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政部、北京市政府、世界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平行論壇:學術研討專場會議”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出席并致辭。
馬建堂表示,簡政放權改革加快了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強和創新事中、事后的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同時,他強調,對新興產業、新興業態、新興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為其成長留下了充分的空間。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
馬建堂指出,近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的年均增長率都在10%以上,網上購物、物流快遞等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長。目前據有關機構的統計,經濟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3,經濟結構呈現加快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馬建堂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北方已經辭秋入冬,世人問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中國營商環境的春天正在大踏步地向我們走來。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馬建堂: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初冬的北京五色斑斕,首先我代表主辦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參加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學術平行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改善,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不斷深化,本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題為《開放合作、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習主席強調,中國將繼續針對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國將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繼續壓縮負面清單,完善投資促進和保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
李克強總理過去五年每年都主持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就簡政放權等改革進行動員和部署,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將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當頭炮和先手棋,刀刃向內,持續推進政府的自我革命,六年過來簡政放權改革極大地優化了中國的企業營商環境,推動中國營商環境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根據世界銀行對全球各國營商環境的排名,去年中國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大幅攀升了32位,今年的排名又進一步躍居全球第31位,大幅提升了15位,中國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經濟體的行列。更為重要的是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內生動力,釋放了內需潛力。
一是簡政放權改革催生了大量的市場主體,對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關鍵的支撐作用。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2018年我國平均每天新設的企業約1.8萬戶,與2013年相比,目前中國的市場主體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了1.1億多戶,對擴大就業、擴展內需和推動增長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前幾天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四次經濟普查的若干公告,這份公告對比了2018年和2013年企業的戶數,市場主體的戶數,產業活動單位和企業法人單位的戶數,中國企業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也是大幅增加。
二是簡政放權改革加快了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強和創新事中、事后的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同時對新興產業、新興業態、新興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為其成長留下了充分的空間。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近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的年均增長率都在10%以上,網上購物、物流快遞等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長。目前據有關機構的統計,經濟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3,經濟結構呈現加快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營商環境的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實現簡政從減事向減負減支延伸,放權由下放向放開放活轉變。
一是進一步放開各種準入的許可,在市場準入方面將要進一步的壓減負面清單,加大證照分離的改革力度,在項目投資方面抓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的試點和試點經驗的推廣,努力將審批時間壓縮到120個工作日以內,這是指的需要審批的投資項目,需要備案的投資項目早就優化了流程,減少了時間。在生產經營方面要進一步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推動工業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從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與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并存的雙軌制向國際通行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單軌制轉變。
二是完善政府清單的分類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政許可證明事項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職業資格資質認定目錄清單、政府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消費目錄清單,要更加注重各類清單之間的銜接性、一致性以及清單事項梳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三是要進一步推進社保的降費,我國社保費率總體上已經下降了6個百分點,下一步要繼續降低社保降費,推動企業減負,爭取逐步下調的全球165個經濟體的平均水平。
我們要全面推進放管有機結合,實現由嚴進寬管轉向寬進嚴管,公平公正,包容審慎。
一是以提升能力和規范執法保障公平公正的監管,要充實基層監管的力量,盡快建成全國統一的互聯網+監管的系統,增強監管的預見性、時效性和精準性。要加強執法標準建設,完善執法方式和執法程序,增強執法過程和結果的透明度。
二是以基于風險和信用的分類監管,提高監管的效率,要破解監管對象大量增長與監管力量相對不足之間的突出矛盾,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能的關鍵是加快健全分類監管的機制,按照風險和信用建立分類監管清單,推動日常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的全覆蓋。
三是以包容審慎監管激勵創業創新,當前各類融合性的新業態層出不窮,落實包容審慎監管重點要解決多目標之間的沖突,建立面向新業態的監管政策評估和動態調整的機制,定期組織開展獨立的第三方的評估。
我們要進一步拓展優化服務的范圍,全面提升政務服務的效率。
一是要統籌線上線下政務服務,線上的服務要依托全國一體化的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網上的政務服務系統,做好地方平臺、部門專網和獨立信息系統的整合接入工作,線下服務要進一步推進服務事項的標準化,編制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公共服務標準,完善信息發布,實現一次性告知,推廣容缺受理和承諾制。
二是優化公用事業服務,繼續推進以評促改的方式,全面提升公用事業服務的質量,重點是要推廣設立電、氣、熱等公用事業單位相關業務線上辦理,向社會公開服務的標準,服務的流程和辦理的時限,資費標準等信息,實現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減材料等目標。
三是多渠道增加公共服務的供給,要不斷創新服務提供方式,放寬市場準入的限制,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探索更為便捷高效的多元投資方式,真正引導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的領域。
朋友們,昨天我們迎來了中國二十四節氣里的小雪,中國的北方已經辭秋入冬,世人問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中國營商環境的春天正在大踏步地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