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務信息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新路徑,通過制定政務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戰略,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潮流。用政務信息化解決國家治理中的三大痛點:“資源共享難、互聯互通難、業務協同難?!庇谜招畔⒒苿訃抑卫眢w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篇大文章,一是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思維,二是要敢于對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三是要為政務信息化提供安全、法律、標準、政策等環境保障。
一、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第五個現代化
自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總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后,有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討論和研究,一直廣受關注。各方面共識最高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堪稱是繼“四個現代化”后第五個現代化。在探討政務信息化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前,我們有必要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涵、特征、難點等進行必要的討論和分析。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說到底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則是指國家的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的現代化。具體來說,國家制度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的法律制度、組織制度、政黨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制度、生態制度等;國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國家的治國理政能力、內政外交能力、治黨治軍能力、國防能力、政策規劃能力、改革發展穩定能力、開拓創新能力、識才用賢能力等。
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至少應該具備四個基本特征:
一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堅持人民福祉最大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統一;四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國家治理水平,加速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伴隨著各方面改革的深入,我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但也要看到,這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多,總體上說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還不夠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權威性還有待加強;二是對公權力有效制約的權力結構還沒有真正形成,成為腐敗在某些方面泛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利益格局在一些地方被扭曲,存在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的風險;四是社會矛盾、民生問題凸顯,官民沖突、貧富沖突和勞資沖突在一些地方和地區比較突出;五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和改革也亟待加強,政府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滿足不了公眾的訴求。
針對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首先要明確未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和要求:一是完善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提升中國制度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知度。二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不斷優化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這種體系的優化和能力的提升,最終可能有三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一要看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是否涌動出來了,二要看社會活力是否被釋放出來了,三要看社會財富和改革成果是否被全民共享了。只有按照上述目標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擴大開放,鏟除腐敗,排除各種阻力,才能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即第五個現代化,不僅重要,而且還十分緊迫。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第五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我們前面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目標也很難真正實現。因此,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毫無疑問是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政務信息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新路徑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政務信息化無疑是加快這一進程根本性的路徑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機構對互聯網以及現代信息化技術的依賴度已經很高,廣大公務人員無論從理念還是應用能力與傳統的管理相比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所有這些都與國家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基礎設施的構建、應用的開發、推廣等息息相關。那么,在未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政務信息化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是通過制定政務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戰略,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潮流。早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我國都制定了政務信息化的相關發展規劃和戰略。經過“十一五”的全面建設和“十二五”的轉型發展,基本實現了辦公自動化、重點業務信息化、政府網站普及化??绮块T、跨地區的政務信息化應用系統,成為支撐“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平臺,信息共享、績效評估等一批創新性制度和辦法頒布實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門系統分割、資源分散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先后制定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三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等戰略,并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按照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目標,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滿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政務信息化體系,構建形成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的頂層架構,建成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有力促進網絡強國建設,顯著提升宏觀調控科學化、政府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基礎設施集約化水平,總體滿足國家治理需要和社會公眾服務期望。所有這些對加速政務信息化的進程、提升政務信息化的應用水平,進而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是用政務信息化解決國家治理中的三大痛點:“資源共享難、互聯互通難、業務協同難?!北娝苤?,國家治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縱橫交錯異常復雜。從橫向看,涉及到黨、政、人大、政協以及軍隊等各大系統;從縱向看,涉及到中央、省、市、縣、鄉鎮、村落社區等。如此龐大的體系,如果資源不能充分共享、業務不能有效協同、條條塊塊不能有機整合,就會對國家的有效治理產生種種阻力,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從我國以往的國家治理和政務信息化發展的情況看,難點也在這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未來國家在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方面,將把解決上述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并從設施、能力、格局和模式四個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