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8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數據賦能 智慧中國”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余人參會。
本文系國脈產品總監何益挺于11月29日上午在“2018智慧中國年會”分論壇六--“微服務與數據賦能平臺構建與實踐研討會”上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國脈產品總監 何益挺】
國脈智慧賦能平臺(簡稱IEP),這個產品的定位是未來組織形態的一個網絡載體。目前,我們產品在迭代周期內已經完成了規劃中的大部分功能,某些思路和想法也在探索階段。
一、組織演變過程
既然我們產品定義為組織的載體,那么我們來看下組織演變的過程。我們都知道,組織從個體到家庭、部落、民族、國家的沿革,以至于我們現在社會中經??吹降能婈?、學校、宗教和企業都可以是一個組織。本質上,組織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在我們對組織進行解構研究時,發現傳統組織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信息失靈、組織僵化、層級過多、資源整合能力差、個體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探討這些問題后,我們設想了一個未來的、數據化的組織應該具有哪些特性(前提是需要對組織進行數據化、平臺化):①足夠動態、開放,對組織內的個體進行有效賦能,讓個體之間的協作更加高效;②組織是開放型的,組織內部的信息有足夠的透明度;③擁有有效的激勵機制,能進行更加客觀、公正的財富分配;④組織內部的團隊、團隊下面的個體可以獲得長足的成長,組織內所有優秀的經驗能得到快速地復制。我們認為,數據時代的組織應以這樣的形式去進行轉變,更簡單直接的說法是,未來的組織需要信息化、數據化的轉變。
我們怎么去看待這個轉變,或者這個轉變背后的實質是什么?我們認為,應該從幾個層面去理解數據與組織的關系:在數據時代,對一個組織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數據服務體系;在這個數據服務體系之后,需要有一個數據管控體系或者平臺;再之后是我們整個組織體系;在組織的背后,組織的靈魂實際是一個文化價值觀體系。這個就是我們對數據時代組織形態的一個理解。
二、IEP的產生背景
在數據時代,新型組織的轉型必定會面臨一些難題,如數據匯聚與分享、決策高效與科學、成員參與機會和渠道、創新動力與能力、扁平化與協作型、利益分配與動態化調整等,這些都是未來組織需要去考慮并解決的。那么如何去解決呢?包括我們國脈,作為一個組織,如何去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
我們開發了一個平臺,一個負責與用戶直接交互的可視化平臺--智慧賦能平臺(IEP),我們稱作“內網”,并且已在內部使用了一段時間。該平臺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數據呈現部分,我們稱為智慧賦能平臺的“首頁”;另一部分是數據管控平臺,就是每個個體/員工都有一個“工作臺”。
三、IEP的“4+2”模式
在智慧管理體系中,我們引入了一個全新的“4+2”理念。我們希望將大家日常的工作、學習、管理、協作都進行數字化,并且按規則進行量化,就像近代的一個管理學學者說的,“管理不能量化,就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更加客觀地去實現個體財富增值,同時讓平臺基于數據提供更多的創新服務。
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我們對智慧賦能平臺拆出了四個核心的子平臺/子版塊,分別是:①信息共享平臺,包括信息登記、文件交換、會務記錄和人員管理等;②財富管理平臺,包含財務核算、流水管理、積分體系和員工投資;③工作追蹤平臺,基于一個核心的工單系統,加入相應的考核、考評、行政管理、審批等;④可視化決策平臺,融入了自主建模、流程配置、數據定制、趨勢分析、決策輔助等。當然,我們這個平臺并不限于這四個子平臺,還有更多的子模塊/平臺。
為了支撐多個子平臺的數據能相對統一,并且各個子平臺/模塊能相對獨立地運行,我們應用了一套先進的規則框架。這個框架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分布式布局,二是引入了敏捷開發的理念。這個框架實現了能隨意地將獨立開發的功能模塊組合成軟件產品的可能,框架的詳細介紹,待會兒我們技術總監會給大家帶來更多分享。
四、IEP的“三板斧”
這邊我們繼續回到IEP上、從用戶角度講,IEP有一條主線,我自己習慣叫“三板斧”,分別是資源共享、任務協同、數據分析。
1、資源共享
所有軟件服務的基礎,包括一些工具類軟件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就是擁有相對大量的數據。所以,第一板斧就是資源共享。IEP內置了許多標準模型,如部門模型、人物模型、材料模型、項目模型、會議模型、商機模型、客戶模型、培訓模型、合同模型、專家模型、合作機構模型等,幫助我們平臺在建設這些數據的同時,做好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平臺也在不斷地采集每個用戶/員工的行為數據。這兩個途徑的數據來源構成了整個IEP平臺的數據來源和數據基礎。
2、任務協同
組織內的部門之間,甚至組織與組織之間,通常會抽調人員去應對一個項目或去解決一個任務,這種跨部門、跨組織的合作在未來的數據環境、共贏趨勢下,會更加常見和頻繁,所以第二個是任務協同。我們開發了三個小模塊:①內部分享,通過對文件材料的權限設置以及流程定義,可實現材料僅在項目組內進行流通和管理。②核心工單,通過工單,可對組織內每個個體的工作內容進行量化和監控,形成周期性報表,如日/周/月報,最終可以這個為基礎,對個體/員工進行績效考核。③交流記錄,即時交流方便項目組中所有成員快速交流和響應,記錄下來的內容可以作為工作與追責的相應依據,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輸出成文檔或標準來供給其他相關項目組參考。
3、數據分析
