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2017互聯網+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智繪城市 數造未來”為主題,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治理、信息社會等為主要議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脈海洋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浙江蟠桃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余人參會。

  在23日下午的“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與數據資產普查研討會”上,北京思創立方總經理吳永祥以《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之道》為題做了主題演講。

北京思創立方總經理吳永祥

北京思創立方總經理 吳永祥

  以下是會議現場發言實錄(根據速記和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感謝各位嘉賓到場,剛才很多嘉賓都已經講了政府大數據如何建設?如何梳理?如何編目?如何匯聚數據?我在這里講一下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如何建設和使用。

  一、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需求的牽引

  首先政府大數據的建設和應用,它有一個很強的需求牽引,那么這個需求的牽引從十九大召開的前后,國家部委重視大數據建設和應用,是數據分享和開放的迫切需要。另外國家也在推行大數據的發展戰略,同時國家要求各地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施信息惠民戰略。所以數據不管怎么建,最終還是要拿出來用,否則的話,這些數據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

  二、新型智慧城市的需求

  新型智慧城市對數據的要求,其中對應用的要求是最強烈的,從建設目標來看要惠及城市的運營、社會的發展、民眾服務幾個方面,提出了對政府大數據應用的需求。

  三、政府大數據應用的痛點問題

  在數據的應用上,存在著很多問題,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是9個問題,如果這9個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政府的城市數據資源底數不清,不知道一個城市里邊到底有哪些數據資源,這些數據資源在誰手里,政府在做梳理和目錄編制工作,包括對信用信息的審核,這是所有工作的基礎。

  第二個是體系溝通,我們的數據很多,為什么要建目錄?建目錄的標準是要把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業務的屬性、服務對象的屬性分類,這樣容易查找和使用數據。如果要做好數據的應用,首先數據資源體系一定要清晰。

  第三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采集數據不順利的問題,做大數據的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數據采集問題,數據應用一定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是數據質量不高,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必須花大量的工作做清洗和補全,這樣才能把數據拿出來用。

  第五個問題是持續不久,我們采集數據的時候你給了數據,但三個月、半年數據都不更新,那么這個數據是死的,不是活的,就跟我們的網站一樣。

  第六個是數據有效應用的問題,另外三個是標準的規范問題,還有對數據管控的問題,數據采集上來以后,怎么進行管理和安全保障,這是很大的難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

  四、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之道--政府大數據資源中心是基礎

  這里面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之道是什么呢?首先你要建設一個政府大數據資源中心,如果沒有這個政府大數據資源中心,你的數據資源是分散隔離的,以前沒有政府大數據資源中心,數據也在用,那些都是我們的條塊,但是如果從智慧城市的建設角度,從國家和社會、企業、市民對大數據應用的需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說建設大數據資源中心是整個服務建設的基石,這里面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聚、通、用的問題。

  第一個是聚,要把數據聚集起來,如果不聚起來,放在一個目錄上只看的到拿不到,是沒用的,所以建設政府大資源的核心就是匯集數據。

  第二個是通,通是解決數據質量的問題,把質量比較差的數據變成可用的數據。

  第三步是用,所以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指導就是聚、通、用,這是政府大數據的信息資源中心的建設的基礎。

  五、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實施路徑

  從實施路徑來說,總結為五句話:

  第一步叫看得見,一定要做好信息資源的梳理,也就是摸清家底,把目錄編制起來,數據的標準化建起來。

  第二步是要拿得到,通過各種數據共享、交換、采集手段,把能利用的數據收集上來。

  第三歩是管得住,你一定要給它一個安全的保障和管理。

  第四步是用得好,這個數據如何發揮作用,一定要結合業務、市民和企業對于數據的需求來進行數據的使用。

  第五步是見成效,我們要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對數據的應用在績效應用的基礎上進行一個有效的評判,所以這五個步驟對整個數據應用平臺的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六、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體系架構

  關于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體系架構首先要明確你的數據源,我們現在的數據源來自三個網絡,即互聯網、政務網、物聯網,我們討論了很多都是政務網的數據,但是不要忘了還有其他兩個網的數據,只有三者更好的融合,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第二是通過對數據的清洗、加工、比對,對數據進行提升,生成資源池,然后構建各種數據資源,這些數據資源將來是為大數據中心的服務平臺提供支撐的,最終要通過我們的中樞信息資源目錄系統進行管控,服務平臺的建設,它不是說單單只是建了一個服務平臺,一定有全面體系的支撐,通過一個完整體系的支持,才能把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做的更好。

