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了《意見》,就如何推動全國營商環境的整體優化、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工作做了系統深入的部署。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則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中之重。
健全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
改善優化營商環境,首要是要做好“放”的工作?!胺拧钡闹攸c在于健全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的機制,更好地支持市場主體的創新發展。一是要積極鼓勵引導民營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有超1億戶個體工商企業主體,個體工商企業帶動近3億個就業崗位,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要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下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特別是確保主權可控可管的前提下,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的安全有序流動,更好地支持市場主體的創新發展,切實做到“放水養魚”,力爭實現“水大魚大”。
二是宜鼓勵大力引進外資,特別是對制造業企業和一般服務業企業的外資企業,允許外資企業享受市場準入前國民待遇,建立起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并逐步縮短負面清單種類和數目。
三是對各類企業,在放開市場準入,消除準入隱性壁壘的同時,也要建立退出機制,比如建立并完善市場主體制度,特別是對經營異常類企業依法“清場”。
《意見》對上述問題做了非常有針對性的回應,專門指出要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范高效的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專門強調要更好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這些舉措及時有效,能解企業之“渴”。
維護創建公平競爭秩序
改善優化營商環境,“管”是重要保證保障?!肮堋钡闹攸c在于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監管,維護創建公平競爭秩序。要認識到“放”和“管”是辯證統一的,放開市場準入不是允許市場主體野蠻生長;加強監管是為了市場主體更好地發展,目標是依法保護好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和合法權益。
首先,加強監管的首要之義是防止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資本作為生產的主要要素之一,充裕必要的資本投入對各行業特別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要防止市場主體利用行業優勢、規模優勢產生壟斷勢力,阻止良性競爭,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生產率提升。這就要求政府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力監管和有效引導。
其次,加強監管還需大力破除區域分割和打破地方保護。具體地說,要大力推薦客貨運輸證照跨區互認、取消冗余公路檢查站,有效降低運輸貿易顯性成本。同時,有效地清除各類歧視外地區域企業準入的“玻璃門”和“旋轉門”等隱性成本。
再次,“管”的目標在于創造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企業是否存在壟斷行為不是只簡單地看市場占有份額,而更重要在于企業的行為是否造成影響其他主體合理進入市場,是否阻礙了競爭。所以,相關部門需清理設置非必要條件排斥潛在競爭者行為。監管的“初心”就是要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這也是《意見》中體現的一個主要精神。
此外,“管”的方式須因行而異,宜剛柔相濟。比如在農產品、成品油等領域可探索建立完善的綜合監管機制,在食品藥品、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則需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機制。對涉及到醫療、教育、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從業行為需適當加強監管,對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應依法推行行業禁入等措施。相反,對違法情節輕微或沒有造成明確社會危害的,則可加以道德教育,批評感化為主。
問題導向,寓服務于監管
改善優化營商環境,更要做好“服”的工作。重點是面向老百姓面臨的困難,寓服務于監管。
一是要持續提升投資便利化和建設便利度。比如可繼續拓展企業開辦“一網通”業務范圍,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改革,爭取開展工程聯合驗收“一口受理”等。二是要大力提升跨境貿易自由化水平,繼續大力推進貿易自由試驗區建設,同時繼續深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并在內地擁有“雙機場”的條件比較成熟的城市考慮設立自由貿易空港試驗區。三是優化外資投資環境,探索建立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制度,支持開展國際航運相關配套服務,提高國際航運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綜合國際競爭力。四是優化經常性涉企服務,具體工作要于細微處見“真功夫”,寓服務于細微,各部門服務工作宜“不以善小而不為”。同時工作要堅持不懈,努力做到“細水長流”。五是要做好人才服務管理工作。要不拘一格招才引才,大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特別是國際人才,為國際或外地人才安家落戶、創業發展創造各方面條件,不僅要使得高端人才感到“賓至如歸”,更要使得他們真切感受“此間樂,不思蜀”,安心發展。
最后,要鼓勵部分條件成熟的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頭部城市,有條件先行先試。
作者:余淼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