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明確提出通過“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數字政府建設提出了明確目標要求。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政府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主動順應數字化轉型大勢,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通過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臺、新渠道,進一步調整優化政府內部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服務,在創新政府治理和服務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務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21年12月,人民網以“探索打造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山西樣本”為題報道了我省數字政府建設的經驗做法。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實質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近年來,我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互聯網思維與政府治理緊密結合,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公共治理,有效促進政務服務公平性、便捷性、可及性,讓老百姓更多地體驗到政府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獲得感。
?。ㄒ唬┱辗崭痈咝П憬?。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的有關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建成了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并與73個國家部委建設的垂管業務系統和省直部門自建的33個審批系統完成了對接,打造了“三晉通”移動應用品牌,實現了政務服務的線下服務模式向線上服務模式的轉變,打破了公眾獲取政務服務的時空限制,真正實現了7×24小時不打烊服務。目前,已經有3044項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指尖辦、網上辦?!叭龝x通”的注冊用戶超過2900萬,省級90%以上,市縣平均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109項事項實現全省通辦,184項高頻政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老百姓現在辦事,輕輕松松點點鼠標、動動大拇指就可以搞定,像網購一樣便捷高效。我省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由2018年的全國27位提升到2021年的20位。
?。ǘ┱窕痈禹槙?。近些年來,公眾越來越善于利用網絡媒介向政府反饋信息、表達意見,并且積極參與到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中。我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積極順應數字化時代百姓新期待,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為公眾提供互動平臺,通過網絡問政、網上咨詢決策和網絡信息發布來傾聽吸納民意,縮短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行政效率。如,我省通過開通地方領導留言板等,收集百姓需求,并及時予以答復解決,一些老百姓的急事難事,得到妥善解決。去年我省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充分傾聽民意,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專門信息平臺,全力推動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累計確權頒證154萬余套,辦了一件大好事、民生實事。一些地方和單位還開通了便民服務熱線等與群眾互動交流,公眾積極為政府決策管理建言獻策,取得了良好成效。
?。ㄈ┕癖O督權利得到充分保障。近年來,我省依托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及時向廣大人民群眾收集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有關政府及其部門、單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因政策措施不協調不配套不完善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帶來困擾等方面的問題線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些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帶有普遍性的重要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政務服務領域,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改變了原來政府自我評判和自我約束的“自循環”服務質量評價機制,賦予公眾實質評判權,進一步加強公眾監督,提升政務服務的滿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2020年以來,我省整合各類非緊急類熱線68條,建成全省統一的“12345”政務服務投訴舉報平臺,2021年,全省12345熱線共受理企業群眾訴求448.32萬件,辦結率99.55%,滿意率94.86%,進一步強化了老百姓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我省這一做法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并在全國推廣。
省政務信息管理局扎實推進政務服務類移動應用程序整合,對省直部門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13 個APP,全部整合到“三晉通”APP,有效解決了老百姓辦事需下載多個APP,在多個應用程序之間切換等“難、慢、繁”等問題。目前,三晉通APP 承載的政務服務事項多達3069 項,注冊用戶超過2900 萬人,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為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強的信息化支撐保障。
二、堅持整體政府的理念,進一步重塑政府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技術架構
我省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新要求,堅持和貫徹整體政府理念,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深化政府組織結構變革,對政府內部治理體系、職能及信息系統等碎片化問題進行有機整合,統籌推進業務融合、技術融合、數據融合等,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政府履職能力。
?。ㄒ唬┲厮苷招畔⒒芾砑軜?。針對政務信息化建設領域管理職責分散、系統網絡各自為政、數據共享阻力重重等突出問題,我省從改革政務信息化管理體制入手,構建起“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的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一是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全國首家在省市縣三級成立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加掛政務信息管理局牌子,將原由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政府辦公廳等部門承擔的政務信息化管理職責統一歸口管理,負責全省政務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規劃、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全面統籌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維資金,確?!耙粋€口子對外”。二是以省內互聯網優勢企業——山西云時代技術有限公司為主體,組建山西政務信息化建設的旗艦式企業,各市成立子公司,以市場化方式承擔政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及運維工作,確保全省“一盤棋”統籌集約推進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維。三是撤銷省直部門信息技術類事業單位,組建省數字政府服務中心,主要負責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決策和智力支撐?!耙痪忠还疽恢行摹钡摹捌纷中巍惫芾砑軜?,從體制層面徹底解決了政務信息化領域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導致的“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構建起“建管運”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協調的政務信息化管理新體制,走在全國前列。據《2021年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研究報告》,我省數字政府建設制度體系得分排名12位。
