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24日,“2017互聯網+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智繪城市 數造未來”為主題,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治理、信息社會等為主要議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脈海洋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浙江蟠桃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余人參會。

 水利部網信辦主任蔡陽 

水利部網信辦主任 蔡陽

在24日上午舉行的“數據治理與大數據局發展定位研討會”上,水利部網信辦主任蔡陽發表了《水利部信息中心數據治理中的定位思考》的主題演講,以下是主要內容(根據現場速記和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討論,首先是資源整合方面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同時也有一些教訓,以及數據治理的具體實踐介紹。

一、工作背景

現在整個國家全力推進資源整合共享,而且要求今年年底有成果推出。水利信息化在推進過程中,受限于投資來源不同、建設管理各異等歷史原因,水利信息化中存在信息孤島、業務割據、設施分散、安全薄弱等問題,隨著水利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這些問題已成為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水利信息化整體效益的發揮。

2013年8月5日,部長辦公會要求“信息中心要對水利部及直屬單位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加強頂層設計,盡快拿出促進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整體意見,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p>

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我們打造了水利信息資源,我們的思路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以來,國務院部署開展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先后印發了一系列文件。2017年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了推進落實《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全國視頻工作會,對資源整合共享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部署。

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

1.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總體框架

一是基礎設施,要統一機房,統一計算資源,統一存儲資源,統一網絡,網絡統一應該比較容易實現,但是計算資源、存儲資源要做到統一,可能還是有難度,所以這方面我們主要是以云計算的技術來整合、共享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

二是水利數據,這一點上,不光是在哪個方面,真正做到數據共享,我客觀的說,難度非常大,不過還是做了一些工作,也下了一些工夫,等會兒我會具體介紹。我們主要是形成基礎數據、共享數據和專題數據,集中存儲到我們的數據中心。

三是業務應用,數據最難,業務其次。所以我們提出了“通過統一整合業務應用的共享平臺”,統一門戶,統一數據交換,統一交換管理,希望大家都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建設,實現內容聚合、單點登錄、個性化定制。

四是安全體系和支撐保障,內網是按照等級保護的要求及政策標準進行整合,包括資產、人才、機構等方面。

2.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思路

是整個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的難點和關鍵。依據數據源分析以及數據庫建設現狀分析,通過對已有和新建數據庫的數據資源整合,實現統一數據模型、統一基礎數據、統一數據交換,為水利信息的共享與應用提供來源權威、標準統一、持續更新的水利數據支撐。

我們的數據由基礎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組成,其中水利專題數據包括水資源、水環境等各種業務數據。在2010年到2012年我們開展了水利歷史上的第一次普查,動用了大概百萬人來開展水利設施六大方面的普查,取得了一些權威性數據,數據來源應該是比較準確。

然后再通過統一模型對數據進行組織,形成基礎數據庫,再進行統一交換。水利系統專門開發了一套專用的統一數據交換軟件,所以不需要每一套系統開發都經歷采集、傳輸、處理,這一次就把整個的交換形成一個專門的功能模塊,所有其他的系統,都可以調用我們的統一數據交換系統,來實現數據的交換。

3.數據資源整合方法

采用面向對象的統一水利數據模型對基礎、共享和專題等數據進行整合,實現水利數據空間、屬性、時間、關系和元數據的一體化管理,統一對象編碼,統一數據字典,為各類業務應用提供規范、權威和高效的數據支撐。

4.數據資源共享內容

對象基礎數據:將涉及水利業務應用全局的水利對象基礎數據,以及水利對象空間和業務關系等數據,統一納入水利數據中心,統一向各類水利業務應用提供權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基礎數據服務。

應用共享數據:將水利業務應用在其他應用中需要共享的業務數據,通過數據服務的方式,納入水利數據中心,統一為各類水利業務應用提供權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應用數據共享服務。

數據資源目錄:建設數據資源目錄庫,提供權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水利數據資源目錄服務。

