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版權歸國脈互聯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授權。
2019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9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數字化轉型——共識與策略”為主題,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其中,28日主論壇有近800名嘉賓到場,更有近6000人同步收看直播。
本文系廈門市數字辦主任童平平女士于11月28日下午在“2019智慧中國年會”主論壇上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廈門市數字辦主任 童平平」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數據安全開放的廈門實踐”。上午多位專家和政務工作的同行在發言時都講到了“數據治理”,今天也聽了很多人分享“數據共享”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數據開放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廈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算是“吃螃蟹”,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一、開放的意義
數據的價值非常大,但政府部門著眼更多的是數據如何互聯互通和共享。數據就像地下的礦石,若不能被“開采”出來、價值不被挖掘,是特別可惜的。廈門在去年國家發改委開展的面向22個城市的營商環境試評價中位列第二,帶來鼓舞的同時,也讓我們有了更大的進步壓力。今年的評價結果還未出來,但競爭激烈,市委書記非常重視,要求各部門把手頭有的資源、能做的事盡量服務于百姓和企業,比如數據開放,希望在營商環境方面能更上一個臺階。
廈門很早就開始了數據共享的嘗試和實踐,2002年推行1.0版社??〞r,社??ㄉ系恼掌褪枪蚕砉捕C(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上的照片,截至目前已向廈門老百姓發放400多萬張社???,這是最早做的數據共享應用之一;廈門是全國首個數據共享無障礙城市,兩年前就已不存在數據孤島或數據沒法共享的現象,但實現了并不意味著可以“躺下睡大覺”,我們希望做更進一步探索。
二、開放的基礎
目前,廈門約有70個部門,8.7億條基礎數據(每天都在共享交換);還有200億條行業應用數據,包括健康醫療、生態環境、交通治理、文化旅游、城市治理、金融信用等,通過數據治理和技術手段,都可拿出來開放。其中健康醫療數據做得比較早,2008年就開始區域數據共享,現在這方面的數據是全國質量最好、歷史最長、橫向數據最豐富的。
廈門有個非常好的機會:“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永久落戶廈門,該大賽是當前國內級別最高、最全面的人工智能大賽,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和公安部指導,廈門市政府承辦,今年舉辦了第一屆,實現千萬級數據沉淀;接下來廈門還會有非常多的專項比賽,比如百度語言和知識競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網絡安全競賽等。除廈門本地200億條政務數據外,比賽沉淀下來的數據也將拿出來開放。
三、開放的做法
數據怎么開放,是非常傷腦筋的一個問題,相信在座的政府部門領導都有這種體會,而數據開放的呼聲也非常強烈,不管是來自媒體還是企業。我們私下也在說,政府想開放數據,但不想成為被告,數據怎么開放才安全?安全包括技術安全、法律法規上的安全。廈門從四個維度做了一些嘗試:
(一)政策支持
我們出臺了《廈門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管理辦法》。廈門因為是經濟特區,所以在走立法程序時可以自己立法。
(二)法律護航
昨天和公安部網絡安全局十一局的領導探討,我們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促進,讓數據發揮最大潛力;另外,我們和廈門大學法學院網絡空間國際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數據開放平臺”,并請他們提供法律法規上的咨詢服務。
(三)部委試點
法律法規是數據開放的最大雷區。我們不想成為被告,但又想將數據開放,所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把“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作為在全國指導數據開放的一個試點,我們是在三個部委的指導下開展的。
(四)技術保障
我們采用的是數據安全屋技術(最近剛獲得中國通訊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來看下這張動圖:比如你是一個用戶,通過線上平臺提交“數據開放”申請,然后大數據安全開放管控區會就你申請的數據需求做甄別,若申請的是完全開放的數據,直接就能給到你,若是依申請才能開放的數據,將由數據“安全屋”調取相關數據(政府、企業或其他的一些社會數據)給到你。
在數據“安全屋”(之前會做數據治理),一種是直接要到個人數據,一種是把算法丟進來、把結果帶走,這里用到了:(1)區塊鏈技術,數據可用不可見,且數據拿到哪里去用、在哪里用、什么時候再用等可全程監管;(2)聯邦計算(最近才提出來的名詞),即兩個沒有信任基礎的單位,比如騰訊和阿里,兩家都有獲取對方手上某個數據的需求,以便用戶畫像更完整,但又都不想給到對方,也不愿意整個給。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將各自的數據加密后放到“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上來,然后再各自去取需要的數據,雖看不到里面的數據,但可通過獲取所需數據來豐富自己的數據。
如果有一些是要第三方授權的個人數據,比如普惠金融,要拿到很多政府部門的數據,從平臺出來的時候還要經過第三方的授權。目前我們是做了這樣一個閉環。
四、開放的成果
(一)構筑生態
其實我們做數據開放,更希望構筑一個生態,希望企業、數據提供方、數據使用方等都參與進來。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更多是讓有需求的雙方開展合作,實現共贏。當然對于一些特殊需求,我們有決策執行專家組,由法律專家、財務專家、業務主管部門、企業等組成,實行“一事一議”決策咨詢,形成多方參與機制。
(二)廣開門路招募伙伴
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從7月上線至今,已有來自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及廈門本地的政府、高校、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近100家單位參與平臺生態建設,涵蓋數據資源提供、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模型算法、應用開發等。在此也歡迎在座各位加盟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
(三)應用場景
數據開放當前的應用場景有:i廈門普惠金融平臺、旅游投資分析、商業選址、醫療商業保險理賠便民服務、算法演練、家政人員信用識別、AI智能客服、產品營銷方案優化等。比如商業選址,以前商家開個連鎖店或幼兒園、超市,需請人測算人流量且還不一定準,現在通過規劃局的規劃數據、人口庫數據,以及學歷、收入、車輛、人流等政府能提供的數據、第三方提供的數據,讓做模型的公司提供一份報告即可。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附: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注:獲取更多會議資訊及嘉賓演講資料,歡迎登錄“2019智慧中國年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