  七、成功案例--南海大數據統籌及服務平臺

  下面我舉一個具體的案例介紹政府大數據應用平臺做什么?怎么做?這是廣東南海做大數據統籌服務平臺,我們現在各個省、各個地市成立大數據集,基本上都是根據南海來做的,南海第一個做到了數據的匯聚,我們叫做數據銀行模式,通過數據的統籌,在數據的應用方面做到了三個服務,我們叫做服務治理、服務市民和服務發展,所以說一個政府大數據服務平臺,首先得明確它的服務對象,它的服務對象很明顯是三類,政府、市民、企業,首先要實現精準化服務,所以一定要了解政府的需求是什么,企業的需求是什么,市民的需求是什么。

  1.政務大數據平臺的作用

  我們以南海為例說一下大數據平臺的作用。首先是服務治理,南海是通過目錄體系的編制來對整個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梳理和管控,南海政務數據的統籌建設比國家的主題目錄多了很多,我認為它有三個是我們目錄體系發展的方向:

  第一是建業務目錄,我們做了很多,我也聽很多城市介紹的經驗,都是從數據目錄開始做,南海做了業務的目錄,首先對業務目錄進行梳理。

  第二是物聯網的目錄,南海把全市的包括視頻探頭和各類傳感器的物聯網資源進行了編目和數據的采集,對未來智慧城市和城市智能化來說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第三是服務的目錄,現在做數據共享,很多是數據交換的方式,數據交換的方式很好,但是它帶來一個問題,很多單位不愿意把數據給別人,但服務還得做,我不一定給你數據,可以給你一個接口。其實很多的東西都是做一些比對,并不需要大量的數據,它只需要一個結果。這樣就誕生了服務的目錄,這些實際上都是我們信息資源、資產的一種。所以說第一它實現了全方位數據資源資產的管理服務,第二做到了對信息資源的標準化,南?,F在已經實現了對所有的部門、業務、數據、源數據的標準化,也就是說對主要的標準化做到了一數一源。通過業務、表單、字段的梳理,一直到源數據的梳理,再通過數據圖譜建立多元關系,就實現了一數一源,為了避免未來多個部門之間去比對,一定要做到標準化。

  2.南海的信息資源目錄的服務

  南海的信息資源目錄在2003年開始建立,是在國家17號文發下來以后建立起來的。這個目錄目前來說,已經匯集了77個政府部門的資源目錄,這是目前國內擁有共享目錄最多的一個信息資源目錄,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擁有這么多部門的共享資源。

  雖然說這個城市并不是很大,但是已經積累了3萬多個項目項,7億多條的數據,非常不容易,它這個數據目錄達到了全方位的。

  3.南海數據共享交換服務

  數據共享交換服務,這種模式跟我們傳統的數據交換模式不一樣,大家設想一下,現在的數據交換是點對點的,實際上這種行政協調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如果一個部門需要十個部門的數據,我得向十個部門發申請,南海把各個部門的數據梳理到中心,如果需要一個部門到十個部門的數據,你直接找數據中心就行了,所以這樣極大的減少了行政部門的工作。這種模式跟銀行很像,大家把錢都存到銀行,你需要錢的時候,只需要找銀行貸款就行了。所以我們為什么叫它數據銀行、數據統籌,就是因為它做到了模式先進,這樣就會產生很大的數據效益。

  4.數據綜合處理平臺

  南海有70多部門的數據,它每天都有數據采集共享,如果靠人工來做,100個人也不行,所以南海有數據綜合處理系統,專門負責數據采集的清洗比對,所有的工作通過自動化完成,這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這樣的系統和目錄進行了對接,如果你查找訂閱,核準統一以后,會自動形成一個流程,都不需要人工進行干預,如果出現了問題,會自動報錯,然后告訴你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這是全自動化、全流動的數據加工的過程。

  5.公共資源交易誠信管理

  另外有了這些數據,數據治理是有效的對整個數據資源中心進行治理,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做一些政府方面的治理。第一個是南海作為公共城市交易代表,南海有幾百萬人口和幾百家企業,所以誠信系統非常重要,通過這些誠信系統,我們可以對企業進行信用打分和評級,可以有效的保證商務活動的進行。

  6.企業監管

  南海的企業比較多,專門做了一個企業監管系統,這個企業監管系統對企業的商事活動進行監控。另外是對企業有一個風險防控模型,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企業跑路,廣東那些地方企業經常跑路,通過企業監管的風控模型,可以有效的提前預判到企業的信息,同時能夠對現在改革以及市場監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7.社會治理智慧網格化

  南海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系統,叫做網絡化,網絡化不稀罕,它做的是多網格融合的綜合網格,這樣就能把幾大要素的數據全部打通,變成了一個智慧化的多網格,能夠通過這種智能化以房找企業,以房找人找事,把這個數據打通以后,就能把數據關聯起來,能夠對社會治理起到有效的作用。另外把物聯網融合進去,通過人、智和技術的智能化,實現對社會的有效管控,如果底層沒有數據的支持,網格化是不可能的。

