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圖片鏈接回看年會視頻
11月26-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舟山國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十四五前瞻與智治社會建設”為主題,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
本文系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總裁鄭愛軍女士于11月26日上午在“2020智慧中國年會”主論壇上的演講。
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總裁、首席規劃師 鄭愛軍
以下為演講內容: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感恩節,感恩我們在座的各位,感恩線上線下所有的同行們,讓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國脈互聯近年的一些思考,今天我給大家匯報的內容是十四五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考。
一、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國家“數字蝶變”
(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數字政府建設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表明"十四五"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是適應新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 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途徑; 是推動國家“數字蝶變”、加快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二)全國一體化在線平臺引領數字政府建設新步伐
全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對于引領數字政府建設發揮了新的作用,首先看“健康碼”——保障我們億萬群眾的“一碼通行”,有三個數字,第一個是“健康碼”申領近9億人,第二個是通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累計使用超過400億人,第三個是“互聯網+”監管支撐各地區數據共享330億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生態治理和協同治理雙輪驅動下,“數字抗疫”發揮巨大威力。在一體化政府服務平臺推動下,數字政務建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三)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催化數字政府建設新模式
剛剛高新民主任和吳志強院士特別提出我們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用戶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要在哪里。在這里我提幾個模式,第一個就是以數字化轉型為牽引打造整體智治的現代政府,把“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的浙江模式;第二個是以“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等移動政務建設為抓手,打造整體政府理念下的廣東模式;第三個是以建好“兩張網”為抓手,即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上海模式;第四個是以“三清單”改革為抓手打造集約高效型政府,以“通辦”向“推辦”升維打造“蘇服辦”的江蘇模式;第四個是以流程再造改革為突破口打造制度創新型政府,開啟“政銀合作”全方位提升效率的山東模式。這里特別強調了政企合作模式,就是跟中國建設銀行的合作模式非常成功。另外還有一大批移動政務服務品牌不斷涌現,包括河南的“跨省通辦”、福建“閩政通”、江西“贛服通”等等,深受群眾點贊。
二、“十四五”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思考
(一)數字政府發展階段
“十四五”期間,數字政府到底怎么做,我們對數字政府的理解是什么?首先看一下數字政府發展的四個階段,四個階段里面比較有特色的一點是表征,第一個表征是政府信息數字化傳播階段,第二個是政府系統數字化建設階段,第三個是政府服務數字化供給階段,也是我們當前所處的階段,這一階段以優化服務模式與重視用戶體驗為主,關鍵核心是數據治理和數據資產化,第四個是智慧政府發展階段,我認為這一階段核心是政府體系要進行數字化創新,利用好新技術進行流程的改造與組織創新。
圍繞這四個階段,我們政府發了很多的文件,尤其是近期各個省、地市發布了很多數字政府規劃,或者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近年來,提的最多的一點是“互聯網+”,在數字化供給階段,“互聯網+”是成功的,但下一步如何發展,以什么為核心,應該從數字化供給到數字化創新來推進。
(二)“十四五”數字政府新內涵
我們提出了數字政府的新內涵,其中核心是以人為本和數據驅動;全新的架構是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具體表現是數字的整合力、數字的控制力、數字的生產力;實踐路徑是通過構建共建共享的生態體系來提供?;诖?,提出三個度的內涵,數字政府應該重視資源整合度、治理協同度與多元參與度,其表現為三個特征,它是一種不斷演進的整體服務型政府,是一種數據驅動的協同治理型組織,是一種社會創新的開放普惠型平臺,包括政務服務銀行辦,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進行共建共享共生共榮,由于時間關系在這里不展開了。
