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您是我市政務服務中心改革為行政審批局的親身經歷者,又是首任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與之前的政務服務中心相比,行政審批局的職能最顯著的變化在哪里?
任國平: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局都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產物,都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設立的。政務服務中心主要是對進駐中心的部門和審批服務事項履行組織、協調、監督、考核職能,中心本身沒有審批職能,行使審批職能的主體仍然是入駐中心的各個部門。而行政審批局不僅提供集中服務,而且根據政府授權,對劃入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集中審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是行使審批職能的主體,這是行政審批局與政務服務中心在職能上最大的不同。設立行政審批局,標志著我市由多枚印章管審批進入到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新時代,它有利于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記者:當前,全市上下都在加快推進“四個關鍵突破”,推進高質量發展,行政審批局在這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任國平:對于行政審批局而言,服務“四個關鍵突破”,助力高質量發展,關鍵就是要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審批服務,讓企業群眾辦事少煩心、少跑路、省力省錢。
在投資興業上,突出一個“簡”字,簡化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流程,讓新辦企業實現3個工作日辦結注冊開業。
在項目建設上,突出一個“減”字,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通過實施聯合審圖、聯合評估、聯合踏勘、聯合測繪、聯合驗收、區域性聯合評價和模擬審批,保證建設項目50個工作日內拿到施工許可證。
在便民服務上,突出一個“捷”字,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審批服務“不見面”,讓企業群眾足不出戶享受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
記者:實現“四個關鍵突破”,需要全市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12345政務熱線如何在這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任國平:12345熱線訴求面廣量大,社會關注度高,這方面的資源整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的目標是要把12345熱線打造成“百姓平臺”,這個“百姓平臺”,既是協同為百姓辦事的服務平臺,也是百姓對政府服務效能的監督平臺。目前,我們正在以政務服務“一號答”建設為抓手,重點探索“12345+110+網格化”新模式,實現12345熱線平臺與公安“110”平臺、社會綜治“網格化管理”平臺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優勢互補,充分發揮12345熱線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記者:公共資源交易在市場資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行政審批局在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管理上如何實現新提升?
任國平:一是抓服務。以公共資源交易全程在線為目標,逐步消除電子與紙質介質并存的“雙軌制”現象,推行公共資源交易“網上辦、不見面”。
二是扎“籠子”。對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四個文件要求,扎緊公共資源交易制度規章“籠子”,堅決遏制投標領域存在的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等突出問題。
三是強管理。推行公共資源交易進場項目統一信息發布、統一場地預約、統一保證金繳退、統一中標服務費繳納,實現交易受理“一口進、一口出”。按照“管辦分離”原則,進一步厘清權力邊界,形成監管到位、運作規范、統一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