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堅持推進“放管服”改革,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力。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從多個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也應清醒看到我國營商環境的不足和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障礙。應總結運用黨領導經濟建設的寶貴經驗,堅持以改革創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們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重大歷史節點,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全面總結了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歷史經驗,特別是從13個方面系統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經濟建設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多個方面部署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偉力,為新征程上黨領導經濟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堅持推進“放管服”改革,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力?!胺殴芊备母锱c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目標相一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近年來國民經濟能持續克服多重困難、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保障。
一、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政策舉措及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論述。他在博鰲論壇上比喻說,“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從多個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理論認識的一次突破。
二是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各級政府“三管齊下”:不斷深化簡政放權,大幅減少行政審批等事項、大力減稅降費、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實施審慎包容嚴格公正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大數據監管、信用監管、綜合執法;推行政務服務網絡化、標準化、便利化,建立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構建延伸鏈接至居民社區的多級服務網絡,推進“網上通辦”“跨省通辦”“掌上可辦”。
三是建設法治政府,規范政府行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政,加強反腐倡廉,加強政風作風建設,打造清明廉潔的政務環境,推動形成既親商友商又透明干凈的政商關系。
四是著力推進法治化,打造基于法律規則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此后,圍繞市場準入、反壟斷、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市場主體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制定和實施法律法規。2020年1月,正式施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規依據。
五是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大幅縮減國(境)外投資負面清單,主動擴大出口,積極參與新形勢下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修訂,加強與國際規則接軌,對標對表科學先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營造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3—2020年,在全球190個主要經濟體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由96位躍升至第31位,成為全球營商環境進步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20年7月,世界銀行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專門推介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經驗。營商環境的優化釋放出巨大的制度紅利,極大提高了市場主體營商便利度,降低了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我國的市場主體總數由2012年的近5500萬戶,增加到目前的1.5億多戶。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為我國有效應對錯綜復雜形勢的挑戰和疫情的沖擊,保持經濟適速增長提供了保障。據多個機構調查,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預期向好,絕大部分外資企業均認為在華投資總體回報率高于全球投資總體回報率,對我國市場充滿信心。
二、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實踐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五條:
一是堅持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一切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導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推進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之所以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持續推進,我國營商環境之所以能快速顯著改善,就是因為我們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克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復雜局面和挑戰,繼續推進優化營商工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保障。
二是堅持人民至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領導開展一切工作中,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營商環境關系到經濟發展、關系到所有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到大眾創業就業、關系到民生福祉,因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到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中心工作出發,謀劃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在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我們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突出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加強制度建設。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人民至上,才能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才能使營商環境得到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廣泛認可。只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針對人民群眾的所急所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就能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是優化市場主體營商的制度環境,降低制度性市場交易成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通過改革創新來健全完善制度、改進管理方式和手段,包括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和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調整市場監管體制機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服務方式和手段等。正是因為我們堅持改革創新來完善各方面制度、規范管理部門和各類市場主體的行為、改進管理服務方式,我國營商環境才能適應市場環境和市場主體需求的不斷變化持續改善。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繼續堅持以深化改革創新為途徑,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四是堅持依法推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工作中,一方面,把法治化作為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和標準,提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用法治限制“看得見的手”,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用法治放活和規范“無形之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互結合。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依法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才使我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公平、公正、透明、可預期,才使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能依法得到平等保護。我們必須堅持依法推進營商環境建設,以良法善治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五是堅持國際視野。隨著我國經濟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發揮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營商環境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世界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國際視野來評價和建設營商環境,主動接軌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對標國際組織和先進國家的營商環境指標。同時,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制定,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經貿關系密切國家就市場管理規則和標準加強協調。在面對部分國家實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擴大開放,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發展。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接軌和參與修訂國際經貿規則,我國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才能持續提升。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我們必須堅持國際視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三、堅持以改革創新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也應清醒看到我國營商環境的不足和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障礙。目前,我國營商環境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與市場主體和群眾的訴求還不完全適應,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充分運用黨領導經濟建設積累的寶貴經驗,堅持以改革創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胺拧薄肮堋薄胺比呤蔷o密相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重視其中某個環節而忽視其他環節,則難以產生效果,也難以持續推進下去。同時,“放管服”改革也有賴于法律制度建設、機構編制和財政制度改革,如果法律建設滯后、機構編制和財政制度改革沒跟上,“放管服”改革也必然受到掣肘。因此,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機構和財政制度改革、法律法規建設,協調處理好各方面改革、各環節改革的關系,使各方面、各環節改革相互聯動、協調推進,從多個方面推動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
二要創新和加強監管,著力推進監管模式和手段變革。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準確把握市場監管工作定位和方向,推動監管理念變革和監管方式升級,加速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加強安全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建設,推動跨部門協同監管。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推行大數據監管、智慧監管、信用監管,為“寬進”“承諾”等新機制夯實監管基礎,全面提升監管效能。
三要健全完善市場規則,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要認真領會和有效運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總結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經驗,“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規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市場秩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力”。要建立完善工作機制,著力破除各種隱性準入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維護有序的競爭規則,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市場。
四要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的機制。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方式創新,但不能靠政府唱獨角戲,還需要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政府要出臺更多社會性支持政策,切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為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要加強鼓勵市場主體自律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公眾和社會各界直接參與市場監管的制度和機制。
五要強化法治思維,大力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要認真總結營商環境立法工作,提煉各地成熟改革經驗,將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律。應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清理部門規章,定期梳理法規修訂需求,推動法規加快修訂。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在授權范圍內修改和制定地方法規。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通過良法善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六要構建更加科學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皥猿知毩⒆灾鳌薄皥猿种袊缆贰笔俏覀凕h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營商環境的優化,也必須從新時代新階段的國情出發。要在研究借鑒其他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的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和指標基礎上,不斷優化我國營商環境評價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可靠依據和科學方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