第三板斧是核心數據建模分析。所有大數據統計與分析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輔助決策。我們在設計“數據分析”之初,是為了把各種各樣的線下表單導入到IEP中來,主要是為了消滅線下的表單。在功能設計上,IEP主要有線下數據導入、基層數據抽取、數據模型工具、數據圖表與模板控件、數據報表/報告生成等相關功能。目前,我們已經在趨勢分析、權重判斷、概率測算三個數據分析的方向做了一定嘗試,并且獲得了一定成果。
從資源共享到任務協同,再到數據分析輔助決策,在這三板斧(主軸線)上,我們在逐步地嘗試解決組織和數據共同發展、共同轉變中出現的問題和現實需求。
五、隱藏在三板斧之后的數據網--智能標簽體系
其實在主軸線下,我們還有另外一張數據網,串聯著整個平臺的數據,就是我們設計的智能標簽體系。標簽從邏輯上說,本質是分類的依據,不同的是,它在IEP中針對的是整個平臺上全局的對象。我們可以給一個用戶、項目、產品、文檔、任務,都打上同一個標簽,那么從邏輯上我們就認為,它們被這個標簽關聯了起來。
在一個新項目創建時,打上一個標簽,系統可以自動推薦最合適的項目經理、最類似的項目供參考、最好的項目文檔;當一個新員工加入我們企業時,他/她打上自己的標簽,系統會自動向其推薦拜師對象、相應的學習資料。當然我們設置了很多很有效的場景,幫助我們這個組織高效運作、高效地處理相應的事務,同時幫助組織內所有的個體進行學習和提升。
在一個新個體加入到我們這個組織后,經過多次這樣的學習、提升循環,實際上他/她的人物形象也可以通過數據標簽進行逐漸勾畫。系統通過對工單的量化和規則匹配,當一個員工完成的工單越來越多,其技能水平和工作績效也就趨于完整,且這是絕對公平客觀的;通過協作伙伴、上下級領導對員工文化、道德品德方面的相應評價,就形成了這個個體相對豐滿的數字化形象,即我們經常說的用戶畫像,這個用戶畫像形成后,其就可以比如作為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推薦給項目組、作為一個拜師對象推薦給新入職員工等;在這個新型的組織體系中,IEP會根據用戶畫像,基于已經設定好的組織管理體系的規則,給用戶/員工匹配相應的職位、職務,賦予相應的權力、頭銜,當然更重要的,是會給每個員工/個體匹配相應的薪資水平(相對客觀的)。
六、IEP的“個人財富體系”
然后,我們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展望,關于我們對這個平臺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從計算機、互聯網到人工智能,更多的硬件、軟件和相應的技術投入進來后,也許我們就能突破組織和組織的框架界限、突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當然這比較遠,我們再來說說更現實的。IEP還有一個比較核心的個人財富體系。從功能上,我們把它分為財富、積分、投資、提現四個部分:①財富,根據前面我們提到的用戶畫像匹配的薪資,和基于任務協同平臺發放的提成,就是我們每個個體的基礎財富收入。②積分,平臺記錄了大家在使用過程中的行為記錄,對平臺、對組織、對數據建設有益的行為,我們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若是危害的、反面的事情,就會有積分懲罰。③投資,在組織內部,我們也可以按公司、按項目進行投資眾籌,這也是為了進一步改善、改變組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推動組織和個體之間生產關系的改變,人人都成為公司的股東和主人。④提現,積分可以兌換成財富和實物,財富的余額可以直接提現,如果不提現、存在我們這個平臺中,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動態收益,類似于支付寶那樣,讓每個員工的收入管理更加靈活、自由。
七、IEP的更多模塊
當然,我們還給這個平臺做了很多模塊:①考試系統,我們開設了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途徑,一旦通過相應考試,就可以被賦予相應標簽,然后作為優秀的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推薦給項目組、產品組;②調研系統主,主要是做意見征集、采集,當公司在決策時,我們可以讓所有員工都參與決策的過程,人人為公司決策貢獻智慧,實現“內部共策”;③行政模塊,就是將現有OA系統重新進行數字化包裝,并通過底層標簽系統進行串聯;④在線學堂,是組織內的大學校,擁有公開的學習途徑和豐富的成長路線規劃,幫助組織內的個體更好地成長。
最后,強調下智慧賦能平臺(IEP)的設計思路,是“以人為本,數據賦能”,謝謝大家!
附:國脈,是領先的大數據治理和數字政府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平臺+數據+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數據基因和水巢DIPS兩大系列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信息中心、大數據局、行政服務中心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在全國七大區域設立20余家分支機構、5大技術研發基地,服務客戶2000余家,執行項目5000余個,連續多年開展中國政府網站、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營商環境等公益評估評選活動。被業界譽為中國信息化民間智庫知名品牌、電子政務優選咨詢機構,國內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創智慧城市、數據治理、互聯網+政務評價體系,首推數據資產普查、全口徑數據資源目錄、數據元標準化、數源確認與供需對接、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營商通等產品,信息資源編目、公共數據普查等業務全國占有率和影響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數字政府周刊》、《數字政府白皮書2.0》、《第八屆(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第四屆中國“互聯網+政務”50強優秀實踐案例評選研究報告》、《首屆(2018)中國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可通過電子政務智庫公眾號及微店在線購買,歡迎訂購。
微信掃一掃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