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河南“十四五”開局走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手棋”:優化營商環境。
2月22日,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召開,在“十四五”開局第一時間,就樹立起大抓營商環境的鮮明導向,全面吹響了優化營商環境“沖鋒號”,也是打響了河南邁向全國營商環境第一方陣的“發令槍”。
河南 “十四五” 開局的第一手棋,為什么是營商環境?對“十四五”時期的河南而言,營商環境有何特殊性?后續著力的重點又在哪里?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是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經歷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傳統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制度供給成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樣需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去年下半年,河南黨政代表團連續前往上海、北京等地“取經”,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學習這些區域制度性的改革經驗,如何將開放以更加系統、制度性的方式搭建起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成效、深度;就是學習這些先進區域在改善營商環境上精益求精的信念、模式、做法等等。
而這些“取經”的成果,也通過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本次大會等,逐步得到清晰、明確的展現和踐行。
比如,而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多次強調優化營商環境,包括“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實施好《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行“首席服務官”制度,深入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和以評促改,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是服務河南“十四五”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剛剛開啟的“十四五”時期,是河南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到了由大到強、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關口,到了可以大有作為、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重要時期。
而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優化營商環境,是推進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已經成為地區之間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自覺行動。
特別是當前,河南經濟正處于結構深度調整、動力加速轉換、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而與此同時,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仍然很重、困難仍然很多。這就需要更充分認識優化營商環境的極端重要性,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疫后重振的重要抓手、對沖應急性政策調整影響的重要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響鼓重錘、久久為功,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河南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升級的必然要求。
一個地區要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河南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其中,可以包括明顯的三個階段。
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節點,河南營商環境優化經歷了第一次全面升級。
特別是對于地市和縣域來說,從改革開放以來的“一鄉一品”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到2000年以后,緊抓園區建設的機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模式,再到產業集聚區建設啟動,營商環境迎來第一次體系化、制度化升級,這是河南營商環境1.0階段。
而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開端,以包括自貿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航空港區等載體、平臺為支撐,河南營商環境過去幾年迎來了2.0階段。
而隨著改革開放邁過40年的關口,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的到來,為河南進一步破除體制障礙、激發內生活力帶來了歷史良機。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河南站上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如何“破題”高質量發展,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河南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標桿和樣本,成了河南發展新的歷史性命題。
特別是以《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標志,以本次大會為起點,河南邁入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全新階段。
通過這樣一場年初大會的進一步強調,能夠更加明確對營商環境的重視,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國內市場巨大潛力,從法律和制度、組織和保障、信心和決心等多個層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作為河南“十四五”開局的“第一手棋”,作為河南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沖鋒號”,作為河南邁向全國營商環境第一方陣的“發令槍”,本場大會,有透露出哪些重點呢?
作為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重要會議、政策精神的延續,本場大會透露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強調問題思維。
從邁向全國營商環境第一方陣出發,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國內先進地區,河南的營商環境還有較大差距,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堵點難點仍然存在,如市場主體權益保護不夠平衡、政務服務不夠便利、審批效率低、融資難融資貴、監管執法不規范等問題。
而本場大會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包括“玻璃門”問題、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培育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法治、成本、便利化等問題等等。
可以說,本場大會這種問題思維,聚焦市場主體關切,以解決市場主體反映最為集中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堅持復制先進經驗補短板、激發動力強弱項、勇于擔當求創新,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第二,強調要素思維。
和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相似,本次大會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著重突出土地、物流、資金等要素思維。
本場會議強調,“想方設法把物流和用地用能成本降下來”、“多措并舉把融資成本降下來”、以及“常態長效把稅費成本降下來”。
這是把用戶思維和要素思維結合在一起,把重點放在提高企業獲得感上,站在企業角度去制定政策,提供全周期、可持續、接地氣的服務,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發自內心的呵護、陪伴企業整個成長過程。
第三,強調產業思維。
營商環境改革,重在精準、實效,既要對準市場主體需求,也要契合產業經濟發展的定位。
本場會議強調,“加強產業配套,堅持產業鏈式布局、集群化發展,打造需求對接、業務關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的產業生態?!?/p>
一個地方的產業鏈思維越強,配套水平越高,其營商環境就會越好。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河南正切實樹立全產業鏈思維,跳出具體項目、事件,立足整體、著眼大局,以全產業鏈視角,推動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萬不可顧此失彼、抓其一點不及其余。
而政府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中,不能僅僅停留于扮演“服務員”的角色,而要擔當起“組織者”的重任,要更宏觀、更強大的調控能力,需要從全產業鏈的視角多“為企業所不能為”。比如,更加高效地配置生產要素、更有成效地做好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協調等,推動產業鏈真正做大做強。
(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更多精彩,請關注“國脈數字智庫”及“數字政府智庫”SO
(官方微信)
“數字政府智庫”SO是面向政府相關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等)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與深度協作平臺,助力政府組織數字化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新。
微信掃碼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