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記者就如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周口市副市長張廣東。

  “近年來,我國大力精簡各類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積極推進業務辦理流程再造和電子政務建設,各級行政效能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睆垙V東說。

全國政協委員、周口市副市長張廣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以及政府承諾落地困難,易遭“棚架”,政府信用有待提高。二是企業群眾辦事地方標準不明、流程不優,缺乏透明性和可預期性。三是公共數據整合面臨部門和行業壁壘,共享共用程度不深,電子證照、電子文件、電子簽章應用不廣。四是對于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評價、反饋機制,激勵獎懲機制不夠健全。五是容錯機制不夠健全,個別領導缺乏創新的勇氣,不敢擔當、不愿負責。

  為此,張廣東建議:

  首先,要打破部門利益藩籬,避免政策棚架。國家做好頂層設計,高規格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關政策,地方和部門對照政策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和措施,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實施清單管理,列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問題清單,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法制部門牽頭梳理各部門所屬行業的法律法規,規范相互之間的法律關系、行政關系。

  第二,要提升電子政務平臺基礎支撐能力。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形成縱向貫通國家、省、市、縣、鄉五級,橫向連接本級所有政務部門和實體政務大廳。加快推進信息系統遷移上云,提升各級政務云業務承載能力。完善業務協同的互信認證和授權管理機制,實現數據信息的整合共享、安全隔離和可控交換。

  第三,要促進“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事項辦理規范化透明化標準化。各級各有關單位要對各自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梳理,按照即來即辦、網上審批、上門服務、聯合審批、容缺受理等類別逐項確定辦理方式和流程,匯總形成“最多跑一次”行政審批改革事項分類目錄和地方標準,報同級政府審定后向社會公開接受企業和群眾監督,并實行動態管理。

  第四,要建立完善細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錯免責機制。規范細化業務審批、政務服務流程,并將業務辦理事項操作規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確認,確保業務辦理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凡是執行政府文件所確認操作規程的業務承辦人不承擔責任風險,切實解除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

  第五,要健全監管評價機制。建立事前管標準、事中管達標、事后管信用的監管制度,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機制,特別是企業家營商環境信息反饋機制和評價結果運用機制,由企業家對業務辦理工作整體情況、具體承辦部門和個人工作情況打分評價,結果作為部門行風評議、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統籌考評。

  第六,要嚴查損害營商環境行為。由監察部門牽頭開展常態化督查,嚴格督促整改政策不落實、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對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以及損害投資服務和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件嚴肅追責問責,對問題嚴重的追究相關部門、領導和人員責任,切實推動各級各部門轉變作風,履職盡責。建立民營企業投訴維權中心,設立投訴熱線電話,暢通民營企業反映訴求渠道。

  第七,要加大對政務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將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