5.數據資源整合之統一數據模型

目前技術指標的對象類型包括組織54類超過1130萬對象,指標數量涉及567種關系和5942個指標項。

數據資源整合之統一數據模型

數據資源整合之統一數據模型

6.數據資源整合之統一基礎數據

統一基礎數據主要包括:基礎水文、水利工程等業務數據,矢量、遙感影像等地理空間數據,共用實時數據,規劃、機構、政策法規、標準規范等公用事務數據,以及行業共享數據。

7.數據資源整合之統一數據交換

建設水利統一數據交換平臺,構建統一的數據交換框架,規范交換流程和方法,形成統一數據交換機制。

三、數據持續更新機制

建立業務應用驅動的“國家-流域-省”三級共建、“國家-流域-省-地-縣”五級共享數據持續更新機制。

根據不同水利業務對地圖數據的應用流程和數據更新方式,以水利一張圖為基礎,對各業務域的發展現狀、管理行為和變化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和分析,保障了業務應用信息的一致性;同時將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業務數據更新至一張圖數據庫中,從而建成了以一張圖為依托的水利業務全面應用模式,為水利一張圖的持續更新奠定了應用基礎。

1.橫向跨業務、縱向跨層級的數據更新模式

創建了橫向跨業務、縱向跨層級的數據更新模式。因為我們是通過權威的系統產生權威的數據,對水利工程、安全生產、工程變化都是比較了解的,所以通過橫向跨業務進行更新。

2.基于統一遙感數據服務的業務信息更新

建立了基于統一遙感數據服務的業務信息更新方式。統一了水利全行業遙感影像數據源收集與處理、下發應用,并通過統一平臺完成專題數據上報。

3.以統一用戶管理為依托的更新維護責任體系

構建了以統一用戶管理為依托的更新維護責任體系,基于統一用戶管理和業務角色分設與授權,保障了數據更新維護責任制度的落實。我們正在搞全國“河長制”,部長說,一定要保證用戶管理權限,所以要建立一種更新維護的責任機制,讓他們主動來進行更新,這樣使得我們的系統常青,否則靠上面是不現實的。對于安全,也是花了很大的代價,包括手機短信認證等方式。

四、水利一張圖

數據成果應用是整合共享的關鍵。在水利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成果的基礎上,經技術攻關、系統開發、應用完善,研發了水利一張圖。

1.建設背景

水利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成果,形成了一批數據庫,由于水利對象天然的空間特征,水利應用對地理信息服務具有迫切需求。水利數據整合共享需要水利對象的業務、空間和時間屬性,對象的空間定位特征往往是對象唯一性最終的識別手段。各業務應用系統多需基于地圖開發,需要水利對象以空間數據格式管理,數據分析應用空間分析手段,成果展示以地圖形式表達。

image.png

水資源專題數據

2.總體技術框架

水利一張圖以實現水利數據資源整合應用與共享為目的,以基礎地理數據和水利核心業務數據為基礎,通過綜合運用GIS、服務融合等技術手段,對多時空水利數據進行綜合管理,并提供標準服務接口,為水利業務應用系統的快速搭建提供規范、高效、豐富的功能及服務共享,為水利業務用戶提供集瀏覽、查詢、統計、分析于一體的二三維一體化綜合展示。

水利一張圖總體技術框架

3.主要內容

數據庫。應用水利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形成的數據庫,屬性、空間、時間一體化。

系統支撐軟件。補充了系統管理和服務的系列支撐軟件,包括:數據處理、支撐服務、更新維護、安全保障及平臺管理等軟件系統。

共享資源服務池。面向水利業務需求的系列共享服務,以標準服務形式發布,供各業務應用調用。共享應用水利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基礎設施,支撐水利一張圖應用。

4.應用

包括涉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支撐水利行業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等,通過一張圖,跟相關部委取得聯系,自動為決策指揮提供參考,發揮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業務層面整合了防汛、抗旱、水情、調度等多個業務,系統功能涵蓋了信息采集、通信、計算機網絡和決策支持各個層面,數據除水利防洪工程數據庫等八大數據庫外,還整合氣象、海洋、地震的相關信息。該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在防汛抗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防汛抗旱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

在水利一張圖的應用方面,不僅促進了資源共享和業務應用協同,同時,也豐富完善了國家空間基礎設施。

五、總結與展望

整合共享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有幾個方面要著重把握,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二是強化數據源建設,三是重視數據組織,四是突出數據服務,五是注重數據更新,六是推進標準規范,目前水利部圍繞一張圖共制定了八部標準規范。

水利一張圖是水利資源整合共享的關鍵手段。由于時間關系就介紹到這,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