  8.物聯網綜合應用

  剛才說到南海已經把整個物聯網聯合了以來,而且做到了物聯網的管理和編目,整個城市大概有3萬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編目,不僅要編目,還要進行物聯網視頻、數據的接入,我們不光要管理政務數據,還有管理物聯網的數據。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在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感知,如果你沒有物聯網的感知就談不上智能。所以在城市里面,物聯網的資源非常重要。

  9.服務治理與應急指揮

  南海有了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所以它就可以做智能的預測和應急的聯動。我們對南海做了很多主題,任何一個地方有空氣污染、煤氣泄露、失火的現象發生,我們立刻就能知道在這個范圍之內,有多少企業和人口、有多少幼兒園需要疏散,這些東西可以立刻在系統反映出來,馬上可以預測預警,這樣對智慧城市能夠進行有效的智能化保證,這些主題都是服務政府的,主要是在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方面體現。

  10.服務市民門戶網站

  還有是在服務市民方面,首先是門戶網站,南海的門戶網站跟政府是一樣的,它是服務型的門戶,界面也比較清晰直接。通過這個服務網站,老百姓得到的信息是很全面的,因為后面有大數據支持,所以他們一切的基礎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大數據資源中心做支撐。

  另外像互聯網+這種平臺,不管是南海還是其他地方,都做的很好,所以說這方面,我覺得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實現最多跑一次、一號一窗一網,這種惠民的目標是非常容易的?! ?/p>

11.南海的數據開放平臺

  南海的數據開放平臺是繼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家做的數據開放平臺,2015年上線的。它的數據開放平臺總共提供了24億個數據集,數據開放的結果,既惠民又支持創業,可以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做第三方的服務。比如說它的數據開放平臺,我們叫數說南海,它把所有的數據開放出來,這些數據實際上都是在我們的數據資源目錄里面,你在收集數據的時候就把它標注出來了,如果我把它標注成共享,就是用于政府之間的數據共享,不光要做數據開放,同時要把數據標注到地圖上,如果你光給老百姓一個表格和文件,老百姓還是感覺不直觀,我們是把所有開放的數據標注到地圖上,這樣對老百姓的服務更加直接。

  12.信用大數據

  南海的信用大數據平臺,目前我們叫信用南海,這個信用南海目前已經匯聚了政府有關于這個企業所有的負面信息,供老百姓進行查詢,老百姓可以在信用南海的這個網站上,直接了解到每個企業的信息狀態,還有在政府上面有沒有被記錄的信息,通過信息的查詢,對經濟活動和貸款,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這個系統的使用量非常大,每個月的訪問量都在一萬多。

  13.數據比對認證服務

  南海還有一個數據比對認證服務,這個服務對大數據服務平臺是很重要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解決讓數據跑路,不讓老百姓跑路,為什么讓老百姓提供那么多紙質材料?因為沒人認證。你加上比對認證的服務,可以讓老百姓不用提供證明,拿著身份證把所有的事辦了。今年有一個戶籍新生入學報名,這個應用確實是惠民的,它讓南海5萬多個學生的入學報名變成了用手機直接可以完成,這樣把自己的信息往上一傳,這是數據自動比對的,告訴我一個結果,這個孩子能不能在我這里上學,如果不能,缺什么東西,老百姓就不用再拿紙質的東西到學校去,這是大數據的信用起到的效果。

  14.社會模型分析

  南海的服務發展方面,我們做的是數據模型分析,這是基于法人庫做的主題,只要有了這些數據,如何發展人口?人口如何分布?城鎮如何規劃?都會很容易分化,還有企業經濟模型的分析,這是對當地企業的發展做的,城市要引領什么樣的企業?這些企業帶來多少產值?企業的規模多少?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對南海經濟發展和稅收的影響都很大。

  15.經濟運行監測與預警分析

  南海的政府監測和預警,哪些企業發展不好?或者陶瓷行業是不是高污染的?通過大數據分析,大家認為這個陶瓷行業需要轉移或者被淘汰,像電子、新能源產業,可能是朝陽的產業,所以通過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去服務地方政府經濟的發展。

  關于南海大數據的統籌和應用,我們可以去網上進行了解,南海大數據的統籌和應用目前在國內影響力很大,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除了南海以外,我們在數據服務方面還做了一些探索,目前我們在陜西西安,還有蘇州區,把整個數據服務平臺做在信息資源門戶上,就是我剛才說的未來實現的功能,我們都可以實現在信息資源門戶上以一種集成的方式提供服務。

  我最后做一些總結,就是說我們政府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是整個大數據建設的一個最終的目標,為實現目標我們還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要提升數據規范的高標準,第二要創建數據統籌的新模式,就是我剛才說的數據銀行的模式,第三個是促進數據流動的加速度,第四個是要在這個數據加工和使用的過程中,提升它的價值讓它變成一個金礦,第五要降低我們建設運營的成本。

  這是我分享的案例,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