(二)重塑政務服務業務架構。近年來,我省堅持以回應公眾需求和問題解決為治理導向,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出臺全國首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級地方性法規——《山西省一枚印章管審批條例》,在省市縣三級均成立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把原由各部門行使的行政審批權統一劃轉到各級審批服務管理局統一行使,并在省市縣三級均設立了政務服務大廳。審批權劃轉后,以企業和公眾為中心,將分散在各個部門的審批服務事項進行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推動一件事一次辦,一件事集成辦,形成辦事主題目錄,如以我要開餐館、我要開公司、我要辦理失業金等為主題,對辦理事項按照導航模式進行引導,目前已發布“一件事一次辦”套餐100多項。改革后,企業和群眾不再需要面對政府眾多部門,而只需通過“進一道門”“在一個綜合窗口”或者“上一個網絡平臺”就可辦理原來需要到各個部門分門別類辦理的事項,致力為公眾提供全方位、無縫隙的政務服務。
?。ㄈ┲厮軘底终夹g架構。2019年以來,我省堅持全省“一盤棋”,全面加強數字政府頂層設計,省委、省政府創造性提出了“一朵云、一張網、一平臺、一系統、一城墻”的“五個一”數字政府建設思路和要求,努力從源頭上、制度上杜絕部門各自為陣,“散小亂”的信息化建設亂象。一是統籌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整合,網絡、機房和數據中心實現統一集中管理,省直部門非涉密信息系統已經全部遷移上云,11個市級政務云全部實現與省政務云對接打通,全省“1+N”的云基礎架構已經形成。擴大電子政務外網的覆蓋面,橫向已連接114個省級單位,縱向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除國家明確要求外,不再批準各部門新建非涉密專網,全部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二是統籌推進基礎平臺建設,數字政府公共支撐能力全面提升。依托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人口、法人、宏觀經濟、公共信用、空間地理、電子證照六大基礎資源庫,為省直部門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成了統一門戶、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事項管理、統一電子證照、統一電子印章等公共基礎支撐平臺,為各部門業務系統提供強有力的共性應用支撐。統籌建設了全省集約化協同辦公(OA)系統、集約化門戶網站、督查督辦系統等,統一為各部門提供菜單式辦公應用服務。打造了“晉政通”“三晉通”兩大移動應用品牌,對面向機關提供服務的移動應用,全部通過“晉政通”實現,對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移動應用,全部通過“三晉通”實現。三是統籌推進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維,集約化成效突出。按照“一個領域內一個軟件管全省”的要求,堅持統籌、集約、共享、安全的建設原則,在審核信息化項目時,要求各部門強化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從業務條線由省級建立統一標準,統籌省市縣三級信息化建設,提升集約化水平。2020年以來立項實施的政務信息化項目,與以往相比節支率達到48%,主要審減的為公共部分。政務信息化系統集約化運維后,節支率達到62%,集約化建設成效突出。
三、堅持數據賦能的理念,著力破解制約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短板
數字政府是建立在政務數據整合共享基礎上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我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基于對政務數據的整合、治理和共享,助力“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實現社會治理的科學決策和準確預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加強數據治理。為有效破解長期以來因條塊分割、政務信息化建設各自為陣而導致的政府數據標準不統一、聚合難,以及數據的規范性、實時性、權威性、實用性較差等問題,我省圍繞政府數據采集匯聚、傳輸存儲、組織加工、共享交換、開放利用、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展開數據資源管理。2019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政務數據資產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政務數據資產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屬于國有資產,其所有權歸國家所有??h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政務信息管理部門代表政府行使政務數據資產所有權人職責,從法規制度層面保障政務信息化主管部門依法全力推動數據共享、開發和利用等工作。2020年,省人大立法頒布了《山西省政務數據管理與應用辦法》,以法規形式促進政務數據共享開放、開發應用,提高數據要素配置效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2022年,我省將政務數據治理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中心任務,實施數據治理“12321”工程,完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信用、宏觀經濟等基礎庫,并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和“一數一源”等工作。
?。ǘ┩苿訑祿蚕?。只有實現數據互通互聯,讓孤立數據成為可識別可關聯數據,才能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9年,我省建成了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縱向貫通國家及我省11個市,橫向連接82個省直單位,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建設數據超市,強化供需對接,目前數據共享平臺提供國家數據資源7691項,省級數據資源1200多項,市級數據資源2萬余項;提供服務接口1909項、庫表資源8988項、文件資源2萬余項。接口調用次數累計達到14030.15萬次,交換數據116.44億條,為政府各部門履職提供了數據共享服務。針對“一網通辦”緊迫數據需求,實施“千項數據共享工程”,持續滾動發布三批共1148項政務數據共享責任清單,為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ㄈ┩诰驍祿r值。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云后,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用數據決策”數字化思維,充分挖掘沉淀在省級政務云平臺的500億余條政務數據,建設完成一批數字政府創新應用,有效激活數據要素活力,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用起來,推進政府決策管理從“看不見到看得見、看得見到看得全、看得全到看得準”。如“晉政通”協同辦公平臺、“領導駕駛艙”應用系統,全面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對接,省領導能隨時查看40余個省直部門提供的全省經濟社會運行指標等,隨時監測安全風險,隨時召開應急會議;“13710督辦”系統,可以實現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自動提醒、自動預警、自動督辦,提升政府決策輔助能力;“衛片執法防災減災信息系統”,利用衛星遙感數據,實現“人在做、天在看”,及時發現、報告各類自然資源違法行為等。
下一步,我省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持續推動線下實體政府和線上數字政府的雙向結合、高度融合和無縫銜接,構建數字政府和現實政府相互貫通的治理體系,更好發揮“線下有溫度、線上有速度”的一體化“整體政府”效能,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信息化支撐保障,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沧髡呦瞪轿魇⌒姓徟展芾砭郑ㄉ轿魇≌招畔⒐芾砭郑h組書記 、局長〕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