務建設中間、政府信息化建設中間始終一個問題,就是說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是一種投入問題,信息化建設的一個投入問題。信息化建設因為是講政府工程,講電子政務,也不是做生意,怎么算帳,沒有辦法算帳。但是我們現在越來越清楚,不算帳是不行的,無效投入是沒有理由的。投入的不合理性是必須被調整的,我們一筆固定的電子政務的錢投到哪兒,不投到哪兒,是要考慮的,是有道理可講的,這方面的問題很多。

  因此我們只能回到電子政務本身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電子政務應該干什么,我想大家比我清楚?;氐诫娮诱毡旧?,尋找解決的電子政務的突破,形成新的電子政務,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智能政府,助政府改革應該是電子政務發展的方向,我提出一個概念叫智能政府,不是說在里面搞一個小的東西,甚至任何事,主要是功能意義上。尤其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出現之后,機器學習等等,我們面臨著一個普遍性的挑戰,就是人類的很多職業和工作很快將會被機器人取代,很快將被人工智能取代。請問,在政府領域、在電子政務領域是否也這個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不僅存在,而且大大的存在。政府領域,公務員肯定是一個被高度替代的一個領域,當然是體制機制允許的情況下。很多人開玩笑說,機關的人不是不夠用,是多了,可能就是職業替代的日常表現。因此,我們講的智能政府是通過智能技術的方法免除了大量的政府低端作業或者重復性、機械性作業這樣的一種智能政府,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東西。未來我們想象什么,一個政府工作人員身邊會配一個智能機器人,或者叫政府機器人,一個配一個,并不是說現在的所有公務員,我想可能超過一半已經被替代了,然后上來一些政府機器人,機器人干什么?現在寫稿子、收集資料,包括前一陣地方政府發的電子政務上查這個、查那個,就不用你去查了,智能機器人就干了。

  還有就是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節省開支。在政府改革中間,除了要設定一些目標之外,還有一些方法,還有一些結構性的變化出現。其中一個是數據算法成為支撐政府運行的新型的法律法規,當然我們講的法律法規是打比方意義上的。我們現在有法律法規,除了這些規則化的法律法規之外,數據和算法應該成為政府新的法律法規。套用一句話,讓老百姓少跑路,讓我們數據多跑路,套用一句話就是讓領導少說話,讓數據多說話。還有最小政府單元是政府新的組織單位。

  新一代電子政務的基本屬性,有這么一些方面,我簡單提一下。一是智能,一個是數據,是算法,算法特別重要,現在我有數據,你也有數據,管什么用,什么用也不管,算法最重要。還有可用性,有些地方在搞大數據,這么搞,那么搞,但是可用性在哪里?還有重要的就是綠色,我想這一點我特別要強調。還有就是環保,其中有一個意識,那些電子垃圾怎么處理?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小數,我們國家電子政務消耗了多少這方面的設施,不得了。我們有沒有一個不產生電子垃圾的電子政務的技術解決方案呢?我們可以想象這一點嗎?我覺得可以想像。節能,還有節約資源,還有就是共享,還有一個屬性就是友好,友好最容易想到的是體驗友好,還有除了體驗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強調的就是對技術的應用,技術要好,技術友好就是說我們遇到的技術進行友好的利用。大家可能就覺得這個問題怪怪的,其實不怪,因為有些技術可以被友好的利用,有些技術在技術使用的決策權不可控的情況下,有些技術本身是不能用的。還有就是對納稅人友好。如何實現新一代電子政務?在方法論上是兩個方面:一是最小政務單元方法。二是真實政務邏輯還原方法。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