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向各個產業的滲透和融合,數據是網絡鏈接的介質,數據是人工智能學習的飼料,是一種越使用越增值的社會財富。數據作為全社會關注的新型生產資料,如何開放共享成為中國現在最為熱門的研究方向和討論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共建共享數字中國開放平臺,共創共贏數字經濟時代發展。

  張近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要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大平臺,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要加強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集中和共享,推進同企業積累的社會數據進行平臺對接,形成社會治理強大合力。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張近東認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數據的重視有目共睹,但在數據管理和平臺的建設上還存在以下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目前我國缺乏全國性的跨地域、跨行業的能夠面向整個社會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針對國家和社會的數據需求,現階段所存在的數據平臺主要是以政府相關部門和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主的垂直化、單一化的系統數據平臺,具有較強的層級性、區域性和單一性,對于社會治理和企業發展的幫助極其有限。國家治理和企業發展都是涉及領域眾多,數據需求種類繁多,需要極其復雜的機制。

  因此,張近東建議國家加快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中央政府牽頭,參考銀聯、網聯模式,以企業機構為建設和運營主體,將政府、社會的數據匯聚和管理,建立國家級的跨地域、跨行業的開放數據的統一管理平臺,為數據應用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基礎性、關鍵性數據缺失,不利于通過大數據建立健全社會治理的機制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據了解,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中。在《關于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的若干意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等文件的推動下,政府數據加快了共享開放的腳步,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我國大數據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不少基礎性、關鍵性數據仍被眾多部門和機構束之高閣,少數大型互聯網壟斷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安全和企業機密等原因拒絕向社會提供關鍵數據,整個國家數據共享開放程度不高,這極大影響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張近東建議,國家把數據平臺的建設作為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引導社會各行各業實現數據開放共享,對于數據資源的管理和供給參考水電對于國家經濟的基礎,采取低價、充足的策略讓廣大中小型企業能夠與部分已經具有領先優勢的巨型企業在數據領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打破數據壁壘杜絕數據壟斷,加速數字中國的發展和落地,讓中華名族復興夢想在數據經濟推動下加快實現。

  三是數據管理缺少規范和標準,數據使用的法律法規缺失。近年來,盡管社會上不少數據已接入各個共享開放平臺,但由于缺乏共同規范,經常會出現采集數據難,使用數據效率低下,各級政府機構和各個企業的數據平臺無法交互共享,對數據采集、對接、共享、開發、管理都會帶來很大隱患;我國數據產業仍處于垂直分割狀態,數據的持有者、開發者、使用者相對分離,數據不能流動共享,無法最大程度利用數據為社會治理和企業發展提供動能。

  張近東建議展開數據領域的立法工作,通過人大立法機構,成立立法推進委員會,加快數據采集、開放、共享、安全、使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立法,建立數據標準、界定數據邊界,確實有效地建立數據領域的法制基礎。以法律的形式對平臺數據進行分級的有效管理,并規范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的內容及形式,形成完善的綜合治理體系,提供公平公正安全可靠的環境。

  四是目前數據領域一直受到安全性、可能被平臺操縱、流通環節的信任和確權等核心問題的困擾。張近東表示,數據是建設數字中國最重要的基石,是產業規?;?、高質化的催化劑。數據領域中典型特征是以行業、區域數據為基礎,數據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數據存在被巨頭操縱的可能、數據流通環節的信任和確權得不到保證,這些行業普遍顧慮的核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從而造成政府各個層級和部門之間,不同地域、業務的企業之間,只能形成各自的 “數據孤島”,無法發揮數據產業的真正價值。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手段,對數據自動分類、終端和網絡中行為數據的檢測和分析,是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具有去中心信任機制、防篡改、記賬透明、共監管和可追溯性等優勢的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也大有可為。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結合大數據的技術融合能夠成為解決數據安全短板的一劑良藥。

  張近東建議,在共建社會數據開放共享平臺的過程中,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利用技術融合優勢,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