(三)“十四五”數字政府發展定位
我們在十四五期間如何來進行定位,其中的關鍵主線是什么,在這里我提了一個數字化轉型,與高主任提出的數字政府和數字化轉型不謀而合。
如何促進協同發展呢?第一個是雙循環格局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第二個是數字政府的數據釋放和數據開放,對于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社會建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數字政府的建設內容,這里總結為“三網一基一運營”,“三網”是便民惠企一網通辦,社會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一基”是智能中樞和數據底座的集約共享,建設完成后如何保障,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關鍵是運營保障安全高效,最終目的是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四)數字政府風向指數--PBPE模型
我們今年九月針對數字政府風向指數模型建立開了專家評審會,模型經過高老師、汪老師等專家點播,如果數字政府在實現的時候沒有用戶感知,用戶感知沒有成效,那么數字政府建設就不成功,因此我們把用戶感知成效度放到最高層面,突出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目標導向。中間一層是數字政務實現度,包括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和一網協同。中樞底座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如何來提升底座能力,需要智能工具、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在可持續發展運營保障層面,我們提出運營環境保障度,包括安全運營,體制機制和標準規范等,最后形成的指標體系主要由滿意指數、服務指數、治理指數、數據指數、保障指數等五個指數組成。
(五)“四位一體”頂層設計
“四位一體”的頂層設計,即“惠民、興業、優政、強基”四位一體。數字政府的實現指賦能數字惠民、數字治理以及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由數字底座和運營保障來支撐,這是數字政府建設所需要的所有的內容,如果分解下來計劃任務指標非常多,我這里就不展開了。
(六)“五橫五縱”體系框架
那我們的體系架構是什么?浙江省在18年底提出“四橫三縱”的數字化轉型對我很受啟發,如果數字政府要做好,或者說政府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或者全社會數字化,要考慮到“五橫五縱”,多了兩個縱,一個是數據資源體系。另一個是運行運維的體系。其他包括制度創新,標準規范等體系大家都很熟悉。五層中間多了業務優化層,即通過數據賦能,實現業務協同到組織進化,其核心是需要進行刀刃向內的改革,也就是流程革命性再造和業務優化體系構建。
(七)重視數字政府建設的“三個關鍵點”
第一個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的最關鍵要素是領導重視和品牌影響力。大家可能都在說要領導重視,但是我們有沒有具備影響領導的能力,盡管領導重視非常重要。但我們自己做出來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讓老百姓滿意且有影響力?像浙江“最多跑一次”,上?!耙痪W通辦”等,都是在塑造品牌,品牌的影響力非常重要,這是第一個關鍵點。
第二個制約數字政府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治理思維和跨界學習力。不愿意治理或者不懂治理,或者說對于治理模式、治理方式不清楚,所以這是治理思維,如何提升治理思維,我們要學技術、學數據、學行政、學業務流程再造的各個方面,需要有跨界的學習力。
第三個實現數字政府價值的最關鍵路徑是數據共享和場景生產力。數據共享的難點提了15年,從2006年-2020年這15年,當時楊部長在起草電子政務中長期規劃時,特別提出未來數據共享最重要,但是這15年沒有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對整個數據共享的思維,對數據的認識不足,對場景的生產能力不足。
(八)政府公共產品服務力評價指標
作為政府輸出的產品和服務,如何進行評價,這里我從三個維度來分享,一是從用戶訪問行為的遞進關系維度,怎么樣把產品或服務從過客到回頭客、到???、再到說客,比如說健康碼,我認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的健康碼很好用,只要填寫過一次,就可以全國互認,不需要用戶再去填寫更多信息,這種體驗很好很重要,這就是我所謂的變成了說客;二是從用戶使用習慣的遞進關系維度來評價,產品和服務先要好看好用,到要看要用,再到愛看愛用,最后是必看必用;三是從平臺和服務影響力的遞進關系維度來評價,如何使平臺和服務更具影響力,首先要從知名度開始,再到信任度,到滿意度,到美譽度,到依賴度,最后變成歸屬感,數字政府建設需要在從規劃、建設、運營到用戶反饋形成閉環,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
今天是感恩節,感謝大家,今天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2020智慧中國年會新聞專場
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
注:獲取更多會議資訊及嘉賓演講資料,歡迎登錄“2020智慧中國年會官網”,或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